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教传媒
27世纪载自
uww2ICnY.Corn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
选择性阅读
阅读内容
尖书公人欢桑趣
朱自清(1898一1948),原名自
第九》,既谈《史记》《汉书》,又谈在它
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浙江绍兴
们之前的史学著作,使读者对中国历
人,是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史著作的发生和演变形成比较系统
1925年至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
的认识。第三,作者谈书,同时更注
中国古典文学。抗日战争爆发后随
重谈书背后的文化学术底蕴。比如
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
《〈诗经〉第四》,作者从文艺起源问题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寓居西南
谈起,谈了中国文学史上歌谣的发展
期间所编写的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文
情况、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
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
诞生、孔子对《诗经》的删定,也谈了
《经典常谈》共13篇,所介绍的
《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
著作都是经典中的精品,但是它介绍
比、兴,以及作为诗歌创作方法的赋、
的方法与众不同。首先,作者是把所
比、兴对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甚至
导读的书目,置于大的文化背景或学
还谈到了早期的文学批评—《毛诗
科背景之上向读者介绍的,而不是仅
仅停留在版本、梗概和读法方面。比
序》。第四,作者注意到了大众化的
如《〈说文解字)第一》中,作者从仓颉
问题,即把人们印象当中十分高深的
造字的传说,讲到了秦始皇统一文
经典,用大众化的语言、视角和大众
字;从甲骨文讲到了造字法一“六
生活中的有关事实进行解释,从而缩
书”,又讲到了文字的发展和“小学”。短了经典著作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为
其次,作者没有把目光局限于一部书
读者阅读经典、亲近传统、弘扬民族
上,而是以点带面,向读者介绍与之
文化铺平了道路。比如《〈周易〉第
相关的一类书。比如《(史记》(汉书)
二》,作者于开篇写道:“在人家门头
1461配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
本资料为出版资源,盗版必究!
北教传媒
27世纪载自
SHIPIN JIANGJIE←
上,在小孩的帽饰上,我们常见到八
总之,作者是在熟读经典的基础
卦那种东西。八卦是圣物:放在门头
之上,凭借着他对这些经典的理解和
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辟邪的。”一
消化,以及个人的学术见解,用通俗
下子就把人们视为“天书”的《周易》
的语言,把它们介绍给读者,对今天
推到了人间。这种导读方式,可以说
青少年阅读经典具有很高的指导意
妙不可言,魅力无穷。
义和价值。
阅读建议
他12容,可以政虽
选择性阅读是种理性的、目的性
去阅读的,如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
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
或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某个问题,
兴趣、目的密不可分。我们今天所处
或为正在开展的研究打开思路、寻找
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资料,等等。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
识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个人的接受
根据目的去选择书中你需要的内容
速度,因此选择性阅读也变得更加
来阅读。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
重要。
后,你希望拓展了解关于《诗经》的更
读整本书,特别是读大部头或内
多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
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不见得所有
《〈诗经》第四》。
内容都能引起你的兴趣,这时不妨首
为了更好地进行选择性阅读。
先选择自已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
需要首先对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
人点。例如读《经典常谈》,如果对古
了解,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浏览目录。
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
从目录就能知道,本书共十三篇,每
《文第十三》两篇;如果对历史感兴
篇谈一种或一类经典,这样就可以根
趣,则可以从《〈战国策)第八》《〈史
据兴趣或目的加以选择。但有些书
记〉〈汉书〉第九》读起。当然。在重
的目录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这就需
点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的同时,也
要先大致浏览全书,了解其概貌,再
可以寻找新的兴趣点,由此扩展到其
选择感兴趣的或有需要的部分来
他部分,进而阅读整本书。
精读。
有时,我们是带着某个具体目的
“配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1147
本资料为出版资源,盗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