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 素养综合检测(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 素养综合检测(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04 15:0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七章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2023江苏宜兴期中)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黑点表示氢气分子,下列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2.(2022湖南常德中考)下列生活中的事例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端午节蒸粽子时,满屋子都弥漫着粽香
B.将一勺糖放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
C.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腌制腊肉时,将盐涂抹在猪肉表面,几天后整块肉都变咸了
3.“春雨夏荷秋月冬雪”是对一年四季自然美景的描述,小明同学对此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春雨冬雪”,是由于水分子间距不同表现为雨、雪不同物态
B.雪花飘飘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C.看着照片中满池的荷花,仿佛嗅到了荷花的芬芳,这属于扩散现象
D.荷叶上相距很近的两滴水珠,会自动汇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4.【学科素养·物理观念】(2023江苏泰州中考)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鼻子嗅气味来鉴别酱油和醋,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卢瑟福提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得到了质子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5.(2021江苏泰州沈毅中学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扩散开来,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铁丝难以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C.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的间隙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
D.常说“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作用
6.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的是 (  )
A.图甲中,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能粘在一起
B.图乙中,等体积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两者原体积之和
C.图丙中,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D.图丁中,打开醋瓶的盖能嗅到醋味
7.(2021江苏常州中考)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摩擦使得 (  )
A.部分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B.部分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
C.部分原子核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D.部分原子核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
8.(2022江苏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期中)小张同学手拿一根铝棒做下列操作,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铝棒与丝绸摩擦,铝棒带负电
B.铝棒与毛皮摩擦,铝棒带正电
C.铝棒与毛皮摩擦,铝棒带负电
D.铝棒与丝绸摩擦,铝棒不带电
9.【环境保护】(2023江苏如皋期末)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若把它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按照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其中正确的是 (  )
A.PM2.5 分子 原子核 电子
B.电子 PM2.5 原子核 分子
C.电子 原子核 PM2.5 分子
D.电子 原子核 分子 PM2.5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0.【跨学科·物理学与日常生活】(2023江苏无锡梁溪期末)如图所示,2023年4月小艺同学到江南新区参观梨花,满园花香扑鼻而来,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运动;她看到一个小朋友正在玩泡泡枪,当手按动开关时,枪膛内的小风扇就会转动,下方容器内的皂液会流入枪膛形成液膜,由于分子间存在    ,不易破裂,就形成了美丽的泡泡。
11.【学科素养·物理观念】【新独家原创】密闭的气体总是能充满整个容器,这是因为         。利用分子动理论可以从微观意义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液体表面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时,其中一些运动快的分子将摆脱其他分子对它的束缚,而从液体表面直接跑到空气中去,这是    现象,这种现象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是因为                。
12.(2021江苏苏州期中)N95口罩的中间层为多孔结构的熔喷布,熔喷布能过滤比自身空隙小得多、直径仅为0.3 μm的颗粒物,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处理,使熔喷布得到大量电子而带    (选填“正”或“负”)电,从而具有       的作用。由于熔喷布有很好的    性,所以能长时间保留静电,但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晾干后,熔喷布对细微颗粒物的过滤效果严重下降,原因是            。
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江苏南京秦淮期末)庄子说过:“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取它的一半,永远也取不完。这里面包含了古代关于物质    (选填“有限”或“无限”)可分的思想。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界已普遍确认质子、中子等也有内部结构,它们是由一种叫作    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14.【学科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2023河南信阳模拟)如图所示为静电植绒流程示意图,将绒毛放在带负电的容器中,使绒毛带上电荷,移动容器靠近布卷,绒毛便成垂直状加速飞到需要植绒的布卷表面上。由上所述,为了将绒毛吸引到布卷上,带电极板所带的应该是    电荷,电流的方向是    (选填“绒毛到带电极板”或“带电极板到绒毛”)。
三、解答题(共47分)
15.(2022江苏南通一中期中)(12分)利用我们身边的常见物品也可以完成一些物理小实验:
(1)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如图甲所示),用手向下捋几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   (选填“蓬松”或“紧密”),而手与塑料细丝带的是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2)如图乙a、b所示装置均为比较简易的验电器,它们都可以用来检验某物体是否带电,由图中现象可知,图a装置是依据          的原理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图b中不带电的金属铝箔条被塑料棒吸引是因为            ;若塑料棒带负电,则在摩擦的过程中是       (选得“得到”或“失去”)电子。
16.(2022江苏泰州海军中学期中)(8分)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生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         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    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生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作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17.【学科素养·科学探究】(14分)【提出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无关系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猜想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茗茗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取两只相同的杯子,在其中倒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的颜色变化的快慢。
【实验分析】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杯中水的颜色变化得快,得到的结果是    (选填“猜想1”或“猜想2”)正确,杯中水颜色的变化是红墨水在水中    的结果。
(2)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
(3)实验过程中,    (选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原因是                              
                              。
【拓展】墨墨提出猜想:分子运动的快慢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墨墨将上述实验改成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具体方法:
①取两只相同的杯子,在其中倒入质量相同、   相同的水和酒精,各滴入一滴红墨水。
②            。
18.【环境保护】(2023江苏南京栖霞期中)(13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净化器
随着科技的进步,空气净化器逐渐走入家庭,“净化”的原理不断优化,功能也逐渐增强。最早的空气净化器由于大多采用风机+滤网的模式,很长时间才能将室内空气全部过滤一遍,另外PM2.5等小微粒能轻易透过滤网。后来滤网采用“静电驻极式”技术,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脏空气进入净化器时,灰尘被正电钨丝放电而带上正电,流到负电路栅板时,带电灰尘被吸附。此后经过活性炭层时,化学有毒气体被吸附,排出空气的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多次循环后变成洁净空气。洁净空气量(CADR)反映其净化能力的性能指标,CADR值越大,其净化效率越高。利用CADR值,可以评估其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效果。按下列公式计算CADR:CADR=2.3(V是房间容积,t是空气净化器使房间污染物的浓度下降90%运行的时间),其铭牌如表:
型号 额定 电压 额定 功率 产品 净重 洁净空气量 (CADR)
S89型 220 V 44 W 10 kg 138 m3/h
(1)灰尘接近正电钨丝时,受到强烈的吸引力,这是因为
                              。
(2)灰尘带上正电后,又被负电格栅板吸附,这是因为        。
(3)取出使用一段时间后的活性炭,可以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
(4)某房间的使用面积为18 m2,高度是3 m,理论上此空气净化器使房间污染物浓度下降90%所需的时间为    小时。
答案全解全析
1.A 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氢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且分子间距大,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会充满整个容器,故A符合题意。
2.C 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是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
3.C 雨是液态的,雪是固态的,雨、雪物态不同,原因是分子间距不同;雪花不是分子,是固体颗粒,雪花飘飘不属于分子热运动;仿佛嗅到了荷花的芬芳,这只是比喻,不能说明香味分子发生了扩散;相距很近的两滴水珠,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会汇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
4.C 摩擦起电的过程中,转移的是电子,质子不能转移,带正电的物体失去电子,故C错误。
5.D “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引力不能发挥作用,而不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作用,故D错误。
6.A 题图甲中,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而粘在一起;题图乙中,等体积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小于两者原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题图丙中,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题图丁中,打开醋瓶的盖能嗅到醋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A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由于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部分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正确。
8.D 人体和铝棒是导体,直接用手拿着铝棒与毛皮或丝绸摩擦时,电荷会通过人体导走,所以铝棒不会带电,故D正确。
9.D PM2.5属于宏观物体,因此它的尺度最大,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大于电子,所以把它们按照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电子、原子核、分子、PM2.5。
10.无规则 引力
解析 满园花香扑鼻而来,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皂液膜在风力的作用下就形成了美丽的泡泡。
11.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蒸发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解析 密闭的气体总是能充满整个容器,是因为气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蒸发现象的本质是液体表面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时,其中一些运动快的分子将摆脱其他分子对它的束缚,而从液体表面直接跑到空气中去。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有更多的分子离开液体表面。
12.负 吸引轻小物体 绝缘 潮湿的熔喷布几乎不带电
解析 N95口罩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处理,使熔喷布得到大量电子而带负电荷,从而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作用,可吸附一些较小的颗粒物;因为N95口罩的熔喷布属于绝缘材料,不容易导电,使得熔喷布上的静电不会很快消失;由于普通自来水是导体,N95口罩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会使熔喷布几乎不带电,晾干后其吸附细微颗粒物的能力降低,因此防护能力降低。
13.无限 夸克
解析 “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里面包含了古代关于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界已普遍确认质子、中子等也有内部结构,它们是由一种叫作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14.正 带电极板到绒毛
解析 将绒毛放在带负电的容器中,绒毛会带上负电荷,由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为了将绒毛吸引到布卷上,带电极板所带的应该是正电荷。植绒过程中,绒毛上的负电荷移动到带电极板上,所以电流的方向是带电极板到绒毛。
15.(1)蓬松 异种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得到
解析 (1)用手向下捋几下后,塑料细丝摩擦起电,使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塑料细丝会向四周散开,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蓬松;而手与塑料细丝带的是等量的异种电荷;(2)题图a装置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题图b中是利用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塑料棒带负电,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塑料棒得到电子。
16.(1)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核 (2)推理 模型
解析 (1)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2)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生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作推理;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17.【实验分析】(1)猜想2 扩散 (2)控制变量法 (3)不能 即使分子不运动,用玻璃棒搅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 【拓展】①温度 ②观察两杯液体中颜色变化的快慢
解析 【实验分析】(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杯中水的颜色变化得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得到的结果是猜想2正确,杯中水颜色的变化是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结果;(2)实验过程中,选用两只相同的杯子,倒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3)实验过程中,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原因是即使分子不运动,用玻璃棒搅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拓展】要研究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实验时要使液体的温度、质量相同,但液体的种类不同,步骤如下:①在相同的两只杯子中装入质量、温度均相同的水和酒精,各滴入一滴红墨水;②观察两杯液体中颜色变化的快慢。
18.(1)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无规则运动 (4)0.9
解析 (1)灰尘接近正电钨丝时,受到强烈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灰尘带上正电后,又被负电格栅板吸附,这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取出使用一段时间后的活性炭,可以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由表格可知,洁净空气量CADR=138 m3/h,房间的体积为V=Sh,根据CADR=2.3得,使房间污染物浓度下降90%所需的时间为t=2.3=2.3×=0.9 h。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