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7 屈原(节选)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7 屈原(节选)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3 20:58: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2张PPT)
第17课 屈原(节选)
郭沫若
屈原被放逐影视片段
1.了解戏剧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主题。
2.通过对话、独白等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3.理解屈原独白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评价作者和屈原
的爱国深情。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作品:
身份: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
四川乐山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合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破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01
晓常识
屈原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按反映的矛盾性质和表现手法,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和编演年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传统剧、童话剧等;按结构规模和容量大小,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01
晓常识
戏剧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02
知背景
《屈原》全剧分五幕,虽然只写屈原的一天生活经历,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第一幕:屈原清晨散步橘园,吟诵《橘园》,抒发爱国忧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并把诗赠予学生宋玉,教育他好好做人。这时秦国丞相张仪与楚怀王的宠妃南后郑袖内外勾结,一场分裂和出卖楚国的阴谋正在酝酿之中。
第二幕:郑袖伙同楚怀王侍臣靳尚设计,诬陷屈原“调戏”郑袖,致使楚怀王大怒,将屈原免职。张仪乘机阿谀郑袖,讨好楚怀王,促使楚与齐断交,与秦结好。奸佞阴谋终于得逞,楚国陷入危亡之中。
第三幕:由于靳尚等人的谎言欺骗,群众不明真相,以为屈原真“疯了”,宋玉也攀附权贵而去,只有侍女和弟子婵娟对屈原的品格笃信不移。屈原在群众的招魂声中愤然出走。
第四幕:屈原行吟河畔,巧遇为其辩诬者。接着他又遇到楚怀王、郑袖、张仪等人,再遭侮辱。屈原揭穿郑袖的阴谋,怒斥张仪,遭监禁。婵娟亦因之被囚。
第五幕: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含冤被屈,悲愤填膺,在雷电风雨交加的夜晚创作风、雷、电的颂歌。婵娟逃脱囚禁来见屈原,误饮靳尚暗害屈原的毒酒而身亡。屈原与前来求助他的卫士一起潜往汉北,全剧在哀悼婵娟的《礼魂》歌声中结束。
03
夯基础
(1)读准字音
国殇( ) 诡谲( ) 收揽( )
非难( ) 脚镣( ) 手铐( )
污秽( ) 犀利( ) 睥睨( )
稽首( ) 雷霆( ) 镗镗鞳鞳( )
shāng
pì nì
tāng
nàn

lǎn
liào
huì

kào

tíng
jué
jū躬( ) 波lán( ) 合lǒng( )
驰chěng( ) 瘦xuē( ) fén烧( )
咆xiào( ) nüè待( ) huá众取宠( )



03
夯基础
(2)掌握下列字形






03
夯基础
(3)词语解释
国殇:
诡谲:
伫立:
睥睨:
稽首:
哗众取宠:
鞺鞺鞳鞳:
狡诈,狡黠。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指这些人死后变成的神灵。
长时间地站立。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拟声词。原指钟鼓等的声音。这里形容波涛声。
1.自主阅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思考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有何作用?
04
识文本
04
识文本
1.自主阅读课文,给课文划分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密谋欲毒死屈原。(从开头到“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 )
第二部分: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文章结束。” )
03
识文本
2.思考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有何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
1.郑詹尹先对害死屈原持有疑问,后来又对屈原表示了很多同情,对这些应当怎么看呢?
  郑詹尹是这一场中邪恶势力的代表人物,他开始对毒杀屈原有疑问,只是怕“惹出乱子”,怕毁了他的庙宇。他再三劝诱屈原喝下毒酒,甚至假惺惺地咒骂自己的女儿郑袖。他做坏事又胆怯,诱哄屈原又心虚地问“该不会疑心酒里有毒吧”。他最后被卫士甲用正义之剑刺杀正是罪有应得。
2.南后、靳尚、郑詹尹在毒杀屈原这一事件中各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分析概括三人的人物形象。
(1)下密令处死屈原
(2)速度要快;不惜烧毁东皇太一庙
(3)不按照她的意旨办事,大义灭亲,父亲也不例外
南后
主使人
为利残害忠良、害怕人民、邪恶、阴暗狠毒
策划人
(1)把面巾蒙上
(2)安排策划毒杀计划
(3)分析利害关系,劝说并威胁郑詹尹一定毒杀屈原
邪恶、卖国、阴险狠毒、诡计多端
(1)对毒死屈原有疑问,怕“惹出乱子”
(2)舍不得他的东皇太一庙
(3)害怕南后处死他这个父亲,下定决心毒杀屈原
邪恶、虚伪、狡诈、胆怯
郑詹尹
执行人
3.靳尚两段比较长的道白,从中对当年楚国的状况有什么认识呢?
表明了屈原在楚国内外的威望,表明了人心所向。
道出了楚国统治阶级内部相互威胁利诱、狼狈为奸的状况。
(1)第一段道白(“哼……一场大祸就可消灭于无形了。”)
(2)第二段道白(“哈哈……明天便把你一起处死。”)
4.屈原对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他的什么追求?
歌颂雷电是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他渴望爆炸的雷声的车轮把自己拖到“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他祈求闪耀的电光劈开黑暗,创造“灿烂”“眩目的光明”。屈原对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他对自由与光明的热切追求。
5.作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作者以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
6.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请指出其象征意义。
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
光明的变革力量
风、雷、电
象征人民群众
洞庭湖、东海、长江
象征坚定的信念
无形的长剑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土偶木梗
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这几句运用了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因为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7.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品读下面的句子,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2)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4)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5)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伟大的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社会,表达了必须彻底毁灭黑暗社会的决心,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屈原(节选)
风!你咆哮吧
雷!你轰隆地响吧
电!你这最犀利的剑
光明,你就是火
东皇太一云中君
土偶木梗太阳神
大少司命湘夫人
打破黑暗
带来光明
昏庸腐朽
欺民惑众
与黑暗决裂
与光明同行
课文一开始,就展示了矛盾双方针锋相对的较量。楚国卖国集团在妥协投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屈原遭受的迫害越来越深,他对祖国、对人民忧心如焚,愤激之情到达了顶点,于是在东皇太一庙暴发了激荡寰宇回旋大地的“雷电颂”,这感情激越、气势磅礴的抒情独白,是他用生命的血肉熔铸的诗。“雷电颂”宣泄了屈原要摧毁旧世界的澎湃激情,也集中地表现了屈原一生的思想和性格。
戏剧相关链接
独白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它可以直接展现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郭沫若在他的历史剧创作中,十分注意在戏剧冲突中激化人物的内心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长篇抒情独白的方式喷泻而出,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戏剧和抒情效果。《屈原》的独白就是这样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
1.独白
2.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内心独白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自然环境,以及动作、外表形象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演员的表演提供造型,也为读者理解下文他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