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2 21:4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说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
太阳辐射差异
地域差异
北方地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南方地区:常绿阔叶林
季雨林
不同纬度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景观。
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
北方地区:落叶阔叶林
西北地区:温带草原、荒漠
距海
远近
对比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差异
同纬度地区,自沿海到内陆,由湿润趋向干旱
在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
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
中国立体地形示意图
地域差异
风沙地貌
流水地貌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纬度位置差异
海陆位置差异
地域差异
物质迁移、能量交换
热量
水分
地形地势差异
水热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的不同,自然地理要素也呈现出不同特征,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
不同空间尺度的自然环境差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①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②较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
③更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尺度大
尺度小
尺度变小
水平地域分异
纬度
热量
海陆
水分
气候
类型
植被
土壤
自然带
具有一定宽度
呈带状分布
决定
影响
形成
点特
自然带的命名:热量带+植被+带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0
25
35
80
10
50
70
90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温草
温草
温荒漠
陆地自然带
自然带名称:热量带+植被+带
注意区别: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植被
自然带
气候类型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0
25
35
80
10
50
70
90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温草
温草
温荒漠
森林
草原
荒漠
草原
森林
热量差异
水分差异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差异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湿润
干旱
湿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随纬度升高而减少
●规 律: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典型地区:低纬和高纬地区
●成 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主导因素:热量
6
5
4
3
2
1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沿海到内陆降水减少
●规 律: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
●形成原因:海陆位置的差异
●主导因素:水分
3 2 1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森林
草原
荒漠
草原
距海越远,降水量越少
荒漠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律
练习题
1.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植被分布示意图。该区域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地形
A
2.某研学小组计划在澳大利亚西部开展一次旅行并做
野外考察。下图为该团队初拟的四条活动线路。若想
在沿途欣赏森林、草原、荒漠三种典型自然植被景观,则
应选择线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2017.全国)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3-5题。
3.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4.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5.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B
D
A
我国天山垂直自然带谱
高山灌丛草原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寒漠带
高山冰川带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规 律: 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垂直带谱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水平分异规律相似。
●典型地区:赤道地区的高山
●形成原因:海拔高度的变化
●主导因素:热量和水分(随海拔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先增多后 递减)
6
5
4
3
2
1
7
从山麓到山顶
热量和水分变化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地带一致
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垂直方向上大约每升高800-1000米更替一个自然带,相当于水平纬
向变化10°更替一个自然带)
——用于判断山体位置
基带(山麓自然带)与带谱
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纬度——同高度的山地,纬度越低,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5km
4km
3km
2km
1km
0
5km
4km
3km
2km
1km
0
亚热带地区
温带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
山地落叶阔叶林
高山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山荒漠
高山冰川
温带落叶阔叶林
山地针阔混交林
高山草甸寒漠
高山冰川
2.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5km
4km
3km
2km
1km
0
高海拔山体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
山地落叶阔叶林
高山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山荒漠
高山冰川
低海拔山体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
山地落叶阔叶林
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3.山地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
5km
4km
3km
2km
1km
0
相对高度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
山地落叶阔叶林
高山针叶林
高山草甸
高山荒漠
高山冰川
相对高度小
高山草甸
高山荒漠
高山冰川
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赤道
南极
北极
河流
河流
森林带
草甸带
冰川带
森林带
草甸带
冰川带
阳坡光热充足,
迎风坡水分充足,
自然带向更高海拔延伸
南半球
北半球
阳坡高、阴坡低
迎风坡高、背风坡低
请判断不同半球山体的阳坡和阴坡
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
注意:先考虑热量差异,如果两坡无明显热量差异,再考虑降水差异
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
不同坡向热量差异小时,迎风坡海拔高,背风坡海拔低。
不考虑其他因素,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温度因素: ●纬度—低纬高,高纬低
●坡向—阳坡高,阴坡低
●季节—夏季高,冬季低
2.降水因素: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3.坡度因素:坡度越大,积雪易下滑,雪线越高
4.人类活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沙漠化、粉尘污染等
雪线
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林线: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相吻合。
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林线
一般规律: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多,林线越高。
若该图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两侧坡度相当,试分析山坡两侧植被发生差异的原因。
可能性1:
B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较好;生长森林;
可能性2:
B为阴坡,光照时间短,蒸发弱,水分条件好,生长森林;
A
B
抓主导因素:
林线
水分
规律总结 “四步法”判读山地垂直带谱
第一步,分析基带类型:由基带类型可推知山地所处的气候区。
第二步,分析垂直带谱的丰富程度:一定高度的山地,垂直带谱越丰富,说明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
第三步,分析同一自然地带在山地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地带在阳坡、迎风坡分布的海拔较高。
第四步,分析雪线在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雪线较低的往往为迎风坡。
方法总结: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重点)
常绿叶林、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林
案例探究
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
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
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
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
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
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
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4500~4800米之间,在北坡位于400~480米之间,这种差异的产生,是因为南坡为向阳坡、迎风坡,水热条件比较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北坡为阴坡和背风坡,降水较少,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不会。南坡和北坡水热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必然会有差别。
自然带地带性分布
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布
尺度较大的地域分异
地方性分异
气候的形成
地带性气候
非地带性气候
不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自然带分布现象。相比于自然带地带性分布,某地本该出现某种自然带却没有出现、不该出现某种自然带却出现的现象。
地方性分异规律
温带湿润区高而陡的山坡,降水较多地转化成坡面径流,未被土壤吸收,供植被生长的水分较少,山坡上只能生长较耐旱的针叶树、灌木。
只有地形平坦、高度适中的地域才能生长落叶阔叶林。随地形从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分布规律草甸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或灌丛)带。
在低洼的河谷,周边汇水丰富,生长着草甸植被。
地方性分异规律
①缺失—地带性自然带
影响因素:海陆分布的差异,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
北极地区缺失冰原带(除格陵兰岛和某些小岛)
原因:该纬度为海洋,无陆地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原因:该纬度为海洋,无陆地分布。
②改变—地带性自然带
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原因:地势高,气温较低,
空气对流弱,降水少。
影响因素:地形、洋流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 发生变化。
地处信风迎风坡的大陆东岸的热带雨林带
原因:信风+暖流+地形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带
原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
③约束—地带性自然带分布范围
影响因素:自然带的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自然带自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带状
原因:科迪勒拉山系逼近西海岸,阻挡了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
④延伸—地带性自然带
影响因素:洋流
欧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直延伸到北极圈以内;
原因:北大西洋暖流延伸到北极圈附近;
亚欧大陆东岸亚寒带针叶林带向低纬度延伸
原因:受千岛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秘鲁西海岸狭长荒漠带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3°S)
原因:①秘鲁寒流延伸到赤道附近;
②地处安第斯山脉西侧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⑤斑块状分布
天山、祁连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原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沿岸“绿色长廊
原因:尼罗河水的灌溉
影响因素:水分
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形成原因 影响因素
缺失—地带性自然带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苔原带 南半球该纬度为海洋,无陆地分布。 海陆分布
延伸—地带性自然带 欧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直延伸到北极圈以内; 秘鲁西海岸狭长荒漠带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3°S) 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洋流
约 束—地带性自然带分布范围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自然带南北狭长延伸 科迪勒拉山系逼近西海岸,阻挡了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
地形起伏
改 变—地带性自然带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
地形起伏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 地势高,气温较低,对流弱,降水少 斑块状分布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 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水分
尼罗河沿岸“绿色长廊” 尼罗河水的灌溉 水分
大陆东西岸自然带分布纬度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影响,东岸受千岛寒流降温减湿影响。
洋流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①缺失;②延伸;③约束;④改变;⑤块状
1.丙地虽然地处沿海地区,却出现荒漠景观,分析其成因。
2.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角度分析丁所在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案例探究
成因: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难
以获得西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水汽。
丁的自然带类型:热带荒漠带。
大气环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终年炎热干燥
地形: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安第斯山脉逼近海岸线,形成南北狭长的带状分布。
洋流: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组成要素的差异导致整体的差异
地域的差异形成自然带
地带性分异
非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因素影响)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分异
规律
知识网络构建
(2020·课标Ⅱ)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读图,完成6~8题。
6.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
A.苔原带 B.森林带 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
课堂练习
D
A
8.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
A.沼泽分布少 B.太阳辐射强
C.河流向北流 D.远离北冰洋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