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九)
跨学科专题②
1.【物理跨生物】(2023江苏南京江宁期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情况主要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
2.【物理跨体育与健康】(2023四川成都中考)如图所示,是小慧同学掷实心球的场景,图中虚线表示球的运动轨迹,球从a点上升到最高点b点后下落到地面c点,然后继续运动到d点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球从a点上升到b点,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球在b点受到的合力为零
C.球从b点下落到c点,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D.球最终到d点停止,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3.【物理跨体育与健康】(2022湖北鄂州中考)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
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同学们课后开始联想一些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情境。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世界级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基本包揽所有乒乓球项目的金牌,为国争光,扬我国威。关于乒乓球比赛时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B.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形状
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同时改变了球的形状和球的运动状态
D.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球拍没有力的作用
4.【物理跨生物】(2023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期末)如图所示,是草原犬鼠洞穴纵剖面示意图,洞穴有两个出口A、B,犬鼠在B处堆起土堆,从而改善洞穴内的通风环境,这是因为 ( )
A.A处流速大,空气将从A处流入
B.A处流速大,空气将从B处流入
C.B处流速大,空气将从A处流入
D.B处流速大,空气将从B处流入
5.【物理跨语文】(2022江苏南通期末)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从物理学角度来看,下列情景与屋顶被狂风掀起的原理一致的是 ( )
A.起飞的客机 B.放飞的风筝
C.升空的火箭 D.上升的热气球
6.【物理跨体育与健康】【新独家原创】小明参加中考体育模拟测试,发现其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有关,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
A.50米短跑到达终点时他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小明跳远时用力蹬地快速跳起,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小明在做引体向上的测试过程中,其静止时对单杠的压力大约为50 kg
D.小明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是1.3×104 Pa
7.【物理跨数学】(2023江苏沛县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图像所表示的物理规律正确的是 ( )
A.甲图表示的是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变化关系
B.乙图表示的是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变化关系
C.丙图表示的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变化关系
D.丁图表示的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8.【物理跨数学】(2022江苏无锡模拟)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正方体的密度和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分别为 ( )
A.ρ甲∶ρ乙=1∶8 p甲∶p乙=4∶1
B.ρ甲∶ρ乙=8∶1 p甲∶p乙=4∶1
C.ρ甲∶ρ乙=1∶8 p甲∶p乙=1∶4
D.ρ甲∶ρ乙=8∶1 p甲∶p乙=1∶4
9.【物理跨生物】(2022江苏常州正衡中学期中)生物学家最新的研究表明,生活在约3.6亿年前泥盆纪的一种邓氏鱼(如图所示)的咬合力比任何已知生物都要强。它在啃噬猎物时每平方厘米的咬合力高达5.6×104 N。这种邓氏鱼的体型呈流线型,有点像鲨鱼,这是为了在海水中游动时 。一般的鱼有一个储气的器官鳔,鱼是依靠鳔来改变 (选填“自身的重力”或“所受的浮力”)在大海中自由浮沉。而邓氏鱼没有鳔,为了能够沉浮,它就只能依靠肌肉的运动。若邓氏鱼排开海水的质量为4 t,则邓氏鱼受到海水的浮力是 N。(g=10 N/kg)
10.【物理跨地理】(2022江苏海安期末)根据科学家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那么平均海拔只有1.5米高的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将在本世纪消失。该国总统曾带领内阁部长戴上水下呼吸装置在海底召开内阁会议,提醒人们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危险和困境,如图所示。他们在入水过程中,海水对人体的浮力 ;当人体完全进入海水后,随着潜入的深度增大,海水对人体的浮力将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开会时离海面6 m深处、面积为5 m2的会议桌桌面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Pa。(海水的密度值近似为水的密度值)
答案全解全析
1.C 水母向下喷水,对水施加向下的力,同时水对水母施加向上的力使水母上升,故A不符合题意;鱿鱼向前喷水,对水施加向前的力,同时水对鱿鱼施加向后的力使鱿鱼后退,故B不符合题意;金鱼因鳔充气而上浮利用的是物体的浮力,故C符合题意;企鹅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时水对企鹅施加向前的力使企鹅前进,故D不符合题意。
2.C 球从a点上升到b点,是因为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A错误;球在b点受到重力和阻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故B错误;球从b点下落到c点,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C正确;球最终到d点停止,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
3.C 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不仅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还改变了球的形状,故A、B错误,C正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球拍也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C。
4.C A口在平地上,B口在凸起的小土包上,在相同时间内空气通过A的路程短,通过B的路程长,则通过A口上方的风速小,通过B口上方的风速大,则A处的气压大,B处的气压小,所以空气从A口进入洞穴,从B口流出,洞穴内能通风换气。
5.A 秋风吹过,屋顶空气流动速度快,压强小,小于屋内的气体压强,所以屋内向上的大气压力大于大气压对屋顶向下的压力,使屋顶内外大气压力差大于屋顶的重力,所以屋顶被卷走。客机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即向上的升力,故A符合题意;放风筝时,要逆风而行,风筝是利用空气的推力而在空中飞行的,故B不符合题意;火箭发射时,发动机向下喷出高温高压气体,箭体对气体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同时借助气体的反作用力升空,故C不符合题意;上升的热气球是因为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6.D 小明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小明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A错误;跳远时用力蹬地快速跳起,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小明的质量约为50 kg,在做引体向上的测试过程中,他静止时对单杠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重力大小,约为500 N,故C错误;小明的重力约为500 N,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总接触面积在400 cm2=0.04 m2左右,则双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p====1.25×104 Pa,故D正确。
7.B 物体的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图中物体的重力随着质量的增大而减小,故A错误;根据p=ρgh知,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其深度成正比,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B正确;由密度的定义知,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图中质量与体积无关,故C错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与时间无关,故D错误。
8.B 由图像可知,当m甲=8 g时,V甲=1 cm3,当m乙=2 g时,V乙=2 cm3;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ρ甲===8 g/cm3、ρ乙===1 g/cm3,则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的体积之比为===;由V=L3可得,两正方体的棱长之比为===,因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ρgL,所以两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9.减小阻力 所受的浮力 4×104
解析 这种邓氏鱼身体呈流线型,在水中游动时,可以减小水对它的阻力;鱼体内的鱼鳔里是气体,改变鱼鳔的体积就改变了排开水的体积(不会改变自身质量),达到改变所受浮力大小的目的,从而控制自身的浮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邓氏鱼受到海水的浮力F浮=G排=m排g=4×103 kg×10 N/kg=4×104 N。
10.增大 不变 5.88×104
解析 人从入水到刚好全浸入的过程中,V排逐渐增大,所以海水对人体的浮力增大;完全浸入海水后,V排不变,海水对人体的浮力不变;桌面受到的压强p=ρgh=1×103 kg/m3×9.8 N/kg×6 m=5.88×104 P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