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同步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同步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3 07:1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同步题
一、选择题
1.某2g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的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3.6g,装置④增重4.4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B.可能只有甲烷
C.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和氢气 D.可能没有二氧化碳
2.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H2、N2、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完全反应或吸收。注: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a、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通过浓硫酸干燥;c、通过灼热的CuO,黑色粉末变红;d、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3.6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一定含有H2、CO2;可能含有N2
B.该气体一定含有H2;可能含有N2;一定不含CO2
C.该气体一定不含CO2;可能含有H2
D.该气体一定含有H2;可能含有CO2和N2
3.CH4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CO和H2),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还同时存在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消碳反应的产物是一氧化碳气体
B.为减少积碳,可在原料气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的量
C.图2中温度高于600℃积碳量减少,原因是消耗碳多于产生的碳
D.积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高温条件下,甲、乙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B.若有16g甲完全参与反应,则会生成6g丁
C.反应物甲、乙均为化合物
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1:1
5.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玻璃管只具有导气作用
C.白磷的用量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去掉装置中的小气球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6.我国科学家首次突破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获得淀粉的人工合成工艺技术。其中关键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有关上述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涉及4种物质
B.生成物的分子数目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2:1
D.人工合成淀粉若实现工厂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粮食危机
7.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分解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B.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红磷
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8.载人航天器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氧再生系统”处理宇航员排出的H2O和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航天器中气体成分为混合物 B.反应器1中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2
C.反应器2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4:1 D.航天器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水
9.下列化学方程式,7gA 和 24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D 的质量是 9g。若 C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44,则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2 B.16 C.32 D.96
10.中国航天员在太空演示了“泡腾片溶于水”实验,蓝色的水球内气泡滚滚。泡腾片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C(C6H8O6)、柠檬酸(C6H8O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泡腾片在水中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l2
B.维生素C和柠檬酸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原子个数比为3:4:3
D.等质量的维生素C和柠檬酸中氧元素的质量比是6:7
11.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利用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零碳甲醇是符合“碳中和”属性的绿色能源,是用焦炉气中的氢气与从工业尾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合成而得,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废碳再生。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的化学式为
B.参加反应甲乙质量之比等于生成丙丁质量之比
C.该反应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参加反应的甲乙微粒个数之比为1:3
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A.丁可能是单质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后甲的质量为5g 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比为9:8
13.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20克蔗糖和80克水混合,得到100克的糖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32克硫与32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克二氧化硫
C.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D.将盛放酒精的瓶子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
14.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待测
A.可能是单质 B.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物质的质量为
二、非选择题
15.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如图1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为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图2是用来净化天然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分析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能杀菌消毒
B.能得到纯净水
C.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D.能使天然水变得无色澄清
(3)图3是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示意图,其中活性炭池的作用是 。某同学检验所得自来水是否为硬水,他可选择的试剂是 。
16.回答
(1)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有 (写一种方法);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 的方法。
(2)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 ;实验B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写出实验B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的类型为 。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提倡以下方式中的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17.用“”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传统文化中的化学。
(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中的“淘、漉”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
(2)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明矾【KA1(SO4)2·12H2O】净水,明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 ;如今使用高铁酸钾(K2FeO4)不仅能净水,还能消毒,其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3)古代的桃红胭脂可由红花汁制成,红花的染色成分为红花素(C15H12O6)。红花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C
6.C
7.C
8.B
9.C
10.C
11.B
12.A
13.B
14.D
15.(1) 氧气/O2 氢元素和氧元素
(2)ABC
(3)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肥皂水
16.(1) 煮沸 蒸馏
(2) A 氢原子和氧原子 分解反应
(3)AD
17.(1)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2)
18.(1)过滤
(2) +1价 H2O
(3)1:8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