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孔乙己 课件(共33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孔乙己 课件(共33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3 15:5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鲁迅先生曾说,在他所有作品中的人物,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孔乙己》,一起探讨其中的原因。
第5课 孔乙己
鲁迅
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理清故事情节
2.赏析描写孔乙己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3.分析咸亨酒店中人群的人物形象,理解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作品:
身份: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
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孔乙己”是小说主人公的绰号。鲁迅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名字,正是对人物迂腐可笑性格的嘲弄,同时也是对封建教育的蔑视和讽刺。题目给作品定下了讽刺性的基调,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
01
晓常识
02
知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03
夯基础
自主学习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tuí唐( )    分biàn ( )  yàn台( )
yǎo水( )  门kǎn( )   hūn菜( )
阔chuò(  )   附和(   )   羼水(   )
涨红(   )   间或(   )   打折(   )
蘸水(   )   惋惜(   )   擦拭(   )
着了(   )   哄笑(   )   不屑置辩(   )
咸亨酒店( )








xiè
hēng
chàn
zhàn
wǎn
zhàng
hōng
jiàn
zháo
shé
shì
03
夯基础
(2)词语解释
自主学习
根据意思填上适当的词。
①阔气。(    )
②突露出来。(   )
③偶然,有时候。(   )
阔绰 
绽出
间或
附和
不屑置辩
颓唐
④(言语动作)追随别人。(   )
⑤认为不值得争辩。(   )
⑥精神萎靡,不振作。(   )
自主学习
1.速读课文,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2.梳理故事情节。
3.小说写了孔乙己哪几个生活片段
04
识文本
1.速读课文,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04
识文本
 《孔乙己》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讲述了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没落迂腐的旧式知识分子最终被黑暗的旧社会吞噬而又至死不悟的故事。
04
识文本
2.梳理小说故事情节
开端(1-3):主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发展(4-9):写孔乙己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和性格。
高潮(10-11):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结局(12-13):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为偷书辩解。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孔乙己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
(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04
识文本
3.小说写了孔乙己哪几个生活片段
1.孔乙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这个环境中的人物有何特点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由创作小说的1918年上溯二十多年,那是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距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科举制度还没有废除。
咸亨酒店。(酒店是旧社会各阶层往来聚会的场所,是清末社会的一个缩影)
酒店的顾客有着不同的特征
时间
地点
“长衫”和“短衣”、“房里”和“柜外”、“坐吃”和“站喝”,贫富悬殊,对比鲜明。
2.孔乙己究竟属于哪一类酒客?说明了他怎样的性格?
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社会地位低下,应属“短衣帮”;而“穿长衫”,则说明他是“读书人”,想保持读书人架式,却穷困潦倒,不能“踱入”房里,与长衫并起并坐。孔乙己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与思想意识的严重矛盾,充分说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毒害,也说明了他虚荣、自欺欺人的性格。
3.小说怎样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身材很高大”表明原本具有谋生条件,“青白脸色”说明他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皱纹间常夹些伤痕”表明他饱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点明他年纪已经很大。长衫脏而不洗,破而不补,又不肯脱去,表明他好逸恶劳,潦倒不堪,自视清高。
4.当人们见他脸上的伤痕故意高声嚷,取笑他偷东西时,他怎样对待?
(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他先故作镇静,“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表现出对只花四文钱的短衣帮的得意而炫耀的神情。
(2)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神态、语言描写)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后来逼得他“青筋条条绽出”睁大眼睛,进行争辩。一个“绽”字活画出他的窘迫尴尬、又羞又恼的神态。争辩理由是“窃书不能算偷”,“窃”和“偷”本是同义词,他企图故作斯文,为自己开脱,反而落得哄堂大笑,这反映他死要面子、自欺欺人,不敢正视现实的性格,也反映了他的自命清高,迂腐穷酸。
5.为什么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显示不屑置辩的神气”,而当旁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不屑置辩”,含蔑视意,认为不值得一辩。“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这个问题击中他的要害,这是他终生耻辱,一提此事,犹如揭了他的疮疤,所以“颓唐不安”。
6.在第7、8段中,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和给小孩吃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
  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 ……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教“茴”字的写法,说明他心地善良;见小伙计毫不热心,便长叹惋惜,说明孔乙己把僵化无用的“学问”视如至宝,说明迂腐不堪。
  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分豆给孩子吃说明他的善良诚恳。不看对象,“多乎哉,不多也”的词句脱口而出,说明迂腐可笑,麻木不仁。
7.掌柜说的“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在选文中反复出现四次,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孔乙己的命运,掌柜漠不关心,唯一使他记起和遗憾的是“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作者让这句话反复出现,充分表现了掌柜的唯利是图、冷酷贪婪,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国民的麻木愚昧、冷酷无情。
8.经上分析我们可看出孔乙己是一个有着怎样性格的人?
“站着喝酒”
“穿长衫”
“竭力争辩维护清白”
“从不拖欠酒帐”
经济拮据,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质朴、忠厚。
善良
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结局可悲。
分茴香豆给孩子
“使人快活”
“无人关心”
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自命清高,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9.文中多次提到酒客对孔乙己的笑,为什么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却一味哄笑取乐?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在笑声中出场
在笑声中生活
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1)首先是孔乙己“可笑”。他受封建教育毒害,被科举制度摧残,不会营生,迂腐麻木,假斯文,他的像貌、行动、言语是可笑的,写孔乙己的可笑,实质上是对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的尖锐嘲笑和讽刺。
(2)其次是别人对孔乙己的取笑。掌柜是剥削阶级人物,他对孔乙己的取笑,是对受苦人的玩弄和欺凌。取笑孔乙己的人大多是短衣帮的劳苦大众,按理说应对孔乙己同情,他们的取笑是病态社会的病态心理的反映。
(3)用众人的笑声贯串全文,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
10.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不讲情义,能欺则欺
极力逢迎,恭敬侍候
凶狠无情
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嫌贫爱富,唯利是图。
长衫主顾
短衣帮
小伙计
11.写孔乙己因偷窃被丁举人打成残废,这说明了什么?
首先说明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丁举人的凶狠残暴;其次说明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丁、孔二人,同是读书人,但地位命运截然相反,科举中,一个爬了上去,成了有权有势的“举人老爷”,一个因“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而跌了下来,成了可怜的牺牲品。
12.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什么?
封建科举制的毒害
自身原因
好吃懒做,迂腐可笑,麻木不仁
社会原因
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因偷窃而遭丁举人的毒打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孔乙己
科举制度的腐朽
病态社会的冷漠
奇特的外貌
迂腐的思想
懒惰的习性
短衣帮
掌柜的
小伙计
何家、丁举人
死路一条
可笑
可恨
可悲
可怜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孔乙己》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摧残导致毁灭的旧知识分子的典型,揭示并控诉了封建制度人吃人的罪恶本质。
情节作用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巧作铺垫、埋下伏笔
开头
妙过渡,宕开笔锋,再起波澜
巧设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为小说结局作铺垫
中间
交待或者补充故事的结局
照应上文、构思精巧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结尾
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
揭示小说主题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