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常考病句类型技巧
突破及练习
类型四 成分赘余
4
类型二 搭配不当
2
类型三 结构混乱
3
1
类型一 成分残缺
类型八 用词不当
8
类型六 不合逻辑
6
类型七 表意不明
7
5
类型五 语序不当
分类讲解
1.缺主语(8年5考)
【例】(2022成都A卷4B)随着返回舱4月16日成功着陆,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可将“随着”或“意味着”删掉其一)
2.缺宾语(2023、2021)
【例】(2023成都A卷4C)共享单车智慧化管理,可以精准调度车辆,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车辆分布不合理。(应在“不合理”后加“的问题”)
3.缺谓语
【例】市政府把文明城市作为总目标。(应在“把”后加“建设”或“创建”)
类型一 成分残缺(教材八下P32;8年7考)
判断技巧 常见辨识词语
看介词:介词开头的句子容易缺主语。 看动词:谓语容易导致缺宾语。如果没有动词,就需要检查是否缺谓语。 看主干:遇见较长的句子时,要找出主谓宾,检查句子是否成分残缺。 容易引发主语残缺的介词:
①表方式:通过……、 使、经过……、根据、按照、以、凭;
②表时间、处所:随着、从、于、到、往、向、自从;
③表对象、范围:(面)对、对于、关于、把、跟、与、和;
④表原因:由于……、使、由于、因为、为;
⑤表被动:被、叫、让、给、使。
针对小练
1.(2023甘肃省卷)通过音乐和诗歌的完美结合,使历代文化得以闪烁璀璨的光辉。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打“√”,有语病的打“×”。
【解析】缺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2.(2023湖南株洲)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目的性强,它和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相关。 ( )
【解析】缺宾语,应在“目的性强”后加“的阅读方法”。
3.传统村落是孕育和保存本民族根性文化的空间载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思想。 ( )
【解析】缺谓语,应在“人与自然”前加“体现着”。
×
×
×
4.我们要自觉履行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做一名爱绿、植绿、护绿的绿色守护者。 ( )
5.因为高校图书馆设置“发呆区”,让学生们在紧张学习的同时能适当放松,提高效率。 ( )
6.5ɡ为服务贸易新的技术手段,其优势在于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高了生产效率。 ( )
【解析】缺宾语,应在“保护森林”后加“的义务”。
【解析】缺主语,应删去“因为”或“让”。
【解析】缺谓语,应在“新的技术手段”前加“提供”。
×
×
×
7.学校鼓励学生学会劳逸结合,保持适当的松弛感,这是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 )
8.随着“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别样魅力。 ( )
9.我国已经独立研制、发射通信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 )
【解析】缺宾语,应在“促进全面发展”后加“的必要举措”。
【解析】缺谓语,应在“已经”后加“具备”。
×
×
√
类型二 搭配不当(教材八下P99;8年5考)
分类讲解 判断技巧 常见对应词及改正
1.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 【例】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能否”表示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后半句只有肯定的情况,可将“能否”改为“想”或者将“要”改为“能否”) 看两面词:句中出现“好坏”“能否” “是否”等两面词,要注意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常见两面词:能否、好坏、是否、成败、优劣、高低、大小、快慢、得失、能不能、有没有。
分类讲解
2.动宾搭配不当(8年5考)
【例】(2019成都A卷4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宾语“方式”和动词“增强”搭配不当,可将“增强”改为“选择”)
3.主谓搭配不当
【例】全场的目光和掌声都集中到竖立的主席台前的旗杆上。(“掌声”和“集中到旗杆上”搭配不当,应将“和掌声”删去)
分类讲解
4.主宾搭配不当
【例】成都的夏天山青水绿、景色宜人,是休闲旅游的绝佳之地。(宾语“绝佳之地”与主语“夏天”是不同的对象,主宾搭配不当,可将“成都的夏天”改为“夏天的成都”)
判断技巧 常见对应词及改正
看主干:画出句子的主谓宾,看三者之间能否两两搭配。 看动词:动词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主谓、动宾搭配不当和缺少宾语。 看并列词:看并列短语是否顾此失彼,前后能否搭配。如“看见笑脸和歌声”只能是“看见笑脸”。 常见的动宾搭配错误及改正:
培养……水平→培养……能力、提高……水平;提高……态度→提高……成绩、改变……态度;引起……赞誉→引起……反响、获得……赞誉
注意动词“看”“听到”“浮现”等引导的并列短语与这些动词是否搭配。
分类讲解 判断技巧 常见对应词及改正
5.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只要”“才”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只要”改为“只有”) 看关联词:成对搭配使用的关联词语,不能随意更换,否则就会影响到意思的准确表达。 常见关联词:
不但(不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由于)……所以……、如果……就……、只有……才……、无论……都……
分类讲解 判断技巧 常见对应词及改正
6.倍数词搭配不当 【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减少”与“一倍”搭配不当,应改为“减少了一半”) 看倍数词:倍数词与“减少” “缩小”“下降”等词不能连用。 倍数:
一倍、两倍、三倍……
针对小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打“√”,有语病的打“×”。
1.(2023四川达州)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进。 ( )
2.(2023四川遂宁)中学生只要具有开阔的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碰撞思想的火花,才能真正形成创新意识。 ( )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应将“改进”改为“改善”。
【解析】关联词搭配不当,分句前后为条件关系,应把“只要”改为“只有”。
×
×
3.(2023山东枣庄)能否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 )
4.为了充足发挥自己的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探索研究。 ( )
5.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也是激励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 )
【解析】一面对两面,应在“拥有”前加“能否”,或删去“能否”。
【解析】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应将“充足”改为“充分”。
【解析】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都”。
×
×
×
6.夜色渐浓,一阵阵晚风吹来,公园里树影婆娑,远远就听到了阵阵的树叶声和淡淡的花香。 ( )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可删去“和淡淡的花香”,或在“和”后加“闻到了”。
×
类型三 结构混乱(教材八下P38;8年4考)
分类讲解
1.句式杂糅:(8年4考)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到一个句子中。
【例】(2022成都A卷4C)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冰雪比赛项目,有滑雪、冰球等7个大项109个小项组成。(应删掉“组成”或者将“有”改为“由”)
2.藕断丝连:将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当作另一句的开头。【例】这次活动的参与者除了本校学生以外,还有来自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参加了。(“这次活动的参与者除了本校学生以外,还有来自其他学校的学生”是完整的句子,“其他学校的学生”又做了后句的主语,应删去“也参加了”)
分类讲解
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李时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编写完成《本草纲目》,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李时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编写完成《本草纲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主语是“李时珍”,而“给后世留下”的主语是“《本草纲目》”,应删去“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技巧点拨
看主干:提取句子主谓宾,看句子的结构是否混乱。
看句子两头:如果感觉句子不通,就看句子两头是否运用了两种讲述方式,看改换或者去掉一段之后的句子是否通顺,尤其要注意介词短语中介词结构是否完整。
看语言标志:如介宾短语、关联词、否定词、并列词等。
分类讲解 技巧点拨
常见句式杂糅的结构错误及改正: ①表意愿:本着……为原则→本着……、以……为原则。②表原因: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认为是由……所导致→认为是……导致、由……所导致。③表目的:旨在以……为目的→旨在……、以……为目的;本着……为目的→本着……的原则、以……为目的。④表对象: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以……为中心。⑤表范围: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⑥表构成: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制而成的;有……组成→有……;由……组成。⑦其他:从……为出发点→从……出发、以……为出发点。 针对小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打“√”,有语病的打“×”。
1.(2023安徽)人们之所以称其为“太阳神鸟”,是因为它很可能象征着以太阳崇拜为中心的宇宙观的原因。 ( )
2.(2023四川乐山)峨眉山秀甲天下的原因,是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 ( )
3.不少乡村结合自身的特点入手,将绿水青山融入村容村貌,打造出桃源般的美景。 ( )
【解析】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
【解析】句式杂糅,应删去“秀甲天下的原因,是”。
【解析】句式杂糅,应删去“入手”。
×
×
×
4.我们参与户外活动,目的不是为了占有和破坏,而是为了欣赏风景、挑战自我。 ( )
5.“戏剧进校园”活动成效不显著,原因是学生对戏剧不了解、不感兴趣造成的。 ( )
6.他们这次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
【解析】句式杂糅,应删去“目的”或“为了”。
【解析】中途易辙,可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前加“观众”或删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解析】句式杂糅,应删去“原因”或“造成的”。
×
×
×
类型四 成分赘余(2020、2016)
分类讲解 判断技巧
1.约数词连用(2020、2016) 【例】(2020成都A卷4B)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的市民参加。(“约”和“左右”重复,应任删其一) 看数量词:序数词与表前后顺序的副词或表多次的动词连用时,看是否重复赘余。
看约数词:“大约”“左右”
“超过”“上下”等词连用,造成成分赘余。
分类讲解 判断技巧
2.语义重复 【例】个体的人,是组成社会的一个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社会价值观的逻辑起点。(“一个”和“之一”语义重复,应任删其一) 看同义词:句子中有同义词出现时,检查意思是否重复。尤其注意观察句中出现的成语。
常见辨识词语
常见数量词:
①序数词:第一、第二……
②表前后顺序的副词: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③表多次的动词:蝉联……
④约数词:“大约(超过、将近)”不与“左右(上下、多)”连用,“达到”不与“左右”连用,“最多……以下”“至少……以上”均为错误用法。
常见辨识词语
常见语义相同的词:
文言词汇:堪(可以)、诸(之于)、于(来自)、罕(十分)、 其(这)
成语:忍俊不禁(笑)、漫山遍野(到处)、真知灼见(意见)、遍体鳞伤(浑身)、莘莘学子(众多)
程度副词:过分(苛)、非常(特)、十分(更加)、格外(特别)
其他类型:长期(夙)、目前(当)、无声(潜台词)、涉及(牵扯)、目睹
(亲眼)
针对小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打“√”,有语病的打“×”。
1.(2023四川遂宁)宋瓷博物馆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其复合型功能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 ( )
2.《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收录了约二千二百余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 ( )
3.一本合适的书中,既有通俗易懂的人生哲理,也有一些无声的潜台词,需要慢慢品味。 ( )
【解析】语义重复,应删去“目前的”。
【解析】约数词连用,应删去“约”或两个“余”。
【解析】语义重复,应删去“无声的”或“潜”。
×
×
×
4.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 )
5.中学生使用手机,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如果不能约束自己,沉溺其中,就会后患无穷。 ( )
6.新时代青年应该把学习作为第一首要任务,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 )
【解析】语义重复,应删去“第一趟”或“首飞”。
【解析】语义重复,应删去“第一”或“首要”。
√
×
×
分类讲解 判断技巧
1.逻辑语序混乱(2023、2020) 【例】(2023成都A卷4B)四川博物院开展和策划的文博体验活动,让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文物的魅力。(应先“策划”再“开展”) 看到并列成分不放过:看到“与、和、并、且”、顿号等表示并列标志的词,要看其中并列成分的顺序是否恰当。
如:研究并调查→调查并研究;通过并审议→审议并通过;解决并发现→发现并解决;惩戒、警示→警示、惩戒;推广和宣传→宣传和推广……
类型五 语序不当(教材八下P15;8年3考)
分类讲解 判断技巧
2.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例】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定语“一件珍贵的” “妈妈从北京买来的”语序不当,应将“一件珍贵的”与“妈妈从北京买来的”调换位置) 看修饰语:有多项定语和状语(修饰成分)的句子,检查其定语和状语(修饰成分)的顺序是否恰当。
多层定语的排列次序:按照逻辑关系来排列,跟核心名词关系越亲密的定语越靠近核心名词。
分类讲解 判断技巧
3.关联词语序不当(2021) 【例】(2021成都A卷4A)承办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不仅成都展示了美育成果,还扩大了城市影响力。(应把“成都”放在“不仅”前) 看到关联词不放过:注意看关联词与句子主语的关系及前后两分句主语是否一致。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在主语前。“常见关联词”见本书“类型二 搭配不当”。
分类讲解 判断技巧
4.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例】许多老师在休息室里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许多老师在休息室里昨天”应改为“昨天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 多项状语的排列次序: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对象。
针对小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打“√”,有语病的打“×”。
1.(2023湖南株洲)“教养”折射出一个人对社会和自然,乃至对自己和家人的态度。 ( )
2.美育是指培养学生创造美、爱好美和认识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 ( )
【解析】逻辑语序混乱,应将“社会和自然”和“自己和家人”互换
位置。
【解析】逻辑语序混乱,应将“创造美”和“认识美”互换位置。
×
×
3.不论经历多少风霜雨雪,世界总是静静地等待着坚强而勤奋的那些攀登者到达光荣的圣殿。 ( )
4.不仅家校沟通有助于传达学生的相关情况,还有利于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 ( )
5.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需要解决和探索的课题。 ( )
【解析】关联词语序不当,应将“家校沟通”调至“不仅”前面。
【解析】逻辑语序混乱,应将“解决”和“探索”互换位置。
【解析】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将“那些”调至“坚强而勤奋的”前面。
×
×
×
类型六 不合逻辑(2019、2016)
分类讲解 技巧点拨
1.否定不当(2019、2016) 【例】(2019成都A卷4B)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应将“无疑不是”中的“不”删去) 看否定词:看到句中有多个否定词时要留意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否恰当。如:①常见否定词:不、无、没有、否、勿、未、非;②常见双重否定词:没有不、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可不、非……不可;③常见含有否定意味的词:禁止、防止、杜绝、避免、缺乏、切忌、预防。
分类讲解 技巧点拨
2.自相矛盾 【例】空间站是实现更久在轨停留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基本充分体现了我国的科技成果。(“基本”和“充分”自相矛盾,应任删其一) 看数量词:“大约”“左右”“上下”不与“超过”“将近”“达到”“最多” “至少”“以下”“以上”等约数词连用,以免造成前后矛盾。
看副词: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如“全”“都”“基本”“凡”“历来”“从来”等,辨别是否前后矛盾。
分类讲解 技巧点拨
3.分类不当 【例】丢失的包里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手机”不属于“证件”) 看并列词:看具有包含(从属)关系或者交叉关系的概念是否按照统一标准划分。
分类讲解 技巧点拨
4.主客颠倒 【例】编程对我特别感兴趣。(应将“编程”与“我”互换位置) 看介入对象的介词:主要有“对”“对于”
“与”“和”等,确定施动者“主”在前,受动者“客”在后;另外,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如果不是,注意是否主客颠倒。
针对小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打“√”,有语病的打“×”。
1.(2023湖北荆州)荆州出土的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玉器、郢城墙等建筑遗迹,都是楚国匠人精湛技艺的最好见证。 ( )
2.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 )
【解析】自相矛盾,应删去“突然”或“渐渐地”。
【解析】分类不当,“青铜器、漆木器、玉器”并非“建筑遗迹”。
×
×
3.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
( )
4.在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
事故。 ( )
【解析】否定不当,应将“防止”或“不要”任删其一。
【解析】分类不当,“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使用,应删去“以及外国名著”。
×
×
1.指代不明
【例】小强和小明进行游泳比赛,经过激烈的竞争,他终于取得了胜利。(“他”是指“小明”还是“小强”,指代不明,应将“他”改为“小强”或“小明”)
2.存在歧义
①多义词造成歧义
【例】他躺在床上没多久,就想起来了。(“想起来”可以理解为想起床,也可以理解为回忆起某件事来,此处有歧义)
类型七 表意不明
②停顿造成歧义
【例】周剑坚持每个周末前去县里的电子商务中心学习电脑美工知识。(“周末前去”产生歧义,一可理解为“周末之前去”,二可理解为“周末时前往”,应删去“前”或将“前”改为“之前”)
1.词语感彩使用不当(褒贬失当)
【例】在你们的熏染下,我也越来越喜爱读书了。(贬义词褒用,将“熏染”改为“熏陶”)
2.词义使用不当
【例】如果把身边的同学比作花朵,我便是被人践踏的小草。(将“践踏”改为“忽略”)
3.词性使用不当
【例】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使我心中顿时有了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形容词误用为名词,将“沉重”改为“沉重感”)
类型八 用词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