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四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少”的正确读法。
2.借助注释,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精卫填海的过程,感受精卫不放弃的精神。
3.朗读中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认识神话故事源自我们祖先对世界的认识,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精卫的形象特点。
4.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能主动收集更多的远古神话故事进行阅读,并可以讲述出来给同学听。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反复诵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读懂小古文的方法, 理解课文意思。
难点:按照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 用自己的话讲好课文故事, 并能在讲和读中, 感受精卫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1. 看图猜故事。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多张图片, 让学生看图猜故事。师: 看到每一幅图, 你们想到了哪个故事? (待学生猜出后, 教师分别在图的下面显示: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逐日)
2. 比较成语格式特点。师: 你们发现这些都是什么故事? (预设: 神话故事) 仔细观察成语, 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格式相同, 都是人物+事情的格式) 只要读了标题, 我们就基本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3.板书课题。师: 同学们, 神话充满神奇的想象,经典的神话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和老师一起写一下课题吧。
4.对比阅读, 发现小古文精妙。(出示图片) 师:这就是精卫鸟。网络上是这样描述它, “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 白色的嘴, 红色的脚, 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而在《山海经》一书中, 是这样介绍的,“其状如乌, 文首, 白喙, 赤足, 名曰‘精卫’, 其鸣自詨”。对比一下, 同样是描写精卫的外形, 表达相同的意思, 你们发现这两段话有什么不一样? (生答)对, 描写同样的意思, 古人写成的句子更短小精炼。
像这样的语言, 我们称之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作文言文。今天我们就走进文言文版的精卫填海。
二、学习新课
1.初读感知。
(1)这节课,我们将再认识一个神话人物———精卫,多好听的名字啊。(出示插图)这就是精卫,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
预设:不害怕滔滔滚滚的大海,勇敢面对。
(2)这个故事形象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出示文言文《精卫填海》)
你会读这个神话故事吗?借助拼音读一读,不明白的地方看注释。
2.整体感知。
(1)哪位同学试着读一读这则文言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借助注释,你读懂这个故事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品析语言
1.这个神话故事流传几千年,精卫这只小鸟的名字已然是家喻户晓。(出示注释(1))
精卫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当我们看过注释,脑海中一定会出现这只神鸟的样子。
这就是看注释的重要作用。
2.要把这个文言文讲通顺,还需要一句一句地来看,我们先来看第1句。(出示第1句)
炎帝是谁呢?(出示注释(2))
他是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我们今天称呼自己是炎黄子孙,就是炎帝和黄帝的子孙。
少女,这个称呼也很好听。一般来说,现在称呼12岁到18岁之间女子是少女。在这篇文言文中呢?(出示注释(3))
这里的“少女”指的是小女儿。这就是古今异义,这样的词经常出现在文言文中。
3.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她做了一件什么事,使自己成为精卫?再看文言文的第2句。(出示第2句)
(1)读到这句,你感受到哪里最神奇?先和小伙伴说一说。
(2)汇报自己的感受。
预设1:小女儿到东海游玩,被淹死了,竟然变成一只小鸟。
预设2:她想衔树枝、石头填塞东海。
(3)从这句话中看出了神话故事的神奇。让我们来看一看:
你听说过“东海”这个词吗?“东海”这个词语经常出现在神话故事中。(出示:东海龙宫、东海龙王。)
“游于东海”意思是在东海游玩。“于”这个词就有“在”的意思。“游于书海”是什么意思呢?
(4)“溺”的意思是淹死。让我们来看这个字。(出示“溺”字理)
“防溺水”这是从神话到现实中都要牢牢注意的内容。请你在练习本上写好这个字。
(5)读了“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木石”,是小树枝和小石块,对小鸟来说,这是一种艰巨的挑战。读书细致、爱思考的同学这时候有问题提出来吗?在东海游玩,为什么是衔来西山之木石呢?
(6)“以湮于东海”是说什么?精卫为什么要这样做?从中你可以看出精卫怎样的性格特点?(出示“湮:填塞”)
请同学们再看课文插图,从中能发现什么?
预设1:小鸟衔来的小树枝、小石子与汹涌澎湃的大海,两者力量悬殊。
预设2:可以想象到精卫面对的困难巨大,她的想法是不可能完成的。
预设3: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一种勇气,一份坚韧与执着。
四、再读课文,感知形象
1.孩子们,一则简短的文言故事,通过你们的想象,变幻出了神奇又精彩的情节。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精彩的演绎,精卫的形象才在我们的眼前越来越清晰。就让我们再次回到原文中,请你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谈谈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是呀,透过一个“常”字,我们看到了她的信念坚定,面对困难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这真是坚韧不拔的精卫啊!让我们带着对精卫精神的感悟,一起背背这篇课文。
3.其实精卫不仅存在于神话中,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哪些有精卫精神的人也感染着你呢?
师总结:疫情期间,呼吁人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在耄耋之年坚决投身防疫战场的钟南山,他就是精卫;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三号,为了祖国发展,克服各种难关,从不停下探索脚步的工程师们,他们就是精卫。孩子们,精卫精神仅仅是一个人的精神吗?不是,从古至今,从平凡到伟大,它更是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千百年来,从未改变。
4.让我们再次背背这篇课文,一起来歌颂这伟大的精神。
五、回顾故事,总结升华
孩子们,精卫没有完成的事情,我们通过自主研究探索,通过天鲸号绞吸式挖泥船,完成了吹沙填海的任务。我们的祖先带着对世界的未知创编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而今天我们正在用精卫精神让神话逐渐变为现实。
教学评析
一、在诵读中品文言之韵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朴素也是最好的方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还要关注文言文的节奏和气息。朱老师的诵读指导做得很充分,很自如,范读时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观察老师的气息变化,读出了文言文的平仄、节奏,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诵读形式多样,对学生的指导也是逐步提高要求,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自由读、抽读、范读、齐读,创设情境引读,再到竖排的、无标点的文言文诵读,既为理解文言文打下了基础,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言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二、在想象中感神话之奇
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朱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故事的神奇之处,并引导想象女娃游东海时遇到了怎样的危险,化为精卫鸟后又是怎样坚持不懈地衔木石填东海的。在引导想象时,提供了好几个支架:出示《山海经》中对精卫鸟外形描写的句子,指导观察课文插图,给出各种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感悟精卫的坚韧与执着,感受神话的神奇。又创设了“我是‘精卫填海’故事传讲人”的情境任务,让学生把故事讲清楚,加入自己的想象,把故事讲神奇、讲生动。学生在想象中,充分感受到中国古老神话神奇的魅力,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神话世界的大门,为单元习作写神话故事做了热身运动。
三、在思辨中悟精卫之魂
这则文言文是一则古老的神话故事,有很多神奇之处,也藏有很多看似不合常理之处。朱老师在教学中敏锐地发现了这些问题,并把它们作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契机。让学生对“精卫填海”这件事尽情提问,从教学现场来看,学生问得相当精彩。
就在学生感到茫茫然时,教师出示了新疆建设兵团治理戈壁滩的文字和图片,他们和精卫是多么相似呀!茫茫的戈壁滩、茫茫的大沙漠就是“东海”,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始终不放弃植树造林,虽然至今也没有完全治理好整个戈壁滩,但是,新疆的植被越来越丰富,新疆人的生活正日益改善,这不就是价值的体现吗?教师继续提问,让学生继续思辨:“精卫这么做,难道仅仅是为了给自己报仇吗?”
这一问题直指精卫之心,学生在思辨中领悟到精卫的大爱。
为了大家的幸福,坚韧、执着地努力,不怕困难、永不放弃,这就是精卫之魂,是民族之魂,值得我们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