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 课件(共36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 课件(共36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3 09:09:15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唐雎不辱使命
第一课时
新知导入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这样一类英雄,他们大都出身卑微,但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充满了凛然的正气,我们今天就要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位,他就是——唐雎
——《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
学习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4、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新知讲解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
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记事上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战国策》
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使秦王吞并魏国的企图落空,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故事背景
战国末期,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灭亡,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读准字音
唐雎 怫然
韩傀 免冠徒跣
缟素 庸夫
色挠 以头抢地
j fú
guī xi n
g o yōng f
náo qiāng
休祲 jìn 寡人谕 yù
ū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受地 /于先王 /而守之
公 / 亦尝闻 /天子之怒乎?
与臣 /而将四矣
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 有先生也。
读准停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
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对……说;告诉
想要

交换
助词 加强语气
答应
给予恩惠
很好
即使这样,但是

想;愿意


同“悦”高兴
于是


出使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块土地来换取小块土地,那很好;即使这样,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
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
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
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
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为什么
况且
使……灭亡
表转折
凭(借)
存在的原因
把……看作 忠厚的长者
所以;在意,错通措
扩充
表转折
违背(背叛)
看轻
回答
顺接
即使
何况只是
像这样
同“欤”,吗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是轻视我吗?”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回答
顺接
即使
哪里只是
像这样
唐雎答道:“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封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是方圆一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
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盛怒的样子
曾经
听说
平民
摘掉
帽子
光着


撞,碰
罢了
平庸无能的人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小臣从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的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
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
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通“苍”
发作
吉祥
不祥

降示

穿丧服
拔出
站起
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向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胆识的人,(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将会有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说着)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
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屈服
道歉

懂得,明白
可是
凭借
只因为
秦王(顿时)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哪里至于这样!我懂了,韩魏灭亡而安陵却凭借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仅仅是因为有您唐雎先生啊。”
通假字
⑴秦王不悦。
⑵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⑶仓鹰击于殿上。
(4)轻寡人与
说通“悦”,高兴。
错通“措”,在意。
仓通“苍”青色
文言积累整理
“与”通“欤”,语气词“吗”
休祲降于天 古义:
今义:
长跪而谢 古义:
今义:
易安陵 古义:
今义:
使于秦 古义:
今义:
虽然 古义:
今义:




吉祥
休息
交换
容易
道歉
感谢
出使
使用
即使这样,但是
转折连词
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
2、轻寡人与
3、且秦灭韩亡魏
4、伏尸百万
5、天下缟素
扩充,形容词作动词
轻视,形容词作动词
使动用法,使……灭亡
使动用法,使……倒下
穿丧服,名词作动
一词多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秦王不说( )
请说之( )
高可二黍许( )
安陵君其许寡人( )
使



出使
同“悦”高兴
解释
多一点
听从
一词多义


免冠徒跣
(光着,动词)
徒以有先生也
(仅仅、只,虚词)
此庸夫之怒也
(……的人,名词)
夫专诸之刺王僚
(发语词无实义,虚词)
“以” 的用法
⑴以大易小。( )
⑵徒以有先生也。( )
⑶以君为长者。( )
⑷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因为


“而”的不同用法
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可是、但是,表示转折)
2、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表示顺承、承接)
读课文,概括各段意思。
第一段: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而不悦。
第二段: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
第三段: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第四段: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
课堂总结
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课堂练习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这样,但是)
B.秦王不说(高兴)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者)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下列句子不含有通假字的是( )
A仓鹰击于殿上 B轻寡人与 C故不错意也 D以头抢地尔
找出下列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译文:我想以五百里的地方跟安陵做交易。
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难道不是轻视我吗?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错认为是其他意思。
D.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安陵君能够答应我吗?
重要实词解释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故不错意也 (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 ( )
请广于君 ( ) 岂直五百里哉 ( )
秦王怫然怒 ( ) 仓鹰击于殿上 ( )
休祲降于天 ( ) 秦王色挠 ( )
长跪而谢之 ( ) 寡人谕矣 ( )
以头抢地耳 ( ) 非士之怒也 ( )
天下缟素 ( ) 虽然,受地于先生(    )
徒以有先生也。(    ) 以大易小,甚善 (    )
唐雎不辱使命。(    )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否,非若是也(    )
大王加惠(    )
拓展提高
陈轸为齐威王使
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
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一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解释句中加点字词有误的一项是( )
A昭阳,为楚伐魏 (替 )
B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丢掉)
C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然而)
D引酒且饮之 (端 拿)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2)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
陈轸采用什么方法说服昭阳的?陈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业布置
辨析下列句子中“于”字的含义
1.受地于先王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请广于君
4.仓鹰击于殿上
5.休祲降于天
6.何至于此
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板书设计
第一段: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而不悦。
第二段: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
第三段: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第四段: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
唐雎不辱使命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掌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4、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重点】
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学习难点】
1、掌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学习时间】2 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这样一类英雄,他们大都出身卑微,但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充满了凛然的正气,我们今天就要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位,他就是——唐雎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记事上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写作背景
战国末期,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灭亡,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使秦王吞并魏国的企图落空,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预习设计】
注音
唐雎( )  怫然怒 ( ) 徒跣( ) 以头抢地 ( ) 
韩傀( ) 休祲( ) 缟素( ) 色挠 ( )
谕( ) 庸夫( )
读准停顿: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与臣 而将四矣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加点词
寡人欲( )以(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其( )许( )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
岂直五百里哉( )
公亦尝( )闻天子之怒乎?
布衣之怒( )
此庸夫之怒也( )
大王加惠( )
请广于君( )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休祲降于天( )( )
亦免冠徒跣( )( )
以头抢地耳( )( )
徒以有先生也 ( ) ( )
长跪而谢之( )
寡人谕矣( )
秦王色挠( )
非士之怒也( )
句子翻译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6、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合作探究】
整理文言词汇。
【扩展延伸】
陈轸为齐威王使
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
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一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解释句中加点字词有误的一项是( )
A昭阳,为楚伐魏 (替 )
B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丢掉)
C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然而)
D引酒且饮之 (端 拿)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2)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

陈轸采用什么方法说服昭阳的?陈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堂检测】
重要实词解释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故不错意也 (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 ( )
请广于君 ( ) 岂直五百里哉 ( )
秦王怫然怒 ( ) 仓鹰击于殿上 ( )
休祲降于天 ( ) 秦王色挠 ( )
长跪而谢之 ( ) 寡人谕矣 ( )
以头抢地耳 ( ) 非士之怒也 ( )
天下缟素 ( ) 虽然,受地于先生(    )
徒以有先生也。(    ) 以大易小,甚善 (    )
唐雎不辱使命。(    )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否,非若是也(    )
大王加惠(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这样,但是)
B.秦王不说(高兴)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者)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下列句子不含有通假字的是( )
A仓鹰击于殿上 B轻寡人与 C故不错意也 D以头抢地尔
找出下列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译文:我想以五百里的地方跟安陵做交易。
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难道不是轻视我吗?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错认为是其他意思。
D.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安陵君能够答应我吗?
【作业布置】
辨析下列句子中“于”字的含义
1.受地于先王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请广于君
4.仓鹰击于殿上
5.休祲降于天
6.何至于此
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掌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4、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重点】
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学习难点】
1、掌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学习时间】2 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这样一类英雄,他们大都出身卑微,但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充满了凛然的正气,我们今天就要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位,他就是——唐雎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记事上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写作背景
战国末期,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灭亡,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使秦王吞并魏国的企图落空,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预习设计】
注音
唐雎( )  怫然怒 ( ) 徒跣( ) 以头抢地 ( ) 
韩傀( ) 休祲( ) 缟素( ) 色挠 ( )
谕( ) 庸夫( )
【答案】
唐雎( jū )  怫然怒 (fú ) 徒跣( xiǎn ) 以头抢地 ( qiāng ) 
韩傀( guī ) 休祲( jìn ) 缟素(gǎo ) 色挠 ( náo )
谕( yù ) 庸夫( yōng )
读准停顿: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与臣 而将四矣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答案】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受地 /于先王 /而守之
公 / 亦尝闻 /天子之怒乎?
与臣 /而将四矣
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 有先生也。
解释加点词
寡人欲( )以(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其( )许( )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
岂直五百里哉( )
公亦尝( )闻天子之怒乎?
布衣之怒( )
此庸夫之怒也( )
大王加惠( )
请广于君( )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休祲降于天( )( )
亦免冠徒跣( )( )
以头抢地耳( )( )
徒以有先生也 ( ) ( )
长跪而谢之( )
寡人谕矣( )
秦王色挠( )
非士之怒也( )
【答案】
寡人欲( 想 )以( 用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其( 表加强语气,不译 )许( 答应 )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辱没 )
岂直五百里哉( 难道仅仅 )
公亦尝( 曾经 )闻天子之怒乎?
布衣之怒( 平民 )
此庸夫之怒也( 平庸的人 )
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 )
请广于君( 扩大,补充” )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交换 )
休祲降于天( 吉兆 )( 凶兆 )
亦免冠徒跣( 光 )( 脚 )
以头抢地耳( 用 )( 撞、碰 )
徒以有先生也 ( 只 ) ( 因为 )
长跪而谢之( 道歉 )
寡人谕矣( 明白 )
秦王色挠( 屈服 )
非士之怒也( 的 )
句子翻译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6、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答案】
1、平民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4、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5、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6、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合作探究】
整理文言词汇。
【答案】
通假字
亲王不说 【“说”通“悦”,愉快高兴】
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安放】
轻寡人与 【“与”通“欤”,语气词“吗”】
仓鹰击于殿上 【“仓”同“苍”,青色】
古今异义:
休祲降于天 古义:吉兆 今义:休息
长跪而谢 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易安陵 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
使于秦 古义:出使 今义:使用
虽然 古义:即使这样,但是 今义: 表转折连词
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 扩充,形容词作动词
轻寡人与 轻视,形容词作动词
且秦灭韩亡魏 使动用法,使……灭亡
伏尸百万 使动用法,使……倒下
天下缟素 穿丧服,名词作动
一词多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派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出使 )
秦王不说( 通“悦”高兴 )
请说之( 解释 )
高可二黍许( 左右 )
安陵君其许寡人( 答应 )
免冠徒跣 (光着 动词 )
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 ,副词)
此庸夫之怒也 (……的人,名词)
夫专诸之刺王僚 (发语词无实义,虚词)
“以”的用法:
⑴以大易小。( 用 )
⑵徒以有先生也。( 因为 )
⑶以君为长者。(把 )
⑷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凭 )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可是、但是,表示转折)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表示顺承、承接)
【扩展延伸】
陈轸为齐威王使
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
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一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解释句中加点字词有误的一项是( )
A昭阳,为楚伐魏 (替 )
B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丢掉)
C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然而)
D引酒且饮之 (端 拿)
【答案】C
【解析】应解释为:认为是对的。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2)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
【答案】
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2)您因此名声已经足够大了,您的官职不能再加封了。

陈轸采用什么方法说服昭阳的?陈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先祝贺昭阳打了胜仗,消除他的心理戒备,然后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指出攻齐的不利,从而说服了昭阳。陈轸是一个善于言辞,聪明机智的人。
【附译文】
昭阳替楚国讨伐魏国,消灭魏国军队,杀死魏国将领,占领了魏国八座城,又挥师攻打齐国。陈轸替齐王出使到楚军军营,拜见昭阳,向他行礼祝贺他的胜利,行礼完毕起身问道:“按照楚国的制度,消灭敌人军队,杀死他们的将领,封给什么样的官爵?”昭阳说:“官职为柱国(官职名),爵位为上执(爵位名)。”陈轸说:“还有比这个更高的吗,是什么?”昭阳说:“只有令尹(相当于宰相)了。”
陈轸说:“宰相的职位很高了!楚王并没有设置两个宰相的位置,我给您打个比方。楚国有个人祭祀祖先,赐给他的管家一坛酒。管家的家人们相互说:‘几个人一起喝不过瘾,一个人喝还能剩下点。我们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来喝。’其中一人先画好了,拿来酒坛就要喝,于是左手拿着酒坛,右手画着蛇,说:‘我能给蛇添上脚。’还没有添完,另一个人把蛇画好了,夺过他的坛子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把酒喝了。给蛇画脚的人,最后却没喝上酒。如今您为楚国攻打魏国,打垮了他们的军队杀了他们的将领,获得了八座城,又挥师转战打算攻打齐国,齐国非常害怕您,您因此名声已经足够大了,您的官职不能再加封了。战无不胜却不知道停止,就会自寻死路,爵位也封不上了,就像给蛇添足的那个人。”
昭阳认为他说的对,解除了包围撤军走了。
【课堂检测】
重要实词解释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故不错意也 (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 ( )
请广于君 ( ) 岂直五百里哉 ( )
秦王怫然怒 ( ) 仓鹰击于殿上 ( )
休祲降于天 ( ) 秦王色挠 ( )
长跪而谢之 ( ) 寡人谕矣 ( )
以头抢地耳 ( ) 非士之怒也 ( )
天下缟素 ( ) 虽然,受地于先生(    )
徒以有先生也。(    ) 以大易小,甚善 (    )
唐雎不辱使命。(    )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否,非若是也(    )
大王加惠(    )
【答案】
“易”交换
“错”,同“措”,放
“使”派,出使
“广”,增广,扩充
“岂直”,何况只是。岂,语气副词,何况,况且。 
“拂然”,发怒
“仓”同“苍”,青色
“休”,吉兆
“挠”,屈服
“谢”,道歉。 
“谕”,明白,懂得
“抢”,撞、碰
“士”,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缟素”,穿丧服
“虽然”,在文言文中常作条件或转折复句中的从句用,这里可译作“虽然如此”或“即使这样”,亦通。 
“徒”只是
“甚”:副词,很。 
“辱”,辱没。“不辱”,意即完成。 
“逆”违抗。“轻”,小看。 
“尝”,副词,曾经。 
“若是”,像这样。
“加惠”,给予恩惠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这样,但是)
B.秦王不说(高兴)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者)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答案】C
【解析】 C项,“使”应为“出使”。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项,前者表疑问,可翻译成“呢”;后者表判断。B项,“以”都是“用”的意思。C项,前者是语气助词,表疑问;后者是连词“和、同”的意思。D项,前者是“从”的意思;后者是“在”的意思。
下列句子不含有通假字的是( )
A仓鹰击于殿上 B轻寡人与 C故不错意也 D以头抢地尔
【答案】D
找出下列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译文:我想以五百里的地方跟安陵做交易。
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难道不是轻视我吗?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错认为是其他意思。
D.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安陵君能够答应我吗?
【答案】A
【作业布置】
辨析下列句子中“于”字的含义
1.受地于先王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请广于君
4.仓鹰击于殿上
5.休祲降于天
6.何至于此
【答案】
相当于“从”。 
表示动作的趋向,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省译,“使于秦”就是“出使秦国”。 
表示动作的对象,“广于君”就是“给您扩大领土”。 
表示动作发出的地点,相当于“在”。 
表示动作的来源,相当于“从”。 
6.跟“至”连用,表示动作发展的趋向,“至于此”就是“到这地步”。
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答案】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鱼我所欲也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掌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4、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 1、掌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3、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 1、掌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这样一类英雄,他们大都出身卑微,但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充满了凛然的正气,我们今天就要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位,他就是——唐雎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跟他有关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2、掌握本文对话体的特征,理解人物语言形象化、个性化的特点。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注意表现不同人物的语气和神情。4、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作者简介: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 《战国策》简介《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记事上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使秦王吞并魏国的企图落空,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故事背景:战国末期,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灭亡,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读课文,读准字音:唐雎( jū )  怫然怒 (fú ) 徒跣(xiǎn ) 以头抢地 ( qiāng )  韩傀( guī ) 休祲( jìn ) 缟素(gǎo ) 色挠( náo ) 谕( yù ) 庸夫( yōng )读准停顿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与臣/而将四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读注释,翻译课文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块土地来换取小块土地,那很好;即使这样,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是轻视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封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是方圆一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小臣从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的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向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胆识的人,(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将会有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说着)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顿时)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哪里至于这样!我懂了,韩魏灭亡而安陵却凭借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仅仅是因为有您唐雎先生啊。”【合作探究】整理文言词汇。通假字亲王不说 【“说”通“悦”,愉快高兴】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安放】轻寡人与 【“与”通“欤”,语气词“吗”】仓鹰击于殿上 【“仓”同“苍”,青色】古今异义:休祲降于天 古义:吉兆 今义:休息长跪而谢 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易安陵 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
使于秦 古义:出使 今义:使用虽然 古义:即使这样,但是 今义: 表转折连词词类活用:请广于君 扩充,形容词作动词轻寡人与 轻视,形容词作动词且秦灭韩亡魏 使动用法,使……灭亡伏尸百万 使动用法,使……倒下天下缟素 穿丧服,名词作动一词多义: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派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出使 )秦王不说( 通“悦”高兴 )请说之( 解释 )高可二黍许( 左右 )安陵君其许寡人( 答应 ) 免冠徒跣 (光着 动词 )徒以有先生也 (只是 ,副词)此庸夫之怒也 (……的人,名词)夫专诸之刺王僚 (发语词无实义,虚词)“以”的用法:⑴以大易小。( 用 )⑵徒以有先生也。( 因为 )⑶以君为长者。(把 )⑷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凭 ) 而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可是、但是,表示转折)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表示顺承、承接)读课文,概括各段意思。第一段: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而不悦。第二段: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第三段: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第四段: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 读读笔记读读写写注音释义读注音笔记小组合作翻译课文笔记读 明确目标目标3目标3目标4目标2
重要实词解释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故不错意也 (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 ( ) 请广于君 ( ) 岂直五百里哉 ( ) 秦王怫然怒 ( ) 仓鹰击于殿上 ( ) 休祲降于天 ( ) 秦王色挠 ( ) 长跪而谢之 ( ) 寡人谕矣 ( )以头抢地耳 ( ) 非士之怒也 ( ) 天下缟素 ( ) 虽然,受地于先生(    )徒以有先生也。(    ) 以大易小,甚善 (    ) 唐雎不辱使命。(    )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否,非若是也(    )大王加惠(    )选择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这样,但是)B.秦王不说(高兴)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者)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C. D.下列句子不含有通假字的是( )A仓鹰击于殿上 B轻寡人与 C故不错意也 D以头抢地尔找出下列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译文:我想以五百里的地方跟安陵做交易。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文: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难道不是轻视我吗?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错认为是其他意思。D.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安陵君能够答应我吗?【扩展延伸】陈轸为齐威王使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一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解释句中加点字词有误的一项是( )A昭阳,为楚伐魏 (替 )B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丢掉)C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然而)D引酒且饮之 (端 拿)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陈轸采用什么方法说服昭阳的?陈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板书 唐雎不辱使命第一段:秦王企图吞并安陵遭到拒绝而不悦。第二段: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第三段: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第四段: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