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在心灵的花园种上一朵教养之花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被尊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的余世维教授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上面几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问题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这些高尚的“教养”在我们的生活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围绕“教养”写一篇不少于850字的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书写工整,标点规范;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教养即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人认为教养“事小”,总是闪现在细微处;也有人认为教养“事大”,彰显着风度与气质。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材料二:
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傅雷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利哈乔夫
要求:请围绕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700字。
答案
1.
例文:
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很多年前,余世维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
也许客人和阿姨永远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并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研究生入学考试后等成绩的那段时间,我在一家麦当劳参加见习经理培训,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倒餐盘。餐盘上有餐盘纸,只要不是被打湿或者故意破坏的很严重,清理餐盘是很容易的。只消把餐盘倾斜45度角插进垃圾桶的门帘,餐盘纸和餐后垃圾就会全部滑进垃圾桶,自己的手一点也不会沾上。
可据我的观察,就是这简单的动作,国内大部分用餐者都不会做。父母更不太会鼓励孩子吃完麦乐鸡和开心乐园餐之后把餐盘清理了。用好习惯换别人高看一眼 很多人还做不到。
有一次跟同事一起搭飞机出差,吃完飞机餐,看见他把餐盒、纸杯、废弃物都一样一样整理好,铺平,然后把擦过手的餐巾纸摊开,均匀的盖在餐盘上,再交给空姐。我坐在邻座,瞬间觉得自己之前是多么的粗鲁。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东西,但在丢弃时却可以有教养。
看得见的教养是容易的。因为慑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些自觉力的人,都能发现自己跟文明的差距。在干净的环境里你不好意思乱丢垃圾;在安静的博物馆你不敢高声喧哗;在有序的队伍中你不好意思插队;在清洁的房间,你不会旁若无人的点燃香烟。所谓的教养,真实存在于环境感染力中。
难的是看不见的教养。在乌合之众中谁能保持优雅和教养 在群体无意识中谁能保持清醒和判断 在舍生取义的时刻,谁还能像一个绅士,把生的机会留给妇孺老人 这不是作秀和异类,这恰恰是最能体现教养作为品德的可贵之处。
更难的是那些“慎独”的教养。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
虽然没擦可能也不会被人批评,虽然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会跟下一位乘客认识,但这种谨慎独处,保有敬畏的态度恰恰是最能考验真假教养的地方。
再比如之前说到的整理房间,清理餐盘和盖上餐巾纸,听起来都是细节小事,难就难在明知道没有“好处”还依然保持,这就比“被称赞的道德模范”好的多,也可持续的多。
教养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小学生行为准则,其实也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它更是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处境和习惯。
不因为自己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由多则材料构成,多则材料要找焦点,几则材料的焦点表面上是“要让别人舒服”,而在第二则材料就明确的指出,这种让别人舒服就是“教养”,也就是第四则材料提到的修身立德。审读本次作文材料不难发现,其内部顺序是良好的日常行为——形成习惯——修身立德——形成良好的教养——教养能让别人舒服。写作时,要抓住材料的“焦点”——教养进行立意。如修身立德,泽被天下;良好的习惯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有教养,才能让别人舒服等。如果仅写教养或者如何提高个人修养,不能作为一类立意。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进行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同的方向,注意围绕“教养”立意行文。
2.例文:
教养的芬芳
我热爱着那方土地。即便是没有林立的楼群,缺少闪亮的霓虹,与那片土地一致的是贴着地皮疯长的蔓草,透过云层依稀可见的鸟群,我依然爱她,爱她从农人的锄间,山野的风中飘荡出带着泥土气的芬芳——属于教养的芬芳!
我是土地的孩子,根植于故园简单却厚重的土地里!我像是一株饥渴的树苗欢快地吮吸着来自泥土醇厚的生命的乳汁,然后迅速地抽枝拔节,企图逃离,却发现再长的生命也无法与她脱离,我已深深根植于她的生命,每一脉络都流淌着源自故园的赤诚的血液,每一次生长都有源自她的生命最本质的气息!
我喜欢那片土地上孕育的丰盈饱满的女人,毫无顾忌地唱着简单零碎的曲子,即便是不及城市人的雍容华贵,即便是没有多么高雅的情趣,一支山花随便采来插在发间也可风情俏丽,一段未成曲调的歌谣也可唱出满心的喜悦!故土上的清风将她们悠扬的歌声传远,山野间的泉水滋润着她们洁白纯真的情怀,故乡的女人没有惊人的壮举,缺少繁华都市里的妖娆,却用一腔爱意、一段歌谣将我养大。没有孜孜追求的斗志,没有尔虞我诈的技巧,她们给我的,只是充实的人生,她们教我的,只是如何本分做人、踏实行路,真诚地迎接生命里的每一个朝阳和晚霞!教养,不是她们拥有高贵的气质、雅致的装扮,而是他们简单纯正的生活,也是她们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在厚重的土地上散发着淡淡的芬芳!
我亦敬佩那些赤着胳膊、挥着镰刀的汉子,在生命的土地上用心收获一份真实平凡的希望!或许他们不懂抱负,或许他们不知钻营,但他们拥有一双肩膀,一双印满岁月、刻着沧桑的生命的肩膀,无论晦明风雨、坎坷多艰,都会无语地担起生活的重担!也许他们不懂什么温文尔雅,也许烦了他们也会骂出一两句脏话,但他们依旧会在肩上多扛一袋粮食,依旧会在飘满炊烟的羊肠小道上加快回家的脚步。我不知道她们是否拥有过远大的志向,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会为一次遭遇怨天尤人,可我依然从那肩膀中读懂了教养,不是矫饰的语言、虚伪的动作,而是真正的担当起生活的重担,担当起生命的重量,从容而坚定!
我是故乡的孩子,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教会我成长,每次行走大地,我都带着故乡赋予我做人的教养,踏实从容地行走在山川大地,芬芳每一段行程!
教养的芬芳
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孩子。水泥钢筋的城市离我们很远,城里人口口声声强调的“学识”离我们很远,一如玻璃橱窗里的玫瑰花,永远不会扎根板结的黄土埂上。但农村人朴实、热情的品格,却在稻香的摇曳中,代代相传。农家娃没有城里人的阔绰,但骨子里有着灯红酒绿无法比拟的芬芳。我们不急于将这芬芳贴上教养的标签,因为我们追求的只是内心的富足,一辈子的安详。
金色的秋风吹来金色的梦想,10月的田野滚动着豆粒的欢歌笑语。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鸡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在隆隆的打谷声里尽情挥洒着喜悦的汗滴。那是一个热情、温馨、富足的年代,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记录着农人的财富与成果。简单、知足,是我们生活的基调。
我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追求是否为玻璃砖里的城里人所不齿,是否他们眼里的农事只是低级趣味。但当我放眼张望那隔间里的三口之家,看着他们强制孩子用稚嫩的双手写下远非属于那个年纪应该涉足的古文、英文、方程时;当我看到邻里之间隔着钢筋门窗互相提防时,当我看到霓虹灯下弥漫血腥混乱疯狂时,我真的不敢说那是生活在社会上层的灵魂,我不敢说他们的生活里有人格的芬芳,抑或教养的幼苗,真的,我不敢说。我所能传达的,或庆幸的是,我们的稻谷拥有最本真的香甜。
故乡在小河蜿蜒环绕的平原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岗位,一代代的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他们一辈子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向着金色的人生散发芬芳,那一股简单、明净的芳香播撒在金黄的土地上,融入稻谷抽芽拔节的生命节奏,也滋润了枕在稻草上生长的农家娃。
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而我却始终感念着金黄稻草上留存的香甜好梦。即便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但我知道那流淌在农家屋舍前的稻香已植入我的心田,温热着在异乡奔波的农人。
在故乡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根稻草,安详、富足,永远散发着教养的芬芳。
教养的芬芳
罗兰说:“你踩碎了紫罗兰,它却将芬芳留在你的脚上。”宽阔豁达的心灵总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因为那是教养所滋润的花朵。
炎炎夏日,热浪袭来,却依然挡不住我对花果山的向往,一大早就睁开双眼催着父母收拾东西准备上路。一路上的颠簸后,我终于来到了这个神奇的地方,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张开双臂就往里冲,似乎里面有某种芬芳在吸引着我。
我们一路说笑,一路留影,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山腰。半山腰处有家茶水铺,是供往来游人休息的地方,我挥了挥汗,瞅个空处坐了下来。本想坐下来静心欣赏一下周边的风景,突然耳边响起了一些议论声和惊呼声,我转过身去,想探个究竟。
那是一个怎样的人啊,身体畸形,有些罗锅,干瘦,矮小,约莫四十岁的样子,我不禁泛起一片同情之心,可夸张的是她的头发,有些干枯,却绑着两条麻花辫子,贴着脖子安静地挂在胸前,但每条辫子上的那一撮野花竟是那么的显眼,也许是就地采的吧,还很鲜嫩,我突然之间就被感动了。也许生活有艰辛,磨难,太多的不公平,可都不影响她对生活的热爱。
她微笑着招呼大家,权然不顾大家的议论纷纷,丝毫不在意别人的异样的目光,也许是习惯了吧。我明白了,她是这个茶水铺的主人。不断的人来人往,她越发忙碌了,越发笑得灿烂了。
她热情地应对着每一个客人的要求,看得出生意很好,但这些都不影响她和别人的交谈。一个孩子走过,她会轻声说:“多可爱的孩子,慢些走!”一位老人路过,她也会关切地说:“大爷你身体可好哟,小心些,前边的路有些陡!”这些温暖的话语就像她那麻花辫上的野花一样,散发出淡淡的芬芳,看似平淡,却又真真切切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也许小孩子初次见了她会惊恐不已,也许贵妇人见了会嫌恶地远远离开,可她都豁达地通通忘掉,宽容地原谅着人们浅薄的无知,原谅着上天的不公,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教养,像野花一样扎根于大地,默默的演绎着自己的精彩,等待着真正懂她的人,领略她的芬芳。
离开的时候,我特地走到她跟前,真诚了说了声“谢谢”,看着她如花的笑奤,我被深深的感动了。我不知道她的生活境遇是否会永远如此,但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对美的执著与热爱,对人的宽容与豁达,她的生活就会永远充满芬芳。
这不是教养又是什么?她的教养滋润着她的生活,我相信,在以后的以后,它也会滋润更多人的生活,真的希望这种芬芳能够永远传递下去,惠及你,我,他。
教养的芬芳
“你这孩子真没教养,不知道你父母是怎么教的”,七八岁时的我常听别人这样训斥我。当时一听到这话,我就大声的反驳。爸妈做生意不常在家,身边只有爷爷奶奶,他们怎么教我呀,再说了,教养能当饭吃吗?因为当时还小,真不知道是什么,模糊之中,“没教养”大概就是“没人管”的意思吧,现在想来都觉得好笑。
在遇到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之前,我承认,我确实是一个没有什么教养的人,我甚至会乱丢垃圾,而且总会制造一些恶作剧,所以所有的人都不怎么喜欢我,除了这个新来的班主任之外。
她是一个20出头的漂亮的老师,笑起来好甜,声音也柔和动听,一来就我就对她有了好感,因为她是第一个说我是个有教养的人。
那是在下课的时候,因为一个男生在纸上画了一只小鸭子,扁扁的嘴,长长的脸,上面有我的名字,旁边写着“没有教养的某某某,某某班”,我想把这张纸抢过来,却被他弄成了纸团,乃了下去,天哪,要是平时,我才不会去在意这个纸团呢。可是如果被别人捡到,那我不就丢死了,不就出名了,而且是臭名远扬吗?
我迅速地下了楼,就在捡起那个纸团的一刹那,看到了她——我们年轻的班主任。她微笑着向我走来:“某某某,你真不错,这么小就知道爱护环境,可真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听到这话,我的脸一下子红了,不过,真是弄拙成巧了。天呀,竟然有人说我是有教养的人了。
当天,她就在班里表扬了我,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可是那个男生突然站起来了,说我是个有教养的人,还说出了我的种种“恶行”,我当时就被他气哭了。
这时她说了几句话,可能是我一辈子也忘记不掉的。“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花,花的名字叫教养,当这朵花开放时,你们就会闻到教养的芬芳,来自心底的芬芳。”
原来,教养就是一朵花,当这个人的行为有教养时,就像是甘露一样,浇灌着这朵花,使其开放成最美的花,让人闻到教养的芬芳,让人不可抗拒。
自那以后,我真的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别人再也不说我是个没教养的人了。他们会说:“瞧瞧人家,多有教养,我家的孩子如果像她一样,那该多好。”
请每一个人都在心中播种一个叫“教养”的种子吧,当它成为花时,请用甘露浇灌,就可以闻到教养的芬芳了!只要人类还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这朵芬芳的花就应该永远盛开。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属引语式材料。
首先分析材料。
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教养”。“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材料先指出“教养”的内涵,应指一个人的良好道德或文化品质,如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等,接着指出这些教养在生活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芬芳”即香气,这里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述,“教养的芬芳”指的是良好的道德或文化品质对人的影响,对周围人的正面引导、激励作用。
然后分析要求以及行文构思。
题干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围绕“教养”写一篇记叙文。作为记叙文,最容易想到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构思就是精雕细刻几个能够体现教养的芬芳的经典画面,最好这几个画面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人的不同方面的教养,因为教养本来就不仅仅是指一种优良品质,而是具备多种良好品质的综合反映。而且一定要有议论抒情性的语言来点题。也可以写一个你所遇到的具有良好教养的人对你的灵魂深处的触动,不仅要写出触动你的事件(最好用细节描写),而且要写出自己精神受到触动时的感觉(最好用心理描写),也要注意在开头和结尾扣题点题。
立意:
1.教养的芬芳沁人心脾。
2.在心灵的花园种上一朵教养之花。
3.有教养的人温暖别人。
4.教养让生活更有品位。
3.例文:
教养的芬芳
二零零八年的夏天势必成为一种符号,留存于世界的记忆中,鲜艳的中国红点燃世界的激情,也让世界各民族的人感受到中国教养的芬芳。
“最美的志愿者”微笑着告诉全世界的人:任何一个中国人遇到相同的情况,都会和她有相同的选择。不论倒下的那个人是曾经在中国土地上肆虐的日本的国民,还是在巴黎街头为抢火炬而呐喊助威的人,我们的选择都会一样,因为这是中国的教养。
中国的教养没有法国薰衣草的美丽浪漫,也没有荷兰郁金香的神秘诱人,中国的教养散发的是夏日濯清莲而出的荷花那淡淡的、温和的芬芳。
中国的教养是“以礼为先”。在奥运会上,中国人的“礼”代表了中国的形象。奥运赛程中,我们不疯狂,不像球迷那样以疯狂的举动发泄不满,我们礼貌地坐在观众席上,为每一次的精彩奉献掌声,一声声“加油”足以表达我们对中国奥运健儿的鼓励与期待。
面对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我们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刘翔退出赛场,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将祝贺送给新的冠军;当中国男篮走下赛场,我们同样为他们热泪盈眶。这就是中国的教养,君子一样的莲花散发的芬芳。
中国的教养没有富士山的浪漫神秘,也没有乞力马扎罗山的绵延不绝,中国的教养是泰山一般的坚韧,蔑视一切灾难与困难的王者气概。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没有人后退,只有不顾一切的勇往直前。当生命在瞬间遭遇威胁,没有人放弃生的希望,只有在废墟下的坚强挣扎。草绿的军装站成山的姿势,抵住灾难的洪涛,勇敢的人们靠在山的肩膀上,让生命的奇迹一次次上演。
他哭着回头,哀求道:“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钢筋水泥下,他以希望为支柱,度过了八天八夜的黑暗……这就是中国的教养,泰山一样坚韧。 中国的教养不似多瑙河般温情,也不似尼罗河那般悠长,中国的教养是长江的波涛汹涌,激情万丈。
在异国他乡,中国人用自己的语言一遍遍述说中国文明的伟大;面对外国人的挑衅与辱骂,我们奋起反击,用炽热的激情捍卫祖国的尊严。
他用纯粹的法文作了精彩的演讲,告诉那些“蓝眼睛”中国有多伟大;她用法律维护中国人的利益,将美国广播公司告上法庭。这就是中国的教养,长江一般汹涌。
是君子荷花的芳香,是泰山王者的坚强,也是长江汹涌的正义。中国的教养,源远流长。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是一篇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它仅仅只是提供了一段材料,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广。一般来说,首先要研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初步理解材料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其次,要找出材料的中心句,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1.审题: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围绕核心词语“教养”,说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解释了“教养”的定义;第二层意思是指出开了“教养获得的途径”,即“事小”和“事大”,也就是细微处和大事中。这两层意思为本次作文的写作提供了不同的立意和写作思路。首先要对关键词“教养”的准确理解:教养是什么?教养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黑塞说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其次,要明确教养的表现: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已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这些都是教养的抽象表现。对此我们应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再次,要思考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写作时,可以从生活的细微处寻找写作灵感,运用细节描写,通过细小的事情反映人物的教养。
2.参考立意: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文化与教养;教养与人生;理解教养等。
3.行文结构:文章开头开门见山地引出了论点“中国教养的芬芳”。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首先论述了“中国教养”是“以礼为先”,用坐在奥运观众席上有礼貌地观赛、为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鼓掌、刘翔退出赛场后将祝贺送给新的冠军、当中国男篮走下赛场我们依然热泪盈眶作论据;然后论述了“中国教养”是“泰山一般的坚韧,蔑视一切灾难与困难的王者气概”,用汶川地震军人救灾、反击外国的挑衅和辱骂、用法文作演讲、将美国广播公司告上法庭作论据,充分论证了观点。最后,总结全文,“中国教养”是有礼、坚强、正义。回扣题目,照应前文。
4.写作素材:
(1)菊花,教会我与世无争,归于平淡。菊花是一个人的化身,他厌倦了官场的黑暗虚伪,浮浮沉沉,决心不再为五斗米而折腰,因此,他隐居田园,以一颗与世无争、平平淡淡的心看世界,他与自然的怡然自乐化为一体,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精神盛宴享受。莲花,教会我做本色的自我,濯清涟而不妖。细细数来,纯真抑或是纯洁应是人的教养中最珍贵的一种。它没有媚人的芳香,却拥有一缕清幽的香味,它是人类教养中最迷人的芳香。嗅着这种芳香,心灵会更加纯洁,灵魂会更加纯净。拥有莲花般的教养,你不会再欺骗、隐瞒、狭隘 ,因为它会使你的物质欲望消失,增加你对纯真、本色生活的追求。
(2)把教养揣在心田,身后会撒下一路芬芳;把教养融入血液,身体会释放迷人的光芒。 教养是春风,在清凉你的同时也可抚平心灵的创伤。有这样一个女子,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灭,让生命与坚强一起成长。接受,回报,奉献,用行为延展爱心,几年时间,她用爱心温暖了八万个冰冷的心灵,她用轮椅画出了最美的爱心轨迹。她就是李丽,一个轮椅上的爱心妈妈。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面前,她不忘用爱心去温暖别人,让无数迷恋网络的少年重新捧起课本,让无数麻木冰冷的少年犯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她用爱心诠释了教养,用爱心滋润了教养,让“教养之花”散发醉人的芬芳。
(3)鲁迅,他一生都在用笔作战,是教养,让他的笔尖流散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骨香;是教养,让民族魂的大旗在他手中高扬。因为这份骨香,我们的民族才绵延悠长;因为有这高扬的大旗,中华民族的振兴才有希望。 教养的芬芳需要长时间地培养,发酵。把教养之花植在心间,才能真正提升自己,温暖他人,芬芳世界。
(4)早晨我妈出去锻炼,正好赶上环卫工人给绿植喷水。有一对父子就站在那里,小男孩5、6岁,觉得浇水好有意思也想浇。他爸就很有礼貌地问环卫工人:师傅请问能不能让我儿子浇几下?师傅说,好呀。小男孩就浇得特别认真开心。过了一会儿小男孩问爸爸:爸爸我长大也想当环卫工人浇水!他爸语气很平和地说:好呀,只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行行出状元。父母的修养,是孩子的教养。
(5)刚去美国的时候,我觉得那儿的人好像都特别绅士,我还没走到门前,就有人面带微笑帮我开门。我想这或许是西方人讲究"女士优先"的缘故吧,于是就满足地径直穿了过去。一段时间我特别享受这一“待遇”。慢慢地我发现,规矩并非如此,而是“后来者优先”。凡是公共场合有门的地方,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形:走在前面的人,推开门后都要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进门。无论男女,都会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去,而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谢",并接着扶。我去孩子学校,特别留意观察,我给后面的小学生扶门,发现没一个不说“谢谢”的。无论在学校还是商店门口,很少有人进去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的。在我们看来是蝇头小事,别人则看成大事。你不扶门,大家第一个反应就觉得奇怪,然后判断你缺乏基本的礼貌和教养,更谈不上举止优雅了。
(6)一位空姐在微博上说刘诗诗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从国外回京的航班上见到刘诗诗,落地之后我们整个组的组员都为诗诗点赞,礼貌温和,眼神不躲避,会直视你微笑讲谢谢,更赞的是落地之后我们看到位置上整理好的被子,更是大大的赞!” 有人说,不就是个叠被子嘛,谁不会。坐过国际航班的都知道,上下飞机大都要先经过头等舱,上飞机那里是最干净整洁的高端服务区,下飞机时,头等舱客人早就无影了,留下的常常是丢得满地都是的被子,一次性拖鞋,还有报纸,经济舱比它都整齐多了。乘客离开飞机后,空姐需要整理好座位上的毯子,结果发现刘诗诗在离开飞机之前把自己使用的毯子叠好放在位置上。这种温暖,沁人心脾,折射出当事人的教养。
(4)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识和德行。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是必须借助于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的。——凯洛夫
宽广的河流平静,有教养的人谦逊。——赫尔岑
自尊在礼节中是最微不足道的,彬彬有礼是有教养和友好的表示,也是对他人的权利、安逸和情感的尊重。——爱·马丁
所谓良好教养,它们在几乎所有国家中乃至于一个地区里,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明辨事理的人都会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养,并与之看齐。——切斯特菲尔德
关心公益应当是每个有相当教养的人所共同的。——托尔斯泰
要想有教养,“就要去了解全世界在谈论和思索的最美好的东西”。——阿诺德
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格里美尔斯豪森
任何人,不论多么博学,只要他的冰问和他的生活之间还存在着一段不可架梁的距离,就都称不上是有教养的人。——波伊斯
有教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德漠克利特
要想有教养,就要去了解全世界都在谈论和思索的最美好的东西。——马·阿诺德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4.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围绕“教养”审题立意。
材料一论述的是“教养”的含义、有教养的人的表现和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材料二是两则名言,同样论述了教养的具体含义及获得良好教养的两种途径。其中“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已经从外在表现深入到了精神层面,与材料一中的“美好的道德品质”相照应;利哈乔夫则阐述了获得教养的两种途径。
据此可知,两则材料围绕“教养”阐述观点,重点在于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我们可以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来分析怎样提高个人修养:一是加强自身修养,二是多读书学习,三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可以从三个方面同时入手,也可以侧重于某一个方面。
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先分析教养的内涵及外在表现;论述良好教养对于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意义;然后重点论述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性,给出具体方法和途径;结尾呼吁大家积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立意:
1.教养的芬芳,沁人心脾。
2.教养来自于灵魂的高贵。
3.用知识、智慧浇灌教养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