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时1)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核心素养】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时1)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4 15:2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黄土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课时1)
课标解读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能够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区域认知)
2.运用相关资料,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摇篮之一。(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黄土风情”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黄土堆积成因及黄土高原地貌成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5.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01/文明的摇篮
在图6.25中描出内蒙古高原(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边界范围。
东起
西至
北达
南连
太行山脉
乌鞘岭
秦 岭
太行山脉
乌鞘岭
内蒙古高原
秦岭
内蒙古高原
长 城
位置范围




东是 ,
西抵 ,
中部 ,
主要 四个
所跨省区
山西
甘肃
宁夏 陕西
甘宁陕晋
位置范围
河流特征:
主要干流:黄河
主要支流:渭河\汾河
黄河
汾河
渭河
地形特征:
地形以高原为主
主要高原:黄土高原
主要平原: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位置范围
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
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社稷坛—五色土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举例说说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这些“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分析图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窑洞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黄土高原黄土广布、深厚,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
②黄土高原森林较少,建筑材料不足,修建窑洞可以节省建材;
③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窑洞则冬暖夏凉,可以节省能源等。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分析图示民俗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秦腔
安塞腰鼓
白羊肚头巾,冬春可保暖,夏 季防晒,另高原风大,还可以擦拭脸上的沙尘和汗水。
羊皮坎肩,保暖防风。
陕北文化的一个鉴证和缩影。
02/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
黄土“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黄土究竟是怎样来的呢?“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原来,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为粗细不等的颗粒。每遇大风,往往风卷沙尘,遮天蔽日。粗大的砾石残留原地,形成了戈壁;颗粒较粗的沙子在近处堆积,形成了沙漠;而颗粒细小的尘土,则随风东移南下,当风力减弱或遇到山脉阻挡时,便纷纷扬扬地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累积,才形成了今天这样深厚的黄土层。
阅读材料
基 岩
戈壁
沙漠
黄土
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
黄土高原“风成说”原理解释
下列现象被认为支持“风成说”的证据,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黄土就象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黄土是从空中吹来的,而不是水冲来的。
黄土分布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黄土不是本地产生的。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在流水侵蚀等作用下,黄土层先形成黄土塬。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黄土墚。黄土墚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黄土峁。最后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
黄土塬[yuán]
黄土墚[liáng]
黄土峁[mǎo]
侵蚀程度


黄土地貌
塬是指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北流水侵蚀成沟壑。
墚: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峁:墚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区域。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课堂小结
位置与范围
东起太行山脉
西至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
南抵秦岭
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风成说
黄土地貌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巩固练习】
1.(2023下·内蒙古·八年级统考期中)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是( )
A.四合院 B.窑洞 C.竹楼 D.蒙古包
2.(2022·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信天游是黄土高原上富有特色的陕北民歌,歌腔高亢而悠长,但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该地区( )
A.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D.地表崎岖,岩溶地貌
B
B
(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的法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资源减少 C.草地退化 D.水土流失
4.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依法应( )
A.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 B.加高加固沿河大堤
C.向外流域扩大供水量 D.加强大气环境监测
D
A
(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制定的法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法强调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下列反映黄河流域文化景观的是( )
A. B. C. D.
B
(2023·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完成下面小题。
6.匹配正确的是( )A.①——冀——石家庄 B.②——鄂——武汉C.③——宁——银川 D.④——陇——兰州7.陕北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各类面食是当地人民的主要食物 B.信天游是其富有民俗特色的民歌C.当地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四合院属于当地的传统民居形式
B
D
(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延安位于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是—片红色的沃土,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阅读黄土高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判断延安的经纬度位置可能是( )
A.(110.5°E,32.5°N) B.(109.5°E,36.5°N)
C.(109.5°W,36.5°S) D.(110.5°W,32.5°S)
9.下列地貌类型很难在延安及周边地区发现的是( )
A.黄土墚 B.黄土冲积平原 C.黄土峁 D.黄土塬
B
B
10.(2023·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读“我国东部某区域粮食作物常年夏收时间示意图”和“窑洞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粮食作物产区所在的地形区是 。该地形区按温度带划分,主要位于 带。
(2)5月中下句,北方地区陆续开启了夏收农事活动。图示区域粮食作物夏收时间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
(3)A地区春旱严重。请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春旱的原因。 。
(4)窑洞是B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请说明窑洞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春季气温较高,降水很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很大。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很大,所以春旱严重。
暖温
纬度因素
B地区为黄土高原,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