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
第五单元 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铸就(zhù) 推搡 霎时(chà) 寒噤
B.拾阶(shí) 蠕动 眺望(tiào) 颠簸
C.翌日(yì) 蘸水 敦实(dūn) 懈怠
D.汩汩(gǔ) 旷野 棱角(léng) 斑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今年“五一”假期,在泰山景区,全国各地的游客接踵而至,一时间山道上人满为患。
B.沂河龙舟赛拉开了序幕,一条条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沂河水面上劈波斩浪,纷至沓来。
C.临沂城区有沂河、祊河等八条河流穿城而过,是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
D.尽管在公众面前,她总是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她长期生活在一种苦闷、抑郁的痛苦状态中。
3.(2023山东枣庄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能否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B.随着创建文明城市热潮的掀起,社会上各种文明行为络绎不绝地涌现出来。
C.2022年我国5G基站总量已达到231.2万个,约占全球5G基站比例60%左右。
D.我国科研人员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诗篇。
4.【新考法·语法综合】【新独家原创】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精雕细刻、轻歌曼舞、霓裳羽衣”是并列结构短语。
B.“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一句中,“黄河”是主语。
C.“陡峭”“映照”“俯瞰”“苍劲”的词性都相同。
D.“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的主干是“这里是冰塔林”。
5.(2023山东嘉祥二模)近日,济宁市育贤中学将举办以“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情境,完成相关任务。(10分)
(1)小宁同学为此次活动设计了四个板块内容,请你完成下面的板块命名。(4分)
板块名称 命 名
黑板报 ①
风采展 文化风采我宣传
商贸集市 ②
知识问答 知识问答我抢先
(2)学校邀请孔府楷雕传承人孔先生来我校作了孔府楷雕的相关知识讲座,活动结束后,小宁同学作为学生代表要上台致谢,表示对孔先生的感谢,请你替小宁同学写出感谢辞。(100 字左右)(6分)
答: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2023四川广安中考)记叙文阅读。(21分)
听 雨
王继怀
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椽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
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二十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6.简要概述文章③至⑥段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完成下表。(6分)
段落 主要内容概括
③ 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
④
⑤
⑥
7.第③段中“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原文作答。(4分)
答:
8.第⑤段中诗人陆游和词人竹山先生关于听雨的佳句,有何作用 (3分)
答:
9.请赏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动词的妙处。(3分)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
答:
10.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答:
(二)(2022广西贺州中考)现代文阅读。(17分)
晨曦里的莫高窟
李宝堂
①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甘肃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从那以后,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或参观洞窟,或临摹壁画,或现场写生,或学术交流,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②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菩萨和神采飞扬的飞天,描绘过姿态万千的“反弹琵琶”,欣赏过张议潮统军出行收复河西的雄强之气……正是在这“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我寻到了中国美术的古老渊源,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
③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精心保护和整理,莫高窟成为全世界瞩目、光彩熠熠的古代美术“博物馆”。作为甘肃的本土画家,我们有责任用画笔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
④我们阅读了有关史料与书籍,领略了敦煌艺术的伟大与神奇,深为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先生的艺术人生和“夜夜敦煌入梦来”“一画入眼中,万事离心头”“我心归处是敦煌”的炽热情怀所感动。经过反复探讨,我们确定创作一幅以莫高窟为主体形象的绝版套色木刻版画。为增强现场体验,在动笔之前,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壮美。
⑤大约清晨七点钟,我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莫高窟,登上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站在山顶,微风吹拂,山色朦胧。三危山巅有个牌坊叫南天门,由此俯瞰群山,逶迤连绵,莽莽苍苍,一派雄风。而鸣沙山和莫高窟则静静地沉浸在黎明的晨曦里。
⑥很快,天边泛起了红色,群山渐渐亮了起来。我知道太阳就要出来了,连忙来到正对莫高窟九层楼的宕泉河畔,在当年常书鸿先生写生过的地方,等待莫高日出的动人时刻。
⑦八点二十几分,太阳出来了,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体,连绵起伏的沙丘,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温暖厚重的赭红色彩和涌动着的大漠气息,在明亮的晨光里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时,就像一块大幕缓缓拉开,阳光渐渐下移,刹那间照在了依崖而建的九层楼上。只见宏伟的九层楼渐次变得清晰,高耸的攒尖宝顶、错落的彩绘窟檐、挺拔的红色立柱和高深莫测的红门,在阳光下光彩熠熠,亮丽夺目。陡峭的崖壁和一个个洞窟也瞬间显现,凹凸有致,光影斑驳,如梦如幻。
⑧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蓊郁的树丛上,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
⑨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
⑩回到兰州,带着激情,我和朋友投入了创作。我们商量后决定这样描绘:一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尽待挥洒。
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是很大,但姿态优美,非常醒目。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人物与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
经过半年多紧张创作,作品终于完成了。展出后画界朋友评论,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色彩强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使人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无限遐想。
而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24日)
1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表格填充完整。(3分)
文章脉络 “我”的情感态度
自从求学时期第一次到莫高窟至以后几十年间到访
② “我”想用画笔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
回到兰州完成与莫高窟相关的画作 ③
1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3分)
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
答:
13.读第⑩段画线的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
一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凝望九层楼,激情涌动,一切尽待挥洒。
答:
14.文章以“晨曦里的莫高窟”为题有哪些作用 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
15.【学科素养·文化自信】文章结尾作者写道:“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请说说作者镌刻在心中的美指哪些美。你在初中阶段一定也有镌刻在心中的美,请简要写下来。(4分)
答:
三、写作(40分)
16.(2022四川南充中考节选)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春花艳,秋月明,峨眉秀,泰山雄,校园晨光,乡村夕照……风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的引人遐想让人愉悦,有的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有的……
请以“ 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全解全析
1.C A.霎shà。B.拾shè。D.澜→斓。
2.B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句中用来形容河面上正在比赛的龙舟,不合语境。
3.D A.两面对一面,可以删去“能否”。B.搭配不当,“络绎不绝”用来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可改为:社会上各种文明行为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C.语意重复,可删去“约”或“左右”。
4.C “映照”“俯瞰”是动词,“陡峭”“苍劲”是形容词。
5.答案 (1)①文化板报我来画 ②商贸集市我参与
(2)(示例)孔先生,您好!我是育贤中学的学生代表小宁,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身来我校作这场精彩的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们了解了更多关于孔府楷雕的知识,同时也明白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我谨代表全体师生再次向您表示感谢!
解析 (1)答题时,先结合示例分析句子的形式特点,再结合表格中给出的信息可知,黑板报需要去画,商贸集市这个活动需要参与,最后结合主题就能得出答案。
(2)答题时,语句要完整流畅,致谢内容要详尽,言语要诚恳。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6.答案 ④“我”在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⑤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⑥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
解析 结合第④段“记忆中……别具风情的雨声”“听其声……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可知,作者想起的和“雨”有关的故事是:“我”在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结合第⑤段“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可知,作者想起的和“雨”有关的故事是: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结合第⑥段“关于听雨……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放给自己听”可知,作者想起的和“雨”有关的故事是: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
7.答案 “我”觉得这微风细雨别具风情,令人心旷神怡;温馨而又富有诗意,所以“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去感受它,喜欢它(或“享受雨中的这份惬意”也可)。
解析 根据文章第②段“雨后的山村……令人心旷神怡”可知,“我”觉得这微风细雨别具风情,令人心旷神怡;根据文章第③段“微风细雨中……这份惬意”可知,“我”觉得这微风细雨温馨而又富有诗意,所以“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去感受它,喜欢它(或“享受雨中的这份惬意”也可)。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8.答案 ①引用古人的诗句,②写尽了他们难以化解的愁思,让作者感受到了听雨带来的愁思,③丰富文章内涵,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
解析 根据文章第⑤段的诗词佳句可知,是引用古人的诗句。根据诗句内容可知,是写尽了他们难以化解的愁思。作者从中感受到了听雨带来的愁思。同时,引用诗词佳句可以丰富文章内涵,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9.答案 这些动词描写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的美妙感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喜爱、迷恋和陶醉。
解析 结合“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时大时小……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可知,“打”“敲”“击”“落”这些动词,描写了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的美妙感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结合“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可知,这些动词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喜爱、迷恋和陶醉。
10.答案 线索是“听雨”,表达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或“对童年在家乡的那段时光以及故乡的怀念之情”也可)。
解析 阅读全文可知,本文以“听雨”为线索,记叙了四件往事: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我”在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结合第⑦段“那一个个关于听雨……浓浓乡愁”可知,“听雨”表达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或“对童年在家乡的那段时光以及故乡的怀念之情”也可)。
11.答案 ①“我”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或答“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也可) ②作为本土画家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或答“‘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欣赏晨曦里的莫高窟”也可) ③“我”把莫高窟以及敦煌之美镌刻在心中(或答“‘我’通过创作作品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也可)
(意对即可)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自从求学……”,找到第①、②段相关内容,则①处可填:“我”确立了“心随敦煌”的艺术追求(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根据表格内容“‘我’想用画笔……”,找到第③—⑨段相关内容,则②处可填:作为本土画家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欣赏晨曦里的莫高窟)。根据表格内容“回到兰州……”,找到第、段相关内容,则③处可填:“我”把莫高窟以及敦煌之美镌刻在心中(“我”通过创作作品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
12.答案 (示例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晨光里亮黄色的树叶比作闪耀的金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叶在阳光下光彩熠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与喜爱之情。
(示例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眼前的美景比作史诗般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晨曦里莫高窟前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与赞美之情。
解析 句中将晨光里亮黄色的树叶比作闪耀的金子,把眼前的美景比作史诗般的图画,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亮黄色的树叶的美丽和晨曦里的莫高窟的壮丽,表达了“我”的惊叹、喜爱和赞美之情。
13.答案 (示例)“凝望”是目不转睛地看或注目远望的意思。写出了画家深情投入创作的状态,表达画家对敦煌艺术伟大与神奇的惊叹和崇敬之情。
解析 “凝望”本义指目不转睛地看或注目远望。文中“凝望”形容画家深情注视眼前之景,表现了画家深情投入创作的状态;联系第⑩段内容可知,画面内容体现了画家对敦煌艺术伟大与神奇的惊叹和崇敬之情。
14.答案 (示例)选文题目含义丰富,“晨曦里的莫高窟”交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晨曦”一词表现特定情境下“莫高窟”独特的美,蕴含“莫高窟”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之意,“莫高窟”是文章的线索,也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结合文章,从线索、内容、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15.答案 第一问:①晨曦里的莫高窟的风景之美,②莫高窟的洞窟、壁画等艺术之美,③为莫高窟做出贡献的情怀之美。
第二问:(示例)老师坚持带我们晨练,迎着朝阳,向着梦想。太阳初升,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向未来前进,这景是美的,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
解析 第一问:根据第②—段内容概括。第二问:联系生活实际表述自己心中的“美”,表达完整,言之有理即可。
16.[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风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根据材料可补充题目为“最美的风景”,但单纯写“自然风景”是比较肤浅的,写作时,应抓住“风景”的另一层含义,它是一种人文现象或精神符号。此外,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语,挖掘“风景”背后的深层意义,写出引人遐想让人愉悦,给人启迪催人奋进的文章,同时,要挖掘出“最美”的原因。
[例文]
最美的风景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的远方。每个人都在为了那个远方而前行,春秋冬夏,年复一年。大家似乎都忘记了去欣赏追梦道路上沿途灿烂的风景,停下脚步,去看看那些曾丢失的珍珠,我们会发现,成功和快乐与路程的长短没关系。我们都有梦想的远方,我们都会努力。这,就够了。
很多人认为,只有获得真正的成功,才能获得所谓的幸福生活。其实不然,有梦想是好事。“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这个“元帅”岂是那么好当。当我们追梦失败后,许多人选择了消极的做法,仿佛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阳光。但换个角度,看看我们走过的追梦路,是多么美好啊!在这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宽容,懂得了感恩,学会了讲诚信,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这是比成功更大的收获。我们不一定要在山顶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路上,吹着温柔的微风,听着鸟儿欢快的歌,看着满天的星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没有一蹴而就的胜利,“亚洲飞人”苏炳添大家一定很熟悉。作为一名跑步运动员,苏炳添在重大赛事中因为抢跑被罚下场,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把照片存进手机,提醒自己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25岁时,他萌生了更换起跑脚的想法,这意味着他既要与自己长期训练中形成的习惯对抗,也要与可能出现的一连串不理想的成绩对抗。30岁时,骨裂和腰伤的苦痛曾一度令他消沉,但最终他还是凭借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走出低迷,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不向挫折低头。
衣着土气的“大衣哥”朱之文凭借扎实的唱功唱响中国。追梦路上享受的单纯快乐,似乎已被所谓荣誉光环渐渐消磨殆尽。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归音乐本身,与路上的美景重逢。
史蒂文森说过:“怀着希望去旅行,比抵达目的地更愉快。”即便是顶峰之景也无法取代路上风景所具备的美。
最美的风景,可以是站在山顶,手摘星辰,也可以是路途中邂逅那一抹灿烂的阳光!
[点评] 本文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这一中心论点。文中论据充分,有“亚洲飞人”,有“大衣哥”等人物的事例,也有名人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文中举例详略得当,文末归纳论点,议论思路清晰,结构分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