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竹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竹石》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3 20:4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竹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裁、质”等7个生字,会写“戴、帝”等13个字,正确读写“苍劲、坚硬”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竹子不怕严寒、不怕猛烈的风雨的顽强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朗读课题
1. 回顾学过的课文《石灰吟》,吟:有的同“吟”。齐读课题《竹石》。
2. 结合题意,理解“竹石”(竹子和石头),那怎么读题?指名读——齐读。
3. 我们曾经学过通过查找资料来理解诗的意思。同学们预习时查找了关于郑燮的资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老师小结(幻灯)。
4. 让我们再次用热情的朗读呼唤郑燮吧。齐读课题《竹石》。
二、朗读课文,初知大意
(一)初读,理解词意。
1.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出节奏。老师巡视指导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及时表扬和激励。
3. 指名读(每句分别请2——3个同学读),读中正音。注意:“咬定”的“咬”、“千磨万击”的“磨”、“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尔”,读准字音,放慢速度,尽量读出节奏。老师及时评价:听了同学们的朗读,真是声声入耳,沁人心脾啊!我分明看到了郑燮就在眼前,听到了他对竹子的赞美之情。还想再读读吗?——齐读。
4. 解释词意:谁理解了诗句中的词语?交流:“本固”、“任”、“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说说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意思,讲讲停顿,再从整体上把握整首诗的意思。
5. 自由练读,争取背下来。
(二)品读,深化理解。
1. 同学们已经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竹石》,现在让我们再读这首诗,这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棒!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悟!一边读一边体会诗人是在怎样赞美竹子的?如果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出来。(学生自读感悟)
2. 现在我请同学们根据你自己的学习情况向同学们提出你想弄明白的问题。学生质疑:“竹子立根在破岩中”为什么却说它是“坚劲”的?它真的能在“东西南北风”中泰然处之吗?这首诗仅仅是赞美竹子吗?(板书:借物喻人)让我们再有滋有味地、长久地品读这首诗,老师要看看谁把这首诗的韵味给读出来了。(学生练读——指名朗读——齐声诵读)
3. 同学们学得很好,那谁能告诉我作者在这首诗中为什么要描写石头呢?(出示幻灯:石)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板书:对比反衬)我们同学作文时如果想让笔下的主人公很突出的话,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去写。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了这首诗的意思,我们再来一起朗诵这首诗吧!一边读一边体会作者是在怎样赞美具有高洁品质的人。(指名一生朗读后齐声背诵)这就是一首真正的田园诗啊!我们现在知道诗题为什么叫《竹石》了吧!现在我们再把课题完整地读一遍。
(三)拓展,课外延伸。
1. 同学们知道作者是在怎样赞美哪些人吗?谁能试着补充诗句:( )在酷夏里( )任尔( )。( )在荒野里( )任尔( )。( )在严冬里( )任尔( )。( )在沙漠里( )任尔( )。从中你体会到这样的人具有怎样的品质?谁能用上“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等词语说说具有这样品质的人?或者用上自己的词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词语说一说具有这种品质的人?说的不好没关系,能说多少就说多少。2. (出示幻灯)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诗《致郑燮》,让我们齐声朗读:
致郑燮(清)杜琼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力克俭难,矢志报君贤。
3. 老师也写了一首诗送给同学们,齐读:
咏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作业设计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四、板书设计
竹石
郑燮
借物喻人
对比反衬
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来理解和体会诗句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同时还利用了一些课外资料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督促和检查,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