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书
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书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言行的典籍。 孔子是一位大学问家,十分重视学习,《论语》中多处讲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他编写的《童蒙须知》,对 儿童的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都作了详细规定。
自读要求
(1)自读第一部分,借助注释,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错误的读音。
耻
识
羞耻
耻辱
(羞辱,侮辱)
识别
(记住)
默而识之
shí
zhì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zhì
hào
hào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
/
/
/
/
/
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2)小组交流选自《论语》的几句话的大意,把讨论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作好小组汇报准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
同“智”,智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不以下问为耻。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读
记住
默写
默默
zhì
教诲
huì
思考并讨论:“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讲的是学习,“诲人不倦”讲的是教育,孔子为什么从学习讲到了教育上?
思考并讨论:“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讲的是学习,“诲人不倦”讲的是教育,孔子为什么从学习讲到了教育上?
这正是孔子面对知识、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孔子认为,教育别人不仅是在传播知识,同时也是巩固所学的一种方法。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
huì
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获取知识的人。
古代的文化
喜好
hào
勤勉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起来就好像在追逐什么,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东西。
赶不上
害怕失掉什么?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曾经
用来思考
没有好处、没有长进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为什么孔子说“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来思考,结果没有长进,还不如学习呢。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耻
诲
左右等宽
左窄右宽
书
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
不到乎?
—[宋] 朱熹
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错误的读音。
矣 岂
挨 —
yǐ
qǐ
岂敢
岂有此理
(表示疑问的词:难道、哪里)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 朱熹
/
/
/
/
/
/
/
/
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
文言文常用字:亦、矣、乎、余……
表示疑问:难道、哪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课文都告诉我们哪些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勤奋学习,多发问
学习要持之以恒
学习要勤勉
求学不能懈怠,要有进取心
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 朱熹
读书要做到这“心到”“眼到”“口到”,尤其要做到“心到”。
小组交流
你用过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吗?文中的学习态度,哪些你做到了,哪些还没有做到?今后你在读书学习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书
谓
诵
岂
左窄右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