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马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马诗》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3 20:0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古诗中的字词,理解诗意,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 通过朗读、讲解、品味、想象、作画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的意境。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回顾学过的古诗,提问学生:你们学过哪些古诗?能否背诵其中的一首?
2. 简介诗人背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另一首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被誉为“诗鬼”。他的诗作想象丰富、语言奇特、风格独特,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马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朗读,正音正字。
3. 理解诗意: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含义,提出不懂的问题。
5. 师生共同解答学生的疑问。
6. 再读古诗,加深理解。
7. 背诵古诗。
三、深入品读,感受诗境
1. 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 小组交流:你们在读诗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品读。例如:学生说到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站在草原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所描绘的美丽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品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句,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希望马能够戴上金络脑?为什么要快走踏清秋?让学生体会诗人内心的渴望和向往,感悟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
5. 配乐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韵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范读或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味。同时也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或视频材料,营造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6. 自由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画、写读后感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7. 课堂练习:完成课后作业中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删减练习的难度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