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单元双基双测AB卷
期末考试之基础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31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9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
⑤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保持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请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2.下列加点字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解剖(pōu) 长髭(zī) 锃亮(zhèng) 风雨如磐(pán)
B.匿名(nì) 鬈发(juǎn) 掠起(lüè) 目光灼灼(shuó)
C.号叫(háo) 脂粉奁(lián) 蜿蜒(wān) 罄竹难书(qìng)
D.尴尬(jān) 酒肆(sì) 宽恕(shù) 黯然失色(àn)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遨游 钥匙 枝桠 心扉 浑然一体[]
B.赌博 蒙昧 貂皮 波澜 海誓山盟
C.犀利 迁徙 繁衍 驰骋 盛气凌人
D.畸形 质问 宽恕 欣慰 翻来复去
4.下列各句中标点运用正确的是( )(2分)
A.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得第几名?”
B.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C.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D.父亲问:“第三名是谁?”
5.下列各组短语中不含主谓短语的一组是( )(2分)
A.学生唱歌 珍爱生命 十分完美 伟大光荣
B.漂亮极了 包围城市 非常漂亮 打架斗殴
C.晶莹露珠 农民种田 打量一番 多么可爱[]
D.东方红 遵守纪律 唱歌跳舞 打击敌人
6.主语部分的中心词就是主语。关于下面句子主语的选项正确的是( )(2分)
期末考试的结束标志着新的学期即将开始。
A.主语是“期末考试” B.主语是“考试”
C.主语是“学期” D.主语是“结束”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含有褒义色彩的一项是( )(2分)
A.经过反复调查发现,凶手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骄子──汽车和化工业。
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C.(清国留学生)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
D.三妹便怂恿着她去要了一只。
8.联系上下文,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
①黄皮肤人的群落 ②灿若明珠的黄河文化 ③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9.某同学考试没考好,心理难过。班主任找他谈话。下面四种说法,效果最理想的是( )(2分)
A.你怎么搞的,考成这个样子!往后怎么办?请想想办法。
B.考坏了,难过有什么用!该找找原因才是,争取下次考好。
C.你这次考得不理想,你难过我理解,但不能灰心,我相信下次你会考好的。
D.你考不好,早在我意料之中,不好好反省反省,下次更糟。
10.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诗句是( )(2分)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R 、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
A.乱花渐欲迷人眼 B.百般红紫斗芳菲
C.映日荷花别样红 D.霜叶红于二月花
11.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鲁迅
B.《我的母亲》─—《胡适自传》──适之
C.《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茨威格
D.《雪》──《野草》──散文诗
12.对《过零丁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叙述诗人的出身和四年抗元斗争生活,写自己在辛苦的境遇中苦读经书,从政报国;“干戈寥落”是就国家局势而言。
B.颔联是个比喻句。用凄凉的自然之景比喻国事的衰微颓败。用“浮萍”自喻,更兼“雨打”二字,象征诗人的政治生涯坎坷不平。
C.前六句,感叹个人身世的同时,把国家惨遭外族侵略的仇恨渲染到极点,自己的哀愤之情也同时高涨到顶峰;最后两句,传达出诗人在生死考验面前的最后抉择。全诗先扬后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作者救国无望的遗恨与为国捐躯的决心,突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二、综合学习(5分)
13.初二某班同学就“上网是否有益”进行了热烈的辩论。正方主辩围绕“上网有益”进行了论辩。假如你是反方主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是“ ”,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1) []
(2)
三、阅读理解(34分)
(一)诗歌赏析(5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
(二)现代文阅读(12分)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6.下列对句子中的加点字在文中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B.“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多“字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
C.“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出问题,等待答解;互嘲互赞,随事押韵。
D“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 “平梁”是指姐妹们打秋千时的高度。
17.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3分)
A.描绘山野对歌的场面,表现云南人民的聪明才智。
B.概括介绍云南民歌的几种表现形式。
C.概括介绍年轻妇女不仅会唱歌,还会打秋千。
D.描绘了年轻妇女演唱民歌得胜后的神态。
18.对画横线处描写人物的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3分)
A.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C.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19.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3分)
A.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眼前。
B.通过一系列动作的细节描写,道出了她们得胜后由衷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人物直率泼辣、开朗质朴的性格。
C.这段文字是对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情感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
D.通过肖像描写,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场景。
(三)古文阅读(17分 )
(1)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潇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倾;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
(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0.上面的选文中,有四个字与原文不符,找出来,并改正:(4分)
文中错字分别是 ,正确写法分别是 。
21.第(2)段中空缺的原句是: (2分)
2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 )(2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前人之述备矣 C.则有去国怀乡
D.而或长烟一空 E.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F.薄暮冥冥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2分)
四、写作(50分)
26.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人说,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颗善感的心。请以“__________就在身边”为题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31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9分)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
⑤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人生路上,我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洋洋自得,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只有保持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才能勇攀高峰,实现生命的价值。(请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空)
【答案】①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蜡炬成灰泪始干。③怀旧空吟闻笛赋。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⑤示例: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宋·黄庭坚) 端午: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宋·文天祥)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唐·李隆基) 中秋: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加点字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解剖(pōu) 长髭(zī) 锃亮(zhèng) 风雨如磐(pán)
B.匿名(nì) 鬈发(juǎn) 掠起(lüè) 目光灼灼(shuó)
C.号叫(háo) 脂粉奁(lián) 蜿蜒(wān) 罄竹难书(qìng)
D.尴尬(jān) 酒肆(sì) 宽恕(shù) 黯然失色(àn)
【答案】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遨游 钥匙 枝桠 心扉 浑然一体
B.赌博 蒙昧 貂皮 波澜 海誓山盟
C.犀利 迁徙 繁衍 驰骋 盛气凌人
D.畸形 质问 宽恕 欣慰 翻来复去
【答案】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4.下列各句中标点运用正确的是( )(2分)
A.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得第几名?”
B.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C.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
D.父亲问:“第三名是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用反选排除法,A问号应改为在引号外的句号,B句号在引号外,C并列的书名中要用顿号,答案为D。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各组短语中不含主谓短语的一组是( )(2分)
A.学生唱歌 珍爱生命 十分完美 伟大光荣
B.漂亮极了 包围城市 非常漂亮 打架斗殴
C.晶莹露珠 农民种田 打量一番 多么可爱
D.东方红 遵守纪律 唱歌跳舞 打击敌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语法知识积累,了解各短语类型的特点,判断各项词语。B项中分别是后补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主语部分的中心词就是主语。关于下面句子主语的选项正确的是( )(2分)
期末考试的结束标志着新的学期即将开始。
A.主语是“期末考试” B.主语是“考试”
C.主语是“学期” D.主语是“结束”
【答案】D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含有褒义色彩的一项是( )(2分)
A.经过反复调查发现,凶手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骄子──汽车和化工业。
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C.(清国留学生)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
D.三妹便怂恿着她去要了一只。
【答案】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联系上下文,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
①黄皮肤人的群落 ②灿若明珠的黄河文化 ③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本题要根据历史的发展来理解选项内容,“黄土地”——“人的群落”——“黄河文化”有时间顺序,所以答案为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某同学考试没考好,心理难过。班主任找他谈话。下面四种说法,效果最理想的是( )(2分)
A.你怎么搞的,考成这个样子!往后怎么办?请想想办法。 []
B.考坏了,难过有什么用!该找找原因才是,争取下次考好。
C.你这次考得不理想,你难过我理解,但不能灰心,我相信下次你会考好的。
D.你考不好,早在我意料之中,不好好反省反省,下次更糟。
【答案】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诗句是( )(2分)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R 、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
A.乱花渐欲迷人眼 B.百般红紫斗芳菲
C.映日荷花别样红 D.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B
考点:
11.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鲁迅
B.《我的母亲》─—《胡适自传》──适之
C.《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茨威格
D.《雪》──《野草》──散文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D错,《雪》是散文。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对《过零丁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叙述诗人的出身和四年抗元斗争生活,写自己在辛苦的境遇中苦读经书,从政报国;“干戈寥落”是就国家局势而言。[]
B.颔联是个比喻句。用凄凉的自然之景比喻国事的衰微颓败。用“浮萍”自喻,更兼“雨打”二字,象征诗人的政治生涯坎坷不平。
C.前六句,感叹个人身世的同时,把国家惨遭外族侵略的仇恨渲染到极点,自己的哀愤之情也同时高涨到顶峰;最后两句,传达出诗人在生死考验面前的最后抉择。全诗先扬后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作者救国无望的遗恨与为国捐躯的决心,突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答案】C
[]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综合学习(5分)
13.初二某班同学就“上网是否有益”进行了热烈的辩论。正方主辩围绕“上网有益”进行了论辩。假如你是反方主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是“ ”,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1)
(2)
【答案】略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阅读理解(34分)
(一)诗歌赏析(5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2分)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他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3分)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1分) 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2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现代文阅读(12分)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6.下列对句子中的加点字在文中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B.“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多“字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
C.“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出问题,等待答解;互嘲互赞,随事押韵。
D“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 “平梁”是指姐妹们打秋千时的高度。
【答案】A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3分)
A.描绘山野对歌的场面,表现云南人民的聪明才智。
B.概括介绍云南民歌的几种表现形式。
C.概括介绍年轻妇女不仅会唱歌,还会打秋千。
D.描绘了年轻妇女演唱民歌得胜后的神态。
【答案】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对画横线处描写人物的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3分)
A.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C.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吆喝”“理理”“拍拍”“笑笑”“拉”“走”这些词语中来分析。人物刻画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3分)
A.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眼前。
B.通过一系列动作的细节描写,道出了她们得胜后由衷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人物直率泼辣、开朗质朴的性格。
C.这段文字是对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情感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
D.通过肖像描写,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场景。
【答案】B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古文阅读(17分 )
(1)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潇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倾;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
(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0.上面的选文中,有四个字与原文不符,找出来,并改正:(4分)
文中错字分别是 ,正确写法分别是 。
【答案】馋--谗 一碧万倾--顷 潇——萧 淫——霪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1.第(2)段中空缺的原句是: (2分)
【答案】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解析】
试题分析: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即可,学生精读文章,初步筛选,看清方向,明确方向,仔细分辨,识别障碍。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 )(2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C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前人之述备矣 C.则有去国怀乡
D.而或长烟一空 E.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F.薄暮冥冥
【答案】A.被贬 B.详尽 C.去:离开 D.完全 消散 E.因为 F、迫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案】(1)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同谁一道(一起)呢?(2)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象,全在洞庭湖上。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2分)
【答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异”指不同景物引发不同感触;“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异”指古仁人不同迁客骚人的感情,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里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具体不同,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写作(50分)[]
26.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人说,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颗善感的心。请以“__________就在身边”为题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答案】例文:
幸福就在身边
幸福似阳光洒在人们的心间;幸福像清泉滋润人们的心田;幸福如佳肴美酒为人们的生活增加香美;幸福就在人类奏响在大自然中最美的乐章!谁不爱幸福,谁不渴望幸福?有人说,自己得不到幸福,真的是这样吗?不,只要你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幸福,幸福就在身边。
幸福其实很近,近得触手可及。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便是幸福;拥有长辈对晚辈的爱,便是幸福;拥有妈妈的唠叨,便是幸福;拥有爸爸严厉管束,便是幸福。也许你会说这一切很平凡。但是我们与留守儿童来比,他们家人各在异乡,只能想念,不能天天相聚,而我们享受完整的家庭温暖,并且被爱笼罩着,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幸福其实很普通。我们天天能快快乐乐的去上学,平平安安的生活,这也是一种幸福。也许会有人说;“不是有人说读书太烦闷吗?”对于那些还在战争的国家里生活的孩子来说,不用说读书了,不仅一日三餐没有保证,而且还要忍受战争的痛苦。比起他们我们不是幸福的吗?不应该好好珍惜今天的时光努力学习吗?因此说有一个安宁的学习环境,也是一种幸福。
有这样一名话:“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意思是说帮助了别人的人,心中也会感到快乐。当我们乘坐公交车让座时;当我们带惊惶失措的小朋友过马路时;当我们帮同学解一道难题时;还有哪怕当我们帮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时,都会有一股愉悦感涌上心间,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们于人方便,证明自己是个阳光的人,便拥有了幸福。
我们是幸福的,可总有些人不知道幸福就在身边。常常忽略他人对我们的倍加关爱。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我们时时刻刻都被幸福笼罩着。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