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传统村落形态丰富、千变万化。下图示意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村落分布。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传统村落( )
A.沿山麓呈带状延展
B.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
C.在平原地带横向展开
D.沿公路松散分布
2.图示传统村落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建设难度最小
B.少占耕地,保障农业用地
C.距离较近,方便旅游开发
D.地形封闭,确保村落安全
下图为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分布示意图,该城市农业经济较发达。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 )
A.①为居住区 B.②为商业区
C.③为仓储区 D.④为文化区
4.甲地付租能力较低,其最适合发展( )
A.物流业 B.化工厂
C.电子芯片研发中心 D.农家乐
下面左图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下面右图是该城市地价分布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据此回答5~6题。
5.上面右图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
A.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B.城市风向频率大小的影响
C.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D.人口密度大小的影响
6.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选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城市星期日9:00—12:00热力地图(利用个人智能手机定位来显示人口聚集区),热力值越高人越密集,该地盛行西南风。据此回答7~8题。
7.甲区域可能为( )
A.工业区 B.学校文教区
C.公园绿地区 D.商业区
8.利用该数据可做( )
A.城市大气污染研究 B.城市道路规划研究
C.城市局部降水分析 D.城市热岛强度分析
下面两图分别示意纽约帝国大厦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读图,回答9~10题。
9.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
10.我国文化具有内向性。下列关于其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筑有围墙
B.园林忌直求曲
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
我国古代将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融入传统民居建筑设计中。读图,回答11~12题。
北方四合院
客家土楼
11.北方四合院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12.客家先人来自中原地区,经数代迁移至福建等地繁衍。客家土楼墙体厚实坚固,与当地原有民居形成鲜明对比。下列对客家土楼建筑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土楼采用独特的建筑材料是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②圆形土楼的防卫功能极强,主要起防卫的作用 ③体现了客家人和原住民的和谐共处 ④土楼面临的最大的危险之一是水袭,但绝大多数做法是采用大块卵石筑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民居的屋顶是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居屋顶的外在形式是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南方民居屋顶被设计为坡度较大的斜顶,屋顶的外房檐突出延伸明显。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斜坡屋顶景观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南方民居屋顶多采用斜坡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利于屋内保暖 B.便于通风散热
C.增加受光面积 D.便于雨季排水
14.南方民居屋顶房檐较长,有利于( )
A.春季减轻风沙影响B.夏季减少雨水溅淋
C.秋季室内通风 D.冬季提高室内温度
下图为纽约市1870—2040年人口数量及累计10年增速图(含预测)。纽约中心城区生活成本持续上升,目前仅有31%的租客可以在中心区租到拥有阳台、后院等户外空间的公寓。近期,美国的互联网巨头纷纷斥资数十亿美元,在纽约市中心城区建设高新技术园区。据此回答15~16题。
15.推测纽约市1910—1950年人口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出 B.地价昂贵
C.经济下行 D.出生率下降
16.1980—2010年间,纽约市经历的城市发展阶段是( )
A.城镇化 B.逆城镇化
C.再城镇化 D.滞后城镇化
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下图为我国某超大城市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据此回答17~18题。
17.Ⅱ阶段都市边缘区( )
A.处于空间集聚阶段
B.人口大量涌入,用地明显紧张
C.用地向外扩张不明显
D.经济增长一直靠承接核心区工业外迁
18.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可能是( )
A.城乡二元体制被彻底打破
B.核心区房价的大幅下降
C.农村土地升值空间较大
D.边缘区基础设施仍不完善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中不同区域人口的发展变化。据此回答19~21题。
19.图示反映该城市( )
A.人口不断减少 B.规模不断扩大
C.环境污染加剧 D.经济不断衰落
20.该城市区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核心区教育、医疗条件越来越差
B.近郊区经济更发达,吸引大量人口
C.核心区房价高,城郊间交通条件改善
D.近郊区人口出生率高,核心区人口死亡率高
21.该城市区域人口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 )
A.核心区基本建设落后于郊区
B.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C.郊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D.城郊之间气温差异减小
福州市地处福建省中东部的闽江口,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市区所在地貌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所环抱。近三十年来,福州市区风速减小,夏季高温天数越来越多。对此,福州市一方面为提升城市空气的流动性,为城区引入新鲜冷湿空气,而构建了多条城市通风廊道;另一方面向滨海地区大力发展,打造城市副中心。下图示意福州市主城区位置。据此回答22~23题。
22.福州市通风廊道的合理走向及原因是( )
A.东南—西北走向,与夏季风一致
B.东南—西北走向,与冬季风垂直
C.东北—西南走向,与盛行风垂直
D.东北—西南走向,与盛行风一致
23.福州市打造城市副中心可以( )
①改变城市地域结构 ②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病”问题 ③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④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功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城市中常见的三种功能区。
(1)指出图例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城市功能区。(6分)
(2)说出该城市仓储区布局的合理性。(6分)
(3)图中①②③三地中,①地最适合修建高级居住区,请说明原因。(6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由于一定程度上盲目扩张城市功能、放大城市规模、增大经济总量,以至于超出了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物理极限,“集中式”城镇化带来的弊端日渐显露,例如:大跨度的调水、输电、输气,治污的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成本越来越高;水及空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等等。德国的“去中心化”城镇化模式,通过规划和立法确保城乡平等发展;资源的二次分布;公共服务可获得性的均衡;行政机构的分散化以及教育分享的多种选择等途径,推动了区域间及城乡间的等值化发展,防止了人口向大城市的过度集中,在城市病防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至今仍然对社会平衡和正义发挥着正面的作用。下图为德国高密度人口聚集区分布图。
(1)简述目前我国“集中式”城镇化带来的好处。(6分)
(2)对比我国集中式的城镇化特点,推测德国的城市规模及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城镇化模式的优点。(6分)
(3)德国的“去中心化”城镇化模式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6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长春市位于东北平原腹地,城镇化(下图)的蓬勃发展使自然景观转换为城市建设用地(下表),对城市内热量循环产生阻碍作用,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长春市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城市岛状高温区,但自2008年以来,高温区域呈破碎化趋势,至2016年高温区域明显缩小且高温斑块更加破碎。
年份 1990 2000 2008 2016
建设用地面积/km2 165.63 253.59 398.18 774.48
年均增长率/% — 5.31 7.13
长春市1990—2016年建设用地面积表
(1)补充完成长春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折线图,并描述长春市建设用地变化特点。(6分)
(2)与1990—2008年相比,说明2008—2016年长春市城市热岛变化特点和依据。(6分)
(3)请你为长春市等平原城市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第二章测评
1.A 2.B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聚落沿着等高线延伸的方向呈带状分布,该处为山麓地带。故选A。第2题,传统村落选址在山麓地带建设难度比在平原地区大;山区平地少,建在山麓地带可少占耕地,保障农业用地;和旅游、村落安全关系不大。故选B。
3.C 4.D 解析 第3题,居住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区和郊区工业区之间,在城市功能分区中占地面积大,①位于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②为居住区;仓储区对交通条件要求高,一般位于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线附近,③应为仓储区;文化区占地面积较小且分散,④应为农业区。故选C。第4题,物流业需要便捷的交通,图中甲地交通通达度较低;化工厂应布局在水源下游和盛行风的下风向,甲地附近河段为上游河段;电子芯片研发中心应布局在科技发达地区,甲地农业经济发达;农家乐应布局在环境优美的郊区,甲地有果园、湖泊、河流。故选D。
5.C 6.C 解析 第5题,城市地价受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影响较大。受与市中心的距离影响,地租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地价等值线向低值方向弯曲。故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受交通通达度影响较大。故选C。第6题,钢铁厂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应布置在盛行风的下风向,且位于郊区。从风频图上看,当地最大风频为西南风,最小风频为东北风,所以选址于③处不会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且③处位于卫星城市边缘,基础设施完善,C正确;①虽位于市区东北方向,但位于热岛环流内,还是会对城市造成大气污染,A错误;②位于城区的西南方向,也就是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容易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B错误;④虽位于与最大风频垂直的郊外,但风频也较大,也会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且相比③而言,没有靠近卫星城,基础设施不完善,会造成工人上下班不方便,D错误。故选C。
7.C 8.B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甲区域热力值较低;根据材料推测,甲区域人流较少,且交通线比较稀疏,结合选项分析可知其应该为公园绿地区。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数据是依据个人智能手机定位来显示人口流量的,其反映的是某个地区人口流量的多少,可用于道路规划等与人口有关的要素研究。
9.C 10.D 解析 第9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由于城市对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因此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发达国家众多,经济也比较发达,A错误;与西欧城市相比,美国城市用地并不算紧张,B错误;西欧地质条件并不差,D错误。故选C。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建筑物线条复杂,园林忌直求曲,多有围墙,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内向性。故选D。
11.A 12.B 解析 第11题,四合院为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正午太阳在正南方,正房应位于庭院的正北方,一方面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另一方面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注意结合图中“东厢房”“西厢房”也可明确东西方向,进而可知正房应位于庭院的正北方)第12题,福建等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易受水袭,所以土楼大多采用大块卵石修筑地基,建筑材料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①④正确;客家先人来自中原地区,经数代迁移至福建等地繁衍,根据土楼形状可知,圆形土楼的防卫功能极强,主要起防卫的作用,也表明客家人和原住民之间并没有和谐共处,②正确,③错误。
13.D 14.B 解析 第13题,南方民居屋顶多采用斜坡设计与保暖、通风散热关系不大,A、B错误;斜坡设计且屋顶的外房檐突出延伸明显,会导致檐下房间受光面积有所减小,C错误;南方地区降水多,斜顶便于雨季排水,D正确。故选D。第14题,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湿润,春季受风沙影响小,A错误;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屋顶房檐较长可以减少檐下的墙壁受雨水溅淋,B正确;房檐较长对气流起阻挡作用,不利于室内通风,C错误;房檐较长阻挡了部分太阳辐射,不利于冬季提高室内温度,D错误。故选B。
15.B 16.C 解析 第15题,读图可知,1910—1950年纽约市人口尽管增速下降,但总量在增多,说明城市总人口迁入,人口分布变化主要是从城区迁往郊区,A错误;此时纽约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地价上涨,产业进入的速度变慢,城区人口因为中心城区的地价上涨而向郊区蔓延,B正确;纽约市1910—1950年没有出现经济下行,C错误;材料未体现1910—1950年纽约人口出生率,但按城市的性质和职能判断,纽约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口迁移,D错误。故选B。第16题,1980—2010年间,纽约市经历逆城镇化后,人口出现增长并基本保持稳定,是再城市化的过程。故选C。
17.A 18.C 解析 第17题,读图可知,根据城镇化进程可判断,Ⅰ阶段为城镇化,Ⅱ阶段为郊区城镇化,Ⅲ阶段为逆城镇化,Ⅳ阶段为再城镇化。Ⅱ阶段,也就是郊区城镇化过程中,都市边缘区人口变化率为正值且最大,说明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相继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处于空间集聚状态,A正确;人口涌入,城市用地明显扩大,但因都市边缘区土地面积大,不一定会造成用地明显紧张,B、C错误;都市边缘区经济增长不仅依靠工业的迁移,还有居民消费、服务业等增长带动的经济增长,D错误。故选A。第18题,阶段Ⅲ为逆城镇化阶段,处于该阶段的是少数经济高度发达、城镇化趋于饱和的国家或地区,投资方向从大城市转向小城镇与乡村地区,出现了城市人口减少、经济衰落的现象。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最可能是农村土地升值空间大,投资回报率更高,C正确;现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并未被彻底打破,A错误;核心区房价并未大幅下降,B错误;Ⅲ阶段都市边缘区也开始出现逆城镇化现象,说明边缘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D错误。故选C。
19.B 20.C 21.D 解析 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市中心人口减少,但是近郊区人口增加,且增加的比重远超市中心人口减少的比重,说明该城市人口在往郊区迁移,属于郊区城镇化阶段,该阶段人口不断增加,A错误;近郊区常住人口增加,处于郊区城镇化阶段,表示该城市规模扩大,B正确;在郊区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向郊区迁移的原因有很多,如产业转移、城区劳动力过剩、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C错误;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转移,说明郊区经济发展,D错误。故选B。第20题,核心区人口减少的原因应该是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和住房紧张等问题,A错误;近郊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是环境良好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并不是经济更发达,B错误;核心区人口减少的原因是住房紧张、房价高涨,城郊之间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为核心区人口迁往郊区创造了条件,C正确;近郊区与核心区人口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迁入和迁出,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第21题,核心区基础设施在城市中应该是最好的,A错误;近郊区常住人口增加比重超过核心区人口减少的比重,城市人口规模扩大,B错误;人口和产业迁往郊区能促进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可能包括绿化等,因此近郊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说法太绝对,C错误;核心区的人口和产业迁往近郊区,会导致郊区热量增加,城区和郊区之间的温差减小,热岛效应减小,D正确。故选D。
22.A 23.B 解析 第22题,福州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冬季气候温和,冬季风(西北季风)势力较弱;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湿热,多高温天气,因此通风廊道应呈东南—西北走向,与夏季风风向一致才有利于将海洋的新鲜冷湿空气引入城区,提升城市空气的流动性,起到降温的效果。第23题,福州市向滨海地区发展,打造城市副中心,可以改变城市的地域结构,形成新的核心,①正确;有利于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功能,有效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病”问题,②错误,③④正确。
24.答案 (1)甲:工业区。乙:居住区。丙:商业区。
(2)位于城区的边缘,地价低;靠近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方便;邻近工业区,仓储量大。
(3)位于城市外缘,靠近绿地,环境质量好;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质量好;靠近公路,交通方便;邻近文教区,文化氛围好。(任答3点)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位于城郊,沿河流、铁路、高速公路分布,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是工业区;乙占地面积最广,是居住区;丙位于市中心,可判断为商业区。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仓储区位于城区的边缘,占地面积大,地价相对较低;附近有公路和铁路通过,交通便利;附近有工业区,仓储需求大。第(3)题,高级居住区一般布局在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文化氛围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对照示意图可知,①地靠近绿地,环境优美;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不受工业区污染物影响,空气质量好;靠近公路,交通方便;邻近文教区,文化氛围浓厚。所以①地最适合修建高级居住区。
25.答案 (1)布局紧凑,节约土地,节省建设投资;相关配套设施集中布局,方便居民出行和生活;人口集中分布,方便生产协作。
(2)城市规模及分布特点:城市规模小、数量多,分布相对均衡。优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各种问题;产业、教育等均衡分布,利于各地经济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方便治理环境污染,利于整体生态的保护;就地城镇化,降低了居民的部分生活成本(房租、交通等),竞争压力小,利于生活质量提高。
(3)国家可通过立法控制大城市发展,合理发展中小城镇,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新城;政府可通过规划均衡城乡各种资源的二次分布,避免因资源的倾斜而引起人员的流动;完善中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便人们生活和出行;引导产业和企业分散布局以及教育分享的多种选择,增加中小城镇的就业岗位和收入,为中小城镇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6.答案 (1)(画图)
长春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折线图
特点: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长,2008年后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2008年前。
(2)城市用地规模增长更快,城市热岛效应范围扩大;高温区域呈破碎化趋势,热岛效应强度在减弱。
(3)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增加城市绿地和水体建设;分散布局工业区;建设通风廊道等。(任答3点)
解析 第(1)题,首先需要计算2008—2016年的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计算方法:(774.48-398.18)/398.18/8×100%≈11.81%。再根据表格中2000年和2008年的数据画图即可。根据所绘图可知,总体而言,长春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大,且2008年以后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2008年以前的年均增长速度。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与199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长春市城市用地规模增长更快,城市热岛效应范围扩大;根据材料信息“但自2008年以来,高温区域呈破碎化趋势,至2016年高温区域明显缩小且高温斑块更加破碎”可知,高温区域呈破碎化趋势,热岛效应强度在减弱。第(3)题,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可从城市规划(如合理布局功能区,建设卫星城,防止城市职能过于集中等)、城市绿地和水体建设、分散布局工业区以及加大通风廊道的建设等角度回答。章末培优练
创新应用练
[2023徐州期中]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山间盆地称为“坝子”,其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下图为云贵高原某乡村空间结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回答1~2题。
1.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 )
A.林地、住宅、耕地 B.林地、耕地、住宅
C.住宅、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住宅
2.该乡村空间结构有利于( )
A.缩短道路里程 B.规避地质灾害
C.缩小城乡差距 D.集约节约用地
[2023盐城高一期中]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从环境的角度看,该城市布局较合理。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功能区②可能是( )
A.绿化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居住区
4.该城市的风频图最可能是( )
A B C D
5.若在该城市选择一个地价较低的地区进行廉租房建设,则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23北京通州运河中学期中]“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下图所示)。据此回答6~7题。
6.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C.节省建筑材料
D.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
7.“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发
[2023盐城响水中学期中]“虚假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了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的现象。下图为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国家中“虚假城镇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
A.巴西 B.英国 C.美国 D.印度
9.下列城镇化发展特征中,符合我国目前发展状况的是( )
A.进入后期阶段 B.出现逆城镇化
C.发展速度较快 D.地区差异较小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上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天津地域文化。
(1)据图片信息概括,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
(2)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
真题实战练
[2023浙江6月卷]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下图为我国某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貌 B.环境保护
C.开发成本 D.防灾安全
12.2015年后,该城市的建设用地( )
A.沿交通线蔓延式快速发展
B.以周边卫星城镇用地为主
C.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
D.以城市中心工业用地为主
[2022江苏卷]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回答13~15题。
13.从阶段Ⅰ演变到阶段Ⅲ,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
A.多元化 B.内向化
C.等级化 D.中心化
14.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
A.城市近郊型 B.边远山区型
C.搬迁撤并型 D.特色保护型
15.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历史文化传承 B.工业与信息化
C.自然环境变迁 D.交通区位变化
[2021江苏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16~18题。
16.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功能区竞争力
B.保护环境敏感区域
C.促进劳动力就业
D.提高城镇化水平
17.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18.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
A.集聚扩大 B.原地保护
C.均衡布局 D.分散迁移
[2022全国乙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回答19~21题。
城市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广州 39.7 129.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73
19.2010—2020年材料中四所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20.与材料中四所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我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
21.根据材料中四所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2022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回答22~23题。
22.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
23.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1山东卷]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据此回答24~25题。
24.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
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
C.提供生产、生活用水D.应对城市内涝灾害
25.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 )
A.降低成本 B.提升品质
C.隔热防潮 D.生态环保
章末培优练
1.C 2.D 解析 第1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平地少,山间小盆地称为“坝子”,其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因此②是耕地;③位于石灰岩峰丛山区,适合发展林业;①主要位于道路沿线,接近耕地和林地,应该是住宅区。故选C。第2题,图中道路弯曲,沿山麓分布,说明不能缩短道路里程,A错误;住宅背靠山区,可能多滑坡、泥石流,不能有效规避地质灾害,B错误;该乡村结构对缩小城乡差距作用不大,C错误;该乡村空间结构利于因地制宜,集约节约用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D正确。故选D。
3.B 4.D 5.A 解析 第3题,结合功能区②的分布可知,功能区②位于市中心且占地面积较小,主要沿公路分布,其分布特点和商业区一致,故功能区②为商业区,B正确;绿化区一般分布于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应该为功能区④,A错误;工业区由于污染较大,占地面积较广,一般位于郊外地区,功能区①符合工业区的分布特点,C错误;居住区在城市功能分区中,占地面积最大,一般分布在商业区外围,功能区⑤符合居住区的分布特点,D错误。故选B。第4题,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功能区①为工业区,工业区一般分布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因此可以根据工业区的分布位置推断该城市东北方位风力较小且风频低。故选D。第5题,廉租房建设一般选择在地租较低的地方。根据所学知识,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包括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甲地位于城市外围,且靠近工业区,环境质量较差,且交通不便,可以推断甲地地租最低,A正确;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和上风向,且靠近居民区和公路附近,其不是地租最低点,B错误;丙地位于市中心,应该为地租最高点,C错误;丁地位于绿化带内,且附近有交通线分布,不是最适宜的廉租房建设地,D错误。故选A。
6.B 7.B 解析 第6题,我国岭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且夏季光照强,“骑楼”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二楼向街心延伸,有利于行人避雨和遮阳。故选B。第7题,由上题可知,建房“骑楼”的主要目的是避雨和遮阳,从侧面反映出岭南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故选B。
8.A 9.C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选项中巴西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大,“虚假城镇化”现象最为严重。故选A。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目前城镇化发展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发展速度较快,地区差异较大。故选C。
10.答案 (1)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类型多样)
(2)河海交汇(沿河靠海)
11.A 12.C 解析 第11题,图示城市沿河流分布,呈条带状,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城市在河流沿岸地形相对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发展,A正确;如果受环境保护、开发成本、防灾安全影响,一般不会呈现条带状分布,B、C、D错误。第12题,2008—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迅速增加,2015—2021年城市建设用地几乎没有增加,说明城市发展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没有沿河流、沿交通线等蔓延式快速发展,A错误,C正确;图示城市为我国某县级市,图中没有卫星城和工业区等信息,城市中心应以商业用地为主,B、D错误。
13.A 14.A 15.B 解析 第13题,随着服装工厂、网上商铺等经济活动的增多,社会关系网络更加多样和复杂,逐步多元化;由于接纳外来人口并建立网络化关系,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属于开放型,不属于内向化;未出现明显的中心化、等级化。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到,阶段Ⅰ该村落以本村居民为主;阶段Ⅱ村落出现了服装工厂,而随着服装工厂的出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该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阶段Ⅲ随着服装工厂和网上商铺的逐渐增多,其社会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使得城镇不断向外扩张,而本题中的村落在工厂建立后逐渐发展壮大,城市近郊型乡村受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较为明显,符合本题村落的变化发展规律。第15题,该村落发展社会关系网络演变主要基于服装工厂和网店的发展,其主要驱动力为工业与信息化。
16.B 17.D 18.A 解析 第16题,江南丘陵地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因而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乡村聚落搬离生态功能区有利于保护环境敏感区;竞争力的强弱首先是基于同类功能区的比较,乡村聚落的迁移,使得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经济功能区的产业活动得到提升,但均是基于功能区各自纵向发展而非横向的比较;就某个小区域而言,如果只是出于促进劳动力就业的目的,完全可以通过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来实现,而不需要进行聚落的整体搬迁;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功能区与经济功能区乡村聚落的规模没有明显扩大、数量也未增多。第17题,该题是围绕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图展开,分析每一种乡村聚落模式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模式Ⅳ从远离河流(受自然要素制约,如洪涝等自然灾害),到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等自然要素,也有河运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再到靠近公路(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体现了从自然要素向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模式Ⅰ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不能反映出影响因素的变化;模式Ⅱ反映的主要是地形因素的影响;模式Ⅲ聚落等级大小的变化,主要反映了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第18题,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以产业振兴为引领,让乡村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因而把乡村聚落向发展条件更加优越的地区集聚,同时四幅图也总体反映出乡村聚落的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扩大,因而其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集聚扩大,而非分散迁移,且布局相对集中并不均衡;若是原地保护,则不需要聚落的迁移。
19.A 20.D 21.B 解析 第19题,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四所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广州、深圳虽然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增加的数量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增加的数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下降。第20题,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规模也反映着人口规模的变化。城市的形态、功能与城市人口变化没有多大关系;产业类型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而产业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变化有相关性。第21题,四所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四所城市经济发达,增加的人口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
22.B 23.A 解析 第22题,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他13个城市。由此可以判断,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排名前两名的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第23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使居住区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符合题意;产业发展会导致工业区等的用地规模扩大,带来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符合题意;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④不符合题意。
24.D 25.A 解析 第24题,刚果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易发生城市内涝。在新城区修建“串珠状”湖泊,利用湖泊调蓄洪水的作用,在汛期自动蓄水,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第25题,刚果建材工业极不发达,水泥等建筑材料稀有、昂贵。紧邻着行政办公区的住宅区Q的居民大部分属于高收入人群,而O、P住宅区的居民多属于中低收入人群,难以负担水泥等稀有建材费用,采用装配式木质建筑可以借助当地丰富的木材,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