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15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
1. 化学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下列图片内容能体现化学对材料
科学的贡献的是( )
A.为火箭研发新 B.为宇航员研制新 C.为粮食增产,生产 D.为保障人体健
型燃料 型面料的宇航 化肥、农药 康,合成药物
2.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的是( )
A.倾倒液体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过滤液体
3. 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醋的酿造 B.冰雪融化 C.玻璃破碎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体现物理性质的是( )
A.稀有气体制成 B.氧气勇于潜水 C.氮气用于制造 D.乙醇用作燃料
霓虹灯 氮肥和硝酸
5. 下列叙述对应的表达式有错误的是( )
A.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在空气中加热汞
D.电解水
{#{QQABBYyQggAIAAJAARgCAQ26CEMQkBAACAoOREAIoAABARFABAA=}#}
6.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
B.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表面冒气泡,固体消失,生成二氧化碳
C.向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呼气: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D.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上出现小液滴
7. 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大约占90%
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C. 氧气是重要的资源,燃料燃烧、炼钢、航空航天都离不开氧气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
8.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爱护水资源, 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B.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都可以保护空气
C.水体污染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但不影响工农业生产
D. 硫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预留的水能吸收二氧化硫,减少污染
9. 利用太阳能发电将水分解成H2, 再通过“碳捕捉”技术使H 和 CO 反应,就可以生成清洁的液体
燃料 ——甲醇(符号: CH4O)。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醇分子具有可燃性
B. 甲醇是由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一个甲醇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第 9 题图
D. 甲醇分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之比为1:1
10.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B.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C.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D.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11. 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QQABBYyQggAIAAJAARgCAQ26CEMQkBAACAoOREAIoAABARFABAA=}#}
B.④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C.③ 表示第二周期元素的离子
D.②③都表示离子,且所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纵列
12.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在加油站内能闻到汽油味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天冷时,铁路钢轨的缝隙会变大 温度降低,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2
C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 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D 氧气液化成液氧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13. 实验室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
A 铁丝和铝丝 用磁铁吸引
B 酒精和水 闻气味
C 等体积的软水和硬水 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肥皂水,振荡,观察
D 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 分别伸人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
14.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水通电分解 B.用红磷测定空气 C.热氯化钾和 D.向盛有二氧化锰
中氧气的含量 氯酸钾的混合物 的试管中加入过
氧化氢溶液
15. 已知某 R 原子的质子数为a,,且此R原子与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比为n(n 为正整数),则该R原子的中
子数为( )
A.n-a B.a C.12n-a D.12(n-a)
二、非选择题(16—23题,共8题,共40分)
16. (5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
①Cl : °
②Na: , , 。
(2)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QQABBYyQggAIAAJAARgCAQ26CEMQkBAACAoOREAIoAABARFABAA=}#}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③两个铁原子 。
17. (4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的分析、总结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图是加热氧化汞时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上图完整准确,应在图丙中补充 ( 填“A” 或 “B”)。
(2)从图甲到图丙的过程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名称)。
(3)图甲到图乙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
(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8. (4分)分类、归纳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将下列物质平均分为两类:
①松花江水 ② 一氧化碳 ③ 铁 ④空气 ⑤大理石 ⑥氯酸钾
Ⅰ.选出的一组物质是 (填序号);
Ⅱ.分类标准是 ,
(2)右图是过氧乙酸说明书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根
据说明书上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 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 。
②过氧乙酸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过氧乙酸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表达式 。
19. (4分)为了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
了以下探究实验,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张南同学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
到发红,由瓶口① 插入到盛满氧气的集
第 19 题图
气瓶中(如右图所示),观察到②
的现象。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
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白色浑浊。写出上述实验中木炭燃烧的表达式③ .
(2)小岗同学又进行了铁丝、硫粉、红磷等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通过对比,他发现有些物质在空气中
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其原因是 _。
{#{QQABBYyQggAIAAJAARgCAQ26CEMQkBAACAoOREAIoAABARFABAA=}#}
20. (5分)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过程中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
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之后,① 并把塞子塞紧,红磷燃烧时能观
察到的实验现象有②
此时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③ 。
第 20 题图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此时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最终集气瓶内水平面与“刻度1”相平,由此得出的有关空气组成的结论是
。
(3)集气瓶内水平面与“刻度1”相平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氮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21. (4分)为探究分子的特征,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
(1)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 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酚酞溶液
不变色,说明 。
(2)从烧杯A 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溶液的颜色
由无色变为 。 第 21 题图 1
(3)另取一个小烧杯 B,加人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 两个小烧杯(如图1所示)。几分钟后观
察到① 的现象。经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 I 能得出的一般
性结论是② 实验Ⅱ(如图2所示)
(4)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食指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
体被压缩了,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Ⅱ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
第 21 题图 2
。
22. (7分)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火柴、棉花、升降台、药匙等实验用品以及下列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仪器中,仪器 A 的名称为① ;仪器 B 使用的注意事项是②
。
(2)用上述仪器及实验用品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① ;所需要的仪器为
② (填字母)。
( 3)制取氧气时需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拔开橡胶塞,接下来需要进行的下列操作中,
由先到后的合理顺序是① (填字母)。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b.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
{#{QQABBYyQggAIAAJAARgCAQ26CEMQkBAACAoOREAIoAABARFABAA=}#}
c.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d. 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管口。
其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② 。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的原因是
。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
气瓶。
23. (7分)张南同学在开学前去松花江边游玩时,用一个洁净的玻璃瓶盛 了一瓶松
花江水回学校,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张南同学观察到江水有些浑浊,原因是① . 。
于是张南同学自制了如图1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对浑浊的江水进行净化,其中活性
炭的作用是② 。 净化后,得到
了澄清的江水。
(2)张南同学想利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他先通过① (填一 第 23 题图 1
种操作)将澄清的江水净化为纯水。他又向该纯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其目的是②
。
(3)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如图2所示) ,a 玻璃管内出现的
实验现象有① 。切断上述装置中的电源,张南同学用燃着的木条
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 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缓慢打开玻璃管活塞,a 玻璃管
尖嘴口的现 象是② ,b 玻璃管尖嘴口的现象是③
。上述实验事实说明,水是由④ 组成的。
第 23 题图 2
{#{QQABBYyQggAIAAJAARgCAQ26CEMQkBAACAoOREAIoAABAR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