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
第六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嘉肴(yáo) 濠梁(háo) 抟扶摇(chuán)
B.南冥(míng) 布衾(jīn) 学学半(xiào)
C.骈死(pián) 修睦(mù) 食马者(sì)
D.大庇(pì) 挂罥(juàn) 邺城戍(shù)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盗窃乱贼/而不作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才美不外见。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一书,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马说》的作者是韩愈,他与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C.《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近郊的草堂。
5.班级将举行“和”文化综合探究活动。(14分)
[多姿多彩的“和”]
(1)请你搜集古人与“和”有关的资料,如成语、名言、故事等,仿照示例,谈谈你对“和”的理解。(3分)
示例: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忍让与宽容。
答:
(2)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威仪尽失,礼崩而乐坏,政治上的多元状态造就了思想上的极度自由和解放。一时间,社会上各种思想流派如同绚丽的百花竞相开放,被称为诸子百家。中国文化由此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之为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是泛指,其中对中国后世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在诸子百家几百年的发展中,思想不断地交锋与融合,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由此奠定。
读到这段历史,小明同学深有感触,想写一副对联,还没写好,请你帮他完成。(4分)
百家争鸣,各领风骚多彩流派群芳绚
( ),博采众长大美中华( )
[魅力无穷的“和”]
(3)①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湘潭市派出由部分优秀教师组成的访问团,赴新西兰交流。②我市教师为新西兰人民表演了书画、民舞、诗词朗诵等节目。③这些节目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缘故。④此次活动,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和”的魅力。
这段文字中,有一处语病,请标出序号并修改。(3分)
答:
(4)放学后,你和同学兴高采烈地跑到操场上准备打篮球。这时,又来了另外一个班的同学。“我们先到!场地该归我们。”“凭什么 场地又不是你们班的。”大家互不相让,此时,请你用“和”理念来劝说,化解这场争吵。(4分)
答: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2021湖南岳阳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6分)
塞下曲四首(其一)
李 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注],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 能结束:善于戎装打扮。
6.【学科素养·思维能力】诗人对军中将士有什么情感 (2分)
答:
7.【学科素养·审美创造】“牧马群嘶边草绿”中的“绿”字用得精妙,请谈谈妙在何处。(4分)
答:
(二)(2023河南新乡三模改编)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8—11题。(11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丞①之职所以贰②令,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职。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文书行,吏③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④行以进,平立,睨丞曰“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目吏,问“可不可”。吏曰“得”,则退,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⑤。丞之设,岂端使然哉!
(节选自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
[注] ①丞:指县丞,用以辅佐县令的官职。②贰:辅佐。③吏:即吏胥,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小吏。④鹜:鸭子。⑤訾謷:诋毁。
8.对下面句子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中“祇”同“衹(只)”是“只、仅”的意思。
B.“一食或尽粟一石”与“云霞明灭或可睹”中“或”的意思相同,均译作“有时”。
C.“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是名词用作动词,可以翻译为“用马鞭驱赶”。
D.“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可以翻译为“让……竭尽”。
9.【学科素养·文化自信】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10.【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有人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应该是先有千里马,然后才有相马的伯乐。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呢 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
答:
11.【新考法·对比阅读】【学科素养·审美创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分析,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韩愈 (3分)
答:
三、【新考法·古诗文联读】(2023湖北荆州中考)古诗文联读。(21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北冥有鱼
庄 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对楚王问(节选)
宋 玉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①欤 何士民众庶不誉②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③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④,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圣人瑰意琦行⑤,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
[注] ①(遗行)有失检点的行为与作风。②(誉)称誉,赞美。③[属(zhǔ)而和]跟随着唱和。④[徵(zhǐ)]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⑤(瑰意琦行)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水击三千里(水击:拍打水面)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海水运动)
C.志怪者也(志:记载)
D.抟扶摇而上者(扶摇:盘旋飞翔)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
A.鹏之徙于南冥也/乃记之而去
B.其翼若垂天之云/其真无马邪
C.化而为鸟/学而时习之
D.去以六月息者也/无从致书以观
14.【学科素养·审美创造】下面对《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首联语义直白,节奏轻快。前句写不避路途遥远,后句写对游览去处的向往与期待,表达了诗人出蜀入楚时的喜悦与兴奋之情。
B.颔联化静为动,气势不凡。前句摹写轻舟直下,群山后退,平野推移的动态;后句著一“入”字,既写出江水奔腾的气势,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情。
C.颈联视角变换,比喻精妙。前句俯视,写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后句仰视,写江面云霞蒸腾,映照的美景宛如海市蜃楼。
D.尾联反面立意,物我相融。本来是“我”恋故乡,却偏写故乡的水一路送“我”远行,表面写水的深情,意在写人的厚意,由此点出送友人的离愁别恨。
15.【学科素养·审美创造】下面对《北冥有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本文在想象中运用比喻。如写鹏鸟展翅“若垂天之云”,生动地表现了鹏鸟硕大无比的身形和搏击奋飞的壮美景象。
B.本文在想象中运用夸张。如写鲲鹏身形用“几千里也”,写鹏鸟奋飞用“三千里”“九万里”,均为用夸张手法造成浩大声势和广阔意境。
C.本文在想象中运用对比。文中极写鲲、鹏之大,又举出雾气、尘埃等极小之物,用极大与极小对比,来阐述万物皆有所凭借的道理。
D.本文在想象中寄寓理想。文中的“鹏”无需借助外力,踔厉奋发、自由翱翔,寄寓了庄子超脱万物、志存高远、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
16.【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下面对《对楚王问》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面对楚王的责问,宋玉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使用比喻说理、类比论证的手法巧妙地为自己辩解。
B.宋玉借曲高和寡的故事暗比自己是少有人理解的雅乐名曲,意在表明自己超凡脱俗、卓然独秀的高洁品质。
C.《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都是流行于楚国的音乐,宋玉指出国人喜爱前者而鄙弃后者,暗讽楚王治国无方、世风日下。
D.宋玉把自己比作翱翔九天的凤凰,是世俗之民无法理解的瑰意琦行、超然独处的杰出人物。
17.【学科素养·语言运用】用“/”给《对楚王问》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3分)
凤 凰 上 击 九 千 里 绝 云 霓 负 苍 天 足 乱 浮 云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
三、写作(40分)
19.(2022山东枣庄中考)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说道:“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读一篇好诗文,看一片好风景,没有一个人在身旁可以告诉他说:‘这真好呀!’心里就觉得美中不足。……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
对此,你也一定有同感和共鸣吧。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以“朋友”或“相处”为关键词,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记叙、抒情、议论皆可,文体特征鲜明;(2)要有具体事件,言之有物,不可空发议论或抒情;(3)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答案全解全析
1.C A.抟tuán。B.衾qīn。D.庇bì。
2.C 正确的划分应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A B.“食”同“饲”。C.“见”同“现”。D.“与”同“举”。
4.C 东汉应改为西汉。
5.答案 (1)(示例1)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谦让与友爱。(示例2)从“将相和”的故事中,我了解到“和”是大度宽容与知错能改。
(2)(示例)诸子交融 底蕴深
(3)③ 可删掉“的原因”或“因为”“的缘故”。
(4)(示例)同学们,请先冷静一下。古语说,和则两利,战则俱损。争吵是不可取的。更何况,打球要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要不我们一起来一场对抗赛吧。
解析 (1)仿写句式为“从A中,我了解到‘和’是B与C”,其中A是古人与“和”有关的成语、名言、故事,B与C是从A中体会到的“和”的内涵。据此仿写即可。
(2)观察上联可知,上联是对材料信息“诸子百家是泛指……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由此奠定”中第一句内容的总结;而下联“博采众长大美中华”中的“博采众长”“大美中华”可与材料信息“诸子百家是泛指……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由此奠定”中第二句照应。结合第二句内容和对联的要求进行补写即可。
(3)第③句属于句式杂糅,可删掉“的原因”或“因为”“的缘故”。
(4)写劝说语首先要写明劝说对象,然后根据题干确定劝说内容。本题要求用“和”理念来劝说,平息争夺场地打篮球的同学们之间的争吵。而从前三题中,可以确认“和”的理念有宽容、忍让等,据此进行劝说即可。
6.答案 表现诗人对满怀豪情的将士们的赞美之情。
解析 首句夸将士们“能结束”,即善于戎装打扮。诗人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的夸奖,示意读者其善战。下句写“驰猎”,军中驰猎,乃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将士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练,做好随时迎敌的准备。“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的信念,诗中饱含诗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7.答案 “绿”字用得很好。因三、四两句对结,上曰“塞鸿飞”,下对“边草绿”,可见“绿”字是动词化了。它不仅写出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的到来,表现出塞外风景的美丽。
解析 在赞美西北边地景色的诗句中,题干此句几乎可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句媲美。“绿”字用得绝佳。结合上句的“塞鸿飞”可知,“边草绿”的“绿”化静为动。不仅写出了绿油油的草色,而且表现了草变绿的过程,暗示了春天的到来,给人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感觉,表现了塞外风光的壮丽动人。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8.B “一食或尽粟一石”中“或”的意思是“有时”,“云霞明灭或可睹”中“或”的意思是“或许、也许”。
9.答案 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解析 翻译时,要将重点词语翻译出来,然后将意思表达明白、顺畅即可。重点词有:且,尚且;欲,想要;安,怎么。
10.答案 (示例1)赞同。伯乐是相马高手,没有千里马怎么可能有相马的伯乐,所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论断有疑义,应该是先有千里马,然后才有相马的伯乐。
(示例2)不赞同。作者故意这样颠倒事实顺序,目的是突出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性,这样表述才能顺理成章地引发后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叹,表达作者对识马的伯乐的深切期待和呼唤。
解析 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如果选择赞同,可以围绕着伯乐是相马高手,没有千里马怎么可能有相马的伯乐来阐述;如果选择不赞同,可围绕着表达作者对识马的伯乐的深切期待和呼唤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11.答案 在甲文中,面对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韩愈进行绝妙地讽刺与批判。在乙文中,面对县丞有职无权、备受轻视的现象,韩愈以细腻的笔触进行揭露与批判。由此我读出了一个不平则鸣、有责任担当、有正义感的韩愈。
解析 在甲文中,根据“执策而临之……其真不知马也”可知,面对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韩愈进行绝妙地讽刺与批判。在乙文中,根据“丞涉笔占位署……岂端使然哉”可知,面对县丞有职无权、备受轻视的现象,韩愈以细腻的笔触进行揭露与批判。一个不平则鸣、有责任担当、有正义感的韩愈跃然纸上。
[参考译文]
[乙] 县丞一职是用以辅佐县令的,它下面是主簿、尉,主簿和尉各有专职。县丞的地位高于主簿、尉而逼近县令,照例为了避免嫌疑,对事情不明确表态。在公文发出之前,吏胥抱着已拟成的案卷到县丞那里。卷起前面的内容,用左手夹住,右手摘出纸尾(签名处),像雁和鸭子一样走进来,正常站立,斜视着县丞说“(你)要署名”。县丞拿笔望着署名的位置,谨慎地签上名字。看着吏胥,问“可以了吗”。吏胥说“就这样”,然后退下,(县丞)不敢简略了解(公文的内容),欺骗自己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谚语列举闲散的官职,一定说到“县丞”,甚至把县丞作为相互谩骂诋毁(的话)。设立县丞一职,难道本意就是如此吗!
12.D 扶摇:旋风。
13.C 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代游览小石潭这件事。B.代词,代鹏鸟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都表顺接。D.介词,凭借/连词,来。
14.D 诗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与友人送别。
15.D “无需借助外力”有误,文章阐述的是万物皆有所凭借的道理。
16.C 没有暗讽楚王的意思。
17.答案 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
解析 此句译为:凤凰拍击空气直上九千里的高空,贯穿云霞,背负青天,足够扰乱飘浮在空中的云。据此可断为: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
18.答案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解析 重点词语有:苍苍,湛蓝;正色,真正的颜色。
[参考译文]
对楚王问(节选)
楚襄王向宋玉问道:“先生难道有什么不好的行为吗 为什么广大士民众庶都说您不好呢 ”
宋玉回答说:“是的,不错,有这么回事!希望您能宽恕我的过失,让我把话说完。有一位在郢都唱歌的客人,开始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数千人。(接着)他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有数百人。(后来)他唱《阳春》《白雪》,都城里聚集起来跟着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他时而用商音高歌,时而以羽声细吟,其间掺杂着宛转流利的徵音,(这时)都城里聚拢来跟着唱的不过几个人而已。这说明他唱的歌越是高深,能跟着唱和的就越少。
故此,鸟中有凤凰而鱼中有大鲲。凤凰拍击空气直上九千里的高空,贯穿云霞,背负青天,足够扰乱飘浮在空中的云,在高渺的天空展翅翱翔。那些圣人有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超脱尘俗独自立身,世上的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我的行为呢 ”
19.[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可知,步入初中生活,我们告别了小学时的朋友,又结交了许多新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要学会分辨朋友,学会交到好朋友,那么“朋友”或“相处”这两个关键词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内容。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和事下笔,做到有话可说。还可以借用古今中外名人交友的故事来论述交友之道。写作时,可以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可采用并列结构举例论述交友之道,结尾可用议论抒情性的文字再次点题,深化中心,呼应开头。
[例文]
朋友,只交真心的
一个普通的朋友从未看过你哭泣。一个真心的朋友有双肩让你的泪水浸湿。
一个普通的朋友找你谈论你的困扰。一个真心朋友找你解决你的困扰。
一个普通的朋友期望你永远在他身边陪他。一个真心朋友期望他能永远陪在你身旁。
在春雨中,我们握紧了彼此的手,她笑着告诉我:“忍耐,一切都会过去的,雨过天晴,风定天晴。”她总是这样,拉着我,带着我翻过一座座的山,拉着我,穿过滚滚的人流,拉着我,走过风风雨雨。而我,总是习惯跟着她奔跑,因为我知道,她给我的感觉永远都是幸福的,温馨的。
在这个学期,经历过很多的事情,道德考验,文化考验。那些笑,那些泪,都有她陪着我,她会在考试前夕告诉我:“放松点,有歌词是这样说的:‘当每个人都说这一次千万别错过,我只是怕你心中忧虑超过了负荷……’当别人在意你飞得高不高时,我更在意你飞得累不累。”她会在考试后轻轻告诉我:“别太在意,努力过就好。”
她会拉着我,穿行在幽深的小巷中,我们笑着,闹着,从来不会害怕。我们的声音会打破小巷的幽静。很多次看着她的笑脸,我都会怀疑她是不是从天上掉落的天使。她的心似乎容不下任何杂质,任何烦恼在她的心中,都会被一丝丝沉淀,她纯净得就像那蔚蓝的天空。
沮丧时我总会感到孤单,多渴望懂得我的人给我些温暖,借我个肩膀。我心中早已筑起一道围墙,然而,大门却永远为她敞开。我已经习惯了握紧她的双手,诉说着那些悲与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长大了,但真心朋友却能互相依靠一辈子。不管怎么样,握紧双手,心连着心,我们就是彼此唯一的依靠。
朋友,只交真心的。
[点评] 作者紧紧围绕“真心朋友”,从生活中选取真实的事件,可信可感。从语言上看,语言清新自然,并无雕琢之意,于质朴中见深情。从结构来看,采用首尾呼应的写法,使文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