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581年
589年
618年
641年
755年
907年
605年起
隋炀帝在位时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754年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626年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01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北朝:北魏
南朝:宋 齐 梁 陈
西魏 北周
东魏 北齐
灭
隋
581年
灭
589年
隋朝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第二次大统一的局面,再次将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凝结在一个政权之下。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发展经济
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北
中心
南
+
+
=
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
——《宋史》
九品中正制在名义上保留了考核选官的制度,但选拔考察官吏的职能实际全部落到世家大族手中。由于名教的衰落,对知识分子的评判越来越以家世门第为标准,以后发展成为家世是能否入仕的唯一标准了。寒门庶族,即使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也难以膺选入仕,特别是不可能列入上品担任国家高级官员。……这样,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国家官僚机构成为贵族门阀专制的政治舞台。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世家门第→学识才能
地方品评推荐→考试选拔
趋向制度化,公平公开
世官制
(夏商周)
察举制
(汉朝)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科举制
(产生于隋,完善于唐,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
关于隋炀帝的部分大事记
大业元年(605年) 营建东京(洛阳)
发江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
造龙舟、赤舰、楼船等数万艘
第一次巡幸江都
大业三年(607年) 发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以通驰道
发丁百余万筑长城,一旬而罢,死者十有五六
大业四年(608年) 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
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
大业六年(610年) 第二次巡幸江都
开江南河
发丁男十一万修筑长城
大业八年(612年) 第一次征辽东
大业九年(613年) 第二次征辽东
大业十年(614年) 第三次征辽东
大业十二年(616年) 第三次巡幸江都
——摘编自《隋书·炀帝纪》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隋炀帝的统治是一种急政,事实上,他的很多政策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的。只不过,在当时的情形下,他推行得急了一点,也早了一点。毕竟,经过了几百年的割据战争之后,广大百姓需要的其实是安定,他们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过上平稳富足的生活。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合
作
探
究
统治时间
秦朝
隋朝
统一意义
制度创新
伟大工程
灭亡原因
探究点 史料实证 流星王朝大一统
材料一 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材料二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1)材料一中的“汝”指谁?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隋统一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隋军;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使人们渴盼统一。
(2)材料二所述状况与哪位皇帝有关?其原因是什么?
皇帝:隋文帝。原因:隋统一之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还创新了许多重要制度。
(3)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它的统一有什么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探究点 历史解释 科举取士纳英才
材料三 据统计,这种制度在我国存在了约一千三百年,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其有着不解之缘。
(4)材料三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它有什么特点?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①科举制度。②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③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探究点 时空观念 千年运河写春秋
(5)观察示意图,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杭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探究点 唯物史观 功过自有后人评
材料四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材料五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一)》
(6)结合所学回答:这条“河”在历史上地位和作用如何?
地位: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7)分别概述胡曾、皮日休对开凿大运河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胡曾: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对其开凿持否定态度。皮日休: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基本持肯定态度。我同意皮日休的观点,理由是他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若不是因为巡游江都,它的功劳可与大禹治水相媲美,整体评价比较全面、客观。
1.隋朝大军沿长江兵分八路全线出击,导致守军首尾难顾,仅用四个月时间就灭亡陈朝,统一了中国。这段文字介绍了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哪一方面的条件( )
A.人民渴望统一 B.陈朝政权腐败
C.战略战术得当 D.隋朝政治稳定
2. (内江中考)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C
B
3.(临沂中考)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A.隋文帝灭掉陈朝 B.隋朝创立科举制
C.隋朝统一度量衡 D.隋朝开通大运河
4.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时,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它是( )
A.从北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
B.征发大量民工开凿大运河
C.指挥大军灭掉陈朝
D.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A
B
5.“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C
6.(黔南州中考)公元605年起,隋朝皇帝征发了几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
下列关于大运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运河中心在长安
B.运河北抵余杭,南至涿郡
C.是隋文帝的政绩
D.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作用
7.(营口中考)科举制创立于隋朝,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是( )
A.门第的高低 B.才能和学识
C.帝王的喜好 D.财富的多寡
D
B
8.“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
A.巩固了西周统治 B.改善了选官制度
C.加强了经济交流 D.妨碍了中外交往
9.“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该篇檄文痛斥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B
B
10.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11.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A
B
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南北统一】
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谁完成了材料一中的“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这次统一有什么意义?
人物:杨坚(或隋文帝)。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制度创新】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2)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归纳科举制度的特点。找出描述科举制度作用的句子。
标志: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特点:自由报考、不问出身贵贱、公开考试、考试内容广泛、以程文优劣为录取依据等。作用: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建筑奇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身死国灭】
材料三 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辩——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4)依据材料三指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综合以上内容探究隋朝有什么特征?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特征:繁荣而短暂。
感谢聆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