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冀少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学期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六)
跨学科专题
类型一 跨数学学科
1.【跨学科·数学】(2022四川凉山中考)为了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某夫妇都是双眼皮,老大、老二均为单眼皮,第三胎是单眼皮的概率是 ( )
A.25% B.50% C.75% D.100%
2.【跨学科·数学】生物学习中常用结构图、柱状图、曲线图来分析生命现象,图甲表示植物的嫁接,图乙表示我市关停小煤窑后某种昆虫体色的变化,图丙表示玻璃温室内24小时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乙 丙
A.嫁接属于植物的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B.图乙中昆虫体色的变化,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C.图丙中,d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高,植物才可生长
D.观察图丙可知,c点后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3.【跨学科·数学】已知有耳垂基因是显性基因,无耳垂基因是隐性基因。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请你推断其子女有耳垂和无耳垂的可能性 ( )
A.有耳垂、无耳垂 B.有耳垂、无耳垂
C.有耳垂、无耳垂 D.有耳垂、无耳垂
4.【跨学科·数学】生态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鼠类和食鼠动物的生物数量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生物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植物属于 ,鼠类属于 。除了图中表示出来的成分外,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 和 。
(2)图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 ,它们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 。
(3)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当鼠类数量由A变化到B时,植物的数量会 ,从而限制鼠群数量的继续增长;同时,食鼠动物的数量会 ,使鼠群数量由B变化到C,从而使草原植被逐渐得到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5.【跨学科·数学】(2023河北大名期末)某蚕农饲养家蚕的过程中,在众多普通斑的个体中发现了一只黑色斑的个体。将这只黑色斑个体与普通斑个体杂交,产的卵孵化出了867只黑色斑和898只普通斑的家蚕。科研人员用这些子代个体又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
组 别 亲本 子代数目(只)
黑色斑 普通斑
甲 普通斑×普通斑 0 1 432
乙 黑色斑×普通斑 691 690
丙 黑色斑×黑色斑 1 062 351
(1)家蚕的黑色斑与普通斑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 。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家蚕的 (填“黑色”或“普通”)斑为显性性状。
(3)若控制家蚕斑点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请推测该蚕农发现的这只黑色斑个体的基因组成是 。
(4)家蚕的发育过程属于 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属于 变态发育;家蚕不同于蝗虫的发育过程是有 这个阶段。
(5)养蚕是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 期。
类型二 跨语文学科
6.【跨学科·语文】明代《农政全书》中早有记载“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旱灾后需要警惕蝗灾暴发。下列治理蝗虫灾害的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 )
A.用塑料薄膜覆盖农作物
B.大量喷洒农药杀灭蝗虫
C.集结人力大规模捕捉蝗虫
D.合理放养青蛙、鸭子等
7.【跨学科·语文】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许多诗词是对生命现象的描述或是对动植物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的概括。请你根据对下列古诗词和俗语的理解,回答有关问题。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植物经过一个生长周期后,花瓣、叶等会凋谢,它们在生态系统成分中 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无机物又回到了土壤及大气中,成为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物质。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形容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其中“到死”其实是春蚕 期的结束。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是由雄蛙发出的叫声。雄蛙高声鸣叫的目的是 。该诗句中隐含的食物链可写成: 。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其中的新燕啄泥是燕子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 行为。
(5)“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提到的植物的繁殖方式中,柳树的繁殖方式是 。
类型三 跨地理学科
8.【跨学科·地理】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B.许多资源利用、管理不当,破坏、浪费严重
C.水、阳光、生物属于可再生资源
D.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9.【跨学科·地理】关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必须合理利用并注意保护
B.石油和天然气不断从地下冒出,所以油气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C.生物资源是可以更新的,不必合理利用和注意保护
D.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A 某夫妇都是双眼皮,老大、老二均为单眼皮,则可判断出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若用B、b表示控制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则单眼皮的基因组成为bb,其中一个b基因来自父方,一个b基因来自母方,而父母均为双眼皮,故断定父母的基因组成必然均为Bb,遗传图解如图:
可见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为25%。
跨学科解读 本题将生物学知识与数学概率的计算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C 图丙中,d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高,在一天中植物体内有机物得到积累,植物才可生长。
跨学科解读 本题将生物学知识与数学曲线坐标图结合,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3.B 已知有耳垂基因是显性基因,无耳垂基因是隐性基因。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其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从遗传图解看出,其子女有耳垂和无耳垂的可能性分别是和。
跨学科解读 结合遗传图解,利用数学概率的知识解答生物学中与遗传相关的问题。
4.(1)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 食物网
(3)减少 增加 自我调节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食物网是由许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的。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跨学科解读 本题利用了数学学科的坐标曲线图,分析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数量的变化情况。
5.(1)相对性状
(2)黑色
(3)Aa
(4)完全 不完全 蛹
(5)幼虫
解析 (1)家蚕的黑色斑与普通斑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2)分析表格中丙组数据可知:子代中出现了亲代中没有的性状——普通斑,因此,普通斑为隐性性状,黑色斑为显性性状。
(3)若控制家蚕斑点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根据题意,将这只黑色斑个体与普通斑个体杂交,产的卵孵化出了867只黑色斑和898只普通斑的家蚕,黑色斑和普通斑的比例接近1∶1,普通斑后代的基因组成为aa,a基因由亲本双方提供,所以亲代黑色斑个体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为:
(4)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不同于蝗虫的发育过程是有蛹这个阶段。
(5)家蚕的幼虫吐丝,因此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期。
跨学科解读 本题利用数学类比的知识,比较两种发育方式的特点。
6.D 合理放养青蛙、鸭子等治理蝗虫灾害,既能有效减轻农作物的虫害,又能减少施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跨学科解读 本题通过古代农书的记载,把传统文化与生物学知识结合起来,考查生物防治相关知识。
7.(1)分解者
(2)幼虫
(3)寻找配偶(吸引雌蛙) 水稻→害虫→青蛙
(4)筑巢
(5)扦插
解析 (1)腐生细菌和真菌等能将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植物利用,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植物经过一个生长周期后,花瓣、叶等会凋谢,它们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分解者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无机物又回到了土壤及大气中,成为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物质。
(2)家蚕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期结束后化为蛹,蛹不吃不喝,被认为已经死去。
(3)春末夏初,雄蛙高声鸣叫,目的是寻找配偶(吸引雌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隐含的食物链为:水稻→害虫→青蛙。
(4)鸟类的繁殖行为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新燕啄泥是燕子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筑巢行为。
(5)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包括嫁接、扦插、组织培养等。“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的柳树的繁殖方式是扦插。
跨学科解读 本题利用了语文学科中常见的古诗词或俗语,考查对生物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8.A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总量大,但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不足。
跨学科解读 本题结合地理学科知识,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9.A 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跨学科解读 本题结合地理知识,考查生物学中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保护相关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