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精卫填海》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3 14:4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诵读文言文,背诵文言文。
2.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方法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通过补白等方式进行想象,感受精卫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小古文, 能够读通、读顺古文,并读出停顿和节奏。
难点:通过学习一类文言文, 滋养人文底蕴, 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趣猜神话人物,引出本课课题
1.出示词语猜人物。
腾云驾雾 各显神通 上天入地
刀枪不入 三头六臂 神通广大
2.从哪吒、孙悟空这些本领高强的人物引出神话单元,并介绍《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主要记录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山海经》现存十八篇,三万一千多字,充满神奇的想象。
二、根据预习反馈,读出文言韵味
1.回顾旧知,总结方法。
(1)我们之前学过哪些文言文呢?
(2)回忆学过的读文言文的方法。
2.诵读体味,初步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文言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这篇文言文中难读的字。
预设:堙、少shào(多音字)
(3)反馈关于“溺而不返,故为精卫”一句的停顿,并说说理由。
(4)画出节奏,同桌相互练读。
(5)教师范读,指导做到“声断气连”。
(6)变化多种形式诵读(竖读、去掉标点读)。
三、运用多种方法,读懂文言内容
1.概括初读后的主要内容。
提示:了解女娃的身份,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经过。
2.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1)理解“少女”古今义的不同。
(2)拓展:炎帝的“小儿子”可以怎么称呼?
(3)学以致用:试着用小古文介绍一下自己:___之____,名曰____。
3.读“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1)学习“于”字用法,调整语序为“女娃于东海游”。
(2)拓展:理解“学于学校”,声音“不绝于耳”。
(3)借助注释连起来说说意思。
4.读“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理解“衔”的意思。字典中对“衔”字有如下解释,选哪一种?(出示,略。)
(2)做“衔”的动作。
(3)指导书写“衔”。先观察学生写字,说说优点与不足,讨论怎样才能写漂亮。
(4)抓住“常”字,了解精卫衔木石填东海的坚持不懈。
(5)借助注释连起来说说意思。
四、讲好神话故事,感悟文言精髓
1.寻找神奇之处。
预设:女娃变成鸟很神奇;瘦弱的精卫,竟然衔木石填大海,真神奇。
2.想象神奇之处。
(1)出示《山海经》中对精卫外形的描写,了解精卫外在形象。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2)看课文插图猜想女娃是怎么溺水身亡的,想象她的遭遇。
(3)创情境,感受精卫填海的执着。
无情的东海拍打着浪花,仿佛在说:___________。(生答)但精卫挥动翅膀,依旧在———(生齐读)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好像在说:___________。(生答)但精卫高昂着头,依旧在———(生齐读)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冰冷的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似乎也在说:___________。(生答)但精卫毫不畏惧,依旧在———(生齐读)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小结:文言文言简而意足。在一问一答中,使精卫填海的画面越来越生动了。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1)发布任务:我是“精卫填海”故事传讲人。
(2)说一说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开放结尾,感受神话魅力。
小结:是的,故意不写结局,而是让大家自己去想象,大家想象的结局可能会不一样,但不管你想象的结局如何,不变的是精卫那种坚韧执着、勇敢顽强的精神。
五、触发生活感动,内化文言精神
1.引导思辨,感悟精神。
(1)同学们,针对“精卫填海”这件事还有什么想问的?
预设:精卫呀精卫,你为什么要不停地衔木石,填东海?凭一己之力,明知道不行,为什么还要填?
过渡:是啊,小小的精卫鸟衔木石填海,简直是以卵击石,即使坚持不懈,也是无法填平东海的,可是为什么精卫明知不可为还要坚持呢?这样做有意义吗?我们先来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治理戈壁滩的一则资料。(出示)
植树造林:沙漠边筑起绿色屏障
“小风天天有,半碗黄沙半碗酒。大风三六九,风吹石头走。”20世纪50年代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边以及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植树造林,60余年接力不息。在距八十三团团部不足1公里的地方,曾有一片面积超2000亩的沙漠。经数代军垦战士的接力奋斗,这片沙漠面积逐年缩减。
53岁的赵建军亲历了人与风沙抗争的岁月:“房子和农田随时都可能被风沙掩埋,种树、设沙障,树死了再种,沙障毁了再设,第四年春天才看到星星点点的绿。”如今,点点绿色连成线、汇成片,绵延数十公里。
(2)说一说在这则资料中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
提示:感受人们治沙和精卫填海的相似之处。
(3)思辨:精卫这么做仅仅是为了给自己报仇吗?
(4)引导课后阅读《山海经》。
2.背诵文言,内化于心。
(生齐背诵)
六、结合神话“神奇”的特点深入联想,体会民族精神
1.这篇流传久远的经典神话来自于一部著名的古书——《山海经》。读一读《山海经》的介绍。(出示)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它记载了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神奇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也记载了许多奇妙的生物和奇特的国度、巨人等,还介绍了许多山川地形、风土人情。此外,它对宗教、科学,以及浪漫主义文学也有着深远影响,实在是我国古代众多典籍中价值位列前茅的伟大著作,连司马迁都在《史记》中感叹道:“余不敢言之也。”
2.神话最大的特点就是“神奇”,你觉得精卫填海的故事神奇在哪里 (生自由发言)
3.神话可以赋予主人公神奇的力量,联系精卫外形弱小的形象,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4.生自主提问,并试着解答。
(作者可以让精卫拥有神力,或者请神力相助,这样填海会容易很多,但为什么不这样写,而要把它变得这么弱小,没有一点超能力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皆可,旨在引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及背后蕴藏的坚忍执着的中华民族精
神。)
5.出示盘古开天地、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的图片,感受神话人物背后蕴藏的民族精神:先秦时代的中国人就非常看重人的气节,《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其中不仅记载着神话故事,更记载着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原始的民族精神。《盘古开天地》是自我牺牲、开拓创新的精神,《夸父逐日》是勇敢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女娲补天》是博大宽厚、勇于奉献的精神,《大禹治水》是公而忘私、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是坚忍执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师小结:《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所在的地理位置是中华民族先民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经历了茹毛饮血、披荆斩棘的斗争,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同时也留下了《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一只小小的鸟,就能一刻不停地衔木石填于东海。我们的祖先也正是靠着这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意志,克服了各种恶劣的条件,让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明立于世界之林。
6.配乐感情朗读课文。
本课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结合课题,结合神话“神奇”的特点,根据关键词,展开联想,体会到了精卫的坚忍执着,更体会到了中国神话故事背后传递给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
七、总结提升
1.从这篇文言文中,你从哪里看出是远古神话?
远古神话充满力量,它是最早期人类认识大自然的一种手段。故事中的神话人物一定是在挑战大自然,战胜大自然。比如盘古创造了天地、精卫这只小鸟要填塞东海。
2.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可以借助停顿线,让朗读更有味道。
3.课后,请同学们继续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且思考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为什么会流传至今,它具有哪些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