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习作指导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游_______》,本单元“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是专门的习作单元,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的单元。整个单元以“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回顾一个游览过的地方,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在“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之后,教材安排了《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提供了更多模仿范例。四年级的孩子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旅游经历。或是一处历史遗迹,或是一片自然美景,总有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可是问题来了,一脑的记忆碎片,该如何组织成句,联结成篇呢?这是本课我要指导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在于如何按照游览顺序将景物描写出来,并能做到详略得当、融情于景、动静结合,调动学生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来感受大自然。本单元习作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提示学生回顾游览过的、印象深刻的地方。泡泡呈现同学交流的场景,提示学生“一个地方”既可以是外出旅游时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身边熟悉的地方,同时提示了“按照顺序写”和“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两个要点。这部分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打开思路、确定习作内容。教材的第二部分提出习作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按游览顺序写,写清楚游览过程接着提出三个具体建议:第一,画路线图,确定顺序;第二,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写;第三,运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教材第三部分对习作修改提出要求,要与同学交换习作进行评改,并把是否按游览顺序写、是否写清楚景物特点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培养学生交流、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
从习作心理方面来看,四年级正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对身边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在辨证思维萌芽期,学生辨证分析能力不够完善,概括水平较低,因此,本单元的作文教学,要尽可能地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从习作习惯方面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容易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尤其对于本单元景物、游记类的文章,更加难以提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从习作技巧方面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观察的重要,已经渡过了作文起步阶段,能够独立地写一篇小文章。但是写作技巧尚不成熟,描写游记的方法,抓重点描写景物的技巧等尚不熟练。因此,我们应该针对本堂课的习作教学,设计一些说和写的活动。比如补充习作题目,并且说说为什么;再如完成游览路线图等等。从习作评改的方面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一些优秀的习作片段,往往只知道好,但不明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教学中应该抓住不同的习作亮点,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明白游记作文写法的妙处,明白如何突出景物的特点,从而在评价中学习游记习作的修改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文本提示,梳理、明确习作要求。
2.借助《七月的天山》和《颐和园》两篇习作例文,引导学生领悟按顺序写、突出特点和生动表达这三种写作技巧。
3.迁移运用,能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并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七月的天山》和《颐和园》两篇习作例文,引导学生领悟按顺序写、突出特点和生动表达这三种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迁移运用,能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并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从而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之情。
【课前准备】教学PPT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见过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可以与老师分享分享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前时间与学生交流,从谈话中提前让学回忆起去过的、印象深刻的地方,为本堂课的习作教学做铺垫。】
一、导入新课,明确习作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习作指导课。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请同学们翻到74页,读一读,找到关键语句提取重要信息。(2分钟)这篇习作对我们提了哪些具体要求呢?
学生汇报:
(1)习作主题:游——某一个地方,要求在横线上填写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
(2)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①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②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③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这就是今天的习作要求,我们来读一读。
指导语:孩子们,你们准备在横线上填写哪个地方呢?大家的心中都已经有了答案吧。是山清水秀的避暑胜地莽山;还是英雄的城市武汉?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还是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广场?亦或是彩云之南——云南呢?不过不一定要写你旅游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你身边熟悉的地方。现在你是不是已经锁定了写作目标了呢?那就请你和你身边的同学交流交流,确定好了就把你印象最深的那个地方填在横线上吧。提问:谁来说说你补充的习作题目,并且说说为什么。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学生通过自学明确本堂课的习作要求,引导学生确定习作主题,并能简单说明原因,学生所说的原因其实就是习作中需要重点描写的内容,旨在为接下来习作教学中选取重要内容突出特点做准备。】
二、借助例文,打开宝藏,理清写作思路
指导语:习作要求我们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那么如何按顺序写清楚游览的过程,写出景物的特点?同学们,其实习作要求中就给出了提示,你们发现了吗?我们来读一读。学生读要求: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指导语: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习作小宝藏。不过,这三个宝藏需要你们自己来打开。怎样才能写清楚重点景物呢?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描写景物的语段,它一定能给你带来启发。
宝藏一:按顺序写
小组合作:读《七月的天山》第二自然段,找找在这个文段中,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在课文旁做好批注。指导语:请大家仔细阅读,我们的宝藏就藏在这里。
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预设1:这段话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描写景物。
预设2:作者按顺序描写了蓝天,雪峰,雪水,溪流,鱼儿。
预设3:这段话有层次,有条理的描写了进入天山看到的景物。打开宝藏:同学们说的特别好,祝贺你们很快就打开了第1个习作宝藏:按顺序写。看来描写一处景物时,按一定的顺序写,能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提问:描写一处景物的顺序有很多,你还想到了哪些?
学生汇报:先整体后部分、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景物变化等。
宝藏二:突出特点
指导语:同学们,游记文章,并不是所有的景物都要一一详细描写,应重点描写印象深刻的景物,这样文章有想有略,重点才会更加突出。提问:我来看下《七月的天山》第四自然段,这一段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呢?学生回答:描写了天山深处的野花。
提问:那么作者是怎样突出野花绚丽的特点呢?
学生汇报:
预设1:作者具体地描写了野花的数量、颜色和形状。
预设2:运用生动的比喻,排比的写法,写出了野花绚丽的特点。打开宝藏:同学们,找到宝藏了吗?我们一起来打开:突出特点。
宝藏三:生动表达
自学:默读《颐和园》的第四自然段,想想在这个文段中,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在课文旁做好批注。
学生汇报自学所得:
预设:作者不仅描写了树丛的样子,琉璃瓦屋顶和宫墙的颜色。同样,连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句,突出了昆明湖的竞合率。
打开宝藏:我们来打开最后一个宝藏吧:生动表达。
指导语:描写印象深刻的景物,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数量等其他方面突出景物的特点。可以运用比喻,以人,排比等生动的表达,将景物特点写清楚。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七月的天山》和《颐和园》两篇习作例文中的片段,来引导学生揭示习作宝藏,即:按顺序写、突出特点和生动表达这三种写作技巧,让学生从真实的习作例文中去习得习作方法。】
三、巧用宝藏,活用习作技巧
1.指导语:你们也来描写一处印象深刻的景物吧。
注意:(1)按一定顺序描写印象深刻的景物。
(2)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写出景物的特点。
2.课堂小结:孩子们,“处处留心皆学问”,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支精于刻画“美”的笔头,一条线索,多重感受,让我们用文字记录我们的足迹,把美丽的风景分享给更多的人!
【设计意图:再次提示学生习作注意事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习作。】
【板书设计】
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