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情评价卷(2023年 . 秋)
(本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学校 : 班级: 姓名: 评分 :
一、基础。 40分
1.读句子写词语,注意写正确、写端正。 (10分)
(1)远远望去,布达拉宫高耸入云,金碧辉煌 wēi é( )壮观。
(2)《月光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pǔ xiě( ) 的。
(3)今夜 ,lǚ lǚ( ) 月光洒在江面上,令人táo zuì( )
(4)贝多芬来到幽静的 lái yīn( )河畔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驰骋 (chěng) 谬矣 (miù) 曝晒 (bào)
B. 少选 (shào) 拊掌 (fǔ) 莱茵河 (yīn)
C. 压轴 (zhòu) 琴弦 (xián) 善哉 (zāi)
D. 蜡烛 (zhú) 锦缎 (jǐng) 入场券 (quàn)
3.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技高一筹 科班出生 孤芳自赏 处士笑而然之 (认为他说得对)
B. 全神贯注 约定俗成 惟妙惟肖 今乃掉尾而斗 (垂下)
C. 曲终人散 巧夺天功 水天相接 尾搐入两股间 (大腿)
D. 微波粼粼 锦囊玉轴 轻歌曼舞: 少选之间 (一会儿,不久)
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伯牙鼓琴》中能够说明锤子期和伯牙互为知音的事件是:锤子期能够听懂伯牙的琴声;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不再弹琴。
B.《书戴嵩画牛》中,“锦囊玉轴,常以自随”这句话表现了杜处士对《斗牛图》非常喜爱。
C.《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D.京剧中的亮相分为静态和动态,静态亮相中的“刀(枪)下场”是为了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5.先补充下列成语,再选择填空。 (13分)
( ) ( )之音 余音( )( ) ( ) 山 ( ) 水
画 ( ) 点 ( ) ( )( ) 生花 笔走 ( )( )
( )( ) 登 场 有 板 ( )( ) 字 ( ) 腔 ( )
(1)所存为名为利奔走的人们在他眼里只是( )的小丑。
(2)一个好的作文开头往往对文章有( )的作用。
(3)他的声音如此动听,好像从远处飘来的( )
(4)小王的普通话说得真是( )
6.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1)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 ,
。锺子期死,伯牙 , 终身不复鼓琴, 。
(2)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 。
7.下面词语都与戏曲有关,请你任选两个,写一段话。(5分)
亮相 行头 对台戏 科班出身 字正腔圆
(一)课内阅读。(12.分)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A.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 纱似的微云。】【C.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 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 根据课文内容将文段补充完整。 (2分)
2. 读文段,用“ ”画出皮鞋匠由乐曲联想到的内容。(2分)
3.这段文字体现了音乐的旋律变化之美,那么该旋律的变化顺序是( ) ( 2 分 )
①高昂激越 ② 气势逐渐增强 ③悠扬舒缓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4. 请写出文段中A、B、C这三幅画面的内容。 (6分)
A. B. C.
(二)课外阅读(12分)
一幅名画的诞生
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没有风,帆没有张起来。岸上, 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 身子前倾,都在拼命使劲,因为船上载着沉重的货物。
这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一八六八年的夏天,列宾是在彼得格勒度过的。 一个星期日,同学们约他坐轮船去游览涅瓦河。轮船跑得飞快, 一会儿就出了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豪华的别墅。忽然,迎面来了一只大木船,列宾发现岸上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同学告诉他,那是拉船的纤夫。
纤夫靠近了。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 有些人的裤子破了,就赤裸 着大腿,拖着破布片往前走;他们的衬衣呀,简直认不出是蓝布做的……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沉的,流淌着亮晶晶的汗珠;在乱蓬蓬的头发下面,流露出凝重的神情。
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目送着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
两年以后,列宾来到了伏尔加河。在那里,他和纤夫们生活在一起。他仔细地观察着 那些蕴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长久地注视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抚摸那些铁铸般粗壮的 手……为了画好这幅画,他三次来到伏尔加河。他勤奋地工作,画了伏尔加河的自然景色, 画了许多纤夫的肖像,最后,带着厚厚的一册素描回到了彼得格勒。
根据这些素描,他顽强的画呀,改呀,用了三年时间,于一八七三年完成了作品《伏 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这幅画里,他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也歌颂了他们身上的巨大力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3分)
2.“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句中的“这情景”是指什么? ( 2 分 )
3.本文的第一自然按照 (A. 由远及近 B.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介绍了这幅作品,特别描写了纤夫们的 和 。 ( 3 分 )
4.“他目送着纤夫,直到他们消失在视线里。”此时的列宾一定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呢 ( 4 分 )
(三)阅读课外古诗文,完成练习。 (6分)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怀土,惨然伤我心!伤 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诗文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
”诗文中与“伯于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一样的句子是“ ” (4分 )
2.写一写你读了本诗文后的感受。 (2分)
三 、习作(30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你可能也学过 某一门艺术,比如:吹、拉、弹、唱、书法、绘画等。把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获得的感悟分享给大家吧。
100
200
300
400
500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