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当知县》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海瑞当知县》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1 20: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清官海瑞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知县知一县之事,一民不安其生,一事不得其理,皆知县之责简介一代清官──海瑞海青天
海瑞(1515年-1587年),回族,明代著名政治家、著名清官。海瑞字汝贤、国开。一代清官──海瑞海青天 ,自号刚峰,,从教时被称为海笔架,后人称其为“海青天”,与宋代包拯齐名。 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曾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 教 育 清官代表海瑞的母亲和孟母一样,也是个年轻的寡妇。她和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在偏远的海南岛过着清贫苦闷的生活。她一手打造出了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清官符号。
海母和孟母一样,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海瑞年幼时期,海母就让他读《孝经》、《尚书》、《中庸》等圣贤书,树立儒家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海瑞罢官 告老还乡的太师徐阶 第三子徐瑛霸占民田,鱼肉乡里,强占民女赵小兰。 小兰母洪阿兰告状,县令受贿,杖毙小兰祖父。 海瑞微服出访,路遇洪阿兰,查明真相,判处徐瑛、王明友死罪,饬令退田。 徐阶买通太监、权贵,妄图罢免海瑞,推翻定案。 海瑞识破奸计,断然处斩二犯,然后交出大印,慨然罢官归里。 故事二:冒死谏皇帝
嘉靖四十五年,晚年的明世宗遇到一个不怕死,敢于揭他痛处的官员——海瑞。
此时,严嵩父子虽然倒了台,但贪污腐化,吏治败坏的风气没有丝毫改变,明世宗仍然沉溺在求仙问药之中。老百姓越来越穷困。海瑞当时任户部主事,他要上一道奏章,希望皇帝从迷信中醒悟过来。他知道,奏章呈上去,就会有杀身之祸。但他决心已下,就事先遣散了家人,安排好后事,又给自己买了棺材,诀别了妻子,才将他的奏章呈进宫去。明世宗倒是耐着性子读完了他的奏章。可是他越看越气。那上面写道:
陛下即位之初确做过些好事,可是后来却沉溺在神仙和仙药中,追求长生不老。可是尧、舜、禹、汤、文、武这些古圣贤,还有秦、汉那些自称有仙术的方士,至今还有在的吗?陛下叫人到处采购炼丹的药材,又大兴土木,修建道宫,耗尽了民脂民膏,弄得民穷财尽。怪不得现今老百姓都说:陛下年号叫“嘉靖”,是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的意思。陛下二十多年不上朝,滥派官职,跟亲人、官员不见面,猜忌、杀戮臣下,弄得国弱民穷,君道不正,臣职不明,形势非常严重。陛下自比为尧、舜,臣下以为连汉文帝都不如……”
  
  
  
  
  
   明世宗气得七窍生烟,将奏章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喊道:“赶快把这个家伙抓起来,别让他逃跑了!”
 宦官黄锦说:“听说这个人不怕死,做官清廉。他自知触犯陛下,活不成了,已经安排好后事,准备好棺材,不会逃跑的。”
 明世宗沉默半晌,再将奏章拾起反复阅读,觉得海瑞的话多少有些道理,自言自语连声叹息说:“这个人倒像比干,只是朕还没有商纣王那么坏吧!”他好几个月没有作批复。
 但明世宗后来还是下旨将海瑞抓了起来。不过,才过了两个月,明世宗就死了。他的儿子明穆宗即位,才将他放出监狱,恢复了官职。
故事三:海瑞上任朝廷派海瑞做淳安知县。他上任时,一不坐轿,二不乘船,只穿了一件普普通通的秀才衣,骑着一头骡子,带着书童海安,悄悄地进了淳安县界,沿着茶园小溪一条小路向前走去。 再说茶园小溪,有个姓冯的大财主,方圆十来里都是他的田庄,他又是淳安县衙冯县丞的结拜兄弟,平日仗势欺人,当地百姓背后骂他“冯剥皮”,到县城里去,都不敢打他家门前经过。 这天,冯剥皮正和冯县丞在中堂喝酒猜拳,突然听到门外吵闹,就绷着一副木板脸皮走了出来。只见七八个家人跟一个骑骡的穷秀才争吵,冯剥皮站在台阶上大声骂道:“呸!哪里来的瞎眼乌鸦,竟敢在大爷门前吵闹!”立即吩咐打手:“快把这个野种拉下来,骡子没收!” 打手们一拥而上,不由分说,就将海瑞从骡背上推下来,把骡子牵走了。海老爷见他们白天打劫,肚皮都气炸了,跑上前去问:“你做事讲不讲理?为何无故抢我的骡子?”冯剥皮冷笑一声:“咦,你这还不懂?你的骡子从我家路上经过,当然得没收!”海老爷也大笑一声:“自从盘古开天地,大路一万八,小路三万六,哪一条不是老百姓走出来的?田有田契,地有地据,这条路是你家的,拿出凭据来看看!”冯剥皮被问得无话可答,把木板脸皮一放,喝道:“来人啦!掌嘴!”一声吆喝,就有四五个打手拥上来要绑海瑞。 海老爷站在原地动也不动,说:“慢来!我一不偷,二不抢,你凭什么绑我?你一不是官,二不是吏,又凭什么掌我的嘴?”冯剥皮笑道:“好哇,你以为我无法治你吗?来人,快请县丞兄出来!”这时,冯县丞正在中堂喝得晕头转向,吃得满嘴挂油,一听有请,连忙理理衣衫,摇摇摆摆地走了出来,打起了官腔:“何人大胆,敢在这里吵闹,打搅本县吃酒?来人啦,把他拿下!” 海瑞被连人带物拽进中堂。冯县丞喝道:“冯爷的房子在这里,屋前的路就是冯爷的。你走了他家的路,他家就该牵走你的骡。你喧闹不休,扰乱民心,一定是不法之徒。来人,查看一下他的包袱!” 家丁们夺下海安背的包袱,七手八脚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整整齐齐放着知县的官衣、官帽和官靴。大家都吃了一惊,冯县丞看了,也吓得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想: “这穷秀才哪来的官服?听说最近朝廷要补个知县来,莫非就是他?”他越想越怕,鼻尖上直冒汗。这时,海瑞从怀里掏出吏部文书和印信,亮在冯县丞的面前。冯县丞和冯剥皮一见,“扑通”跪倒在地上,连连磕头:“大人恕罪,大人恕罪!” 后来,海老爷把冯县丞革个职,狠狠打了冯剥皮40大板。茶园一带的老百姓人心大快,都说:“海老爷没上任就给老百姓出了怨气,真是海青天哪!” 历史评价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清廉正直,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同样也在官场上得罪了很多人。在南京当吏部尚书时就被民众称赞甚至拿他的画像当门神。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明史》卷二二六
海瑞墓风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