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习题课件(5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习题课件(5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4 21:0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掌握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货币出现和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2.从整体上把握世界货币体系发展演变的相关史实,明确英镑和美元作为国际主导货币易位的原因,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影响,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贝币
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2.铜铸币
(1)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 铜铸币 。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3)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3.纸币
(1)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2)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4.金银
(1)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2)自明朝中期起, 白银 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3)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4)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 银元 。
(5)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5.法币及金(银)圆券
(1)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 法币改革 ,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2)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  金圆券  。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于是,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微归纳1948年,国民政府下令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但由于金圆券的滥发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大量城市中产阶级破产,导致政府失去民心,成为人民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之一。
6.人民币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2.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微思考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什么特点
提示: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美元取得了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一 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
材料一 近代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国家,货币制度落后,流通的本位币多种多样,成色不一,混乱的币制影响了经济的发展。1914年,北洋政府曾推行“废两改元”政策,但由于政局更迭无法落实。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摆脱危机实行白银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发危机,这为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提供了机会。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完成币制简化工作,为法币改革奠定基础。
材料二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概括起来主要是垄断钞票发行权;规定法币性质及流通事项;废除银本位制;规定法币可无限制买卖外汇。
材料三 在这次改革中,中国放弃银本位制,以纸币代替金银货币,国家集中发行货币,不仅顺应了世界发展趋势,也有利于保存白银,完成中国货币的真正统一。法币改革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此后,世界银价的涨落不会再对中国发生大的影响。法币改革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国民政府也通过这次法币改革,可以无限制地发行不兑现的纸币,造成中国延续十几年的通货膨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影响。
提示:(1)原因:近代中国货币制度的长期落后和混乱;1933年,国民政府进行了“废两改元”实验;为避免受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
(2)积极影响:纸币代替金银发挥货币的功能,推动中国金融的近代化;货币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存白银,克服了由于白银外流而引起的银根紧缩和金融危机;法币改革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转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消极影响:大量发行纸币,造成通货膨胀;通过法币改革,国民政府掠夺大量白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币改革本质上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货币改革。
核心归纳
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
(1)背景。
①历史原因:近代中国货币制度的长期落后和混乱。
②现实依据:“废两改元”的推动。中国早在清末民初就有银两与银元之争,社会各界要求废除银两制的呼声日益强烈。
③直接动力:为避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④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日本的侵略扩张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力量的发展壮大使国民政府的意识发生转变。这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也要求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以扩大财政收入。
(2)主要内容。
①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
②实行白银国有。
③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
(3)影响。
①积极方面。
a.法币改革完成了中国货币的真正统一,整饬了货币的流通秩序,废除了以“银”为本位制的货币制度,阻止了白银的大量外流,使中国的货币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
b.法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形成。
c.法币改革确定了法币的对外汇率,虽然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还非常少,但从一定程度上为国内资本参与国际市场的流动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中国财政的国际收支平衡,也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d.法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抗战所必要的物质基础。
②消极方面。
a.1935年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是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操纵下进行的,法币沦为英美货币的附庸。
b.官僚资本借机大肆聚敛财富。
学以致用
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振。”此次法币改革的外部诱因是(  )
A.国共矛盾日益加剧
B.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D.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35年”“外部诱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大危机,因此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外部诱因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故选C项;国共矛盾是国内政治矛盾,不是法币改革的外部诱因,故排除A项;民族工业陷入困境不是法币改革的外部诱因,故B项错误;日本全面侵华的时间为1937年,故D项错误。
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材料 
时间 大事
1816年 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
19世纪70 年代以后 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实行金本位制度
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 国际金本位制难以为继,除英联邦国家与英镑形成固定的比价关系外,许多国家都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
时间 大事
1944年 7月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新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应运而生。该体系规定实行固定汇率制,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获得等同于黄金的地位
1971年8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
时间 大事
1976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定》,全球经济进入浮动汇率制的后布雷顿森林时代
2009年 中国开始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5年 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摘编自盛斌、黎峰《世界格局变迁中的
金融体系变革》
问题探究:
请选择一个划分标准,对近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提示:标准:世界货币体系的主导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货币体系是以英国为主导的国际金本位体系。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建立并主导了以金本位制为标志的世界货币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实力遭到削弱,金本位制逐渐难以为继。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欧洲实力遭到削弱,美国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逐步建立起美国主导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削弱,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
素养阐释
仔细阅读表格信息,以事件为线索,分析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阶段特点。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
核心归纳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影响
(1)原因。
①必要性:吸取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②契机: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洲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③动力: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④趋势: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主要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3)影响。
①积极影响。
a.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b.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消极影响。
a.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b.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4)崩溃。
①原因。
a.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的贸易逆差扩大。
b.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美元实际贬值加剧。
②表现。
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元出现危机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③影响。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学以致用
下表反映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据此可推知(  )
时间 体系 主要特征
1870— 1914年 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黄金是国际货币,各国货币规定含金量并作为兑换基础;以英镑为中心;实行固定汇率制
1944— 1973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 “双挂钩”机制;实行固定汇率制
1976年 至今 牙买加体系 美元是中心货币,同时国际货币多元化;实行浮动汇率制
A.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均与战争有关
B.世界经济格局影响国际经济体系
C.大国之间的利益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
D.美元成为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工具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所示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增强,确立了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进而形成了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1944年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进而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1976年至今,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货币多元化,进而形成了牙买加体系。这说明世界经济格局影响国际经济体系,故B项正确;“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均与战争有关”的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大国
之间的利益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牙买加体系中美元不是主导货币,只是中心货币,故D项错误。
一、选择题
1.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答案:B
解析:从商周时期的贝币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再到汉朝的五铢钱,其形制的变化使商品交易更加方便,可知货币形制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商品交易的需要,故B项正确;商周时期的货币经历了从天然贝币到铜铸币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和汉朝的五铢钱均为铜铸币,故A项错误;题干图片无法体现贝币、布币和五铢钱与人们审美观念的关系,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并未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
2.北宋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印造的“交子”替代铁钱在市场流通。后来还发行了会子,会子有三种:通行于东南各路的东南会子、通行于两淮的两淮会子、在湖北通行后扩至京西和广南的直便会子。交子、会子(  )
A.其发行取代了原有货币   B.其发行规范了商业行为
C.其发行推动了商业发展 D.其发行增加了政府收入
答案:C
解析:交子、会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通行便利了商品流通,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选C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交子、会子取代了原有的货币,故排除A项;交子与会子作为货币,不具备规范商业行为的功能,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仅反映了交子、会子的发行情况,不能得知政府收入的变化,故排除D项。
3.纸币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较早,但直到明清时期纸币也未能取代金银成为主要货币。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
(  )
A.民众缺乏对纸币价值的认可 
B.大量国际金银流入中国市场
C.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 
D.纸币容易因通货膨胀而贬值
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统治者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而且社会日渐趋向封闭保守,经济活跃性减弱,导致对货币的流通需求减少,因此直到明清时期纸币也未能取代金银成为主要货币,故C项正确;民众的认可度并不是决定纸币流通程度的根本因素,故A项错误;大量国际金银流入中国市场只会促使纸币更快地取代金银成为主要货币,故B项错误;纸币易贬值的特点不是其未能成为主要货币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4.某同学探究“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时,绘制了英美设计的战后货币秩序与经济运动蓝图(如下图)。这场英美之间“布雷顿森林的较量”旨在(  )
A.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系
B.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C.争夺世界经济霸权
D.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海外市场广阔,因此其主张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而美国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因此其主张根据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投票权。两国对国际货币秩序主导权的争夺在本质上体现了英美两国争夺世界经济霸权,故C项正确;A项只是现象而非本质,故排除;B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英美之间“布雷顿森林的较量”没有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故排除D项。
5.右图是一幅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发达国家要求稳定国际汇兑
B.发展中国家争夺长期贷款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要求获得“话语权”,这反映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故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1944年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春明、佟家栋
《世界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并概括该体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并分析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英国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和巩固。
(2)背景:金本位制崩溃;吸取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恢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秩序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特点:实行固定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以美国为主导。
(3)原因:美国经济实力下降;美元购买力下降;日本和西欧的崛起。因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