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03 11:4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测试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下列食物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①鸡蛋清 ②食盐 ③维生素 D ④糖果 ⑤花生油 ⑥水
A. ①②⑥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2.输液时针刺入的是静脉, 分析原因, 错误的是( )
A.静脉多数分布较浅 B.静脉内红细胞单行通过
C.静脉内血液速度较慢 D.静脉管壁较薄
3.一位同学吃西瓜时, 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 下列哪项是它的旅行路线( )
A.口腔→咽→食道→ 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咽→ 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大肠→ 胃→食道→小肠→肛门
D.口腔→咽→食道→ 胃→小肠→大肠→肛门
4.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第 1 页(共 18 页)
A.土豆
C.鸡蛋
B.菠菜
D.面包
5.医生在对病人输液时,输液针刺入的是( )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淋巴管
6.如图所示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 ”图。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专家建议应多
吃一些③④层的食物,主要是因为③④层的食物中富含( )
A.淀粉 B.脂肪 C.维生素 D.蛋白质
7.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8.小秋完成“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制作和观察“血涂片”等实验后,做出的下列判断中,
不正确的是( )
A.甲中, 血管 a 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小
B.甲中, 血管 b 的管壁最薄,分布最广
C.乙中, 细胞①在毛细血管中一般排成单行通过
D.乙中, 细胞③体积最小,与凝血功能有关
9.如图是人体心脏与某血管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18 页)
A.若血液由 c 向 a 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B.若血液由 a 向 c 流动,则该血管可能是动脉也可能是静脉
C.若 b 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部位, 应在 a 点处扎紧胶皮管
D.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 b 处喷出,应马上结扎 c 处止血
10.如图示人体的血液循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图中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营养物质减少
D.若②为肾脏,则血液流经②后,尿素和氧气明显减少
11.铁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 FeSO4 氧化为 Fe(SO4)3 ,并利用这一过程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合成
有机物。铁细菌的这一新陈代谢类型属于( )
A. 自养、需氧型 B. 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12.小金咽喉发炎, 医生在其臀部注射了药物。他好奇药物是如何被运输到患处的, 4 位同学帮
助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臀部肌肉毛细血管—小静脉—下腔静脉—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肺静脉—左心室—左心
房—主动脉—患处
第 3 页(共 18 页)
B.臀部肌肉毛细血管—小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静脉—肺动脉—左心房—左心
室—主动脉—患处
C.臀部肌肉毛细血管—小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
室—主动脉—患处
D.臀部肌肉毛细血管—主动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小静脉
—下腔静脉—患处
1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肥胖已越来越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 如何控制
体重和科学减肥已成为当前医学保健的重要课题,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 造成肥胖是由于( )
A.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B.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C.只有同化作用没有异化作用 D.只有异化作用没有同化作

14.人体的每个肾由 100 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A. [2]内流动的血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 [6]内流动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较少
C. [4]内有血细胞、葡萄糖、尿素、水和无机盐等
D. [5]肾小管能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生物体内时刻都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即进行着 ,这是生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同化作用主要是指生物体的物质 与能量 过程 ,如植物的 作用;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的物质 与能量 ,并不
断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 如生物的 作用。
第 4 页(共 18 页)
16.如图表示淀粉的消化终产物 a 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 字母
a~c 代表某些物质。据图回答:
(1)参与“淀粉→a”的消化液有 、肠液和胰液。
(2)气体 b 进入血液后被红细胞中的 运输。
17.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生理活动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图甲中, 蛋白质消化的终产物氨基酸,由消化道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A 叫 。
(2)图甲①--④中,有动脉血流动的是 (填序号)。
(3)图甲中 B 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某人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大分子蛋白质,
据此推测最有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 。
18.近年来,一种号称由几十种水果发酵而成的“酵素 ”成为人们热购的产品。
(1)“酵素 ”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酶的称呼, 酶在生物体内起 作用。
(2)某商家宣称: 分解脂肪的酵素(酶) 能阻止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食用这种酵素可以达到减
肥效果,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酵素属于蛋白质,与其它蛋白质一样,食用后
在 中开始被消化,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成 而被人体吸收, 所以无法达到减肥 第 5 页(共 18 页)
效果。
19.“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是科学教材中的一个活动,相信大家都已经做过,实验如图所
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应选择尾鳍色素 (填“多”或“少”)的小鱼,以利于观察。
(2)小鱼在培养皿中会跳动,应等小鱼安定后,再将 盖在尾鳍上。
三 、实验题(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某科学小组为了研究温度对人体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准备了五个含有 2mL 新 鲜胃液的试管, 各加入一块 1cm3 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各试管中蛋白块
消失的时间如表,请分析回答:
试管编号 1 2 3 4 5
水浴温度/℃ 0 20 40 60 80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未消失 28 12 35 未消失
(1)实验中通过 现象来比较胃蛋白酶活性的强弱;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
(3)若将蛋白块换成等大的淀粉块, 实验还能成功吗?为什
么? 。
21.输血是对失血过多患者的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会有 1174 亿单位的捐献血液,但却远不能满足需求。血液资源的应用时,以输同型血为主。小明想要模拟
血液以及模拟血清凝集反应,选择以下化学试剂(反应产生沉淀模拟血液凝集反应)进行探究:
第 6 页(共 18 页)
血 型 凝集原 凝集素
A 型血 CuCl2 Na2SO4
B 型血 Ba(NO)2 NaOH
AB 型血 /
O 型血 /
(1)根据小组的实验设置,O 型血可用上述 来模拟。
(2)近些年,科学家致力于研发“人造血液”,科学家用全氟碳奈烷和全氟碳三丙胺的混合物做 原料,经乳化制得一种氟化碳化合物,在兔子身上实验成功,且不用考虑配型问题,请推测“人
造血液”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3)科学家在使用“氟碳人造血液”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体在创伤失血、 一氧化碳 中毒等情况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创口不易止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上述信
息分析,“氟碳人造血液”与真血比较,缺少了哪些血细胞具有的功能?
(4)科学家表示“人造血液”离临床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血液的来源还是以献血为主。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18﹣55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小明觉得献血后,血液量减少,
一定会影响身体健康,你认为这样的想法正确吗? 为什么?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的序号表示不同的军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图中 D 表示 系统。
(3)若某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 则很可能是 C 系统中构成肾胜的肾单位中的
第 7 页(共 18 页)
发生了病变。
(4)经过图中的①②④过程后, 组织细胞获得了 ,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23.如图是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图中 (填序号)为肾小球, 是由许多毛细血管组成的血管球,具有表面积大、管
壁薄等特点,利于进行 作用,形成原尿。
(2)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余的物质形成尿液。尿液和原尿在成份上的区别
是 。
第 8 页(共 18 页)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测试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C
【详解】
在人体内的六大营养素中,只有蛋白质、油脂、糖类能给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供能物 质,油脂是人体内的贮备能源物质, 所以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①鸡蛋清、 ④糖果、⑤花生油。
故选 C。
2.B
【解析】根据三种血管的结构及特征解题即可。
解: A.静脉血管血流速度慢,多数分布较浅, 正确;
B、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 血流速度最慢,错误;
C、动脉内血流速度最快,静脉内血液速度较慢,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正确;
D、静脉管壁较薄, 官腔大,弹性小, 正确;
故答案为: B。
3.D
【解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 二指肠、空肠、回肠) 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
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系统从上到下的结构依次是口腔,咽,食道, 胃,小肠, 大肠,肛门; 故 D 符合;
故答案为: D。
4.C
第 9 页(共 18 页)
土豆富含淀粉, 也就是碳水化合物; 菠菜富含维生素;鸡蛋富含蛋白质;面包富含碳水化合物,
故 C 正确, 而 A.B、D 错误。
5.C
【解析】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如下表所示: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 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 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 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 只允许红细 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 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 有 的分布较浅 较薄, 弹性小 较大 慢
动脉血管的血流速度快,针刺后容易发生危险;毛细血管的管径太小,不利于刺入;心脏位于胸 腔内,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针刺心脏危险性很大; 静脉分布较浅,管壁薄, 弹性小, 血流速
度慢, 因此输液时常选用静脉血管。
故答案为: C
6.D
【解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 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 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
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 30%、40%、30%。
图中平衡膳食宝塔由下往上第一层①为谷物类,主要提供糖类;第二层②为蔬菜水果类,主要提 供维生素 C;第三层③为鱼、肉、蛋类,第四层④为豆奶类,第三层和第四层主要提供蛋白质和 钙; 第五层⑤为油脂类,主要提供脂肪。淀粉是主要提供能量,脂肪是储能物质,蛋白质是基本 物质,组织细胞的修复,维生素既不提供能量,又不构成组织细胞,是生命活动调节重要的物质。
综上分析可知,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专家建议应该多吃一些③、④层的食物,
第 10 页(共 18 页)
主要是因为该层的食物中富含蛋白质。
故选 D。
7.B
【解析】心脏壁越厚, 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 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
心房的壁厚。
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 左心室输送血液 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即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左
心室。
故答案为: B
8.
解: A.甲中, 血管 a 属于动脉, 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错误。
B、b 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径最小,分布最广,是毛细血管,正确。
C、乙中, 细胞①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一般排成单行通过, 正确。
D、乙中, ③血小板体积最小,与止血、凝血功能有关,正确。
故选: A.
9.C
【解析】动脉的血流速度较快,针刺后容易发生危险; 毛细血管的管径太小,不利于刺入;静脉
分布较浅, 管壁薄, 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因此输液时常选用静脉血管。三种血管的特点如图: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 大多分布在身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液输送到全身 体较深的部位
各处
第 11 页(共 18 页)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 非常薄,只有 很小, 只允许 最慢
广 一层上皮细胞 红细胞呈单行
构成 通过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
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
深, 有的分布
较浅.
较薄, 弹性小
较大

第 12 页(共 18 页)
A.血液由 c 向 a 流动, 则该血管静脉,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不符合题意;
B、若血液由 a 向 c 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不符合题意;
C、 若 b 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部位,应在 a 点处扎紧胶皮管,可以阻止血液流向心脏,达到抽
血,符合题意;
D、受伤后鲜红的血液 b 喷出说明是动脉出血, 应立即结扎近心端 a 处止血,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10.
解: A.由图可知①为肺部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此处时, 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A 错误;
B、图中虚线由右心室出发,终止于左心房为肺循环路线, 实线为体循环路径,B 错误;
C、若②为小肠, 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所以血液流经②后,
营养物质变多, C 错误.
D、②为体循环中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此处后,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
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所以血液由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D 正确;
故选: D。
11.A
【解析】根据对生物营养方式的认识判断。生产者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和能量,其营养方式是自养。铁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则这一新陈代谢类
型属于自养、需氧型。
故选 A.
12.
解: 从血液循环模式图中看出,小金咽喉发炎, 医生在其臀部注射了药物。青霉素经臀部毛细血 管进入血液,经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
心房→左心室→主动脉→患处。
故选: C。
13.B
【解析】根据新陈代谢中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解: 就人体而言,同化作用是指摄入营养物质,异化作用是指消耗营养物质,两者同时进行,相
辅相成;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人体内营养物质出现过剩, 表现为生物体的生长;
故答案为: B。
14.D
【解析】肾单位如下图:
题中 1 是入球小动脉,2 是出球小动脉, 3 是肾小球, 4 是肾小囊,5 是肾小管, 6 是肾小管外的
毛细血管。
A.2 是出球小动脉,此时该处还没有进行气体的交换,所以 血液中含有较少的二氧化碳 ,故
说法错误。
B、6 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此时已经经过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及气体
的交换,所以 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 代谢废物均较少,
故说法错误。
C、4 是肾小囊,血液流经肾小球时, 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的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滤过作用
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故说法错误。
D、5 是肾小管,原尿经过肾小管时, 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如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 葡萄糖和氨基酸等, 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重新回到血液中,故说法正
确。
故答案为: D
第 13 页(共 18 页)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代谢; 合成;贮存; 光合;分解;释放; 呼吸
【解析】 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生物体内部也时刻进行着物质
和能量的转变, 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生物体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生物体内部也时刻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 变, 这样的变化过程称为新陈代谢,是生物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 面。同化作用是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外界摄取物质,使它转化成本身的物质,并储存能 量的过程。即指生物体的物质合成与能量贮存过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的
物质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 代谢;合成; 贮存; 光合;分解; 释放;呼吸
16.(1)唾液
(2)血红蛋白
【解析】a 是葡萄糖,将淀粉消化成为葡萄糖是经过唾液、肠液和胰液的共同作用;b 是氧气,
运输央氧气的细胞是红细胞,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c 是二氧化碳,
(1)、参与“淀粉→a”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
(2)气体 b 进入血液后被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运输。
故答案为:(1) 唾液 (2) 血红蛋白
17.(1)吸收
(2)③或④
(3)肾小球
【解析】(1)(2)如下图所示:
第 14 页(共 18 页)
观图可知: ①是右心房、 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 A 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 B 是
肾脏, 解答即可。
(3)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 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 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 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 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 150 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 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
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1)图甲中, 蛋白质消化的终产物氨基酸,由消化道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A 叫吸收;
(2)图甲①--④中,有动脉血流动的是左心房或右心室, 故选③或④;
(3)某人尿检时, 发现尿液中有大分子蛋白质,据此推测最有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肾小球。
18.(1)催化
(2)胃; 氨基酸
【解析】物质之所以会在人体内进行消化是因为具有相对应的酶,因酶具有专一性,所以不同的
物质消化需要不同的酶。
(1)酶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催化作用;
(2)蛋白质的消化是在胃开始进行消化,在胃中具有胃蛋白酶,初步消化为多肽,在小肠中肠
酶和胰酶的作用下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
故答案为:(1)催化;(2)胃; 氨基酸
19.
故解:(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
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
(2)因要“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所以要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
上,等小鱼安定后, 将载玻片盖在上面。
答案为:(1)少
(2)载玻片
第 15 页(共 18 页)
三 、实验题(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1)蛋白块消失的快慢
(2)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升高,当温度高于最适宜温度,酶的
活性又降低,温度过高或过低, 酶的活性降低或失去活性。
(3)不能。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解析】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10 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使酶永久失活; 在低温
下,酶的活性降低, 但不会失活。
(1)根据表格可知, 实验中通过蛋白块消失的快慢现象来比较胃蛋白酶活性的强弱;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升高,当温度高
于最适宜温度, 酶的活性又降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酶的活性降低或失去活性。
(3)若将蛋白块换成等大的淀粉块,实验不能成功, 因为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21.
解:(1)根据小组的实验设置, 通过化学反应发生的沉淀代表凝集反应,可推知: CuCl2 模拟的 是 A 凝集原,Ba(NO)2 模拟的是 B 凝集原,Na2SO4 模拟抗 A 凝集素, NaOH 模拟抗 B 凝集素,因 此 O 型血不含凝集原,但血清中含有抗 A 和抗 B 凝集素, 因此可用上述硫酸钠(Na2SO4)、氢氧化
钠(NaOH)来模拟。
(2)A 型血的人的血管中只含有抗 B 凝集素; B 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 A 凝集素; AB 型人的血 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 O 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全有。推测“人造血液”不用考虑配型问
题,因为人造血液不含凝集素。
(3)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 壁,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作用;红细胞具有运输氧 和部分二氧化碳。实验体在创伤失血、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下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创口
不易止血,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通过上述信息分析,“氟碳人造血液”与真血比较,缺少了
白细胞杀菌作用和血小板凝血作用。
第 16 页(共 18 页)
(4)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正常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 官的造血功能。我国实行义务献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200﹣400 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因 此,小明的想法不正确, 因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 200﹣400 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反而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硫酸钠;
(2)不含凝集素;
(3)白细胞杀菌作用和血小板凝血作用;
(4)错误;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 200﹣400 毫升, 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还有利于提高
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因此,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1)吸收
(2)血液循环
(3)肾小管
(4)氧气和营养物质
【解析】A 系统是消化系统,B 是呼吸系统, C 是泌尿系统,D 是血液循环系统;①是葡萄糖,② 是氧气,③是二氧化碳,④是氧气和营养物质,⑤是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 滤过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量的水和无机盐进入
血液;
(1)①是葡萄糖, 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吸收;
(2)图中 D 表示图中 D 表示系统;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量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血液,若某人排出的尿
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 则很可能是 C 系统中构成肾胜的肾单位中的肾小管发生了病变;
(4)经过图中的①②④过程后, 组织细胞获得了氧气和营养物质, 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1) 吸收 (2) 血液循环 (3) 肾小管 (4)氧气和营养物质
23.
第 17 页(共 18 页)
解:(1)图中的④是肾小球,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组成的血管球,具有表面积大、管壁薄等特点,
利于进行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的滤过, 形成原尿。
(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
剩余的物质形成尿液。因此原尿中有葡萄糖, 尿液中没有。
故答案为:
(1)④; 滤过。
(2)原尿中有葡萄糖, 尿液中没有。
第 18 页(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