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琥珀》是小学语文部编版的一篇课文。课文根据一块“琥珀”的发现,展开合理而神奇的想象,具体而生动地记叙了这块包裹着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的“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由此推测出它的形成时间和地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要有科学家的那种探索精神,努力去创造。全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把琥珀的形成过程写得具体细致,富有神奇的色彩。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作者想象的依据。体会琥珀的珍贵之处。
2. 自读感悟与重点讲解相结合。通过自读、感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 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待任何事物都仔细认真,长大后运用自身的能力去创造美好的事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根据想象的依据,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 难点:根据作者推测的过程推测出琥珀的发现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琥珀有了哪些了解?琥珀有哪些特点?谁来结合自己的了解来谈一谈。(指生说)
2. 大家说的都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琥珀还有哪些特点?以及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3. 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了解琥珀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1. 提出疑问: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要求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学生自由回答。(指生说)
教师总结:美丽、奇特、珍贵的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一万年前的远古时代。
2. 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1)自读课文4-9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
(2)课件展示松脂球和琥珀图片。
教师讲述故事发生经过。(师生互动)
(3)这么神奇有趣的变化,我们用一个字概括是什么?在第九段中出现了哪个词?(推测)那根据已知的事实进行推测就是科学的想象。(板书:想象依据)合理的想象必须是符合科学性的。(板书:符合科学性)那么作者的想象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呢?为什么?(小组合作探究)指生说。
(三)品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发现过程及特点
1. 自读课文10-12自然段,回答问题: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它有哪些特点?指生回答问题。
2. 你认为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相关语句。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交流并相机指导朗读)教师总结:大海、沙滩、松林、悬崖——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苍蝇、蜘蛛、柏油路——它们代表了生命;父亲——则是具有探索精神和科学意识的劳动者的代表。是父亲带着“我”来到了海滩,那“我”也是这块奇特琥珀的发现者。所以作者将琥珀的发现权交给了“我”。这块奇特的琥珀将永远留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它是怎样留存下来的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品读课文,了解科学家的推理和想象过程
1. 再读课文10-12自然段,回答问题:科学家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依据是什么?指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推测出:
(1)这块琥珀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形成;
(2)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在松林里,一个大蜘蛛想捕食一只落在它网上的苍蝇,因为有所警觉,它轻轻地爬过去,小心翼翼地靠近,然后发起突然袭击。然而,由于苍蝇的翅膀粘在松脂里,蜘蛛无法将它拔出。同时,松脂继续滴下来,将它俩包裹在里面。
(3)它的发现者:一个渔民和他的儿子。
2. 思考问题:科学家的推理过程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合理。因为科学家的推理过程是基于琥珀的特点和已知的科学知识进行的,而且这种推理过程是符合逻辑的。
(五)总结全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琥珀的特点、形成过程以及发现过程。琥珀的形成是一个神奇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科学家的推理过程则是基于科学知识和逻辑进行的。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激发了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自己想象中的琥珀形象和特点。字数不限,要求表达清楚、语言生动。
(七)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主要包括琥珀的特点、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以及科学家推理的依据等部分。整体结构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行总结琥珀的特点和形成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科学家的推理过程。同时,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琥珀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的讲解不够生动有趣,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