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3 00:3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思想界经学研究兴起,一时蔚为潮流。这一思潮的出现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所谓“学术转向”有关。当然,经学研究的强劲复兴,还是新世纪到来以后的事情。经学视野浸染到中国思想和学术的方方面面。新时代的经学复兴是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其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文明的自信力得到了恢复和提高,经学作为中国固有文明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理所当然地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其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商品化热潮至少部分地造成了道德状况的滑坡,人们开始普遍地意识到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经学对于敦厚风俗的价值;其三,近代以来一直居主导地位的西方文明暴露出各种各样的局限和问题,试图在经学系统中探寻解决当代问题的答案,也成为回归经学的动力之一。在当代经学思潮中,辐射范围最广的经典是《礼》《春秋》和《易》。礼学研究直指当代人伦面临的各种危机,试图在现代世界里延续或者激活儒家的礼乐精神,从而在日常生活场域中重建儒家的秩序。部分思想者更由此走向儒家宗教性的确立和安顿。《春秋》学,特别是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传统的兴起,强调《春秋》大义,试图以天下观重新构建对近代以来的世界格局的理解,有相对突出的政治指向。对《易经》和《易传》的研究,原本即在中国哲学史学科的范围内,而且大《易》哲学穷本极源,因此,或多或少地成为以中国哲学为根基的各种根源性哲学建构的底蕴。这些试图在当代中国复兴固有的经学传统的努力,接续中国精神的血脉,以淑世情怀直面时代课题,无论如何都是弥足珍贵的。
(摘编自杨立华《新子学时代》)
材料二:
何为哲学 古往今来无数哲学家给出了自己的定义,较为典型的,如德国著名哲学史家文德尔班的定义:“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
和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是另一种形态。它没有强烈的主客对立,也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它不是对于知识的确证,也不是对于像上帝那样的超验本体的论证。在许多西方哲学家眼里,它不是哲学,至多是一套思想系统和文化类型。这套思想系统,缺乏概念式思维,没有对概念的定义,也没有对概念的思辨推论,没有对概念与其对应事物两者关系的考察。在大部分西方哲学家眼里,中国哲学缺乏有系统的哲学的诸多要素,特别是缺乏定义、推论、反诘等思辨过程,只是一些感觉和体悟。但中国哲学是哲学,而且是内容精深丰富,形式生动多样,浓缩了中国文化精神,代表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蕴藏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的学问体系。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在不断地探索自然,思考人自身,认识社会、历史,从来没有停下思想的脚步,也从来没有放弃对思考成果的记述和表达,不过是以不同于西方的内容和形式实现的。说中国哲学不是哲学的,大多以西方近代以后的哲学形态来比拟中国哲学。中华文明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涉及“哲学”的,包括天地万物的发生、运化及其普遍法则;人在万物中的地位及天人、物我关系;人如何认识客体世界,知识的本质及其形成机理,人的运思过程及其规则;人如何构建社会,社会的组织形式和职能架构是怎样的,如何实现其和谐运行;人作为既单个又群体的动物,靠什么维持其生存繁衍;人从草昧到文明有什么样显性的、隐性的、精神的、物质的改变,这些改变靠什么实现;有无终极者,作为有限者的人能否与终极者为一。中国历代累积的思想中关于这些方面的探讨当然是哲学。
由于独特的文化特性、思维习惯、概念系统和表述方法,特别是经学总揽其他学科门类,儒释道三教长期融合,重视精神修养及其实践工夫,宗教精神即蕴涵在学问体系中,形上形下、体用不二等特点,中国哲学呈现独特面貌。中国哲学本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丰富的内容装裏在浑融、朴素的外壳中。相较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传播更久远、广泛,内容更具有普遍性,所用概念范畴更加系统、深刻,特别是有近代自然科学这一最有说服力、带来最多实际功效和思想变革的产儿,更助生了它作为典型哲学、普遍语言的力量。中国哲学需要用西方哲学问题意识突出、思辨性强、有组织架构、论证细密的长处,来掘发中国思想的深层蕴涵,拓展阐释面向,豁显问题意识,增加论证力度,使包裏在浑融体貌中的深刻、丰富处彰显出来,展现它的“哲学”性质。
(摘编自张学智《哲学与中国哲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世纪到来后,经学研究开始强劲复兴,这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学术转向”有关,也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
B.最受当代经学研究者青睐的是《礼》《春秋》和《易》,研究者试图以此来接续中国精神的血脉,并面对时代的课题。
C.许多西方哲学家认为中国哲学缺乏有系统的哲学的诸多要素,只是些感觉和体悟,至多是一套思想系统和文化类型,不是哲学。
D.中国哲学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浓缩了中国文化精神,代表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其丰富的内容却装裹在浑融、朴素的外壳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文明暴露出很多问题,研究者想利用经学来解决,这是经学复兴的原因之一。
B.当代人伦面临各种危机,礼学研究直指这些危机,因而儒家经典《礼》受到推崇。
C.中国哲学没有强烈的主客对立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等,导致被很多西方哲学家轻视。
D.西方哲学因其所用概念范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助力,从而压制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邓秉元《新经学》:“只有重新回到经典,才能在根本上疏通新的经济之学,这是新经学的应有之义。”
B.刘增光《文化纵横》:“当代学者研究经学,回应了时代需求,为国人寻找到新的精神依托和价值奠基。”
C.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中国文化过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人’关系的研究。”
D.钱基博《经学通志》:“经学的要害,不过是‘五常之道,六艺之教’。”
4.“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许多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经验之谈。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在西方哲学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应如何推动中国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
小羊圈胡同的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地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可,到时候用胭脂涂个红球就行!”说完话,他蹲在了地上,呆呆的看着一条绿槐虫儿。拉车的小崔,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今天没法出车,而家里没有一粒米。晃了几次,他凑到李四爷跟前:“四爷爷!您还得行行好哇!”李四爷没有抬头,还看着地上的绿虫儿。剃头匠孙七今天铺子都没开市,他在家中喝了两盅闷酒,脸红扑扑的走出来。借着点酒力,他很想发发牢骚。小文夫妇照例现在该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地擦自己的一把单刀。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
今天瑞宣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下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他想到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睛,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不知又会整出啥汤儿事?”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 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的被飞机与坦克强暴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胖脸上起了一层小白疙瘩。“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瑞全小声地说:“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开呢?”
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
“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有删改)
【注】《四世同堂》是老舍于 1941 年开始创作准备的长篇小说,当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直到1944 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才开始共延续了 4年的写作。此处节选自第一部《惶惑》,故事从北平陷落之初讲起,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多次提到天气晴朗,阳光明亮,不仅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美好,还反衬出日寇的侵略暴行和人物内心的灰暗惨淡。
B老二在屋中收听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则扬言要“用石头砸碎了它”,可见二人虽是亲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C.“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这句话道出了老三和大哥共同的心声,但在去留问题上两人出现了分歧。
D.小说语言颇具京味,如“绿槐虫儿”“撒了嘴”“啥汤儿事〞等词语,带有北京独特的地域特色,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7.关于北平陷落时小羊圈胡同各类人反应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四爷早早地就开始谋划悬挂日本国旗,是其对战事不乐观的无奈之举。
B.与孙七和刘师傅表现出来的情绪不同,车夫小崔更担心自家生计的问题。
C.飞机、炮声的消失让一切暂回寂静,也让人们沉入片刻的安宁与平和中。
D.北平陷落,小羊圈胡同的“众生相”,为下文写瑞宣一家的言行做铺垫。
8.小说中第三段集中表现了面对北平陷落瑞宣的复杂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6分)
9.“在抗战中,我不仅应当是个作者,也应当是个最关心战争的国民。”这是老舍先生作为人民艺术家的创作理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八年,上自征隗嚣,至漆,诸将多以王师之重,不宜远入险阻,计未决。会召马援因说隗嚣侧足无所立将帅土崩之势兵进必破之状于上前聚米为山川指画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嚣众大溃。为陇西太守,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宾客故人,日满其门。诸曹时白外事,辄曰:“此丞、掾任,何足相烦。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马援在陇西上书曰:“富民之本,在于食货,宜如旧铸五铢钱。”三府奏以为未可,凡十三难,援一一解之,条奏其状。帝从之,天下赖其便。光武以马援为伏波将军。援上书:“臣所假伏波将军印,书‘伏’字,‘犬’外向。城皋令印,‘皋’字为‘白’下‘羊’;丞印‘四’下‘羊’;尉印‘白’下‘人’,‘人’下‘羊’。即一县长吏,印文不同,恐天下不正者多。符印所以为信也,所宜齐同。”荐晓古文字者,事下大司空正郡国印章。奏可。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马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墓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孟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建武二十四年,威武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召马援/因说隗嚣侧足/无所立将帅土崩之势/兵进必破之状于上前/聚米/为山川指画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
B.会召马援/因说隗嚣侧足无所立/将帅土崩之势/兵进必破之状/于上前聚米为山川/指画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
C.会召马援/因说隗嚣侧足/无所立将帅土崩之势/兵进必破之状/于上前聚米为山川/指画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
D.会召马援/因说隗嚣侧足无所立/将帅土崩之势/兵进必破之状于上前/聚米/为山川指画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曹时白外事”与“还部白府君”(《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白”字含义相同。
B.“裁封数百户”与“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两句中的“裁”字含义相同。
C.“奚用相济”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济”字含义相同。
D.“帝愍其老,未许”与“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两句中的“愍”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到达漆县后,想继续亲征隗器,但将领们大多认为皇帝的军队尊贵不应远行涉险,后来皇帝听取了马援的意见进军,大败嚣军。
B.马援上奏建议恢复五铢钱,认为这样有利于发展国家的财政经济,并对三府提出的十多条反对意见逐一解释,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C.马援认为要统一官印的印文规格,他在奏书中举例指出印文不统一的现象普遍存在,并推荐明晓古文字的人到大司空校正郡国印章。
D.马援的军队回朝,孟冀跟朋友们一起迎接慰劳,马援批评孟冀只会随众庆贺,而没有提出好的作战计谋以帮助自己,孟冀深感羞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3分)
(2)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3分)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2分)
14.马援为什么不顾年迈请命征夷?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隐净山中大雨
张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宵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两句描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云气汹涌、狂风舞动的自然景象,生动形象。
B.诗人描绘电闪雷鸣、雨势磅礴的雄伟奇观时运用了想象、比喻、夸张的手法。
C.诗人登上高处从容观雨,但看到奔流,想象人间百姓受灾的情景,转喜为忧。
D.本词以雨后放晴、太阳破云而出的情景作结,使全词收束于开阔明朗的意境。
16.张孝祥善于借景抒怀,《念奴娇·过洞庭》中“表里俱澄澈”的月色、本词下片的磅礴大雨,都是他借以抒怀之景,请分别说明其中暗寓的胸怀抱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直接坦率地说,凭自己的才能去治理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是绰绰有余的,即使这个国家处在 “ , ”的危急情况下,他也能使之转危为安。
(2)《礼运(节选)》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物尽其用的句子是“ , ”。
(3)古人常用骏马寄托作者的情怀,唐诗宋词中常常出现骏马的形象,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940年,日本侵略军占领越南后,频繁轰炸昆明。一幕幕 ① 的场景,是他今生不曾抹去的痛。王希季怀揣“多学知识、振兴民族工业,以此救国”的决心,在20世纪40年代末,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就读于动力与燃料专业。
1950年初春,29岁的王希季拒绝了美国数个电厂待遇优厚的工作邀请,踏上了驶回祖国的邮轮。当这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仰望太平洋上空的满天星斗时,他怀揣着“建立大电厂,解决中国工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的理想,他或许没有想到十年后,由他主持研制的中国首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将刺破浩瀚苍穹。
王希季说:在太空这个世界各国争夺的新领域,中国不仅要有 ② ,更要扩大到一片之地。为国家需求,他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打好了地基。 ③ ,志在千里。如今,已经101岁高龄的王希季,仍在为我国航天事业作贡献,关心着“中国制造2025”,研究着“互联网十航天”的新项目。王希季用一生的奉献,践行了他的誓言: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人体的免疫系统担负着抵御外来细菌、病毒、异物等入侵的职责。它们会对不属于人体的物质进行分辨,帮助人体“排除异己”,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如果免疫系统把外界正常物质当成有害物质,就会动员身体中的免疫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E、细胞因子、神经肽等物质对其进行攻击。而免疫系统的反应若超出了应有的程度,就会对自身正常的组织或器官造成误伤,从而使人体出现各种各样的过敏症状。
不过,① 。同样遇到花粉,有人的免疫系统“无动于衷”,但有人的免疫系统就会“高能预警”“过度反应”。
过敏常发生在一部分相对固定的人群中,某类人先天的免疫系统就存在缺陷,他们的免疫系统异于常人,易做出“不辨敌友、无端攻击”的举动,② 。我们称这类人具有过敏体质。③ ,如果双亲都是过敏体质,那么其子代是过敏体质的概率为60%到80%。
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被称为过敏原,当具有过敏体质的人首次接触到过敏原后,机体并不会产生过敏症状,但是免疫系统会将这类物质识别为“有害”并保存记忆。如果再次接触到这种过敏原,他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快速做出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过敏症状。过敏之所以防不胜防,原因之一就是过敏原“家族”过于庞大。
21.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帮助人体“排除异己”
B.有人的免疫系统“无动于衷”
C.易做出“不辨敌友、无端攻击”的举动
D.过敏原“家族”过于庞大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2012到2022,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成就非凡。回首过去的十年,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城市蝶变、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绿水青山;万物互联、数字中国;深海蛟龙、航母守卫;羲和探日、问鼎苍穹……我们以“中国速度”跨越峽谷、高山,也跨越江海、沙漠,更跨越天地。跨度,丈量着时间与距离,也重新定义时空。
振华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速度 跨度 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1.A (“也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必然结果”错误。原文“新时代的经学复兴是多种因素共振的结果”,“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2.D (“从而压制了中国哲学的发展”无中生有。原文说西方哲学“所用概念范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助力”,是指出西方哲学发展的优势,进而指出中国哲学应该借鉴其长处来发展自己,而没有说这些因素“压制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3.B (材料一的观点是,经学能够为当前出现的很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因而经学研究得以强劲复兴。B项与其契合,点明经学研究对当下时代需求的回应,与原文“经学作为中国固有文明精神传承的文化载体……得到重视”“敦厚风俗的价值”“探寻解决当代问题的答案”等内容相符合。A项中“应有之义”是阐述经典对“经济之学”的作用,该项强调了经典的理论意义,但没有突出对中国精神的接续和对时代课题的实践;C项是说中国文化在过去的贡献,没有说当下;D项是说经学的重要性在哪里。)
4.①“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想立足时也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发达时也帮助他人发达。②这一原则直指当代人伦面临的“损人利已”等现象所造成的各种危机,体现了以忠恕之心对待他人,达到推己及人、和谐共生的境界。③现实生活中,帮助别人的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让这样的人取得成功,是众望所归。(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5.①借鉴吸收西方哲学问题意识突出思辨性强、有组织架构、论证细密的长处,以展现中国哲学的“哲学”性质。②进一步掘发中国哲学思想的深层蕴涵,拓展阐释面向,接续中国精神的血脉,以淑世情怀直面时代课题。(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6.C (两人在去留问题上没有分歧。听说老三要走,瑞宣尽管心里支持他,但还是希望他先等等看,别忙着走。)
7.C (“也让人们沉入片刻的安宁与平和中”表述有误。人们内心依然沉重和压抑。)
8.①为北平陷落感到痛心与焦虑。
②为北平陷落后家人的生计问题感到忧虑和担心。
③国难当头,为国尽力而不得,是去是留,忠孝无法两全的痛苦和两难。(一点2分)
9.①作为创作者,老舍先生客观展现了北平陷落后,普通民众的生活画卷和真实情感变化;
②作为国民,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以及对国家的真诚热爱;
③老舍先生的创作基于人民立场,书写人民的生活,引导人民的价值观。(一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B
11.C(济:扶助,帮助/渡河。A.白:报告,禀告。B.裁:同“才”;D.愍:怜惜,怜恤。)
《孔雀东南飞》(选必下)“还部白府君”:(媒人)回到府里报告太守。《促织》(必下)“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手才举起,就又轻快而高地跳走了。《烛之武退秦师》(必下)“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陈情表》(选必下)“愿陛下矜愍愚诚”:希望陛下怜恤我。
12.D(马援是批评孟冀和普通人一样只会因自己取得功名庆贺恭维,而不能规劝自己,希望他能为自己如何实现报国的理想抱负提出好的意见,而不是批评他没有为自己讨伐匈奴提出好的作战计谋。)
13.(1)致力于(力求)广施恩德信义,宽厚对待下属,拿职务委任官吏时,自己只是总管大事(要事)罢了。[3分。大意1分,“务”“但”各1分。]
(2)如今我功劳微薄,却能得到(享受)大县的封赏,功劳少而赏赐丰厚,凭什么能保持长久呢?
[3分。大意1分,“飨”“何以”各1分。]
(3)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2分)
14.(1)因为形势危急,要为国家击退强敌;(2)要证明自己仍能保家卫国;(3)要践行自己为国死战的志向。[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马援字文渊,是扶风茂陵人。建武八年,皇帝(光武帝)亲自征伐隗嚣,到达漆县,各位将领大都认为皇帝的军队尊贵,不应远远深入艰险。计策犹豫不定。适逢召见马援,马援就说:隗嚣已心中畏惧无立足之地,将帅有土崩瓦解的形势,军队前进必定会有攻破之状,又在皇帝面前堆未做成山谷模型,用指头画出形势。皇帝说:“敌人在我眼中了。”隗嚣部众大举溃散。担任陇西太守,致力于(力求)广施恩德信义,宽厚对待下属,拿职务委任官吏时,自己只是总管大事(要事)罢了。宾客和朋友,每天都坐满他家。各官署有时来报告外面发生的事情,马援总是说:“这都是长吏、掠吏的事务,何必来麻烦我呢!像豪强侵吞百姓(大户侵凌小百姓),狡猾的羌人想聚众抵抗,这才是我太守该管的事情。”马援在陇西上书说:“富民的根本,在于国家的财政经济,应当像从前那样铸造五铢钱。”三府奏报认为不可,总共提出十多条诘难,马援一一解释,上表章申述理由。皇帝听从了他,天下靠他方便了。
皇帝任马援为伏波将军。马援上书说:“我所借来的伏波将军印,里面的‘伏’字中‘犬’都刻纹向外凸。而现在的‘城皋令印’,‘皋’字刻成上面‘白’字下面‘羊’字:丞相的印中‘皋’字为上‘四’下‘羊’的字:太尉的印中‘皋’字为上‘白’下‘人’的字或上‘人’下‘羊’的字。即一个县的长官,印刻的文字不同,我唯恐天下文字不齐正的过多。符印是用做官府的信物的,应该文体齐同。”并推荐明晓古文字的人,在大司空手下做事,校正各地郡守王国的印章。皇帝准奏了。当初,马援的军队回朝,将要到达时,许多朋友迎接慰问他,平陵人孟冀,以有计谋出名,在座中祝贺马援。马援对他说:“我盼您有好的意见,却和大家一样吗?从前伏波将军路博德拓疆设七个郡,仅受封几百户;如今我一点功劳,愧受大县的赏赐,功少赏多,凭什么能保持长久呢?先生用什么来帮我?”孟冀说:“我不行。”马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北部侵扰,我想主动请求去讨伐他们,男儿应当战死边野,以马皮裹尸回来安葬,哪能睡在床上守君妻子儿女呢?”孟翼说:“确实是壮士,就应当这样。”建武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攻打武陵五溪蛮夷,深入敌境。全军覆没。马援于是请求前往。马援这时已六十二岁,皇帝怜他年老,没有答应他。马援自己请求说:“我还能穿甲衣骑马。”皇帝令他试试。马援(在马上)扶着马鞍左顾右盼,来表示还可以任用。皇帝笑着说:“这个老头真精神啊!”于是派遣马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 (“想象人间百姓遭受洪灾的情景,转喜为忧”错,写人间的惊慌,是为了突出雨势之猛,并与自己登高从容观雨的状态形成对比;并未表达“转喜为忧”的心情。)
16.①诗人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借上上下下全都清亮明洁的洞庭月色展现出“肝肺皆冰雪”的高洁坦荡的胸怀;
②在本词中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展现了荡涤污秽、惠施天下的远大抱负,寄托了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怀。[第1点2分,第2点4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诗】
青色险峻的山峦上云雾弥漫,幽深的山涧狂风肆虐。山神帮助我领略大自然的奇观,呼唤碧霄泉的长龙来行风施雨。电闪拉拽千丈长蛇,雷声震动(像鼍龙似的)万堆云团,声势浩大,就像天空将要崩塌了。(一会儿)像谁把银河之水倾倒在宝莲宫中。我这位座中之客,登上苍翠的层峦之上,观览奔涌的洪流。(此时此刻,看到了这奔涌的洪流的人)应该吓得羹匙和筷子都握不住了,只有我站在山峦高处,从从容容。雨水洗尽了长久以来淤积的尘世污垢,滋润广阔无垠的枯萎的草木,生长万物不居功自傲。忽然间,雨停了天开了,太阳从东边的云中露出了笑脸。附:《念奴娇·过洞庭》见必修下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等。(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①惨绝人寰 ②一席之地 ③老骥伏枥
[解析]①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惨痛到了极点。此处形容日本侵略军“频繁轰炸昆明”而形成的“抹不去的痛”。惨不忍睹、惨不忍闻也可得分。②一席之地,指极小的一块地方或一定的位置。在太空领域争夺,中国首先应该有一个位置,再扩大。③老骥伏枥,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形容“志在千里”“已经101岁”的王希季,可以用“老骥伏枥”。
19.示例:在20世纪40年代末,怀揣“多学知识、振兴民族工业,以此救国”决心的王希季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后就读于该校动力与燃料专业。(4分。)
[解析]首先,确定主语——王希季;其次,确定谓语,语段的中心意思,是王希季到国外求学,所学专业应作为重点,故而定为“就读于该校动力与燃料专业”;最后,把“决心”变成定语,把“考入学院”变成时间状语。
20.构成:①本体是“我”,即把一生奉献在航天领域的王希季,喻体是“太空的铺路石”。②“铺路石”的意思是像铺路石一样,默默无闻地承受压力,点明本体与喻体之间不屈不挠、甘于奉献的相似性。
表达效果:③王希季在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打好了地基。④比喻句表现了王希季虽作出卓越贡献,却不居功自傲的高贵品质。(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21.D (A项“排除异己”指排除“入侵”的细菌、病毒、异物等,表特殊含义;B项“无动于衷”,指免疫系统没有反应,表特殊含义;C项“不辨敌友.无端攻击”指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仍属特殊含义;D项“家族”,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一个社会群体,通常有几代人。这里用来形容“过敏原”,是强调其庞大,因而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突出强调。
22.①并非人人都会过敏 ②从而导致过敏的发生 ③过敏体质具有遗传倾向(每句2分。)
[解析]①处,根据表转折的“不过”以及下文“有人……”“但有……”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同样遇到花粉,有人过敏,有人不过敏。②处,后面是句号,表明此处是结论句,而前面讲的是某类易过敏人群的特征,故而此处可填“从而导致过敏的发生”之类的句子。③处,后面讲的是双亲都是过敏体质的具有较大的遗传概率,故而此处填“过敏体质具有遗传倾向”。
四、写作(6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