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析文章论证思路,赏析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及类比论证等方法。
3.理解文中阐述的意境,并能借此评价山水画与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01
晓常识
李可染(1907—1989)
姓名:
籍贯:
作品:
身份:
江苏徐州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01
晓常识
李可染谈意境
1954年起,李可染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开始了他以西方的观察方法,运用中国传统工具创作山水画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克服重重困难,于1959年5月份在《美术》杂志发表了《漫谈山水画》一文,标志着他的尝试有了初步的成果。6月2日的《人民日报》以《山水画的意境》为题,转载了这篇文章。
02
知背景
03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意境( ) 惆怅( ) 夔门( )
浮光掠影( ) 真 zhì( ) fù( )予
chóng高( ) 朝霞暮 ǎi( ) yí( )和园
身lín其境( ) xiōng有成竹( )
朝朝mù mù( )
kuí
jìng
chóu
挚
赋
颐
崇
lüè
霭
临
胸
暮 暮
03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渲染:
惆怅:
浮光掠影:
胸有成竹:
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①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大艺术效果。②比喻夸大的形容。
伤感,失意。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把握。
1.速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04
识文本
1.速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写景就是写情。
04
识文本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04
识文本
3.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1)要全面认识对象,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2)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04
识文本
1.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
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2.结合课文说说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有什么区别?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
(3)反面假设得出结论“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1)阐明“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2)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事例,论证这个观点;
4.如何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5.第8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具体例子分析其作用。
(1)中国画不强调“光”……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中国画家观察松树没有特定的时间的事例,论证了“中国画不强调‘光’,而是注重表现事物精神品质”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举荆浩画松的例子,证明了中国画更注重表现客观对象的精神实质,而这需要长期观察。“数万本”从侧面表现观察时间之久,“其真”指松树的精神实质。举例典型,引用精当,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6.作者为什么多处引用诗词,目的何在?
(1)李白的诗;毛泽东的诗
(2)荆浩的话;四川人说
(3)杜甫的诗
为了论证意境和意匠的关系
为了论证意境获得的方法
为了论证意境的概念
引用诗词,充当道理论据。 是为更好地探讨山水画的意境;以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和强调意境与意匠对山水画的重要性。 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7.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2)意匠是表现意境的方法、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有了意匠,没有意境,意匠就没有着落。
(1)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两个设问,先后提出“什么是意境”“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两个问题,分层展开论述,最后又补充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指出意匠是表现意境的方法。全文层层阐述,论证思路清晰。
8.根据以上内容,总结:作者是怎样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这篇课文探讨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阐明作者的美学观念:山水画家要深刻认识对象,注重长期观察,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抓住其精神实质,意境才能有独创性,并且要注重意境和意匠相结合。
欣赏李可染《万山红遍》,品味意境
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作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来表现秋色的方法,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