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单元双基双测AB卷
第六单元之基础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眼睑(jiǎn) 悲怆(chuàng) 抽搐(chǜ) 窥伺(sì)
B.剽悍(biào) 束缚(chǜ) 妒忌(dǜ) 困窘(jiǒng)
C.缀行(chuò) 假寐(mèi) 搏击(bó) 意旨(zǐ)
D.犷野(kuàng) 鬃毛(zōng) 翘起(qiáo) 覆(fǜ)盖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建设 关键 健康 健谈 B.谌蓝 难堪 勘探 精湛
C.粗旷 旷工 旷野 犷达 D.瞻养 瞻仰 观赡 屋檐
3.根据句子意思,在括号里填上一个成语。(4分)
(1)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中。( )
(2)比较起来,略为好一些。( )
(3)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
(4)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迷乱。( )
4.下列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蹦来蹦去 凝望彩虹 快速飞渡 眉目含情 B.十分敏感 毫不留情 翘起尾巴 高贵姿态
C.成群结队 和平生活 新鲜产品 精神抖擞 D.舍弃生命 接受束缚 沉郁有力 坚定不移
5.联系语境,对下列句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2分)
A.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娴熟:熟练。)
B.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抽搐:这里指心灵因痛苦而颤抖。)
C.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不羁:不受拘束。)
D.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遒劲:倔强,不驯服。)
6.按课文填空。(4分)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_____________________?(《狼》)
(2)我看见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趾爪。(《华南头虎》)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不愿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B.“是屈辱的心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屈辱的原因是:被剥夺了自由、尊严,被关在笼子里任人观赏。
C.“还是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可笑的观众?”说观看关在笼子里的华南虎的观众“可怜而可笑的原因是:这些人有许多是大人了,但还像小孩一样以观赏动物为乐。
D.“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马》中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被驯化的马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反对人类做类似驯马的事,反对人走马被驯服的道路的思想。
8.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2分)
A.它(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小珍珠鸟形状的可爱。)
B.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刻飞回笼里去。(这句话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小珍珠鸟的乖巧可爱。)
C.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这句话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鼓声对观众心灵的震撼。)
D.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夜间远山的形状和船行之快。)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猫》的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郑振铎。
B.《华南虎》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牛汉。
C.《马》选自范希衡译的《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作者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
D.《狼》选自明代小说家蒲松龄写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10.改正下列病句。(4分)
(1)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改为:
(2)解放前,爸爸和哥哥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改为:
11.从减负的角度写一句话,填在括号里,使之和括号前面的话形成对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分)
12.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2分)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瞰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翠,竹林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古诗默写(7分)
(1)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2)鸟向檐上飞,▁▁▁▁▁▁▁▁▁▁▁ 。(《山中杂诗》)
(3)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4)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5)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的两句诗是 , 。
二、语文综合实践(6分)
现在社会上有一股“国学”热,一些“读经班”“国学班”办得如火如荼。这些班让学生朗读背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启蒙教材,有时还学习着装作揖等古代礼节。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一些专家和老师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继承太少,导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丢失不少。很多孩子不懂礼貌,不会与人相处,自私自利,不会关心他人。对此,某班同学进行了一系列活动。
14.国学常识了解。国学经典中的“四书”除了大家熟知的《论语》和《孟子》外,还有哪两本,请写出来。(2分)
15.有同学对学习文言文有抵触情绪,认为太难懂,现在又不用文言说话和写文章,干吗还浪费时间精力?请你针对这种想法进行劝说。(2分)
16.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提高自己的国学素养(至少两条)?(2分)
三、阅读理解(27分)
(一)阅读《斑羚飞渡》语段。(12分)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洞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山崖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比较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死亡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
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
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岩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班羚精确地踩上自己的背,结果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伤心崖上最后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7.“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的含义是什么?(2分)
18.写出选文中与老斑羚的“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相照应的两个句子。(2分)
19.文中多次写到“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2分)
20.你是如何理解结尾“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的?(3分)
2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谈谈你对斑羚飞渡这件事的看法。(3分)
(二)阅读文言文《狼》(15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2.填空(3分)
《狼》选自《 》,作者 , (朝代)文学家。
23.给加点字注音(2分)
屠大窘( ) 目似瞑( ) 顷刻( ) 狼亦黠矣( )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① 缀行甚远 ② 其一犬坐于前
③ 屠自后断其股 ④ 止有剩骨
25.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B.一狼得骨止 止有剩骨
C.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复投之 亦毙之
2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2分)
②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分)
四、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以下两篇作文任选其一)
(一)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是体验、感悟的过程,也是明理的过程。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我读懂了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要扣住横线上的词语,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件,表达自己思想的成熟和认识的提高。
③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二)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万物被温暖照亮,生机勃勃,尽情展示大自然的绚丽。在青春旅途中,你也常常被温暖照亮:眷眷亲情,殷殷师恩,醇醇友爱……让你坎坷变坦途,郁闷变快乐,单调变精彩,蓬勃向上,纵情演绎成长的浪漫。
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中心明确,以记叙为主,适当议论抒情。
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⑤书写整洁,不少于600字。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眼睑(jiǎn) 悲怆(chuàng) 抽搐(chǜ) 窥伺(sì)
B.剽悍(biào) 束缚(chǜ) 妒忌(dǜ) 困窘(jiǒng)
C.缀行(chuò) 假寐(mèi) 搏击(bó) 意旨(zǐ)
D.犷野(kuàng) 鬃毛(zōng) 翘起(qiáo) 覆(fǜ)盖
【答案】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建设 关键 健康 健谈 B.谌蓝 难堪 勘探 精湛
C.粗旷 旷工 旷野 犷达 D.瞻养 瞻仰 观赡 屋檐
【答案】 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根据句子意思,在括号里填上一个成语。(4分)
(1)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中。( )
(2)比较起来,略为好一些。( )
(3)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
(4)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迷乱。( )
【答案】(1)进退惟谷(2)略胜一筹(3)相得益彰(4)眼花缭乱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释义句子的内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注意“惟”“筹”“彰”“缭”不要写错。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蹦来蹦去 凝望彩虹 快速飞渡 眉目含情 B.十分敏感 毫不留情 翘起尾巴 高贵姿态
C.成群结队 和平生活 新鲜产品 精神抖擞 D.舍弃生命 接受束缚 沉郁有力 坚定不移
【答案】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联系语境,对下列句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2分)
A.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娴熟:熟练。)
B.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抽搐:这里指心灵因痛苦而颤抖。)
C.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不羁:不受拘束。)
D.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遒劲:倔强,不驯服。)
【答案】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按课文填空。(4分)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_____________________?(《狼》)
(2)我看见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趾爪。(《华南头虎》)
【答案】(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火焰似的斑纹 火焰似的眼睛 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句子内容或作品提示,回顾作品有关内容,填写句子,注意“诈”“哉”“斑”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不愿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B.“是屈辱的心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屈辱的原因是:被剥夺了自由、尊严,被关在笼子里任人观赏。
C.“还是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可笑的观众?”说观看关在笼子里的华南虎的观众“可怜而可笑的原因是:这些人有许多是大人了,但还像小孩一样以观赏动物为乐。
D.“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马》中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被驯化的马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反对人类做类似驯马的事,反对人走马被驯服的道路的思想。
【答案】 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8.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2分)
A.它(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小珍珠鸟形状的可爱。)
B.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刻飞回笼里去。(这句话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小珍珠鸟的乖巧可爱。)
C.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这句话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鼓声对观众心灵的震撼。)
D.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夜间远山的形状和船行之快。)
【答案】 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猫》的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郑振铎。
B.《华南虎》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牛汉。
C.《马》选自范希衡译的《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作者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
D.《狼》选自明代小说家蒲松龄写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D错,蒲松龄是清代人。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改正下列病句。(4分)
(1)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改为:
(2)解放前,爸爸和哥哥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改为:
【答案】(1)我国生产的棉花,过去不能自给。(2)改“养活”为“维持”,或删去“的生活”。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从减负的角度写一句话,填在括号里,使之和括号前面的话形成对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分)
【答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2.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2分)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瞰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翠,竹林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语意连贯,音节和谐”,从内容、结构、音律几方面判断相关的句子,第一句空后“松竹山茶”是并列结构的四字短语,②句中“槐榆丹枫”结构与其相同,排除AB;第二句“群山环抱”是主谓短语,④句“层林叠翠”“白云缭绕”结构与其相同,所以答案为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3.古诗默写(7分)
(1)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2)鸟向檐上飞,▁▁▁▁▁▁▁▁▁▁▁ 。(《山中杂诗》)
(3)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4)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5)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的两句诗是 , 。
【答案】(1)关山度若飞(2)云从窗里出(3)明月来相照 (4)峨眉山月半轮秋 (5)散入春风满洛城 (6)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语文综合实践(6分)
现在社会上有一股“国学”热,一些“读经班”“国学班”办得如火如荼。这些班让学生朗读背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启蒙教材,有时还学习着装作揖等古代礼节。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一些专家和老师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继承太少,导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丢失不少。很多孩子不懂礼貌,不会与人相处,自私自利,不会关心他人。对此,某班同学进行了一系列活动。
14.国学常识了解。国学经典中的“四书”除了大家熟知的《论语》和《孟子》外,还有哪两本,请写出来。(2分)
【答案】《大学》 《中庸》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有同学对学习文言文有抵触情绪,认为太难懂,现在又不用文言说话和写文章,干吗还浪费时间精力?请你针对这种想法进行劝说。(2分)
【答案】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钥匙。如果认真对待,用心积累,必然会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让我们说话写文章有典雅之气,增添民族自豪感等。
【解析】
试题分析:从文言内涵丰富,有深厚的文化,有助于了解古代文化和学文言文的方法两方面来劝说对方 要学好文言文。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6.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提高自己的国学素养(至少两条)?(2分)
【答案】认真学好课本上的文言文;课外阅读一些著名的文言作品;参加国学社等相关学生社团;参加社会上的一些国学培训课程等
【解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阅读理解(27分)
(一)阅读《斑羚飞渡》语段。(12分)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洞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山崖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比较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死亡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
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
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岩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班羚精确地踩上自己的背,结果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伤心崖上最后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7.“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案】(2分) 这是一座必死的斑羚用生命组成的新生的桥。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写出选文中与老斑羚的“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相照应的两个句子。(2分)
【答案】(2分)“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文中多次写到“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2分)通过“我”的感受来揭示和升华文章的中心意思,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你是如何理解结尾“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的?(3分)
【答案】(3分)镰刀头羊为了种群的存续感到欣慰,为老斑羚的牺牲精神感到自豪,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它用生命给这次飞渡添上了悲壮的一笔。那灿烂的彩虹正象征了镰刀头羊的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镰刀头的行为活动,从人格化的描写这个角度去理解对其精神的赞美。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谈谈你对斑羚飞渡这件事的看法。(3分)
【答案】(3分) 略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所说的“围猎”一事,从保护动物这个方面来谈认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阅读文言文《狼》(15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2.填空(3分)
《狼》选自《 》,作者 , (朝代)文学家。
【答案】(3分)《聊斋志异》蒲松龄 清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3.给加点字注音(2分)
屠大窘( ) 目似瞑( ) 顷刻( ) 狼亦黠矣( )
【答案】 jiǒng míng qǐng xiá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① 缀行甚远 ② 其一犬坐于前
③ 屠自后断其股 ④ 止有剩骨
【答案】(4分)①紧跟着 ②像狗一样 ③大腿④“止”通“只”,只有 。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止”通“只”,“股”为古今异义,“犬”为名词作状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B.一狼得骨止 止有剩骨
C.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复投之 亦毙之
【答案】 D(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各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用反选排除法,A项“敌”一为“攻击”一为“敌人”,B项“止”一为“停止”一通“只”,C项“意”一为“表情”一为“想”,故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2分)
②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分)
【答案】(4分)①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②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作文(5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以下两篇作文任选其一)
(一)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是体验、感悟的过程,也是明理的过程。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我读懂了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要扣住横线上的词语,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件,表达自己思想的成熟和认识的提高。
③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二)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万物被温暖照亮,生机勃勃,尽情展示大自然的绚丽。在青春旅途中,你也常常被温暖照亮:眷眷亲情,殷殷师恩,醇醇友爱……让你坎坷变坦途,郁闷变快乐,单调变精彩,蓬勃向上,纵情演绎成长的浪漫。
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中心明确,以记叙为主,适当议论抒情。
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⑤书写整洁,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我读懂了爱
风徐徐,镶着金边的叶儿飞舞起来,风儿带着叶子散落满地,我坐在小石旁,手拂去一丝微光,我只想祈祷岁月走得慢一点,留下岁月与父母畅谈人生,品尝爱的味道。
爱,让我们在一起。因为有了爸爸对妈妈的那一份执着,才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有了妈妈的那一份伟大,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在父母的眼里,我是他们的唯一。爱是我们生活的诠释。生活呐,我感谢你。
爱,让我的路满野芬芳。生活中的我,少不了迷茫与彷徨,那一次次的失败,让我的精神变得麻木,潦倒,本以为生活早已抛弃了我,却在那时浮现出两个人的身影,爸爸没有说话,只是做下拍了一下肩膀,脸仰向天空,说着我的肩膀不够宽大,但能容下你的脆弱,让你变得坚强的话语。我依靠着爸爸的肩膀,双眼泛着幸福的泪花。妈妈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抚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孩子,不怕,你的路,我们一起走。”爱,随风荡起,泛着幸福的浪花。生活呐,我感谢你。
爱与不爱。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是否多了几分轻狂,傲慢?我就这样,是因为父母的过分溺爱还是过分的谦让。让我变得高傲,无视一切起来。生活中的我,开始对父母变得冷漠。生活是恶魔中的天使吗?种种的磨难促使我成长,同时让我变得冷漠。但幸运的是,我绕了几圈,最终回到原点。蓦然回首才发现,父母是太阳,而我就是月亮,不是永不相见,而是一种依靠,太阳与月亮虽时光交错,但没有你们,我便失去了光芒,不复存在。生活中,我们虽然遇到种种的选择题,但与父母的爱与不爱,我将不假思索的选择爱。爱,像一杯烈酒,辛辣而又醇香。生活呐,我感谢你。
云,风飘起,我心昂扬,天空与净水的颜色浑然一体,那曾几度的迷茫早已烟消云散,我坐在小石旁,发丝随风飘起,脸仰向天空,手握住一把尘土,回望过去,原来生活是我的另外一位母亲,教我,让我领悟尘世间那个所谓的爱。
被爱的温暖照亮
关爱是一个温暖的字眼,在危难的时刻给予你百般温暖,他就像潺潺的溪流,时刻滋润那颗受伤的心灵……从来不曾忘记那份温暖的母爱。
那一年,那一天,我正放学回家,到了家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的妈妈,他微笑着说:“女儿,回来啦!”我朝妈妈一看,无奈地回答道:“啊!我回来了,妈妈!”说完我又深深地叹了口气,把书包放在了一边,然后去找吃的了。正当我拿了一包糖的时候,妈妈激动地说:“王韵仪!王韵仪!这试卷是怎么一回事!”我立即脸红了,心情一下子忐忑起来,我来到了妈妈那里,看见了她手中拿着今天刚考了的试卷,那用红笔打了的83显得特别刺眼。从小我就是一个不敢面对挫折的孩子,我从来都不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今天的问题我也选择了逃避。于是,我生气的对妈妈说:“看,看,看,你天天都要看,还翻人家书包,你真是太可恶了,我不会理你了!”妈妈皱了皱眉:“不,我没有,我只是!”“别说了!我不听!”说完,我背起书包,从妈妈手里夺过试卷,踏着“吃通吃通”的脚步向我房间走去,在里面痛哭了一顿,只听见外面妈妈在客厅里不停地嘀咕着。
第二天是星期六,我的气还没有消。我故意和妈妈做对。气妈妈的事我都做完了。直到吃午饭的时候,妈妈问我吃什么,我只是说:“随便吧!”这是妈妈不说话了,四周像凝固了似的,妈妈犹豫了一会儿,说:“对不起!”我傻了,愣在了那里,一动不动。我哭了,用嘴深深地亲在了妈妈的脸上,然后投入了妈妈的怀抱。此刻,那种感觉又一次回荡在了我的心田。
妈妈的爱,照亮了我。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