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四)化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四)化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3 09:2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四)
化 学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84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2年9月30日国产飞机C919获得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的能力。飞机机身使用的铝锂合金属于(  )
                           
A. 金属材料  B. 复合材料
C. 有机材料  D. 无机非金属材料
2.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摩尔质量约为(  )
A. 22.4 L  B. 32 g·mol-1  C. 22.4 L·mol-1  D. 22.4 mol·L-1
3. 下列物质不是常用消毒剂的是(  )
4. 在生产生活中,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铁矿石冶炼铁  B. 煤的液化
C. 用石油分馏得汽油  D. 氯碱工业制氢氧化钠
5. 下列气体可以用如图装置收集的是(  )
A. CO2  B. H2  C. NO  D. CH4
6. 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
A. 醋酸——CH3CH2OH  B. 烧碱——NaOH
C. 石灰石——Ca(OH)2  D. 小苏打——Na2CO3
7. Ca可用于研究中药的钙拮抗作用及机理,这里的“45”是指该原子的(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质量数  D. 电子数
8. 配制90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除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
A. 100 mL圆底烧瓶  B. 100 mL量筒
C. 100 mL容量瓶  D. 100 mL烧杯
9. 在含有大量OH-、Ba2+、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 H+  B. Ag+
C. NO  D. SO
10. 完成下列实验需用如图所示仪器的是(  )
A. 制备少量CO2气体  B. 溶解少量NaOH固体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NaCl  D. 配制100 mL 0.200 mol·L-1 KCl溶液
11. 硼和氮都属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元素,它们原子结构中相同的是(  )
A. 电子层数  B. 质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核外电子数
12. 下列有关金属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比水大
B. 常温下易被氧气氧化
C. 能与水反应放出氧气
D. 保存在煤油中,实验剩余的金属钠不能放回原瓶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mol-1   
B. 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 g
C. CH4的摩尔质量为16 g     
D. 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均为22.4 L
14.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稀盐酸滴在铁片上:2Fe+6H+===2Fe3++3H2↑
B. 稀硝酸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CO+2H+===CO2↑+H2O
C. 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混合:H2SO4+Ba2+===2H++BaSO4↓
D. 氯化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Mg2++2OH-===Mg(OH)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5~18题。
高纯硅(Si)是当今科技的核心材料,是现代电子信息工业的关键材料。利用高纯硅可制成计算机内的芯片和CPU,还可以制成太阳能光伏电池。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制备高纯硅的反应为SiCl4+2H2Si+4HCl。
15. 制备高纯硅的反应属于(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6. 制备高纯硅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H2是氧化剂
B. SiCl4中Si得到电子
C. H2发生还原反应
D. SiCl4是还原剂
17. 下列反应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适当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 减小H2的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C. 增大H2的浓度能减缓反应速率 
D. 及时移走Si固体,能增大反应速率
18. 制取高纯硅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断开H—H键放出能量
B. 形成Si—Si键放出热量
C. 需要高温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19. 与为两种烃分子的球棍模型。下列关于这两种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互为同分异构体  B. 分子式不相同
C. 均属于不饱和烃  D. 熔、沸点相同
20. 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醇和乙酸分子所含官能团相同
B. 乙酸和钠发生置换反应,乙醇与钠不反应
C. 乙醇和乙酸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
21. 下列有机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CH3CH3+Cl2CH3CHCl2+H2
B. CH2CH2+HBrCH3CH2Br
C.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D. 乙醇的催化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22.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23. 某原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
B. 铁棒是正极
C. 碳棒发生氧化的反应
D. 电子从铁棒经外电路流向碳棒
24.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
B. 用BaCl2溶液鉴别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
C. 通入氯气可除去FeCl3溶液中含有的FeCl2
D. 用加热、称重的方法鉴别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
25. 7N、8O、11Na、13Al、16S、17Cl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 < H2S 
B. 原子半径:r(N)C. 碱性强弱:NaOHD. 非金属性:S26. 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铁可以被磁铁吸引
B. 铁丝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C. 铁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D.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2
27. 判断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不可依据的事实是(  )
A. 常温下氮气是气体,磷是固体 
B. 稳定性:NH3>PH3
C. 酸性:HNO3>H3PO4 
D. NH3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PH3可燃
28. 某兴趣小组利用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还含有少量SiO2、Al2O3等杂质)设计制备氧化镁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Ⅰ)和步骤(Ⅱ)中一定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
B. 步骤(Ⅰ)获得的滤液X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Mg2+、Al3+、H+
C. 步骤(Ⅱ)中获得Mg(OH)2沉淀,说明Al3+不与NaOH溶液反应
D. 步骤(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16分。
29. (6分)食醋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食醋中约含有3%~5%的乙酸(CH3COOH)。
(1) 食醋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乙酸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3)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 右侧试管中导管不插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_。
② 反应结束后,观察到右侧试管上层有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此液体具有特殊香味,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0. (10分)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主要成分为Zn和Cu)回收Cu并制备ZnO的实验流程如下:
(1) “溶解”时,Cu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 “溶解”可适当升高温度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不宜过高。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滤渣中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4) “沉锌”时生成碱式碳酸锌[ZnCO3·2Zn(OH)2·xH2O],碱式碳酸锌在空气中加热可转化为ZnO,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Zn(OH)2加热至125 ℃、ZnCO3加热至350 ℃均分解成ZnO,该碱式碳酸锌失去结晶水的温度与Zn(OH)2的分解温度接近。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确定ZnCO3·2Zn(OH)2·xH2O中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江苏省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试卷(四)
化学 参考答案
1. A 解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
2. B 解析: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与其所处环境无关,因此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1,故选B。
3. B 解析:“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A不符合题意;葡萄糖不能消毒杀菌,B符合题意;医用酒精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能消毒杀菌,C不符合题意;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D不符合题意。
4. C 解析:用铁矿石冶炼铁有新物质铁生成,涉及化学变化,A错误;煤的液化指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2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涉及化学变化,B错误;石油分馏是将石油中几种不同沸点的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方法,属于物理变化,C正确;氯碱工业是重要的化学工业,采用电解精制饱和食盐水来制取NaOH,涉及化学变化,D错误。
5. A 解析: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大,且与O2不反应,可用该装置收集,A正确;H2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小,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NO能与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CH4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小,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错误。
6. B 解析:醋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A错误;烧碱对应的化学式为NaOH,B正确;石灰石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C错误;小苏打是NaHCO3的俗名,D错误。
7. C 解析:Ca中位于左上角的“45”表示该原子的质量数,左下角的“20”表示其核内质子数,质量数是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故选C。
8. C 解析: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准确控制溶液的最终体积,实验室使用容量瓶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常见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等,若配制90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则需100 mL容量瓶,故选C。
9. C 解析:H+与OH-反应生成H2O,不能共存,A不符合;Ag+与Cl-反应生成AgCl沉淀,不能共存,B不符合;NO与OH-、Ba2+、Cl-不反应,能共存,C符合;SO与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不能共存,D不符合。
10. D 解析:制备少量CO2气体应该用大试管或者锥形瓶,容量瓶不能作为反应容器,A错误;溶解少量NaOH固体应该在烧杯中进行,完全溶解再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B错误;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NaCl应该采用降温结晶,用蒸发皿或烧杯进行,容量瓶不能加热,C错误;配制100 mL 0.200 mol·L-1 KCl溶液用到100 mL的容量瓶,D正确。
11. A 解析: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硼和氮都属于第二周期,故两者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相同,故选A。
12. B 解析:金属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A错误;金属钠的性质活泼,常温下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B正确;金属钠的性质活泼,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C错误;金属钠的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保存在煤油中,实验剩余的金属钠不能丢弃,应放回原瓶,D错误。
13. B 解析:质量的单位是g,所以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A错误;3.01×1023个S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 mol,质量为0.5 mol×64 g·mol-1=32 g,B正确;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所以CH4的摩尔质量为16 g·mol-1,C错误;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而不是任何物质,D错误。
14. D 解析: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Fe2+,不是Fe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A错误;碳酸氢钠电离后产生的是碳酸氢根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CO2↑+H2O,B错误;H2SO4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可电离,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Ba2+===BaSO4↓,C错误;氯化镁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g2++2OH-===Mg(OH)2↓,D正确。
15. C 解析: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故为置换反应,故选C。
16. B 解析:氢元素的化合价从H2中的0价升到HCl中的+1价,H2是还原剂,A错误;硅元素的化合价从SiCl4中的+4价降到Si中的0价,SiCl4是氧化剂,SiCl4中Si得到电子,B正确;H2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SiCl4是氧化剂,D错误。
17. A 解析: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减小H2的压强使反应速率减慢,B错误;增大H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C错误;及时移走Si固体,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D错误。
18. B 解析:断开H—H键吸收能量,A错误;形成Si—Si键放出热量,B正确;反应条件与反应放热吸热没有绝对关系,如SiCl4+2H2Si+4HCl是吸热反应,C错误;吸热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错误。
19. A 解析:根据两种烃分子的球棍模型可知,两者的分子式均为C4H10,但结构不同,则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根据两者的球棍模型可知,两者的分子式均为C4H10,B错误;根据两种烃分子的球棍模型可知,两者的分子式均为C4H10,满足通式CnH2n+2,都是饱和烃,C错误;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点和沸点越低,故两者熔点和沸点不同,D错误。
20. D 解析:乙醇中官能团为羟基,乙酸中官能团为羧基,A错误;乙酸、乙醇均能与Na反应,且均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乙酸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乙醇呈中性,不能使石蕊变红,C错误;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D正确。
21. C 解析:正确的写法为CH3CH3+Cl2CH3CH2Cl+HCl,属于取代反应,A错误;正确的写法为CH2CH2+HBrCH3CH2Br,且属于加成反应,B错误;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取代反应,C正确;正确的写法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且属于氧化反应,D错误。
22. C 解析:题图中操作是过滤,可将不溶的溶质与溶剂分离,所以该方法可用于物质的分离,A正确;题图中操作是蒸馏,可将沸点不同的物质经过加热蒸发再冷凝后分离,B正确;题图中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过程中的移液,该方法不能用于物质的分离,C错误;题图中操作是萃取分液,可将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物质的分离,可用于物质的分离,D正确。
23. D 解析: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错误;铁棒为负极,B错误;碳棒为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C错误;电子从铁棒经外电路流向碳棒,D正确。
24. B 解析:HCl和NaHCO3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CO2和饱和NaHCO3溶液不反应,用饱和NaHCO3溶液可除去CO2中的HCl,A能达到目的;Na2SO4、Na2CO3都能和BaCl2反应生成沉淀,不能用BaCl2溶液鉴别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B不能达到目的;FeCl2和氯气反应生成FeCl3,通入氯气可除去FeCl3溶液中含有的FeCl2,C能达到目的;NaHCO3固体加热分解,固体质量减小,Na2CO3固体加热不分解,固体质量不变,用加热、称重的方法可鉴别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D能达到目的。
25. D 解析:O的非金属性强于S,则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H2S,A错误;同周期原子,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r(N)>r(O),B错误;Na的金属性强于Al,则碱性强弱:NaOH>Al(OH)3,C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S26. D 解析:金属铁可以被磁铁吸引,A正确;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B正确;铁单质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C正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不是FeCl2,D错误。
27. A 解析:常温下分子晶体的状态与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有关,和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选A;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稳定性:NH3>PH3,说明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不选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酸性:HNO3>H3PO4,说明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不选C;NH3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PH3可燃,可知PH3的还原性大于NH3,说明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不选D。
28. C 解析:步骤(Ⅰ)和步骤(Ⅱ)为过滤,过滤一定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玻璃棒、烧杯,A正确;步骤(Ⅰ)获得的滤液X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铝和剩余盐酸,所以阳离子主要有Mg2+、Al3+、H+,B正确;氯化铝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C错误;步骤(Ⅲ) 是氢氧化镁灼烧生成氧化镁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D正确。
29. (6分)(1) 混合物(1分) (2) 羧基(1分) (3) ① 防止倒吸(2分) ② CH3COOCH2CH3(2分)
解析:(1) 食醋中约含有3%~5%的乙酸(CH3COOH),溶质为乙酸,溶剂为水,食醋为混合物。(2) CH3COOH中的官能团为—COOH,名称为羧基。(3) ① 右侧导管若插入液面以下,如果酒精灯加热不均匀,可能会造成右侧试管中的液体倒吸至左侧试管中。② 此无色透明油状液体为乙酸乙酯,其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3。
30. (10分)(1) 2Cu+O2+4H+===2Cu2++2H2O(2分)
(2) 盐酸受热易挥发,氧气的溶解度降低(2分)
(3) Cu(或Cu、Zn)(2分)
(4) x=2(计算过程见解析)(4分)
解析:(1) “溶解”时Cu被氧化为氯化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O2+4H+===2Cu2++2H2O。(2) 由于盐酸易挥发,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盐酸受热易挥发,氧气的溶解度降低。(3) 锌置换铜,所以滤渣中的主要物质是Cu(或Cu、Zn)。(4) 根据题图,结合物质的分解温度可知最终得到氧化锌,在碱式碳酸锌中ZnO所占的质量分数为=1-0.323 2,解得x=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