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先锋】第16课 驱散我们的想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先锋】第16课 驱散我们的想象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3 15:4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新课导入
看看下面这些图片,发挥你的想象力,你能想到什么?
新课导入
阅读一篇文章,欣赏一种文艺作品,没有想象的参与,都无法尽情领略到它的美感。
那么,如何才能在阅读作品的时候驱遣我们的想象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文章。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作品,掌握“契合”“旷远”“拘泥”等重点词语。
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概念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领会作者鉴赏文艺作品的思想方法,用于自己的鉴赏实践。
培养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文艺作品的鉴赏》(《叶圣陶集》第十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原文共有四节,分别是“要认真阅读”“驱遣我们的想象”“训练语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旨在教授中等学校学生或一般的青年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课文是第二节,主要以实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如何驱遣想象去鉴赏文艺作品。
字音字形
桥堍( ) 契合( ) 驱遣( )
怅然( ) 歌谣( ) 忧惧( )
苟安( ) 拘泥( ) 旷远( )
海啸( ) 几缕( ) 炊烟( ) 蠢笨( ) 无可比拟( )



qiǎn
chàng
yōu
gǒu
jū nì
kuàng
yáo
xiào

chuī
chǔn
多音字
( )落叶

( )丢三落四
( )落枕

( )泥土
( )拘泥

luò

lào


( )记载
( )载客
zài
zǎi
理解词语
歌谣
桥堍
契合
驱遣
凝望
萌生
苟安
无可比拟
调遣,使用。
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独一无二,特别突出。
桥两头地的地方。
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等。
合得来,意气相投。
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开始发生,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把握论证思路和方法。
1.划分文章段落
2.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找出文章所用到的论证方法。
整体感知
本文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主体部分。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海燕》的解读为例,指导读者如何驱遣想象去阅读,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
(5—13)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鉴赏文艺的最大目的以及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第三部分
(14)
主体论述前的知识铺垫环节,以“歌谣”为例,按时间顺序介绍文艺的发展过程,指出古今各类文艺从外表说,都是文字的集合体。
第一部分
(1—4)
阅读全文,画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并结合文题说说文章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②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③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主要观点:
新课精讲
文章开篇先介绍了文艺的产生;然后介绍文字产生后,文艺与文字“并了家”;最后介绍当纸笔以及印刷术发明后,文字完全成为文艺的集合体,而且文字不断成为各种文艺作品的集合体。
文章第一部分是如何阐述文艺与文字的关系的?
第一部分
(1-4)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1.说说下面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将文字比作桥梁,读者阅读文艺作品的文字才能与作者会面,从而将读者阅读文艺作品,实现与作者沟通心灵的过程阐述得生动形象。
比喻论证:
第二部分
(5-13)
2.本文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与核心概念相关的有哪些概念?如何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读者
作者
驱遣想象,表达见解
记录
(并了家)
集合体
文艺
文字
驱遣想象,接触作者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想象”。与核心概念相关的重要概念还有“文艺”“文字”“读者”“作者”。
文艺是文字的集合体,文字是连接读者与作者的桥梁。驱遣想象是读者通过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的途径。
3.谈谈你对“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这句话的理解。
任何一篇(部)文艺作品,都是文字集合起来的,但这是一种有着内在逻辑顺序的集合,具有文本表现中的一般技法,既表现了客观内容,也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文艺作品绝不是文字的随意拼凑,而须由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地创造。
4.结合第6、7段,分析作者在文艺创作方面和读者在文艺鉴赏方面有什么异同。
都借助文字来实现美感体验,都离不开想象思维。
目的是通过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辨出真滋味。
相同
不同
作者
用文字传达他的所见所感,字斟句酌,一字不可随便,目的是把情与趣相结合。
读者
5.第8、9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说要如何驱遣想象。
举例论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仅按字面解释,是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的。
在想象中睁开眼来,会发现这两句的图画美和意境。
根据景物,想象画面,领会意境。
死盯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
反面分析
正面分析
体会到一种愉悦。
6.文中举了王维的诗句的例子,为什么还要举高尔基的散文诗的例子呢?
王维的诗句:
重在阐明读者通过展开合理的想象,在眼前构成一幅图画,从而走进作者的意境。
高尔基的散文诗:
意在阐明并不是所有想象都是一幅图画,还可以是动态的情景,这是从另一角度说明运用想象鉴赏文艺作品。
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阐明要多角度驱遣我们的想象,才可以领会作者的意境,接受美感的经验,获得人生的受用。
7.分析文中作者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并说说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王维的诗句
《海燕》
如果只从字面上理解就领会不到诗句的意思;如果加以想象,就能看到图画,体会出诗句的意境。
文学鉴赏不能单就字面解释,要展开动态想象去理解诗句,接触作者的意境,获得人生的受用。
要驱遣想象去鉴赏文艺作品,才能接触到作者的意境,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举例
论证内容
论证结论
论证方法
点题,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指出鉴赏文艺的最大目的以及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
1.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第三部分
(14)
2.文中许多句子具有十分深刻的哲理性,或者在写作上具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在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1)文艺的门类很多,不止歌谣一种。古今属于各种门类的文艺,我们所接触到的,可以说,没有一种不是文字的集合体。
由较早产生、较易理解的“歌谣”说到整个“文艺”领域,将“文艺作品”定位为“文字的集合体”,为下文论述奠定基础。
(2)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文字本身是抽象的、冰冷的,我们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透过文字,才能看到精彩的画面,感悟独特的意境,体味内在的情感,也才能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在文学艺术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3)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这句话既承接上文,又点出鉴赏文艺的最大目的。“接受美感的经验”指的是驱遣想象去阅读,才能接触到作者的意境。“最大”这一限制性词语用得准确,表明不排除有其他附加目的,但强调了这一目的最为重要。
深入探究
如何理解文字的桥梁作用?
文中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这是对文艺作品中文字的重要作用的高度概括。文字的桥梁作用包含三层意思:
其一,文字是作者传情达意的载体和工具,经由文字,作者的所见所感才为读者所知;
其二,读者鉴赏文艺作品,必须借助文字的品析,才能“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其三,文字是一道桥梁,是读者与作者会面的媒介,会面的目的是使读者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感知作者寓于文字中的意境,因而对文字的理解和把握不是最终目的,得意忘言、得鱼忘筌,才是真正的鉴赏之道。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知识铺垫—理论阐述—实例分析”。
文艺是文字的①_______
②_____是一道桥梁,读者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以③_______为例
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图画
以诗句为例
驱遣想象鉴赏文艺,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学 习 任 务 单
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集合体
文字
散文诗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两个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鉴赏文艺作品时只有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意境,进而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作者以深厚的学养和生动的鉴赏示范,引领我们把握正确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写作特色
1.借例说理,深入浅出
本文意在指导读者鉴赏文艺作品,并没有用深奥的专业术语和高深的文艺理论,而是以解读王维的诗句和高尔基的《海燕》中的部分句子为例,一步步地示范,使读者非常轻松地掌握了文艺鉴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此外,语言平白如话,还用了很多口语,通俗易懂,便于读者接受。
2.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文章在指出文艺是文字的集合体后,进一步指出,文字是沟通读者和作者的桥梁。然后,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具体阐述,这样先总后分地写,便于理解。在以王维的诗句和高尔基《海燕》中的句子为例指导鉴赏时,文章采用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写法:先说反面、不正确的鉴赏方式,再从正面提出要驱遣想象,才能接触作者的意境,最后小结。这样行文,结构非常清晰,更有助于读者从比较辨析中发现共同的思维方法,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
板书设计
主体论述
(5-13):
通过文字鉴赏文艺
作者:作想象,选文字,传观感
读者:读文字,作想象,入意境,
得体验
得出结论(14):鉴赏文艺的目的和方法
驱遣我们的想象
知识铺垫(1-4):文艺是文字的集合体
驱遣想象,通过文字得到受用
写作培优
假设分析法
《驱遣我们的想象》中多处举诗文中的例子加以分析,然后或从正面、或从反面进行假设,这样事与理结合紧密,使得论证思路更开阔,事理分析更加透彻,阐述的观点更具说服力。请你也运用假设分析法写一段话,阐述一个观点。
【写法指导】
假设分析法,就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写作时一般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常用词语:“如果……那么……”“如果……就……”“假使……那么……”“倘若”“若”“试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