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理解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 进阶训练
一、单选题
1.(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愆:罪过
B.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筌:捕鱼的竹器
C.无毫发爽 爽:爽快
D.抚军亦厚赉成 赉:赠送,赏赐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C.句意:无毫发的差距,形容一点也不差。爽,差错。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学生应重视课本所学,加强识记和累积,熟练掌握120个常见实词,重点关注多义实词古今差别大的义项,以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正确翻译文言语句,在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语句中的文言词语,认真分析加点文言词语的含义,然后放到句子中,最后根据要求翻译语句看语句是否通顺,然后判断解释是否正确。
2.(2022高三上·辉南月考)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畅快
B.歌以赠之 歌:作歌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走了以后 来:助词,无义
D.如闻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BC无误。
D.“暂”,诗中应该解释为“忽然,一下子”,译为:就如听到了仙曲一般,让我耳聪目明;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3.(2022高三上·双鸭山月考)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胜质则史 文:文采
B.请事斯语矣 事:实践
C.强行者有志 强:勉强
D.常于几成而败之 几:接近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C.强:勤勉,坚持。句意: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4.(2022高三上·南海月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需要 ②君子生非异也 生:生命
B.①故不积跬步 跬步: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见识
C.①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斟酒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D.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学问广博精深 ②术业有专攻 专攻:专门的学习研究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A.不必:不一定。/生:通“性”,资质秉性。句意: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B无误。
C.正确。/众人:一般人。句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
D.博学:广博地学习。/正确。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5.(2022高三上·南海月考)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B.羁鸟念旧林:被关在笼中的鸟 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
C.越陌度阡: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契阔谈 :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
D.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到 下饮黄泉:地下的泉水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C阡,田间南北方向的小路;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句意:穿越纵横交错的小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6.(2022高三上·南海月考)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戍卒叫,函谷举
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距关,毋内诸侯
D.范增数目项王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举”,举起。句意: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举”,被攻占。句意: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
B.“复”,恢复。句意: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可以明白了。“复”,此处应理解“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句意:复道飞跨天空中,不是雨后刚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C.“内”,通“纳”,使……进入。句意: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内”,通“纳”,使……进入。句意: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
D.“数”,多次。句意: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数”,天数,命运。句意:那么胜负存亡的命运。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
7.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好色而不淫(过分而失当) 人穷则反本(贫穷)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
B.右将军独下吏,当(应当)死 圣君治国累世(清平国家) 两家常折券弃责(债务)
C.厚币委质事楚(委托)争宠 而心害之(忌妒)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
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扶持)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诚恳的样子)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其中, A项,“穷”,困苦穷尽;B项,“治国”,治理好国家;C项,“委”,呈现,“属”,附属,依附,也是跟随的意思。
8.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失其所与,不知 怀王与诸将曰
C.群臣错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项,都是“尽、玩”之意。B项,结交、亲附;和,介词;C项,卒,通“猝”,突然;死。D项,宠幸;希望。
9.选出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B.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履至尊而制六合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交通:交错相通。A.可爱;可叹。B. 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天下。D. 心灵仪表兼美的女子样子;妖冶的样子。
10.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慨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自然)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因寄所托(寄托)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 修:长,高。B. 相与:相处、相交往。D. 喻:明白。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
11.对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进兵北略地 向北旦暮渡易水 早晚则秦未可亲也 亲近、接近
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于是、就而伤长者之意 伤害、辜负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欺凌
C.函封之 用匣子太子迟之 迟到皆白衣冠以送之 名词作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冠
D.持千金之资币物 礼品给贡职如郡县 供愿大王稍假借之 原谅、宽容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迟”,意动用法, “以……为迟”,翻译为“认为……是迟缓的”。 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12.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悟以往之不谏谏:劝止
B.善万物之得时善:喜欢,羡慕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来,常
D.阴知奸党名,一时收禽阴:密谋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解释不正确,由所在课文中的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D项,阴:暗中。所以选D。
13.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受) B.暴秦之欲无厌(嫌恶,憎恶)
C.中年兄殁南方(死) D.剽掠其人(抢劫、掠夺)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厌,满足
14.下列各句中“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D.若即若离。
【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 B项,立即,马上;C项,就;D项,靠近。
15.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鲁肃闻刘表卒 卒:死
B.窃计欲亡赵走燕 走:奔向,趋向
C.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谪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坐下休息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因为,由于
16.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效,则治臣之罪 治:惩处,治罪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诸:兼词,“之乎”
C.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贼:强盗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家族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灭族。
17.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的,好的
B.独其为文犹可识 辨识
C.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 出使
D.觉今是而昨非 正确的,对的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使”的意思应该是“使者”。
18.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B.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好
C.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稍微
D.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走,散步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善’的意思是“羡慕”。
19.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去,以手阖门 前往
B.惩恶而劝善 勉励,提倡
C.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退回(原处)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到,往
【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项 去:离开。
20.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意动用法,以……为奇
B.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贬谪
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请允许我,请让我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贫穷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D项 穷:困厄,处境困难。
21.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如以吾所长攻敌短 表否定,不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于是,就
C.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通“纳”,接纳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约定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B项 却:竟然
22.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克服
B.举类迩而见义远 事例
C.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爱
D.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越,更加
【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 克:动词,战胜。
23.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径就荒 于是
B.戍卒叫,函谷举 被攻占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D.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忍受
【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副词,接近
24.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凭借,借助
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找机会
C.真知灼见 见解,见识
D.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 动词,解围而去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这里作状语,从小路,抄小路
25.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憎恨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达到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靠近,接近
D.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副词,已经
【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通“嫉”,妒忌
26.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 遗憾
B.田园将芜胡不归? 疑问代词,为什么
C.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担忧,担心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或者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有人
二、填空题
27.(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词类活用
(1)左骖殪兮右刃伤
(2)身既死兮神以灵
(3)美人帐下犹歌舞
(4)少妇城南欲断肠
(5)海天愁思正茫茫
(6)身当恩遇常轻敌
【答案】(1)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刀砍
(2)名词活用作动词,显灵
(3)名词活用作动词,唱歌跳舞
(4)名词作状语,在城南
(5)名词作状语,像海天一样
(6)形容词或用作动词,轻视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1) 句意: 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刃 :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刀砍 。(2) 句意: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 。灵:名词活用作动词,显灵。 (3)句意: 美人却在营帐中又是歌来又是舞! 歌舞:名词活用作动词,唱歌跳舞 。(4)句意: 少妇孤单住在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 。 城南:名词作状语,在城南。 (5) 句意: 海天一般的茫茫哀怨愁苦油然生起。 海天:名词作状语,像海天一样。 (6)句意: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 。 轻:形容词或用作动词,轻视。
故答案为:(1) 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刀砍 (2) 名词活用作动词,显灵 (3) 名词活用作动词,唱歌跳舞 (4) 名词作状语,在城南 (5) 名词作状语,像海天一样 (6) 形容词或用作动词,轻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理解之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词类活用现象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非常普遍,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现象的判断需要依据文言词语前后的语境词性以及它在整个句子中充当的句子成分来综合判断。
三、文言文阅读
(2023·温州会考)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B.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水道。
C.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握。
D.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息,安息。
29.下列句子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作《师说》以贻之
C.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敢以烦执事
3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开篇连用三个排比句,对仗工整,比喻精切,说明了人君安国应当积累德行和道义的道理。
B.作者用三个含”不”字的排比句反向论证,将下愚和明哲对映,这是委婉陈述,也是严肃的劝谏。
C.”人君”句开始,作者扣住君主的作为,正面立说,强调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D.全段从头至尾,多用骈偶,或相对为文,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成韵,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答案】28.D
29.B
30.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还要掌握推断词义的方法,主要有:语境推断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迁移法、字形推断法。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了解文章叙述的主要人物的事迹,把握事件的意义、人物的性格特点,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判断选项正误。
28.D.喜庆,福禄
故答案为:D。
29.B项和例句均为连词,表目的,来。
A.连词,因为;
C.介词,在;
D.介词,用。
故答案为:B。
30.C.“正面立说”错误,应为“反面立说”。
故答案为:C。
四、翻译
31.(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词义
(1)城上高楼接大荒 大荒:
(2)惊风乱飐芙蓉水 飐:
(3)鬓云欲度香腮雪 度:
(4)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耽:
(5)差发内旋拨还 旋:
【答案】(1)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2)吹动
(3)飞越,这里是纷披的意思
(4)嗜好,沉迷
(5)立即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1)句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2) 句意: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 。 飐:吹动。 (3)句意: 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度:飞越,这里是纷披的意思。 (4) 句意: 你以前是亭长,喜欢喝酒。 耽: 嗜好,沉迷。 (5)句意: 在官差内立即偿还。 旋: 立即。
故答案为:(1) 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2) 吹动 (3) 飞越,这里是纷披的意思 (4) 嗜好,沉迷 (5) 立即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32.(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词义
(1)车错毂兮短兵接 错:
(2)凌余阵兮躐余行 凌:
(3)霾两轮兮絷四马 絷:
(4)援玉袍兮击鸣鼓 援:
(5)天时怼兮威灵怒 怼:
(6)诚既勇兮又以武 诚:
(7)汉家烟尘在东北 烟尘:
(8)旌旆逶迤碣石间 逶迤:
(9)边庭飘飖那可度 飘飖:
(10)寒声一夜传刁斗 刁斗:
【答案】(1)交错
(2)侵犯
(3)用绳索绊住了马足
(4)拿、握
(5)怨恨
(6)诚然、确实
(7)战争
(8)蜿蜒不绝的样子
(9)形容长风万里
(10)军中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1)句意: 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错:交错(2)句意: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 。 凌: 侵犯。(3)句意: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絷:用绳索绊住了马足 (4)句意: 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援 :拿、握 (5) 句意: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 。怼:怨恨 (6)句意: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 。 诚:诚然、确实 (7) 句意: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发动了战争 。 烟尘:战争 (8)句意: 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 (9)句意: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 。 飘飖:形容长风万里 (10)句意: 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 刁斗:军中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
故答案为:(1)交错(2)侵犯(3) 用绳索绊住了马足 (4) 拿、握 (5) 怨恨 (6) 诚然、确实 (7) 战争 (8) 蜿蜒不绝的样子 (9) 形容长风万里 (10) 军中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1 / 1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理解实词在文言文中的含义 进阶训练
一、单选题
1.(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愆:罪过
B.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筌:捕鱼的竹器
C.无毫发爽 爽:爽快
D.抚军亦厚赉成 赉:赠送,赏赐
2.(2022高三上·辉南月考)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畅快
B.歌以赠之 歌:作歌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走了以后 来:助词,无义
D.如闻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3.(2022高三上·双鸭山月考)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胜质则史 文:文采
B.请事斯语矣 事:实践
C.强行者有志 强:勉强
D.常于几成而败之 几:接近
4.(2022高三上·南海月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需要 ②君子生非异也 生:生命
B.①故不积跬步 跬步: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见识
C.①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斟酒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D.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学问广博精深 ②术业有专攻 专攻:专门的学习研究
5.(2022高三上·南海月考)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B.羁鸟念旧林:被关在笼中的鸟 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
C.越陌度阡: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契阔谈 :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
D.须行即骑访名山:等到 下饮黄泉:地下的泉水
6.(2022高三上·南海月考)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戍卒叫,函谷举
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距关,毋内诸侯
D.范增数目项王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7.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好色而不淫(过分而失当) 人穷则反本(贫穷)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
B.右将军独下吏,当(应当)死 圣君治国累世(清平国家) 两家常折券弃责(债务)
C.厚币委质事楚(委托)争宠 而心害之(忌妒)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
D.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扶持)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诚恳的样子)
8.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失其所与,不知 怀王与诸将曰
C.群臣错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9.选出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B.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履至尊而制六合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
10.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慨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自然)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因寄所托(寄托)
11.对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进兵北略地 向北旦暮渡易水 早晚则秦未可亲也 亲近、接近
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于是、就而伤长者之意 伤害、辜负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欺凌
C.函封之 用匣子太子迟之 迟到皆白衣冠以送之 名词作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冠
D.持千金之资币物 礼品给贡职如郡县 供愿大王稍假借之 原谅、宽容
12.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悟以往之不谏谏:劝止
B.善万物之得时善:喜欢,羡慕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来,常
D.阴知奸党名,一时收禽阴:密谋
13.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受) B.暴秦之欲无厌(嫌恶,憎恶)
C.中年兄殁南方(死) D.剽掠其人(抢劫、掠夺)
14.下列各句中“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D.若即若离。
15.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鲁肃闻刘表卒 卒:死
B.窃计欲亡赵走燕 走:奔向,趋向
C.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谪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坐下休息
16.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效,则治臣之罪 治:惩处,治罪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诸:兼词,“之乎”
C.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贼:强盗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家族
17.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的,好的
B.独其为文犹可识 辨识
C.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 出使
D.觉今是而昨非 正确的,对的
18.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B.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好
C.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稍微
D.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走,散步
19.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去,以手阖门 前往
B.惩恶而劝善 勉励,提倡
C.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退回(原处)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到,往
20.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意动用法,以……为奇
B.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贬谪
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请允许我,请让我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贫穷
21.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如以吾所长攻敌短 表否定,不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于是,就
C.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通“纳”,接纳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约定
22.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克服
B.举类迩而见义远 事例
C.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爱
D.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越,更加
23.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径就荒 于是
B.戍卒叫,函谷举 被攻占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D.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忍受
24.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凭借,借助
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找机会
C.真知灼见 见解,见识
D.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 动词,解围而去
25.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憎恨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达到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靠近,接近
D.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副词,已经
26.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 遗憾
B.田园将芜胡不归? 疑问代词,为什么
C.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担忧,担心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或者
二、填空题
27.(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词类活用
(1)左骖殪兮右刃伤
(2)身既死兮神以灵
(3)美人帐下犹歌舞
(4)少妇城南欲断肠
(5)海天愁思正茫茫
(6)身当恩遇常轻敌
三、文言文阅读
(2023·温州会考)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B.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水道。
C.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握。
D.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息,安息。
29.下列句子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作《师说》以贻之
C.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敢以烦执事
3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开篇连用三个排比句,对仗工整,比喻精切,说明了人君安国应当积累德行和道义的道理。
B.作者用三个含”不”字的排比句反向论证,将下愚和明哲对映,这是委婉陈述,也是严肃的劝谏。
C.”人君”句开始,作者扣住君主的作为,正面立说,强调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D.全段从头至尾,多用骈偶,或相对为文,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成韵,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四、翻译
31.(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词义
(1)城上高楼接大荒 大荒:
(2)惊风乱飐芙蓉水 飐:
(3)鬓云欲度香腮雪 度:
(4)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耽:
(5)差发内旋拨还 旋:
32.(2023高三下·柳州竞赛)词义
(1)车错毂兮短兵接 错:
(2)凌余阵兮躐余行 凌:
(3)霾两轮兮絷四马 絷:
(4)援玉袍兮击鸣鼓 援:
(5)天时怼兮威灵怒 怼:
(6)诚既勇兮又以武 诚:
(7)汉家烟尘在东北 烟尘:
(8)旌旆逶迤碣石间 逶迤:
(9)边庭飘飖那可度 飘飖:
(10)寒声一夜传刁斗 刁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C.句意:无毫发的差距,形容一点也不差。爽,差错。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学生应重视课本所学,加强识记和累积,熟练掌握120个常见实词,重点关注多义实词古今差别大的义项,以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正确翻译文言语句,在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语句中的文言词语,认真分析加点文言词语的含义,然后放到句子中,最后根据要求翻译语句看语句是否通顺,然后判断解释是否正确。
2.【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BC无误。
D.“暂”,诗中应该解释为“忽然,一下子”,译为:就如听到了仙曲一般,让我耳聪目明;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3.【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C.强:勤勉,坚持。句意: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4.【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A.不必:不一定。/生:通“性”,资质秉性。句意: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B无误。
C.正确。/众人:一般人。句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
D.博学:广博地学习。/正确。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5.【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C阡,田间南北方向的小路;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句意:穿越纵横交错的小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6.【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举”,举起。句意: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举”,被攻占。句意: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
B.“复”,恢复。句意: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可以明白了。“复”,此处应理解“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句意:复道飞跨天空中,不是雨后刚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C.“内”,通“纳”,使……进入。句意: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内”,通“纳”,使……进入。句意: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
D.“数”,多次。句意: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数”,天数,命运。句意:那么胜负存亡的命运。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
7.【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其中, A项,“穷”,困苦穷尽;B项,“治国”,治理好国家;C项,“委”,呈现,“属”,附属,依附,也是跟随的意思。
8.【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项,都是“尽、玩”之意。B项,结交、亲附;和,介词;C项,卒,通“猝”,突然;死。D项,宠幸;希望。
9.【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交通:交错相通。A.可爱;可叹。B. 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天下。D. 心灵仪表兼美的女子样子;妖冶的样子。
10.【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 修:长,高。B. 相与:相处、相交往。D. 喻:明白。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
11.【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迟”,意动用法, “以……为迟”,翻译为“认为……是迟缓的”。 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12.【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解释不正确,由所在课文中的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D项,阴:暗中。所以选D。
13.【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厌,满足
14.【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 B项,立即,马上;C项,就;D项,靠近。
15.【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因为,由于
16.【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灭族。
17.【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使”的意思应该是“使者”。
18.【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善’的意思是“羡慕”。
19.【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项 去:离开。
20.【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D项 穷:困厄,处境困难。
21.【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B项 却:竟然
22.【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A. 克:动词,战胜。
23.【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副词,接近
24.【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这里作状语,从小路,抄小路
25.【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通“嫉”,妒忌
26.【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有人
27.【答案】(1)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刀砍
(2)名词活用作动词,显灵
(3)名词活用作动词,唱歌跳舞
(4)名词作状语,在城南
(5)名词作状语,像海天一样
(6)形容词或用作动词,轻视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1) 句意: 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刃 :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刀砍 。(2) 句意: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 。灵:名词活用作动词,显灵。 (3)句意: 美人却在营帐中又是歌来又是舞! 歌舞:名词活用作动词,唱歌跳舞 。(4)句意: 少妇孤单住在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 。 城南:名词作状语,在城南。 (5) 句意: 海天一般的茫茫哀怨愁苦油然生起。 海天:名词作状语,像海天一样。 (6)句意: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 。 轻:形容词或用作动词,轻视。
故答案为:(1) 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刀砍 (2) 名词活用作动词,显灵 (3) 名词活用作动词,唱歌跳舞 (4) 名词作状语,在城南 (5) 名词作状语,像海天一样 (6) 形容词或用作动词,轻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理解之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词类活用现象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非常普遍,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现象的判断需要依据文言词语前后的语境词性以及它在整个句子中充当的句子成分来综合判断。
【答案】28.D
29.B
30.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还要掌握推断词义的方法,主要有:语境推断法、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联想迁移法、字形推断法。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了解文章叙述的主要人物的事迹,把握事件的意义、人物的性格特点,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判断选项正误。
28.D.喜庆,福禄
故答案为:D。
29.B项和例句均为连词,表目的,来。
A.连词,因为;
C.介词,在;
D.介词,用。
故答案为:B。
30.C.“正面立说”错误,应为“反面立说”。
故答案为:C。
31.【答案】(1)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2)吹动
(3)飞越,这里是纷披的意思
(4)嗜好,沉迷
(5)立即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1)句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2) 句意: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 。 飐:吹动。 (3)句意: 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度:飞越,这里是纷披的意思。 (4) 句意: 你以前是亭长,喜欢喝酒。 耽: 嗜好,沉迷。 (5)句意: 在官差内立即偿还。 旋: 立即。
故答案为:(1) 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2) 吹动 (3) 飞越,这里是纷披的意思 (4) 嗜好,沉迷 (5) 立即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32.【答案】(1)交错
(2)侵犯
(3)用绳索绊住了马足
(4)拿、握
(5)怨恨
(6)诚然、确实
(7)战争
(8)蜿蜒不绝的样子
(9)形容长风万里
(10)军中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1)句意: 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错:交错(2)句意: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 。 凌: 侵犯。(3)句意: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絷:用绳索绊住了马足 (4)句意: 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援 :拿、握 (5) 句意: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 。怼:怨恨 (6)句意: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 。 诚:诚然、确实 (7) 句意: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发动了战争 。 烟尘:战争 (8)句意: 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 (9)句意: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 。 飘飖:形容长风万里 (10)句意: 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 刁斗:军中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
故答案为:(1)交错(2)侵犯(3) 用绳索绊住了马足 (4) 拿、握 (5) 怨恨 (6) 诚然、确实 (7) 战争 (8) 蜿蜒不绝的样子 (9) 形容长风万里 (10) 军中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