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四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适应性检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四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适应性检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3 20:05:44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市四校教学联盟12月阶段适应性检测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D A B C B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B D C C A A
题号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D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
(本题满分8分)
(1)斐林试剂
(2)麦芽α-淀粉 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
(3)①较高浓度的NaCl溶液使酶促反应速率降低是盐析的结果,而盐析并没有使淀粉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故加水稀释后盐析作用消除,酶促反应速率上升。(2分)
②在NaCl溶液浓度为0.10~0.20 mol· L-1的范围内,设置更小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测定不同浓度下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3分)
(本题满分7分)
(1)更广 滨黎
(2)协助扩散
(3)大于 减弱
(4)促进N蛋白将 Na+运入液泡;同时促进S蛋白将 Na+排出细胞(2分)
(本题满分12分)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丙酮酸释放的能量不能用于合成ATP,但在线粒体基质中分解丙酮酸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合成ATP(2分)
(2)上清液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3)甲乙试管都显灰绿色 氧气存在时,线粒体大量消耗NADH,导致细胞质基质中缺乏NADH
(2分)
(4) 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 只有有氧呼吸 升高 升高
24.(本题满分13分)
(1)主动运输 PEPC
(2)光反应 光、光合色素、酶
(3)叶绿体基质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4)将20只生态缸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密闭,另一组通入适量CO2 (2分)
适宜温度和光照等 上清液
实验组黑藻净光合速率和PEPC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市四校教学联盟12月阶段适应性检测
高一生物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一第四章至第五章
考试时间:12月20日 完卷时间:75分钟 满 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哺乳动物细胞在0.9% 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一系列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于0.9% 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在0.9% 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在低于0.9% 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不明显可能是吸水较少
D.处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兔红细胞均有渗透作用发生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图是观察到的一个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细胞液渗透压小于外界溶液
B.此时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该细胞的初始状态
C.若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材料,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D.此时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细胞液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
3.有关ATP结构简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A代表腺苷,b、c为特殊的化学键
B.a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C.ATP是生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
D.“ATP”中的“A”与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4.《氾胜之书》中记载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 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务粪泽”:通过灌溉和施肥,农作物吸收水分和有机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温度和光照适宜,此时耕种农作物,产量大增
C.“春冻解,地气始通”:春天温度升高,植物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
D.“以此时耕田”:中耕松土能提高土壤含氧量,有利于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
5.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放射性14C的转移途径,其结果为( )
A.14CO2→乙醇→糖类 B.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C.14CO2→五碳化合物→ATP D.14CO2→NADPH→糖类
6.如图为U形渗透装置,把质量分数相同的果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用膀胱膜(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和果糖分子通过)隔开,实验起始前液面高度相同。下列推测和判断错误的是( )
A.起始前两侧溶液质量浓度相等,但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
B.推测装置内溶液渗透平衡时,乙侧溶液液面高于甲侧
C.装置内溶液渗透平衡时,将没有水分子通过中间的膀胱膜
D.用纱布或滤纸取代膀胱膜不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
7.图中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相同 B.Na+主要以方式②运出小肠上皮细胞
C.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③离开细胞 D.口服维生素 D通过方式⑤被吸收
8.如图1~4为表示物质浓度或氧气浓度与物质跨膜运输速度间关系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1与3表示,则该物质不应为葡萄糖
B.限制图中A、C两点的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同,B、D两点的限制因素有共同点
C.将图2与4的曲线补充完整,曲线的起点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
D.如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速度可用图2与3表示,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9.用同一打孔器在一白萝卜上打出若干萝卜条,切成相同长度,均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和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甘油溶液、KNO3溶液中,测得萝卜条长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不再变化时水分子不再进出细胞
B.清水中萝卜条长度不再变化时细胞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甘油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萝卜细胞膜上运输这两种物质的载体蛋白数量相同,但这两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不同
D.甘油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萝卜细胞可能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且这两组溶液中萝卜细胞的吸水能力都先增大后减小
10.下列关于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和酶的催化下分解都加快,其原理都是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选择淀粉和淀粉酶作实验材料,或者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
作实验材料,检测效果均可
C.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则检测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
碘液
D.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淀粉酶和淀粉为实验材料;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实验组加适量酶液,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11.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重要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罗伯特森用电镜拍摄的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亚显微照片是物理模型
B.探索酶本质时,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
C.希尔的实验说明水的光解、氧气的产生必须与糖类的合成相关联
D.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H2O和CO2,通过检测放射性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
12.20世纪60年代以前,医院里用的葡萄糖是用盐酸催化淀粉水解的方法来生产的,60年代以后改用酶法生产。A、b、c三种淀粉酶在某支链淀粉分子上的水解位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酶的组成元素和淀粉一样,都是C、H、O
B.淀粉酶b、c分别水解淀粉时,都可获得葡萄糖
C.a、b、c三种酶催化淀粉水解时作用机制不同
D.a.、b、c三种酶水解位点不一样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
13.如图是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中一类分子开关蛋白作用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推测细胞内信号传递中既有激活机制又有相应的失活机制
B.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引起的失活可能是可逆的
C.过程①是一个放能反应,一定与ATP合成相联系
D.由图推测GTP和ATP结构相似,都可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14.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方安装好。下列善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
B.甲组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C.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颜色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
D.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耗尽B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环境
15.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的竞技运动,改善运动肌利用氧的能力是马拉松项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请结合甲、乙两名运动员在不同运动强度下,摄氧量与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赛跑运动中,葡萄糖储存的能量经呼吸作用释放后大部分转化到ATP中
C.据图分析甲运动员更适合从事马拉松运动
D.从迅速提升能量供应的角度,应为运动员提供含无机盐的饮品
16.北欧鲫鱼在寒冷条件下,通过向体外排出酒精来延缓周围水体结冰,其细胞呼吸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均能生成ATP B.过程①②均能产生CO2
C.过程②③发生在线粒体 D.①产生的乳酸能在肌细胞转化成葡萄糖
17.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C.色素Ⅱ、Ⅲ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连续多次重复划线
18.下图表示适宜温度下玉米和红豆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低于b时,影响玉米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CO2浓度
B.光照强度为2.5×103lx时,要使红豆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CO2浓度
C.若适当降低温度,则a点释放的能量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会增加,b点会右移
D.b点时玉米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其呼吸作用强度
19.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一种原始的需氧细菌和蓝细菌类原核细胞。它们最早被先祖厌氧真核生物吞噬后未被消化,而是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而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分裂繁殖与细菌类似支持该学说
B.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支持该学说
C.根据此学说分析,叶绿体的内膜应来源于蓝细菌的细胞膜
D.先祖厌氧真核生物吞噬需氧细菌后使其解体,解体后的物质组装成线粒体
20.下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
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浓度为a时,甲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适当增大光照强度,a点将向右移动
C.CO2浓度为b时,甲植物、乙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相等
D.甲乙同置于一个透明密闭钟罩,在适宜光照下,甲植株的生长最先受到影响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8分)α-淀粉酶是一类淀粉水解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中。回答下列问题:
(1)若利用α-淀粉酶、淀粉、蔗糖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可选用 (填“碘液”“斐林试剂”或
“碘液或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2)不同生物合成的α-淀粉酶的最适pH不同,为探究pH对不同生物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根据图示,在pH为6.8左右的环境中, 酶的活性较高。
②验证pH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酶的相对活性的大小可以用 来表示。
(3)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会使酶的溶解度降低,发生盐析现象,从而使酶促反应速率降低。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NaCl溶液浓度/(mol·L-1)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酶促反应速率相对值 5.0 5.7 6.2 6.5 6.0 5.4 4.3
①分析表格可知,0.30mol·L-1的NaCl溶液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具有抑制作用;若加水稀释到0.15mol·L-1,则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会上升,原因是 。
②请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NaCl溶液提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的最适浓度,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22.(7分)高盐环境下粮食作物会大量减产。为研究植物的耐盐机理,科研人员将耐盐植物滨藜和不耐盐植物柑橘分别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并计算生长率
(1)据图1分析,与植物A相比,植物B耐盐范围 ,可推知植物B是 。
(2)植物处于高盐环境中,细胞外高浓度的Na+通过图2中的通道蛋白以 的方式进入细胞。
(3)随着外界NaCl浓度的升高,植物A逐渐出现萎蔫现象,这是由于外界NaCl浓度 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若细胞中Na+和Cl﹣的浓度进一步升高,蛋白质逐渐变性,酶活性 ,因此在高盐环境中植物A生长率低。
(4)据图2分析植物对高盐环境的适应机制:当植物处于高盐环境中,细胞内Ca2+浓度升高,
,从而使细胞质中Na+的浓度恢复正常水平,增强其对高盐环境的适应。
23.(12分)I.下图1表示酵母菌细胞内细胞呼吸相关物质代谢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酵母菌细胞内丙酮酸在 (填场所)被消耗,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丙酮酸在不同场所被分解时有什么不同? 。
(2)酵母菌在O2充足时几乎不产生酒精,有人认为是因为O2的存在会抑制图1中酶1的活性而导致无酒精产生,为验证该假说,实验小组将酵母菌破碎后高速离心,取 (填“含线粒体的沉淀物”或“上清液”)均分为甲、乙两组,向甲、乙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立即再向甲试管中通入O2,一段时间后,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加入等量的 进行检测。
(3)按照上述实验过程,观察到 ,说明(2)中假说不成立,实验小组查阅资料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NADH还存在如图2所示的转运过程,NADH在线粒体内积累,苹果酸的转运即会被抑制,且细胞内反应物浓度上升或产物浓度下降一般会促进酶促反应速率,反之则抑制。请结合以上信息解释O2会抑制酵母菌产生酒精的原因: 。
II.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方式,实验设计如图甲、乙。
(4)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实验过程中关闭活栓)

①乙组右管液面下降,变化量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
②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液面不变,说明微生物进行的呼吸方式是
③若用装置甲乙测定花生种子有氧呼吸的气体变化,则甲组右管液面 ,乙组右管液面 。
24.(13分)有研究表明,水中CO2浓度降低能诱导轮叶黑藻(一种沉水植物)光合途径由C3途径向C4途径转变,而且两条途径在同一细胞中进行。下图是轮叶黑藻细胞光合作用相关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CO2转变为HCO-3过程中,生成的H+以 的方式运出细胞。催化过程①和过程④中CO2固定的两种酶(PEPC、Rubisco)中,与CO2亲和力较高的是 。
(2)过程②消耗的NADPH主要来源于结构A中进行的 过程,完成该过程需要 等条件。
(3)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 ,细胞中丙酮酸产生的场所还可能有 。丙酮酸分子可在 中被彻底分解。
(4)为证明低浓度CO2能诱导轮叶黑藻光合途径的转变,研究人员开展相关实验,请完成下表(提示:实验中利用pH-stat法测定黑藻净光合速率;用缓冲液提取光合酶)。
实验步骤的目的 主要实验步骤
制作生态缸 取20只玻璃缸,在缸底铺经处理的底泥并注入适量池水;每只缸中各移栽3株生长健壮、长势基本一致的轮叶黑藻,驯化培养10d。
设置对照实验 ①
控制无关变量 两组生态缸均置于② 等条件下培养14d;每天定时利用pH-stat法测定黑藻净光合速率。
制备酶粗提液 取等量的两组黑藻叶片,利用液氮冷冻处理后迅速研磨;再加入适量冷的缓冲液继续研磨,离心取③ 。
测定酶活性 利用合适方法测定两组酶粗提液中PEPC的活性,并比较。
预期实验结果 ④ 。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