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说清楚变化的原因。
2.聚焦事例,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
3.文本比较,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并说清楚变化的原因;文本比较,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读——课文表达之意
一、阅读资料袋,启思导入。
1.出示课文后面资料袋中的内容,引导默读。
提问:哪句话特别吸引你的眼球并触动你?
预设:他是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导语:是啊,同学们,学习了上一课《猫》,我们已经对老舍的语言风格有了初步的感知,学习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本节课我们学习老舍先生的《母鸡》,请你猜想一下,杰出的语言大师,会怎么写寻常的母鸡呢?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语言大师写了母鸡哪些方面?
预设:从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炫耀三个方面写讨厌。
作者选择生活中的事例从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四个方面写母鸡。
2.学习词语,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谈话引入,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用词一向严谨,可是你看,他却用了这样的词语描写母鸡,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组词语。
(1)学习第一组词语
讨厌、可恶、欺侮——厌
提问:看到这三个词,你想到怎样的人?用怎样的语气读这几个词语?
(2)学习第二组词语
没完没了 如怨如诉——烦
引导理解如怨如诉,体会没完没了,用一个字概括心情——烦
(3)出示第三组词语
下毒手、咬一口、发了狂——恼
提问:读这三个词时,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指导朗读:此刻不只是厌烦了,已变得恼怒,读出恼怒的语气和情感。
(4)出示第四组词语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英雄——敬
提问:一边读一边想,你想到了谁?
指导朗读:用怎样的情感和语气读这几个词?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教学设计以其为主线展开。几个层次的词语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的同时,更为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打下基础。
板块二 理——情感态度之变
一、梳理“矛盾”,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谈话提问:同学们,读文过程中,你发现了吗?文中有一些前后矛盾的词句。老舍先生可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啊,为何总用矛盾之语?我们还真得研究研究。请你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文中矛盾的语句,然后小组内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1.学生读文圈画标记“矛盾”的语句。
2.小组讨论汇报,品悟“矛盾”语句的用意。
预设:
(1)“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结合学生的交流,恰当追问:“聋人”是听不到声音的,是不怕吵的。“聋人”被吵得受不了,这不是明显的“矛盾”吗?
提示: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厌烦母鸡的情绪。
(2)前院到后院嘎嘎地“乱叫”,咕咕地“紧叫”与顶尖锐顶凄惨地“啼叫”。
结合学生的交流,恰当追问:文中三次写道母鸡的叫声,同是叫声,用词却迥异。白天,没完没了嘎嘎地“乱叫”,固然令人生厌,但夜里,顶尖锐顶凄惨的叫声,不是比嘎嘎嘎的叫声更难听,更令人生厌吗?作者怎么又不觉得讨厌了?这岂不矛盾?
提示:咕咕地紧叫是母鸡对鸡雏的召唤,这是一个母亲对儿女的呼唤,就如妈妈喊孩子回家吃饭,这声音温暖亲切,怎会令人厌烦。
顶尖锐顶凄惨的叫声,是母鸡警觉的叫声、是保护子女的叫声,是一个母亲勇敢的叫声。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发出的声音,不但不讨厌,反而令人敬佩,值得颂扬!
(3)“它永远不反抗公鸡。”与“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结合学生的交流,恰当追问:同是面对公鸡,表现却不同。之前那么怕公鸡,之后公鸡却怕它,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提示:不矛盾,这是母鸡勇敢无畏的表现。当它还不是母亲时,欺软怕硬,确实让人不喜欢。但当它成为母亲后,在保护儿女时的勇敢和责任感令人肃然起敬。
(4)开篇第一句:“我一向讨厌母鸡”与文末最后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结合学生的交流,恰当追问:同是“讨厌”,文章首尾却截然相反,难道这是首尾矛盾式呼应?
提示:理解“不敢”的意思,就是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从词意中能深刻体会到,作者情感变化之大,已经不是简单的对母鸡的喜爱,而是对母爱的最纯洁、最神圣的敬畏,这是情感的升华!
引导学生比较朗读两句话,第一句读得轻蔑、厌烦,第二句读得真挚、崇敬。
小结交流:同学们,这些语句看似矛盾,实则巧妙,看似矛盾,实则隽永,看似矛盾,实则情浓。让我们真切体会到老舍先生的用词造句着实绝妙,不愧为杰出的语言大师啊。
二、整理事例,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1.品读情感变化的原因
谈话提问:“我”对母鸡的情感前后变化巨大,请同学们找出变化原因的语句读一读,再和小组内同学说一说,为什们有这样大的情感变化?
预设: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教师引读:
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所以它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因为它是鸡母亲,所以它身上有——伟大的母爱!
因为它是一个母亲,所以它就是——一位英雄!
2.整理具体事例,体会伟大母爱。
谈话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语言大师”特别关注“细小事例”。请你在文中圈画批注出表现“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事例,读一读,再跟小组内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表达情感的。
预设:
负责——
“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慈爱——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勇敢——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辛苦——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
教师总结引读:“小事例”显“真感情”!老舍先生真不愧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抓住一个个具体的生活小事例,就让我们被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真是为母则善,为母则刚、为母则强啊!因为——
它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亲
它是——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
它是——令人敬畏,值得颂扬的英雄母亲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设计,梳理“矛盾”之处,质疑启思,明线是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特点,暗线是在体会作者情感表达之精妙。整理具体“事例”,体会情感态度变化的原因,同时让学生习得聚焦生活小事例,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板块三 比——异曲同工之妙
一、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
谈话提问:同学们,学过《母鸡》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发现,老舍先生笔下的小动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喜爱之情融在字里行间。但同样都是表达喜爱之情,表现手法却不尽相同。让我们比一比《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看看杰出的语言大师,写不同的动物有何妙法?请同学们再读这两篇文章,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这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完成下面的表格。
文章结构 语言表达 情感表达 写作技巧
《猫》
《母鸡》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汇报。
二、不同作者,相同题材的比较
谈话交流:刚才我们对同一作者,描写不同小动物的文章做了比较,学习并体会了老舍先生表达情感的妙法绝招。下面我们再读一读,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列那尔的《母鸡》这两篇文章,看看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多文本的阅读与比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单元语文要素得以真正落地。通过不同层次的比较与发现,让学生懂得表达情感有多种形式与方法,异曲同工,需揣摩玩味!
板块四 用——先抑后扬之法
谈话交流,布置作业:杰出的语言大师的作品,学起来就是令人快慰!我们不但要学懂学会,更要学会运用他的“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写作妙法,我们在习作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比如写植物——仙人掌,写动物——小乌龟,写人物——一位老师等都可以运用先抑后扬的表达方法。课后请你在动物、植物或人物中选择一个,运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杰出的语言大师”在四个板块中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是教学设计的一条明线,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和作品特点。这一环节是“合”,即读写结合,进行言语迁移,运用习得的情感表达的方法,内化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