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4.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5. 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3. 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2.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 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 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 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纠正字音:械(xiè)逆(nì)旋(xuán)圃(pǔ)逐(zhú)渐(jiān)
(2)齐读一遍。
3. 好!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一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二是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三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4. 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看看这三个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哪些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5. 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在书做了圈画,有的还做了批注。很会学习。
6. 现在请同学说说三个故事的相同点。(可能有的学生会这样回答:都是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都是通过先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然后对这个现象提出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了科学真理;都是讲科学家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不断的研究揭示了真理。)大家同意吗?很同意!你们说的太好了。这三个故事的相同点不就是围绕着文章中的那句话吗?请大家找到文章中的那句话。能从无数的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它,这是多么好的一种品质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概括出了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多好的总结啊!现在同学们明白题目中的“?”和“!”各指的是什么了吗?(“?”指的是生活中人们遇到的问题,“!”指的是解决问题后得出的科学真理。)说的非常好!让我们为这些善于发现和思考的同学们鼓掌吧!(学生鼓掌)掌声代表了老师对你们的肯定。
7.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是本文的写作思路,同时也概括了科学史上三个有名的发现的故事
(三) 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1.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普通现象,语言也很有特色,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找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或句子,说说好在哪里?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谈自己的体会。(提示:例如“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用的就很好。再如:“最后把‘?’拉直变成‘!’”这个句子很新颖,含义深刻。)
2. 学生自由发言。
3. 教师小结本文语言的特色: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具体表现在用词的准确和传神,如“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还有三个故事中设问句和过渡句的运用。
(四)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抄写本课的新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 回忆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2.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再读课文,解决上节课留下的问题
1. 回顾上节课找出的用的好的词语或句子,交流体会。
2. 交流每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三个故事都有哪些启示?可以概括为哪几点?(一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二是“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现象,用不同的科学理论都可以解释。”三是“许多科学成就往往是在不懈的追求中一点一点积累的。”)教师随机进行朗读指导。如:“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要读出科学家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第四自然段讲的是科学上的许多大发现大发明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所以语速要放慢,语调要平缓,要读出那种发现真理的喜悦。第五自然段讲的是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所以语速要快些,要读出对那些有准备的人的赞扬。
3. 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发言:本文主要讲的是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中蕴含着真理,讲的是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给善于独立思考的人。要想发现真理,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和一颗执著探索的心。)
4. 请同学们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自由发言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用三个具体事例说明观点,二是语言准确、生动、具体。
(三)拓展延伸
1. 你认为科学史上还有哪些发现和发明的真理来源于对生活细小现象的探索?和同学交流一下。例如:牛顿从苹果落地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壶水热后盖被顶开得到了蒸汽机的原理;鲁班从长有锯齿的野草发明了锯子等等。
2. 你认为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可能蕴含着真理?举例说明。比如:切苹果时看到苹果横切面上的同心圆可能蕴含着真理;热水壶盖被热气顶的突起可能蕴含着真理等等。
3. 你认为一个要想有所成就应该具备哪些品质?怎样才能具备这些品质?以“要想有所成就应该具备哪些品质”为题写一篇小练笔。提示学生可以先列一个简单的提纲,然后按提纲分段论述。如:①善于观察、发现。②见微知著、勤于思考。③坚持不懈、执著探索。④不畏权威、敢于挑战。⑤准备充分、善于积累。⑥关注小事、留心观察。⑦面对困难、不言放弃。⑧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