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元素 物质的构成一轮复习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元素 物质的构成一轮复习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4 12:11: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化学一轮调研导学案
第二单元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2.1 元素 物质的结构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分子 原子 离子 ☆☆☆☆ 本单元内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中考命题的重点,本单元的知识点在中考命题中几乎都涉及。在近两年的中考命题中,除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外,命题更趋向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更贴近生活、更注重社会时事要点。预计2022年百色中考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粒子的性质或粒子结构示意图,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分值4~8分
考点2 粒子结构示意图 ☆☆☆☆
考点3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
■考点一  分子 原子 离子
1.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微观粒子 分子 原子 离子
不同点 定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电性 不显电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或负电
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可以再分  不可再分 某些原子团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符号 化学式 元素符号 离子符号
相同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都具有粒子的基本性质(非常小、在不停地运动着、粒子之间有间隔等);(3)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相互关系
【 易错警示】
①分子和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如中子也不带电;②离子带电,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但它们不属于离子;③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不一定比其他原子大,如汞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比氢分子大。
2.原子结构
原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 易错易混点】
①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②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不同。
3.分子的性质及应用
小: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
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如品红扩散、湿衣服晾干。
间:分子之间有间隔,如水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压缩气体。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如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
4. 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表达式:Ar=
(3)电子的质量很小,因此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二 粒子结构示意图
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1)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多于4个(氢原子只有1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_得到__电子。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原子为2个),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特别提醒
①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H、He、B除外)。
②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离子的种类: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考点三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1.元素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分类:目前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质量分数)
(1)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O、Si、Al、Fe。
(2)生物体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 O、C、H、N。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含量最多的物质是N2
(4)海水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O、H、Cl、Na。
4.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宏观: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 易错易混点】
①元素通常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②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③有的元素符号还能表示一种单质,如C、Fe、He等。④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表示几个原子。⑤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Na+与NH。⑥同种元素的离子因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如Fe2+和Fe3+。
5.元素周期表
(1)结构: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 7 个横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 18 个纵行,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2)每一格包含的信息: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占据一格,包括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四个方面的信息。(以氢元素为例)
6.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1)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依次增加。
(2)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在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元素各种类依次从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右边为稀有气体元素。
【 特别提醒】
从元素名称可知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除“汞”外,其余均是“钅”字旁;非金属元素中,固态非金属是“石”字旁,液态非金属是“氵”字旁,气态非金属是“气”字头。
■考点1:分子 原子 离子
◇典例1:(2021襄阳中考)夏日的校园,坐在教室里就能闻到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之间有间隔
【解析】本题考查粒子的特征。分子的基本特征有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鲜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是因为带有花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1.1 (2021湘西州中考)下列关于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B.同种分子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D.气体和液体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固体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解析】A.“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的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所造成的,分子的大小不能改变;B.同种分子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化学性质相同,如液氧和氧气,冰和水等;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D.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运动。答案:C
1.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 B.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将氧气制成液氧,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小
【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微观粒子都在不断运动;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D.将氧气制成液氧,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大小体积不变。答案:D
1. 3 (2021北部湾经济区2题2分)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水 B. 铜 C. 氢气 D. 氯化钠
【解析】A. 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 铜由铜原子构成;C. 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D.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答案: B
■考点二 粒子结构示意图
◇典例2:如图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x=2;A粒子表示的是离子(选填“原子”或“离子”)。
(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名称是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属于金属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解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为第一电子层最多排2个电子,且只有当内层排满时才排外层,所以,x=2。从A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看出质子数为16,而核外电子数为18,故为离子;B中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13,所以是铝原子,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 (小于4),在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电子,属于金属元素。
2.1 (2021衢州中考)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解析】氚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氚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核外有1个电子,因为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氚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因为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所以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答案:B
2.2 (2021昆明中考)如图为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B.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C.氟原子易失电子 D.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
【解析】根据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氟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所以氟原子的电荷数为9。答案:C
2.3 (2021达州中考)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eq \o(\s\up7(),\s\do5(A)) eq \o(\s\up7(),\s\do5(B)) eq \o(\s\up7(),\s\do5(C)) eq \o(\s\up7(),\s\do5(D))
A.B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A、C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D.B、C、D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解析】A.B元素的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 B. A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中的氦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2且只有一层电子,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C元素是镁元素,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2,属于不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D.B、C、D三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三层电子,位于同一周期(第三周期)。答案:B
2.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解析】A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B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C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D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原阴离子。答案:D
2.5 现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D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1)下列属于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②_(填序号)。
(2)写出由A、B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阴离子的符号__OH-_。
(3)D元素的单质与A、C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_2Al+6HCl==2ACl3+3H2↑__。
【解析】(1)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A元素质子数为1是氢元素,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2)氢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常见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OH-);(3)D元素的单质为金属铝,A、C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为稀盐酸,铝跟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考点三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典例3: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选填“中子数”或“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到第二周期ⅢA族的元素是B(填元素符号),它属于非金属(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第11号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它与第二周期元素的锂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3)第8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第8号元素和第13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2O3。
【解析】(1)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第二周期ⅢA族即第二横行、第三纵行的元素为硼元素;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非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石”或“气”字旁,所以硼是非金属元素。(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钠元素原子与锂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化学性质相似。(3)第8号元素的原子(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第8号元素和第13号元素(铝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是+3,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
                  
3.1 (2021海南中考)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铷原子钟。如图是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的质量是85.47 g
C.元素符号为Rb D.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解析】A. 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的名称一般有“”,所以铷是金属元素;B.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 ;C.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的右上方的符号为元素符号,铷元素符号为Rb;D.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的左上方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即质子数,铷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答案:C
3.2 (2021湘潭中考)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图一是1至18号元素、图二是38号元素锶(元素符号为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x=17。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Sr2+。
(3)你还能发现的规律是同一周期(横行)从左往右原子序数(或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等,合理即可)(写一种即可)依次递增。
【解析】(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x=17;(2)锶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Sr2+);(3)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依次增加,同一纵行的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1.(2023·广东)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A.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2.(2023·广东)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冷热双吸”材料,有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钒为金属元素 B.钒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
C.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D.二氧化钒的化学式为VO2
3. (2023·深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 这三种都是金属 B.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8.09
C. 钛的核外电子数为 22 D. 锑的原子序数为 51
4. (2022·广州)铷(Rb)原子钟被称作北斗卫星的“心脏”、下图为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铷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37 B. 铷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 1个电子
C. 铷原子的核外电子分5层排布 D. 氯化铷的化学式为 RbCl2
5.(2021·广州)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6.(2021·广州)如图是元素 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X 是非金属元素 B.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层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该粒子可表示为 X﹣
7. (2020·广州 )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D)
A. 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8、中子数为 0,核外电子数为 8
B. 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 6 个电子
C. 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
D. 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2 个电子
8.(2020·广东)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钇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钇属于金属元素 B.钇的原子序数是39
C.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8.91克 D.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
11.铒是一种稀土元素,可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9. (2023·广西)铒是一种稀土元素,可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铒的原子序数为68 B. 铒是非金属元素
C. 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 D. 铒的元素符号是Er
11.铒是一种稀土元素,可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10. (2022·广州)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碲化镉可用于制作薄膜太阳能电池,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外墙使用了大量碲化镉发电玻璃。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镉、碲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112.4_。
②碲有多种化合价,Te2 O5 读作_五氧化二碲_。
(2)碲化镉可由 H2Te洛液和 CdSO4 溶液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为H2Te+CdSO4 =H2SO4 +CdTe 。
(3)建筑物上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_电_能。
11. (2022·广西百色)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 ② A B C D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 ,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5.5 。
(2)示意图D中的X= 8 。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BC (填序号)
(4)已知A和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5)C粒子属于 阴 离子(填“阴”或“阳”)。
1.(2021南京中考)在压强为101 kPa时,将1 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2.(2021河北中考)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D)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3.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 B.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4.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该微粒是阳离子
B.该微粒由对应原子失去了3个电子而得
C.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D.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
5.如图所示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小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内滴在滤纸条上相同间距的酚酞液滴从左到右依次变红,而棉花没有明显现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酚酞具有挥发性
C.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D.浓氨水显碱性
6.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C)
7.“智能加热器”是液体蚊香的好搭档,可以定时加热,自动停止,减少蚊香液的浪费。从微观角度看,蚊香液逐渐减少的原因是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据此推测可能影响微粒运动快慢的因素是温度。
8.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不正确的是(D)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Mg2+比Mg稳定 D.电子层数相同
9.(2021兰州中考)如图为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
A.x为34
B.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D.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形成Se2+
10.(2021衡阳中考)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不显电性
B.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C.一个该粒子的质量相当于二个氢原子的质量
D.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11.(2021济宁中考)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元素,请回答:
(1)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元素周期表每个方格中都标有元素的基本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或原子序数)。
(3)下列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C、D(填序号),该元素与钠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A B C D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化学性质

间隔
运动
化学变化
质子数
元素
原子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11 Na

23
17 Cl

35.5
X
8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化学一轮调研导学案
第二单元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2.1 元素 物质的结构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分子 原子 离子 ☆☆☆☆ 本单元内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中考命题的重点,本单元的知识点在中考命题中几乎都涉及。在近两年的中考命题中,除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外,命题更趋向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更贴近生活、更注重社会时事要点。预计2022年百色中考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粒子的性质或粒子结构示意图,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元素及元素周期表,分值4~8分
考点2 粒子结构示意图 ☆☆☆☆
考点3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
■考点一  分子 原子 离子
1.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微观粒子 分子 原子 离子
不同点 定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 的最小粒子   中的最小粒子 带电的 。
电性 不显电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或负电
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某些原子团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符号 化学式 元素符号 离子符号
相同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都具有粒子的基本性质(非常小、在不停地运动着、粒子之间有间隔等);(3)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相互关系
【 易错警示】
①分子和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如中子也不带电;②离子带电,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但它们不属于离子;③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大,但不一定比其他原子大,如汞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比氢分子大。
2.原子结构
原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 易错易混点】
①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②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不同。
3.分子的性质及应用
小: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
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如品红扩散、湿衣服晾干。
间: ,如水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压缩气体。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如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
4. 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是 ,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表达式:Ar=
(3)电子的质量很小,因此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4)相对原子质量≈ 。
■考点二 粒子结构示意图
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1)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多于4个(氢原子只有1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_ __电子。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有 个电子(氦原子为2个),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特别提醒
①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H、He、B除外)。
②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离子的种类: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考点三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1.元素概念: (即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分类:目前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可分为 、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质量分数)
(1)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 。
(2)生物体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 。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4)海水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 。
4.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宏观:元素符号表示 。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 。
【 易错易混点】
①元素通常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②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③有的元素符号还能表示一种单质,如C、Fe、He等。④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表示几个原子。⑤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Na+与NH。⑥同种元素的离子因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如Fe2+和Fe3+。
5.元素周期表
(1)结构: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 7 个横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 18 个纵行,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2)每一格包含的信息: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占据一格,包括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四个方面的信息。(以氢元素为例)
6.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1)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依次增加。
(2)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各元素原子的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在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元素各种类依次从 过渡到 ,最右边为 元素。
【 特别提醒】
从元素名称可知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除“汞”外,其余均是“钅”字旁;非金属元素中,固态非金属是“石”字旁,液态非金属是“氵”字旁,气态非金属是“气”字头。
■考点1:分子 原子 离子
◇典例1:(2021襄阳中考)夏日的校园,坐在教室里就能闻到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之间有间隔
【解析】本题考查粒子的特征。分子的基本特征有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鲜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是因为带有花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1.1 (2021湘西州中考)下列关于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B.同种分子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D.气体和液体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固体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1.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 B.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将氧气制成液氧,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小
1. 3 (2021北部湾经济区2题2分)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水 B. 铜 C. 氢气 D. 氯化钠
■考点二 粒子结构示意图
◇典例2:如图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x=2;A粒子表示的是离子(选填“原子”或“离子”)。
(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名称是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属于金属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解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为第一电子层最多排2个电子,且只有当内层排满时才排外层,所以,x=2。从A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看出质子数为16,而核外电子数为18,故为离子;B中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13,所以是铝原子,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 (小于4),在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电子,属于金属元素。
2.1 (2021衢州中考)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2.2 (2021昆明中考)如图为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B.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C.氟原子易失电子 D.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
2.3 (2021达州中考)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eq \o(\s\up7(),\s\do5(A)) eq \o(\s\up7(),\s\do5(B)) eq \o(\s\up7(),\s\do5(C)) eq \o(\s\up7(),\s\do5(D))
A.B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A、C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D.B、C、D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2.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2.5 现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D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1)下列属于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 _(填序号)。
(2)写出由A、B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阴离子的符号__ _。
(3)D元素的单质与A、C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_ __。
■考点三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典例3: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 (选填“中子数”或“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到第二周期ⅢA族的元素是B(填元素符号),它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第11号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它与第二周期元素的锂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3)第8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第8号元素和第13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解析】(1)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第二周期ⅢA族即第二横行、第三纵行的元素为硼元素;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非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石”或“气”字旁,所以硼是非金属元素。(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钠元素原子与锂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化学性质相似。(3)第8号元素的原子(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第8号元素和第13号元素(铝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是+3,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
                  
3.1 (2021海南中考)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铷原子钟。如图是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的质量是85.47 g
C.元素符号为Rb D.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3.2 (2021湘潭中考)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图一是1至18号元素、图二是38号元素锶(元素符号为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x= 。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
(3)你还能发现的规律是同一周期(横行)从左往右 (写一种即可)依次递增。
1.(2023·广东)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2.(2023·广东)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钒的“冷热双吸”材料,有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钒为金属元素 B.钒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
C.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D.二氧化钒的化学式为VO2
3. (2023·深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三种都是金属 B.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8.09
C. 钛的核外电子数为 22 D. 锑的原子序数为 51
4. (2022·广州)铷(Rb)原子钟被称作北斗卫星的“心脏”、下图为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铷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37 B. 铷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 1个电子
C. 铷原子的核外电子分5层排布 D. 氯化铷的化学式为 RbCl2
5.(2021·广州)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6.(2021·广州)如图是元素 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是非金属元素 B.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层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该粒子可表示为 X﹣
7. (2020·广州 )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8、中子数为 0,核外电子数为 8
B. 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 6 个电子
C. 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
D. 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2 个电子
8.(2020·广东)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钇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钇属于金属元素 B.钇的原子序数是39
C.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8.91克 D.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
11.铒是一种稀土元素,可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9. (2023·广西)铒是一种稀土元素,可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铒的原子序数为68 B. 铒是非金属元素
C. 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 D. 铒的元素符号是Er
11.铒是一种稀土元素,可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10. (2022·广州)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碲化镉可用于制作薄膜太阳能电池,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外墙使用了大量碲化镉发电玻璃。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镉、碲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 _。
②碲有多种化合价,Te2 O5 读作_ _。
(2)碲化镉可由 H2Te洛液和 CdSO4 溶液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为 。
(3)建筑物上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_ _能。
11. (2022·广西百色)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 ② A B C D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示意图D中的X= 。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
(4)已知A和B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 。
(5)C粒子属于 离子(填“阴”或“阳”)。
1.(2021南京中考)在压强为101 kPa时,将1 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2.(2021河北中考)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3.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 B.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4.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微粒是阳离子
B.该微粒由对应原子失去了3个电子而得
C.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D.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
5.如图所示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小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内滴在滤纸条上相同间距的酚酞液滴从左到右依次变红,而棉花没有明显现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酚酞具有挥发性
C.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D.浓氨水显碱性
6.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7.“智能加热器”是液体蚊香的好搭档,可以定时加热,自动停止,减少蚊香液的浪费。从微观角度看,蚊香液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据此推测可能影响微粒运动快慢的因素是 。
8.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Mg2+比Mg稳定 D.电子层数相同
9.(2021兰州中考)如图为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为34
B.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D.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形成Se2+
10.(2021衡阳中考)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显电性
B.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C.一个该粒子的质量相当于二个氢原子的质量
D.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11.(2021济宁中考)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元素,请回答:
(1)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不同。
(2)元素周期表每个方格中都标有元素的基本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 。
(3)下列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C、D(填序号),该元素与钠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11 Na

23
17 Cl

35.5
X
8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