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铁杵成针》讲了学业不理想,正想要放弃的李白,被溪边磨铁棒的老妇感化,继续读
书的劝学故事。粗长的铁棒与细小的缝衣针的对比,年迈的老妇与少年李白的对比,引起了
小李白的深思。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是做人做事要契而不舍定能有所成就。
教学目标
1.认识“卒、会写“逢”。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其节奏和韵味。
3.理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含义,体会有恒心、有毅力刻苦学习的品格。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其节奏和韵味。
教学难点:
理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含义,体会有恒心、有毅力刻苦学习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近今天的语文课堂。央视有一档很火的节目,你们知道吗?——中国诗词大会,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吧!(播放视频),大家是不是也很想玩一玩呢
请根据以下线索,猜一猜诗人
1.他是唐代诗人
2.他的诗歌豪迈奔赴,想象奇特
3.他是浪漫主义诗人
4.他被人们称为“诗仙”
我们一起说出他的名字——李白
二、了解诗人
师: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呢(出示李白的资料)
三、揭示课题
师:我们学过李白的很多诗歌,他一生写过很多诗,不过李白也有黑历史,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今天学习的题目是——铁杵成针(书写课题)
(1)铁杵是什么意思?(观察图片来认识)铁杵成针是什么意思?
(2)现在要把这跟铁棒磨成绣花针,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现在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看一看这个故事,快速打开课本,翻到77页。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
正音:传:传说;还:回去
(3)指导节奏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师读,齐读)
五、回顾学法,小组学习
师: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出处吗?老师也把这个书带来了,大家想不想看看原文是什么样子的?古人的文章格式是竖着的,而且是由右往左,通篇都没有标点符号,这样的格式你敢不敢读一读?自己先试一试。谁敢站起来挑战(学生读)配乐(师生共读)。老师听着听着仿佛跟着你们回到了1千多年前的学堂呀!
(1)交流学习古文方法
师:其实呀,读古文就是跟古人对话,如果用对了方法,就能破解古文神秘的密码,你知道哪些方法?
(2)4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六、学法迁移,解释诗意
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指导朗读,讲解“象耳山”位置。
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1)指名读。
(2)交流句意。
(3)“弃”是什么意思?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结合旧知《司马光砸缸》理解。
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1)指名读
(2)交流句意。
师点拨:这没有李白她,哪有李白呢?(他经过磨针溪,他是李白)你刚说的李白,但这儿没有,那我们怎么解释呢?解释的时候有什么好办法呢?(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适当的可以加一些内容,这样旧可以把一句话的意思,说的就更加明确了)加上去说给大家听是什么意思?
(3)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加人称)
(4)学以致用
出示:问之,曰:"欲作针。
A.问之前加了什么?谁问?
B.在曰前面要加什么?(要加老奶奶)
C.连起来说一说句意。
(5)齐读
师:这么长的对话,课文中居然只用了短短六个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6)练习说话
师:看到了老婆婆在磨铁杵,听到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的心中会想什么呢?
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师点拨:有的时候,一件事真的会影响人的一生,开始的时候“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现在却“还卒业”,“还卒业”什么意思?因为“还卒业”,因为努力学习,后来他成为了诗人,还被人们称为诗仙,流芳百世。
七、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再次齐读原文。
(2)学了这则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想说的?
(3)上一节课我们学了文言文二则的第一篇《囊萤夜读》,这里面讲了三个词语,我们一起读一读:(恭勤不倦)、(博学多通)、(以夜继日),你能不能用上这三个词语,来说一说李白呢?
太白( ),( ),终( )。
(4)关于这样的勤学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呢?课后大家还可以多做些积累。
八、回顾整篇文章
(1)读懂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里?
(2)还读懂了故事中的人物。
(3)还读懂了故事中的起因?经过?结果?
(4)读懂了道理?
师点拨:李白从老妇人身上感悟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从李白身上也感悟到了这种精神,所以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传承了家喻户晓的故事,成了精炼的成语,在音乐中在读一读,这个故事还写成了警示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歇后语:铁杵磨成针,功夫自然成。
(5)听改编的歌曲
师总结:瞧,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老师希望大家能将这样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
九、布置作业
1.用白话讲《铁杵成针》的故事。
2.收集“铁杵成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