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后
【难点辨析】
1.食盐和盐,食盐和工业用盐一样。( )
2.氨气和氨水是同种物质。_____
3.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
4.纯碱显碱性,属于碱。( )
5.苏打和小苏打是同一种物质。( )
6.某种物质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7.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
8.离子在溶液中共存,则离子之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水或者气体。_____
9.氢氧化钠变质后,可以先用氢氧化钙除去碳酸钠,然后用酚酞验证氢氧化钠。( )
10.盐一定呈中性。( )
11.复分解反应中各物质的元素化合价不发生改变,则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_____
12.使用酚酞不可以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_____
【要点巩固】
13.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NaOH B.Na2CO3 C.H2SO4 D.Fe2O3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酸雨的主要成分
B.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
C.食醋可用于除去锅炉中的水垢
D.食盐可用于腌制咸菜
15.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A.纯碱 B.单质镁 C.烧碱 D.粗盐
16.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使水蒸发得到食盐 B.使海水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海水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D.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17.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 B.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
C.用途:可用于生产金属钠 D.生产: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
1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19.提出联合制碱法的中国化工专家是( )
A.徐光宪 B.侯德榜
C.张青莲 D.屠呦呦
20.下列常见物质显碱性的是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柠檬水
21.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B.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
C.小苏打可用于培制糕点
D.碳酸钾可用作化学肥料
22.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且为无色溶液的是
A.Na+、、Ag+、Cl B.K+、Na+、、Cl
C.H+ 、Cl 、Fe3+、K+ D.Cu2+、Na+、OH 、
23.能将硝酸银、碳酸钠、氯化钾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A.铜丝 B.硝酸钠的溶液 C.稀盐酸 D.氢氧化钠溶液
24.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Fe2O3 →FeCl2 B.KMnO4 → MnO2
C.CO2 → CO D.CuSO4 → Cu(OH)2
2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B.浓硫酸有腐蚀性,实验室可用作干燥剂
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2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中,不另加试剂则无法鉴别出来的是
A.H2SO4 NaOH CuSO4
B.HCl NaOH NaCl
C.H2SO4 Ca(OH)2 FeCl3
D.HCl Ca(OH)2 Na2CO3
27.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不能用水鉴别的是( )
A.KNO3、KCl
B.CaCO3、CaCl2
C.CuSO4、Na2SO4
D.NH4NO3、CaO
28.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俗称 化学式 类别 常见用途
A 消石灰 Ca(OH)2 碱 用作建筑材料
B 石灰石 Ca0 氧化物 用作食品干燥剂
C 小苏打 NaHCO3 酸 用于焙制糕点
D 纯碱 Na2CO3 碱 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A.A B.B C.C D.D
29.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溶洞的形成Ca(HCO3)2 = CaCO3 + H2O+ CO2↑分解反应
B.酸雨的形成CO2 + H2O = H2CO3 化合反应
C.碳与灼热氧化铜反应C + 2CuO CO2↑+ 2Cu还原反应
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A1(OH)3+3HCl =A1C13 +3H2O 复分解反应
30.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
(1)碳酸氢钠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碳酸氢钠是一种________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
(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1.某同学向盛有Ca(OH)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K2CO3溶液到一定量时停止了实验,烧杯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为了探究反应后液体的成分,用两支试管各取少量过滤后的滤液,继续做以下实验:
(1)向第一支试管的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2)向第二支试管的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后,再蒸干滤液,得到白色固体是______。
32.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红同学做了下表中的四个实验。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试管内试剂 NaOH溶液 MgCl2溶液 Na2CO3溶液 Ba(NO3)2溶液
加入硫酸后的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白色沉淀生成
(1)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试管③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小明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______。
2
1
参考答案
1.×
【详解】食盐是氯化钠,是盐类的一种,食盐和工业用盐不一样,说法错误。
故填:×。
2.错误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详解】氨气是由氨气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3.×
【详解】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氯化铵等铵盐不含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故填:×。
4.×
【详解】纯碱溶于水显碱性,但不属于碱,纯碱即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说法错误。
故填:×。
5.×
【详解】苏打为碳酸钠俗称,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的俗称,属于两种不同物质,所以错误,故填×。
【点睛】。
6.×
【详解】某种物质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但该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也会产生气泡,说法错误。
故填:×。
7.×
【详解】在某溶液中滴入氯化钡后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产生沉淀,银离子和氯离子会沉淀都不溶于稀硝酸,所以加入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说该溶液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是银离子,氯化银也不溶于稀硝酸,故错误。
故填:×。
8.正确
【详解】根据溶液中物质(或离子)共存定义:溶液中的共存,指的是任意两种物质(或阴阳离子相结合),不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沉淀或水,所以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9.×
【详解】氢氧化钠变质后,含有碳酸钠,用氢氧化钙除去碳酸钠,但同时生成氢氧化钠,不能再用酚酞验证氢氧化钠,故错误。
故填:×。
10.×
【详解】有的盐显中性,如:氯化钠显中性;有的盐显酸性,如:氯化铵显酸性;有的盐显碱性,如:碳酸钠显碱性。
11.错误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及其他反应类型的特征分析。
【详解】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一定不发生改变,但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碳酸的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
12.正确
【详解】碳酸钠虽然是盐,但其水溶液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氢氧化钠也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两者现象相同,所以无法鉴别;
故答案为:正确。
13.B
【详解】A、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A错误;
B、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B正确;
C、H2SO4是由H+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C错误;
D、氧化铁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
14.A
【详解】A、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选项错误;B、氢气燃烧后的产物为水,是一种理想的情节燃料,正确;C、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盐,故食醋可与碳酸盐反应达到除去水垢的目的,正确;D、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是一种调味剂,可用来腌制咸菜,正确。故本题选A。
15.D
【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把从海水中获得的氯化钠配制成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即得烧碱、氢气和氯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钠,属化学变化;B、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镁,是化学变化;C、把从海水中获得的氯化钠配制成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即得烧碱、氢气和氯气,是化学变化;D、把海水经太阳暴晒,蒸发水分后即得食盐,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故选D。
16.A
【详解】A、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选项正确;
B、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而不是利用降温析出食盐晶体,选项错误;
C、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而不是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选项错误;
D、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而不是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物质,使其结晶时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溶解度所温度升高且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使其结晶时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17.C
【分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详解】A、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故A不正确;
B、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属于盐,盐酸属于酸,氯化钠不能与碳酸盐反应,故B不正确;
C、氯化钠含有钠元素,可用于生产金属钠,故C正确;
D、氯化钠不能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氯气有毒,故D不正确。故选C。
18.B
【详解】A、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污染、腐蚀桌面,避免试剂受到污染,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溶解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未用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B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详解】A、徐光宪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故选项错误。
B、侯德榜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正确。
C、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选项错误。
D、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故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20.C
【详解】A、食醋含醋酸,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B、食盐水显中性,不符合题意;
C、肥皂水显碱性,符合题意;
D、柠檬水显酸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B
【详解】A、氯化钠具有咸味,可以用于调味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亚硝酸钠的外观与食盐完全相似,但是亚硝酸钠是有毒的,不能代替食盐腌渍食品,故错误,符合题意;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与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培制糕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要的钾元素,故可以用于化学肥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B
【详解】A、Na+、NO3 、Ag+、Cl 中Ag+和Cl 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不符合题意;
B、K+、Na+、NO3 、Cl 中互相不反应,且都为无色,能共存,故符合题意;
C、含有Fe3+的溶液为黄色,故不符合题意;
D、含有Cu2+的溶液为蓝色,且与OH 、CO32 都会生成沉淀,不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C
【详解】A、铜丝只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与另外两种溶液都不反应,不能将三种溶液鉴别出来,选项错误;
B、硝酸钠的溶液与三种溶液都不反应,不能将三种溶液鉴别出来,选项错误;
C、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与氯化钾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能将三种溶液鉴别出来,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氯化钾溶液都不反应,混合时均无明显现象,不能将三种溶液鉴别出来,选项错误。
故选C。
24.A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能实现转化的需要逐一进行举例验证,而不能一步转化的只要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转化不能实现即可。
【详解】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而非氯化亚铁。错误;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可以转化;
C、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可以转化;
D、硫酸铜和可溶性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可以转化。
故选A。
【点睛】涉及多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时,第一要注意转化的方向,第二是要是否存在明显的不能实现的转化,也就是找出明显的突破口来加速题目的解决。
25.C
【详解】A、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可用作补钙剂,不具有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有吸水性,实验室可用作干燥剂,不具有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有吸附性,故可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具有对应关系,符合题意;
D、固体二氧化碳生华吸热,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不具有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B
【详解】A、蓝色的是硫酸铜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剩下的是硫酸,不另加试剂可以鉴别出来,不符合题意;
B、将三种试剂两两混合,均无现象产生,不另加试剂则无法鉴别,符合题意;
C、黄色的是氯化铁溶液,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剩下的是硫酸,不另加试剂可以鉴别出来,不符合题意;
D、将三种试剂两两混合,只产生气泡的是盐酸,只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既产生气泡,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钠,不另加试剂可以鉴别出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A
【详解】A、硝酸钾和氯化钾都溶于水,且溶于水后都无明显现象,所以无法用水鉴别,选项A符合题意;
B、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能溶于水,可以利用水进行鉴别,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钠溶于水为无色溶液,可以利用水进行鉴别,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液水吸热,氧化钙溶于水放热,通过溶于水的热量变化能进行鉴别,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8.A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是一种碱,可用做建筑材料,正确;B、CaO是氧化钙的化学式,俗称生石灰,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错误;C、碳酸氢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不属于酸,错误;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2CO3,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属于碱,错误。故选A。
29.D
【详解】A.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H2O+CO2↑,故A错误;
B.酸雨的形成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故B错误;
C.碳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 CO2↑+2Cu,符合“一换一”的特点,是置换反应,还原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C错误;
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符合“两交换,价不变”的特点,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30.(1)NaHCO3
(2)可溶
(3)
【分析】(1)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
(2)
碳酸氢钠属于钠盐,钠盐均能溶于水;
(3)
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 KOH、K2CO3 碳酸钾##K2CO3
【详解】Ca(OH)2溶液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1)向第一支试管的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钾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滤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钾、碳酸钾,其化学式为KOH、K2CO3;
(2)向第二支试管的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再蒸干滤液,得到白色固体,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钾 。
32.(1)
(2)无色酚酞溶液
【解析】(1)
试管③为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故答案为:;
(2)
因为酸与碱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需要加入酸碱指示剂,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酸和碱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如果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其溶液是中性的,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即还是紫色,由蓝色变紫色,颜色不好区分,但如果加入无色的酚酞溶液,反应前氢氧化钠可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生成的硫酸钠不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那么实验现象就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现象更明显,故答案为:无色酚酞溶液。
【点睛】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一定要注意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常见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物质中颜色的变化一定要记牢,这是学习化学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