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五四制鲁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学期--专项素养综合全练(六) 跨学科实践专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五四制鲁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学期--专项素养综合全练(六) 跨学科实践专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3 21:3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五四制鲁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学期
专项素养综合全练(六)
跨学科实践专题
类型一 模型制作类
1.(2022四川绵阳中考)某生物学习小组用软电线代表DNA分子、塑料小球代表蛋白质分子,制作人体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模型。下列制作思路错误的是 (  )
A.制作生殖细胞时,每一条染色体模型需要一条软电线
B.制作男性体细胞时,X染色体与Y染色体模型的形态大小不同
C.制作女性体细胞时,成对的两条染色体模型的形态大小相同
D.制作男性体细胞时,需要23种形态大小各异的染色体模型
2.【跨学科·模型制作类】学习了“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后,小路同学找来了一条纸带,在上面用不同图案标出了长短不一的区段,之后把纸带在棉球上螺旋成短棒。如图所示,纸带、各标记区段、短棒分别代表的是 (  )
A.DNA、染色体、基因
B.DNA、基因、染色体
C.基因、DNA、染色体
D.染色体、DNA、基因
类型二 动物饲养类
3.【跨学科·动物饲养类】在课外饲养家蚕并观察其生殖发育过程的实践中,可以观察到家蚕发育过程的四个时期(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取食桑叶的时期是c时期
B.属变态发育的原因是a与c的差异很大
C.家蚕蜕皮脱掉原来的外骨骼,不利于家蚕在c时期的成长
D.家蚕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内受精、完全变态发育
4.【跨学科·动物饲养类】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 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    饲养,每天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
(2)甲组家蚕幼虫经过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成蚕蛾、交配、产卵后,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 ℃~25 ℃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 ℃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 ℃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    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5.【跨学科·动物饲养类】(2022北京东城期中改编)用水族箱饲养一些小型动植物,是人们亲近自然,愉悦身心的好方法。
(1)斑马鱼、米虾和苹果螺是水族箱中常见的动物,可按照体内有无   将斑马鱼与另两种动物区分开。
(2)斑马鱼体态优美,其运动方式为   。
(3)三种动物生殖均离不开水,米虾的受精方式为     ,生殖方式为     。
(4)苹果螺卷向为该生物的   ;斑马鱼的不同条纹组成一对     。
(5)斑马鱼的条纹由   控制,此外还受   的影响。
(6)水族箱中的各种动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维持水族箱的生态平衡,促进该生态系统的     和     。
类型三 植物栽培类
6.【跨学科·植物栽培】如图是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扦插月季”时对扦插枝条的处理,以下容易成活的处理操作是 (  )
7.【跨学科·植物栽培】(2023新疆中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在网上看到“食醋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的说法,为验证其真实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组别 材料 处理 平均生 根数(条)
甲组 剪取保留2个芽体、长15厘米、生长良好的月季枝条10枝,去除全部叶片 蒸馏水浸泡2小时 1.2
乙组 剪取保留2个芽体、长15厘米、生长良好的月季枝条10枝,去除全部叶片 1%食醋溶液浸泡2小时 2.3
(1)该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3)上述实验将生根数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的目的是            ,增加可信度。
答案全解全析
1.D 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是XY,X与Y形态大小都不同,所以制作男性体细胞时,需要准备2种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和22种常染色体,共24种形态大小各异的染色体模型,D错误。
跨学科解读 本题考查人体染色体数量和性染色体结构特点,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和探究实践能力。
2.B 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纸带、各标记区段、短棒分别代表的是DNA、基因、染色体,B正确。
跨学科解读 本题将生物学知识与模型制作进行巧妙地结合,让学生在运用生物学知识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3.C 家蚕的外骨骼不能随着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此其具有蜕皮现象,蜕的“皮”叫外骨骼,蜕皮有利于幼虫的发育,C错误。
跨学科解读 本题结合家蚕饲养,考查学生对家蚕生殖发育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和学科素养。
4.(1)①青菜叶 ②青菜叶不能用来饲养家蚕 (2)温度
解析 (1)①本题设置的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变量是家蚕的食物,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应用等量的青菜叶饲养。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是青菜叶不能用来饲养家蚕。(2)将甲组放置于10 ℃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 ℃的环境中,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预测结果:乙组的孵化率远远高于甲组。
跨学科解读 本题根据家蚕的生活史、生活习性、食性、生活所需的环境条件,利用生活中简单易得的材料设计并制作恰当的装置饲养家蚕。在观察记录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实践能力。
5.(1)脊柱 (2)游泳 (3)体内受精 有性生殖 (4)性状 相对性状 (5)基因 环境 (6)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解析 (1)斑马鱼、米虾和苹果螺是水族箱中常见的动物,可按照体内有无脊柱将以上三种生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包括斑马鱼;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包括米虾和苹果螺。(2)斑马鱼体态优美,其运动方式为游泳。(3)三种动物生殖均离不开水,米虾的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生殖过程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为有性生殖。
(4)苹果螺卷向为该生物的性状;斑马鱼的不同条纹为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一对相对性状。(5)斑马鱼的条纹由基因控制,此外还受环境的影响。(6)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跨学科解读 本题利用生活中简单易得的材料,设计并制作水族箱,观察并记录小型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生态平衡和物质能量观。
6.A 扦插时,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可以减少伤口处水分的蒸发,下方的切口是斜向的,利于增加吸水的面积。去除插条上的部分叶片,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利于枝条的成活,插条上要保留2~3个芽,A符合题意。
跨学科解读 本题根据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条件及扦插繁殖芽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概念,选择适于扦插的植物枝条,按照扦插的技术要领和操作规范进行扦插繁殖。
7.(1)食醋能(不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 (2)是否用食醋溶液处理枝条 与乙组形成对照 (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误差
解析 (1)本实验探究的是食醋是否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因此作出的假设是食醋能(不能)促进月季扦插枝条生根。(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是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皆相同的实验。本实验除了是否用食醋溶液处理扦插枝条不同以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变量为是否用食醋溶液处理枝条。设置甲组是为了起到对照作用。(3)题述实验将生根数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增加实验的可信度。
跨学科解读 本题通过多学科融合,考查学生对影响植物扦插的生物因素及非生物因素相关知识的掌握,学生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锻炼其科学思维能力及探究实践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