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6-02 08:4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学会识图能力、观察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课,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等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教材“导入框”中的内容,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独立试航
1、明朝的西洋是指今天 以西的东南亚和 沿岸地区。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3、 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洋,从 出发,使入茫茫的大海。到 年,郑和 次下西洋,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4、最早抗击外国侵略的我国古代民族英雄是 。
5、 年, 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课堂互动,情感共鸣
(一)探究一:郑和下西洋
合作交流:(读本目课文、插图、《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资料等)
1、这里说的“西洋”指哪些地方?
2、郑和下西洋从哪里出发?
3、他们沿途经过的国家或地区,今天各叫什么名称?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5、学生观察彩图23《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结合课本95页插图和资料,
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

6、查资料: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在目的、影响方面有何不同?
(二)探究二:戚继光抗倭
分组讨论:
1、倭寇指哪些人?
  
2、戚家军和岳家军有哪些共同点?
  
3、戚家军和岳家军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时代、领导人、对手等)

 畅所欲言:
1、戚继光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番彝佛郎机”指哪个国家?(葡萄牙)
 
3、、他们的侵略行径同郑和下西洋相比,有什么不同?(背景、目的、手段、结果)
四、针对训练(牛刀小试!)
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 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 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榜葛剌和红海沿岸
2、对郑和下西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显示明朝强大 B 加强经济交流
C 促进友好往来 D 开拓世界市场
3 、今年(2010年)是纪念郑和下西洋多少周年 ( )
A、505年 B、 605年 C、585年 D、685年
4、1553年,攫取我国广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我国政府收回澳门主权的时间是( )
A、葡萄牙,1997年 B、西班牙,1999年
C、葡萄牙,199 D、荷兰,1999年
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为戚继光所作的诗句,其中,“但愿海波平” 的意思是( )
A大海风平浪静 B希望渔船、商船能平安地行驶在大海上
C希望能扫除中国沿海一带倭寇的危害 D希望加强海防
6、下列人物中被誉为民族英雄的是 ( )
(1)岳飞 (2)郑和 (3)戚继光 (4)郑成功
A、(1)(2) B、(3)(4) C、(2)(3) D、(1)(3)(4)
五、达标测试 ( 我行,我一定能赢!)
(一)选择题
1、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 对外侵略扩张 B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 学习外国的技术 D显示明政府强盛
2、如果你是郑和船队的一名成员,下列国家你不可能到达的是( )
A印度 B阿拉伯 C索马里 D 英国
3 、明代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4、明朝的“戚家军”与南宋的“岳家军“最相似的方面是( )
A抗击侵略 B 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C 肃清倭寇 D 抗击金军
5、明朝抗倭斗争能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 ( )
A、抗倭斗争的正义性 B、戚家军战斗力强
C、戚继光的战术正确 D、其他军队的配合
6、《七子之歌》中的“七子”之一澳门是被哪个帝国主义国家侵占的?( )
A、英国 B、日本 C、荷兰 D、葡萄牙
(二)材料分析
阅读材料: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忂……”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永乐三年”指哪一年?
当时的中国皇帝是谁?

(2)、郑和先后几次远航?他到过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哪里?

(3)、“奉使西洋”有何历史意义?
2、读材料:“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个人物。

(2)材料中的“夷岛”是指什么地方?

(3)这里的“海波”喻指什么?

(4)你认为材料中的“我”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六、学习不足与问题:


七、布置作业
  1、学生结合98页“自由阅读卡·澳门妈祖阁”,交流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