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章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新独家原创】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分子
B.分子直径大约为1 nm
C.用普通显微镜调整放大倍数可以看到分子
D.观察分子需要用电子显微镜
2.如图所示,从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在地球两极发生偏折,就会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现象,则引起极光现象的微粒一定不会是 (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α粒子(氦原子核)
3.(2023江苏扬州江都二模)下列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叙述错误的是 ( )
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B.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
D.电子的尺度小于质子的尺度
4.(2023陕西师大附中期末)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
A.铁块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B.两个小水珠靠近后会结合成一个大水珠,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尘土在风中飞舞,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5.(2023吉林德惠三中一模)下列粒子中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是 ( )
A.电子 B.质子 C.核子 D.中子
6.(2023江西南昌期末)如图所示是人类航天器拍摄的地月同框的照片,据此推断从航天器的角度看当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可能为 ( )
A B
C D
7.(2023黑龙江大庆期末)根据你对物理学发展史的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哥白尼提出了相对论
B.爱因斯坦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
C.伽利略提出“日心说”
D.牛顿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
8.(2023广东茂名期末)火星与地球邻近且环境最为相似。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
A.火星上有四季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
C.在火星上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D.火星表层的成分与地球上土壤成分相似
9.(2023江苏徐州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C.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远去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0.(2023江苏扬州宝应一模)小华看见沙漏中的沙子流下时,看上去是连续的,他经过放大后观察,发现沙子是 (选填“连续的”或“不连续的”),这是因为沙子是由细小颗粒组成的。因此,他联想到水流,如果经过高倍放大后,水流应是 (选填“连续的”或“不连续的”),这是因为水是由 组成的。
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江西九江期末)腊肉在邵阳地区是一道风味美食,肥而不腻,味道独特。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抹盐腌制,使整块肉变咸。这道工序说明盐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第二道工序是烟熏烘干,加快水分 (选填“蒸发”或“沸腾”)。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辽宁朝阳中考)“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是 现象,粽叶很难剥离是因为粽叶和粽米的分子间存在 力。
13.【物理跨历史】(2023江西南昌期末)庄子说过:“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取它的一半,永远也取不完。这里面包含了古代关于物质 (选填“有限”或“无限”)可分的思想。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界已普遍确认质子、中子等也有内部结构,它们是由一种叫做 的更小微粒组成的。
14.(2022重庆南岸期末)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从而支持了哥白尼的“ 说”。
15.如图,是太阳系模型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原子 模型十分相似,其中 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 就相当于行星。
三、实验探究题(36分)
16.(2023江苏苏州姑苏二模)(12分)在“走进分子世界”探究选择一种分子模型的活动中,李老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红色的酒精直至充满,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图a)。用食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发现刚开始时管内出现的大量小“气泡”逐渐聚集成一个大“气泡”,“气泡”上升时会越来越大(图b)。最后李老师松手时,发现玻璃管被“吸”挂在食指上(图c)。
d e
(1)将酒精染成红色,目的是 ,加入酒精后出现分层现象是因为酒精的 比水小;
(2)“气泡”的出现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
(3)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分子模型,李老师分别用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分别装满两个杯子(图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e),该实验 (选填“模拟”或“证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这里李老师运用了 (选填“控制变量”“转换”或“类比”)的实验方法,由此我们猜想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17.【学科素养·科学思维】(10分)如图所示,在吹一个表面画有许多斑点的气球时会发现,随着气球鼓起,斑点间的距离在不断地变化。从任何一点出发,其他的点都能以它为中心向周围散开,并且距离越远散开的速度越快。如果我们把这个气球比作宇宙,请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把气球上的斑点看作一个个星系,并选定一个作为太阳系。我们观测到的星系都在 (选填“远离”或“靠近”)太阳系,并且距太阳系越远的星系移动的速度越 (选填“快”或“慢”)。
(2)实验说明大多数星系之间的距离都在 。由此可以推断宇宙正处在 之中。
(3)这种研究方法是 。
A.对比法 B.类比法
C.模型法 D.控制变量法
18.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4分)
【实验过程】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解释与结论】
(1)1 μm金箔包含了3 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原子内部有一个体积特别大的中心结构
(2)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3)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 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4)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
答案全解全析
1.D 物体是由若干个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大约为0.1 nm;用眼睛和普通显微镜无法看到分子,观察分子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故选D。
2.B 人们看到的极光现象是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发生偏折产生的。α粒子(氦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中子不会引起极光现象。故选B。
3.C 分子和原子都是微观粒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A正确;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B正确,C错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的尺度小于质子的尺度,D正确。故选C。
4.C 尘土在风中飞舞属于机械运动,故选C。
5.A 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原子核高速旋转。故选A。
6.D 图中地月都有明亮区域,说明当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不在一条直线上。图中地球正面较亮,月亮较暗,据此推断从人类航天器的拍摄角度看当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可能为D图。故选D。
7.D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牛顿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故选D。
8.A 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的,火星的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也绕太阳公转,可推测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故选A。
9.C 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A错误;光年是长度单位,B错误;谱线“红移”现象说明了星系离我们远去,C正确;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D错误。故选C。
10.不连续的 不连续的 分子
解析 沙子是由细小颗粒组成的,因此,当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沙漏中的沙子流下时,发现沙子是不连续的;由此联想到水流,如果经过高倍放大后,水流应是不连续的,因为水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间存在间隙。
11.无规则 蒸发
解析 抹盐腌制,使整块肉变咸,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烟熏烘干时升高了肉的温度,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
12.扩散 引
解析 粽叶飘香是扩散现象,粽叶很难剥离是因为粽叶和粽米的分子间存在引力。
13.无限 夸克
解析 “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里面包含了古代关于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界已普遍确认质子、中子等也有内部结构,它们是由一种叫做夸克的更小微粒组成的。
14.伽利略 日心
解析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15.核式结构 原子核 电子
解析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太阳系模型十分相似,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电子相当于绕太阳运行的行星。
16.(1)便于观察 密度 (2)小于 (3)模拟 类比 不相等
解析 (1)将酒精染成红色,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入酒精后出现分层现象,其原因是酒精的密度比水小,酒精会在水的上方;
(2)“气泡”的出现说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总体积;
(3)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李老师分别用细颗粒小米和大颗粒鹰嘴豆分别装满两个杯子(图d),接着将小米和鹰嘴豆混合后再分装,发现装不满两杯(图e),该实验模拟了分子之间有空隙,这里李老师运用了类比的实验方法;根据图e可知,两种情况下的体积不同,由此我们猜想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是不相等。
17.(1)远离 快 (2)增大 膨胀 (3)C
解析 (1)随着气球越来越大,我们可以看到气球上各斑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这说明了星系之间都在远离,并且移动速度越来越快;(2)由此推断出宇宙正处在膨胀之中;(3)此题采用了模型法来进行研究。
18.(1)B (2)C (3)斥力 (4)α粒子撞击了金原子核
解析 (1)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使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故B正确;
(2)通过题述实验,能说明原子结构是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应为图C。
(3)α粒子改变方向是因为受到斥力。
(4)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其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