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1.掌握近代西方法律制度产生和发展的相关史实,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2.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运用唯物史观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进行评价
3.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罗马法
(1)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 十二铜表法 》。
(2)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2.日耳曼法和教会法
(1)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 日耳曼法 ”。
(2)教会也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 教会法 。
(3)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微点拨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但其在本质上不是保护平民的利益,而是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英美法系
(1)11世纪,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
(2)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3)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 法律至上 和 王权有限 的原则。
(4)“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 君主立宪制 ,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5)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4.大陆法系
(1)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2)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此后,法国在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影响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3)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4)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
微思考1《法国民法典》的颁布有何意义
提示:意义:①用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和资本主义早期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这部法典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法国民法典》为蓝本。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微归纳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微思考2材料 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
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意]贝卡里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
提示: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意义在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主要强调了三层意思:
(1)对任何人有罪决定的宣告,只能由法院决定,其他任何机关和组织都无权决定。
(2)强调证据裁判主义精神,法院应当用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不能推定或假设。
(3)在判决生效之前,被告人是无罪的,不能因为其被逮捕、被起诉、被审判而认为其有罪。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1.中古时期的基督教
2.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
微点拨2欧洲宗教改革是在新的规模上、以新的形式展开的反对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不仅是一场宗教运动,还是一场社会改革运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 罗马法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一 罗马法上下千余年,其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继承法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赠予等;诉讼法包括法定诉讼、程式诉讼、诉讼程序、诉讼非常程序等。 ——摘编自周枏《罗马法原论》
材料二 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起初在意大利随后在其他国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私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后来资产阶级强大起来,国王开始保护它的利益,以便依靠它的帮助来摧毁封建贵族,这时候法便在一切国家里(法国是在16世纪)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了,除了英国以外,这种发展到处都是以罗马法典为基础的。但是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与近代欧洲法律之间的关系。
提示:(1)主要特点:法律源远流长;体系逐步完善;重视社会实际;注重法律程序;随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
(2)关系:罗马法确立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近代欧洲法律发展了罗马法的法律精神。
核心归纳
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制度)与特点
(1)基本原则(制度)。
①平等原则:罗马法主张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地位平等,该原则后来发展成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②法人制度:罗马法设立了法人制度,法人分为社团和财团,并对法人的权利与义务作了比较系统的规定。
③物权法定制度:罗马法强调物权的范围和种类都由法律规定,所有权为自然权,为核心权利。后来依据该制度形成“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④继承制度:实行遗嘱至上原则;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2)特点。
①私法较为发达完善,公法发展缓慢。
②立法形式灵活简便、独具特色。
③法治建设与法学研究紧密结合。
④罗马法中含有深湛的原则与制度、科学的概念和术语。
⑤卷帙浩繁、规模巨大的法律编纂。
学以致用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
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C.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D.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答案:C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颁布的,故排除A项;罗马境内居民权利并不平等,排除B项;根据题干材料“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可知被告与原告在判决宣判之前是平等的,这体现了古罗马法律追求公平与公正,故C项正确;追求公平正义、法律至上是罗马法的本质内涵,故排除D项。
二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点和功能
材料一 《权利法案》作为美国宪法的修正案,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其限制立法权的方式如下所述:首先,第一条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得立法的事项来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集会请愿权;其次,第三至八条修正案通过赋予公民宪法上的程序性权利来维护其实体权利。“不得立法”条款在立法权行使的边界上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除了司法权、行政权的牵制,国家的立法权始终不能逾越公民基本权利的藩篱,有利于立法者时刻反思自己的权力界限,并通过
程序正义和公平去维护实质正义和公平。
——摘编自张凌飞《浅析<权利法案>
对美国立法权的限制》
材料二 在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等欧美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通常把这个时期产生的宪法称为近代宪法。有限政府既然强调宪法和法律至上,就意味着政府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其次是以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确定公民权利的范围,并且依法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的行使。
——摘编自许兵《试论近代宪法的基本功能》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权利法案》保护公民权利的特点及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对立法机关的约束机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美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主要功能。
提示:(1)特点: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主要方式:通过限制立法权来保护公民的权利,明确规定“不得立法”条款,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约束机制:国会两院制、行政否决、司法审查、两党政治。
(2)主要功能:以根本大法形式确立本国政体;制定宪法和法律约束有限政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国家的稳定。
核心归纳
近代西方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1)强调依法统治,把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主要方法。主张一切个人或机构都处在法律管辖的范围之内,受事先制定的法律规则的统治和约束。
(2)强调法律自治,即法律与道德、宗教等相分离。
(3)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法律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反对特别法律。认为无论是维护特权的立法还是给予某些特殊社会群体如弱势群体特别关照或救助的立法,都是对法治的破坏。
(5)主张司法独立,注重程序的公开公正,认为司法过程中的政策导向或脱离规定的平衡,都与民主分权原则相背离,都是对法治的破坏。
(6)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7)主张法律的稳定性,反对朝令夕改。坚持法律的公开性和明确性,反对以秘密法律不教而诛,反对制定模棱两可的法律并随意解释。
学以致用
美国宪法规定:“本宪法及依照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即使与任何一州的宪法或法律相抵触,各州的法官仍应遵守。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违反本宪法。”这反映了美国法律的主要原则是( )
A.分权制衡 B.联邦制原则
C.人人平等 D.宪法至上
答案:D
解析:分权制衡指在公共政治权力内部或者外部,存在着与权力主体相抗衡的力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这一原则,故排除A项;联邦制原则强调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与人人平等无关,故排除C项;根据题干材料“本宪法及依照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均不得违反本宪法”,可知美国宪法拥有最高地位,体现了宪法至上原则,故选D项。
一、选择题
1.下表选自《十二铜表法》,从中可以看出( )
传 唤 审 判 执 行 家长 权 继承 及监 护 所有 权及 占有 房屋 及土 地 私犯 (侵犯他 人) 公法 宗教
法
9条 4条 8条 6条 11条 11条 10条 31条 7条 10条
A.法律主要服务于罗马的政治生活
B.罗马法主要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C.标志着罗马法已经走向成熟
D.法律侧重于规范程序和调整纠纷
答案:D
2.1215年,在强大的压力下,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大宪章》被后世誉为“现代社会法律体系根基”。这是因为《大宪章》( )
A.迫于压力而签署 B.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C.确立君主立宪制 D.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答案:D
解析:《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在法律层面对君权进行了限制,具有重要意义,故选D项;A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项;13世纪初英国处在封建王朝统治下,国王和贵族都是封建统治阶级,《大宪章》不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故C项错误。
3.《法国民法典》颁布以来,共修改过一百多次。例如,1816年,法典中曾经废除了离婚制度,1884年又得以恢复。之后又废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法典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
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确立大陆法系的基础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法国民法典》颁布后不断修改调整,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废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随着婚姻观念的变化废除或恢复离婚制度,由此可见,这些调整是伴随着法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而进行的,其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题干材料与自由平等无关,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法国革命的成果,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法国民法典》与大陆法系的关系,故排除D项。
4.汉密尔顿在《美国宪法原理》中指出,立法机关越权之危险性乃与行政机关越权,流于专制政治之严重性,实不相上下。其意在表明( )
A.三权分立体制流于形式
B.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矛盾重重
C.三权分立的目的是约束立法机关的权力
D.权力机关依法行事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立法机关越权之危险性乃与行政机关越权……实不相上下”,可知立法机关如果超越宪法赋予它的权力,那么就如同行政机关越权导致专制倾向一样严重,因此议会应在宪法赋予它的权力范围内行使立法权,以防止专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旨在避免三权分立体制流于形式,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矛盾重重,故排除B项;为防止专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而非仅仅约束某一权力机关的权力,故排除C项。
5.罗马帝国衰亡之后,通过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倡导的宗教改革,欧洲从异化的教廷禁锢下解放出来,踏上了全面复兴之路。上述观点认为宗教改革使欧洲踏上全面复兴之路的依据是( )
A.宗教改革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B.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C.宗教改革使欧洲彻底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D.宗教改革使欧洲彻底打破了封建专制的束缚
答案:B
解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国家逐渐接受了基督教。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宗教改革以人文主义打破了罗马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实际上是人文主义的一场社会普及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反对基督教会的统治,但并不否定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彻底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排除。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在基督教产生时,它“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一种思潮、一种文化运动,它的兴起又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它和其他宗教一样,也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的思想与人们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相联系,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积累下来,又成为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一个充满特色的内容。同时,也正因
为早期基督教是被压迫人民的宗教,又根基于民众之中,所以,它才能在那片苦难的大地上站稳脚跟,屡压不息。
——摘编自许鸿棣《论早期基督教的性质及其历史成因》
材料二 他(马丁·路德)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摘编自[德]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基督教的产生情况并分析其获得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思对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的历史作用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参考答案:(1)产生情况: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兴起于人民群众之中。原因:基督教的思想与人们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相联系,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2)论点:马克思对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的历史作用的认识是全面的。
正面论据:马丁·路德用宗教的方式及话语来表达其思想,适应了传统并减少了改革阻力;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开始打破民众对罗马教廷的迷信,动摇了罗马教廷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并为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反面论据: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资产阶级尚找不出切实的反封建纲领;马丁·路德所建立的新教仍是一种统治人们思想的意识形态;马丁·路德的改革是保守的,仍保留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宗教残余,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的统治阶级从心灵上控制民众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