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第29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共7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3第29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共7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31 07:2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6张PPT。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双百”方针的重大意义
2、“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4、28(首次)
5、2(正式)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历史学界开展百家争鸣是很有成就的,促进了当时学术研究的繁荣。最有名的例子是郭老和范老有关历史分期问题的争论。范老主张“西周封建说”,郭老主张“战国封建说”。郭老组织学者编撰《中国史稿》,贯彻他的分期主张;范老在《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中坚持他的分期主张。这对于促进学者深入思考,推动历史学研究,起到了好的作用。——《光明日报》文章
《坚持百家争鸣 繁荣历史科学》 材料1: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必须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2: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指出: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思考
(1)材料1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制度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2)1956年以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是怎样的?在材料2中,周恩来重点强调了什么?
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被当成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材料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3:据陆定一回忆说:“曾经一位当过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老同志,知道了苏联的巴甫洛夫学说之后,要改造中国的医学。他说:‘中医是封建医,西医是资本主义医,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医。’我想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当然就应该反对中医和西医,取消一切现在的医院,靠巴甫洛夫的药(就是把兴奋剂和抑制剂混合起来,叫‘巴甫洛夫液’)来包治百病。”思考:材料3说明什么问题?材料4表明我们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建国初人们照搬苏联模式
开始破除对苏联模式的束缚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1956年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指出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迫切要求发展经济和文化1.背 景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必要性2)建国初,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被当成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4)中国开始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3、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文学艺术上的百花齐放
(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4、内容“双百”方针的内涵
范围: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非其它
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
实质: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使其为社会主义服务。2.目的:a.涌现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①长篇小说:②诗歌:⑶话剧:⑷影片:b.各种艺术需要学院和团体相继建立,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c.学术界围绕一系列热点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涉及:中国历史分期、人口学、遗传学方面的一些问题5、影响: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话剧《雷雨》:作者曹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雷雨》一发表,就震动了文坛,而此时的曹禺只有二十二岁,此外,他的四大经典名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雷雨》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杨沫 杨沫《青春之歌》封面梁斌《红旗谱》封面梁斌北京舞蹈学院,建于1954年中央芭蕾舞团, 成立于195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56年建)
——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1960年成立话剧《蔡文姬》话剧《关汉卿》话剧《茶馆》话剧《文成公主》话剧《蔡文姬》话剧《茶馆》中华儿女五朵金花二、遭遇曲折1、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对“双百”方针的干扰 1957年毛泽东错误地发动将斗争矛头直指知识分子的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直接违背了”双百”方针,使知识分子长期以来受到歧视,压抑和迫害。马寅初受到批判即是一个典型例子 这位姓马,又是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出生的“五马”齐全的婴儿,日后成为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人口理论方面的贡献更长久令人缅怀。 马寅初(1882-1982) 当马寅初提出限制人口时,全国多数人并不理解。他到一个晚辈家,主人马上叫出9个孩子来拜见。马寅初斥责说:“你怎么搞的?生这么多孩子!”这个晚辈大感意外,说如果祖爷活着看到这么多儿孙,“会有多高兴”!
50年代搞清了全国人口状况,周恩来便赞成节育,毛泽东也感叹新增粮产被新增人口吃掉了若没有随后造出高产神话,领导人肯定会同意马寅初的观点。然而1958年“大跃进”,一代伟人毛泽东受了造假者蒙骗,认为人多是大好事。专门擅长曲意迎合的康生、陈伯达煽动批判“新人口论”,将其说成“马尔萨斯主义在中国的翻版”。向传统人口观念挑战何其不易 1953年,中国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6.02亿人,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增殖率为20‰。北大校长马寅初提出了著名的“新人口论”,他说:“中国人口这样发展下去,十年后有8.1亿,50年后多少?吓死人!26.2亿”,他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的主张。  
中国人口1959年6.6亿,1979年9.709亿。《光明日报》1979年8月5日有一文章标题是“错批一人误增三亿”,意思是毛泽东1959年“错批”马寅初,从而“误增三亿”人口。就是说依照马寅初的理论到1979年中国人口只能在6.7亿左右。“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的说法从此广为流传。谁来为中国人口的增长负责 拨乱反正之初,有些人出于激愤曾说过:“批了一个人,多了三亿人”,认为如当时不批判马寅初中国人口还会停留在7亿之内。这种忧国之情可以理解,然而若以数据分析,可看出这话失之偏颇。事实上,错误批判“新人口论”后只增了5000万人口,中央就推广计划生育, 时至今天中国人口却已近13亿,估计仍要再增3亿左右才能到下降的转折点。造成这一难题的原因,仍是农村生产力和文化水平低,以及缺乏社会保障等客观条件。例如绝大多数农民仍要靠子女特别是男孩创收和养老,“超生游击队”就禁不胜禁。只有全面实现了社会生产和生活保障的现代化,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严重人口问题才能解决。   (1963年)影片完成后,最后交由上级文化部门审查……当时很多人认为影片拍得还不错,这时候我心里还暗暗高兴。最后主管电影文艺的周扬同志不赞成这部影片,我一下子就蒙了。他认为宣扬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本来是要我们好好修改,就改了、拍了、还补了镜头,后来又接到通知,说镜头一个也不能动。后来明确了,是要按照原来的拷贝进行批判。我还得做检查,就在检讨中间,全国各大报纸每到星期天都有整版的批判《早春二月》的文章。(1964年)这部片子(就同上影的《舞台姐妹》一起 )在全国57个城市放映,供全国人民批判之用。 ———谢铁骊导演自述电影《早春二月 》剧照2、“文革”的破坏二、遭遇曲折表现:
①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被恣意篡改和歪曲
②只有八个样板戏轮番演出,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
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停止
④图书报刊的出版受到了巨大冲击,呈现萧条的局面。父母们记忆中曾在“文革”期间放映的电影 结合以上表格,你能简单分析“文革”期间电影创作的情况吗?“文革”期间,电影创作数量大幅度减少毛主席观看《白毛女》现代舞剧后与演员合影十年浩劫”中,作家团体、艺术演出团体、文艺刊物都被“砸碎”,正常的创作停止了,这时舞台上只剩下了八个“样板戏”,出现了“八亿人民八个戏”。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作家团体、艺术演出团体、文艺刊物都被“砸碎”,正常的创作停止了,这时舞台上只剩下了八个“样板戏”,出现了“八亿人民八个戏”。 图中样板戏反映了什么问题?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只能跳忠字,舞忠字舞是文革时期用于广场(大场地)或游行的队列行进间的歌颂性群众舞蹈。主要动作有:
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
斜出弓步表示永远追随伟大导师毛泽东,
紧握双拳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跳舞时手里还要挥动语录本(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忠字舞是中国文革时期用于广场(大场地)或游行的队列行进间的歌颂性群众舞蹈。忠字舞和样板戏是当时人们唯一的娱乐活动 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
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
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
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
阿尔巴利亚电影莫明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二、曲折发展——“双百”方针贯彻受挫材料一……从1966年6月到1972年,整整7年中国影坛没有拍摄过一部故事片。……当时,虽然拍出八个样板戏电影,可充其量还是让八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 ——《中国电影史》阅读材料后回答
(1)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中国只放映样板戏合适吗?为什么?
(2)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是否当时只有电影创作 出现“百花凋零”?这些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不合适。样板戏实际是强行推行文艺的一言堂,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文艺形式多种多样,样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严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政治运动扩大化,知识分子和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材料二: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但这时文艺界的整风、思想大批判如火如荼。有的获奖者正在作检查、接受批判;有的作品被诬陷。如按评选结果发奖,定会招致对“百花奖”的围攻和批判,也将连累获奖的创作人员。无奈,影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违心地自诬获奖影片不符合当前的革命形势,呈请撤消了这次评奖。至此,第三届“百花奖”,黯然隐入了历史深处,停办了17年之久。
提问:请从教材中归纳“第三届百花奖”黯然撤消的原因。 a.许多文艺界、学术界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被错误批判1、原因 :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国内文革的发生极左思想盛行2.表现;四人帮的破坏b.一些学有专长、爱国的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d.文艺领域“百花凋零”,只有八个样板戏轮番演出c.四人帮实行文化专制,“双百”方针被恣意篡改和歪曲e.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停止f.大批学术界、文艺界知名人士受到残酷批斗迫害g.图书报刊的出版受到了巨大冲击,呈现萧条局面傅雷, 1927年冬赴法国入巴黎大学文科学习。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等职。翻译外国文学名著33部。六十年代,以其研究与翻译巴尔扎克著作的卓越成就,被法国吸收为巴尔扎克研究协会会员。”文革”初受到迫害,1966年9月3日晨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 田汉被批斗吴祖光和新凤霞被下放农村劳动吴晗邓拓廖沫沙 1966年4月,吴晗、邓拓、廖沫沙因合撰杂文
集《三家村札记》而被定为“三家村反党集团”文革中部分名人自杀死亡名单1、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 3、翦伯赞: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4、上官云珠:著名电影演员 1968.11.22 病中跳楼身亡 5、容国团: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 1968.6.20 北京龙潭湖畔槐树上吊自杀 11.罗广斌 小说《红岩》作者 1967.2 跳楼自杀 12.田家英 毛泽东秘书 1966.5.23 在毛泽东书房走廊上吊死亡 13.饶毓泰 南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1968 上吊身亡 14.李广田 云南大学校长,著名作家。1968跳河身亡 15.李达 哲学家,中共一大代表 1966.8.24自杀 探究拓展:建国后不利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在于“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比较直接的是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
相当一段时间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三、文学艺术的春天 “挫折是暂时的,恒久的发展才是主流。”改革开放前后,在“双百”方针指引下,科学文化领域再度迸发出勃勃生机。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再度焕发生机
2、重新树立“双百”方针的举措
⑴ 1979年5~7月《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系列评论员文章昭示了文学艺术春天的到来
⑵ 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三、文学艺术的春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既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文化事业春天到来的转折点。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1.中国文艺争奇斗艳,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2.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3.一度被撤销的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新的学科;4.1996年开展至今的“三下乡”活动将文化、科技、卫生送到全国农村。概括总结“双百方针”的恢复取得的成果:电影《巴山夜雨》剧照张瑜主演电影《红高粱》剧照主演:
巩俐、姜文1987年的《红高粱》的出现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它不仅引起了关于电影民族性和中国人形象的大讨论,它也是中国大陆影片赢得的第一个A级电影节重要奖项――西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从这部电影开始世界影坛中国电影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西方电影界和评论界也真正意识到中国电影的分量。电影《牧马人》剧照朱时茂、丛珊主演 红楼梦红楼梦红楼梦音画时空音画时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剧照《蹉跎岁月》《红楼梦》《西游记》2001年度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作曲; 2001年度美国导演协会最佳导演; 第37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动作指导、最佳剪辑、音效、视效; 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8项大奖
题材的开拓和风格各异的影片让观众有了选择的可能,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让整个世界重新审视中国电影,而随着对外文化事业的开展,电影的输出输入的开展让中国观众看到了《苔斯》、《望乡》、《德克萨斯巴黎》、《悲惨世界》等优秀世界电影。 电影百年,几多沧桑,中国电影市场的复兴不会一天到来,他需要电影人创作的激情和了解观众的关注热点,从现实生活里找到素材和创作养料,亲和和诚恳才能赢得观众,电影是平民的娱乐,只有充分意识到他们的存在电影才有真正的明天 中国电影最应该骄傲的是陈凯歌《霸王别姬》这个具有深厚东方人文内涵的影片被顶级电影节的认同,民族性和历史的繁复性对于世界电影史而言认知是个过程,这点上陈凯歌做得非常出色。 你知道当今中国有哪些
大型电影奖项评选吗?百花奖、金鸡奖、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百花奖的设立体现了当时什么科学艺术发展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9届百花奖 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有11.7万人参加评选;第二届(1963)增至18万多人,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但由于种种原因,影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撤消了这次评奖。之后,一直中断了17年,直1980年举办了第三届,有70多万人参加评选,此后每年举行一次(直到2004年),自2005年起,金鸡奖与百花奖隔年评选一次,百花奖逢偶数年选。
自主探究从百花奖的兴衰可以看出“双百”方针贯彻实施
经历的哪几个阶段?请同学们浏览教材回答。“双百”方针的历史经验教训 要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文革”后
2、下列关于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79年10月在北京召开
B、邓小平作了重要报告
C、大会要求继续坚持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人服务的方向
D、大会要求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课堂练习3、“三下乡”活动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A、1996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
4、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文革”中的八个“样板戏”
A、《白毛女》 B、《武则天》
C、《红色娘子军》 D、《沙家浜》A5、下列人物中既在话剧创作方面贡献突出,又属于马克思主义者、著名的历史学家的是
A、老舍 B、田汉
C、郭沫若 D、秦牧
6、反映农村艰难创业和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是
A、《创业史》
B、《红旗谱》
C、《中华儿女》
D、《我们最伟大的节日》A7、1957年以来,“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的原因是
①“左”倾的错误发展的结果
②右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③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上的急躁冒进在文艺上的反映
④学术领域出现了反社会主义的倾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C 8、新时期理论界能够提出许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见解的主要原因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拨乱反正、平反了冤假错案
B、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束缚
C、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知识分子的待遇大大提高
D、进行对外开放,引进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B结合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评价贯彻执行“双百”方针的重要意义。 “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中央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为繁荣新中国文化事业的需要而作出的、符合科学与文化发展规律的伟大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尤其是文化建设理论的一大贡献和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同时会遭受一些挫折。
在当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东西方文化论争充满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的国际大背景下,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处于摸索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挫折。
在经历了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后,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和之后邓小平等领导人对之给予的不断完善,事实证明“双百”方针是正确的。正确地贯彻和执行“双百”方针不仅对于当前,而且对于今后都有重要的意义。本课小结【小组合作、延伸探究】 从12月开始,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月再次掀开了帷幕。结合本课的学习感受,你能否设计一些有特色的项目,为我们的艺术节增添活力和光彩。请多提宝贵意见:孙曙光sunhistor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