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讽, 。
谏, 。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理解题目:
①邹忌讽齐王;
②齐王纳谏。
兼语
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连环在一起,当中
没有语音停顿。
当时国际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战争到底是劳民伤财
的,况且难得有把握;重要的还是作外交的工夫。外交办得好,
只凭口舌排难解纷,可以免去战祸:就是不得不战,也可以多
找一些与国,一些帮手。担负这种外交的人,便是那些策士,
那些游说之士。
——朱自清《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
《战国策》,西汉 整理编辑的 史书,共 篇,
是 时期的 (策士、游说之士)游说之辞和权变
故事的汇编。
国别体
33
战国
纵横家
刘向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讲真话有时是很困难的;
对听者而言,要想不受蒙蔽,则需要开明的气度和明辨的睿
智。课文讲述的这个故事中,面对家人的赞美和客人的奉承,
邹忌没有沾沾自喜,没有自我陶醉,而是作了理性的思考,
从“治家”中悟出“治国”的道理。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为什么邹忌能保持如此的清醒?他又是如何成功说服
齐威王纳谏的呢?
朗读课文,思考:
讽jiàn( ) 昳( )丽
朝( )服衣冠 入朝( )
间( )进 期( )年
【字音字形】
谏
zhāo
yì
cháo
jiàn
jī
【划分节奏】
1.朝 服 衣 冠
2.我 孰 与 城 北 徐 公 美?
3.忌 不 自 信,而 复 问 其 妾 曰
4.徐 公 不 若 君 之 美 也。
5.自 以 为 不 如;窥 镜 而 自 视,又 弗 如 远 甚。
6.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
7.臣 之 客 欲 有 求 于 臣,皆 以 美 于 徐 公。
8.今 齐 地 方 千 里
9.宫 妇 左 右 莫 不 私 王,朝 廷 之 臣 莫 不 畏 王
10.能 谤 讥 于 市 朝,闻 寡 人 之 耳 者,受 下 赏。
11.皆 朝 于 齐。此 所 谓 战 胜 于 朝 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思考交流:
①为什么邹忌能保持如此的清醒?
②他又是如何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呢?
类比,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
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 可能相似的结论。
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
示例(一):
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邹忌以自身
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家
“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
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
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让齐王欣然领悟,从而接
受群言,而使齐国大治。
邹忌以自己的 设喻,推及 的层面。
他以妻、妾、客的“私我”“畏我”“有求于我”这三种情况
来类比齐王身处的环境——“ ”
“ ”“ ”,得出
“ ”的结论,因而劝诫君王 ,修明政治。
示例(二):
亲身经历
治国之道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王之蔽甚矣
广开言路
二、资料链接
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
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
常尖锐激烈。在这个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个最活
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
说于各国,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
到,人心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
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
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大约就发生在此时。
【背景资料】
三、借助注释,疏通文意(①)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
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
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②朝服衣冠: 朝: 服:
③孰与: 孰:
名词作动词,穿戴。
早晨
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⑤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也”/“……者,……也”,表判断
代词,谁、哪一个。
④君美甚:
“君甚美”,状语后置。
⑥忌不自信:
“忌不信自”,宾语前置。
①而形貌昳丽:而,
连词,表并列
⑨不若君之美也 若:
及,比得上。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
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①孰视之:孰, 之:
同“熟”,仔细。
③吾妻之美我者: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代词,指徐公。
④私我也 私,古义: 今义:
偏爱。
自私。
⑤客之美我者:之,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⑥欲有求于我也:于,
介词,向。
②暮寝而思之:而,
连词,表修饰。
邹忌身高八尺多,身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
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妻
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
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
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
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次日
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
“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
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参考译文:
根据注释,复述原文。
四、课后达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①段。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探讨交流
本文记述了
的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告诫人们:
邹忌向齐王进谏,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
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
少犯或不犯错误。
(一)默读课文,概括内容:
有求于我
第一部分(①):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沾沾自喜,
并对这件事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是进谏的缘起。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吾孰与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也?
吾与徐公孰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问
三答
三思
私我
畏我
(二)理清思路,分析文段:
第二部分(②):
邹忌以亲身经历设喻,推及治国之道的层面,是进谏的内容。
王
之
蔽
甚
也
三
比
妻私我
妾畏我
客有求于我
类比推理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以小见大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第二部分(③):
写齐威王虚心纳谏及取得的成效,是进谏的结果。
战胜于朝廷
三
赏
三
变
面刺寡人之过
下赏
上赏
中赏
上书谏寡人
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点明主旨
夸张
作者用高度概括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来肯定纳谏除弊的好处,
点出主旨。说明只要纳谏除弊,修明内政,就能“战胜于朝廷”。
二、借助注释,疏通文意(②③)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
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①入朝见威王 朝:
②皆以美于徐公 于:
③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
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
⑤由此观之 之:
朝廷
介词,比
土地方圆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代词,指“大王受蒙蔽”这件事。
(邹忌)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
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
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
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侍妾一类女子和君主左右的近侍之
臣,没有谁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的,全国
范围内的老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
的蒙蔽很深啦。”
参考译文:
根据注释,复述原文。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
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
时而间(jiàn)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
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①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过:
②受上赏 受: ③上书谏寡人者 谏:
④谤讥于市朝 于:
⑤闻寡人之耳者 闻:
⑥门庭若市 门庭: 若: 市:
⑦时时而间进 而: ⑧虽欲言 虽:
⑨燕、赵、韩、魏闻之 之:
⑩皆朝于齐 朝: 于:
朝见
名词作状语,当面。
得到
劝谏
介词,在。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状语后置,
“于市朝谤讥”
门前、庭院
像,好像
集市
过错、过失
表状态
即使
到
代词,指齐王纳谏这件事。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
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
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
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庭院
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不时还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
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
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参考译文:
根据注释,复述原文。
三、延伸拓展
邹忌:
齐威王:
善于思考,有自知之明;敢于进谏、善于进谏。
开明睿智、胸襟宽广;
知错就改、行事果断;
从谏如流,赏罚分明。
(一)人物形象分析
(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学会辨别真伪,
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文言知识检测
【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邹忌讽齐王
明日徐公来
修八尺有余
私我也
宫妇左右
面刺寡人
今齐地方千里
讽谏,用含蓄的话
委婉地规劝
次日,第二天
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
侧重于批评或嘲笑。
今天的下一天。
是两个词,土地方圆
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
长,这里指身高
修理。
偏爱
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
动词,支配、操纵。
指责
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吾妻之美我者
吾与徐公孰美
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期年之后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词多义】
朝
期
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形容词,美丽)
(名词,早晨)
(名词,朝廷)
(动词,朝见)
(名词,一周年)
(动词,约定)
间 ①时时而间进
②其间千二百里
③又何间焉
④ 遂与外人间隔
若 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②门庭若市
③若士必怒
④若屈伸呼吸
(副词,间或、偶然)
(当中,中间)
(动词,参与)
(隔绝)
(及、比得上)
(如、像)
(假如、如果)
(代词,你)
下 ①乃下令
②受下赏
孰 ①吾与徐公孰美
②孰视之
上 ①受上赏
②上书谏寡人者
③负势竞上
(动词,颁布、下达)
(形容词,下等的)
(代词,谁、哪一个)
(同“熟”,仔细)
(形容词,上等的)
(动词,向上级呈递)
(动词,向上)
1.朝服衣冠
2.闻寡人之耳者
3.吾妻之美我者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名词作状语,当面)
五、课后达标
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测
而 ①而形貌昳丽
②时时而间进
之 ①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孰视之
③吾妻之美我者
④期年之后
【文言虚词】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状态,可不译)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徐公)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助词,可不译)
与 ①吾孰与徐公美
②客从外来,与坐谈
于 ①欲有求于我也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能谤讥于市朝
(“孰与”连用,表比较)
(介词,和)
(介词,向)
(介词,表比较,比)
(介词,在)
修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②静以修身
③乃重修岳阳楼
诚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帝感其诚
(长,这里指身高)
(动词,修养)
(动词,修建)
(真正)
(副词,确实、的确)
(名词,诚心)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与坐谈
4.皆以美于徐公
【文言句式】指出特殊句式类型
(一)判断句
(“……也”表判断)
(“……者,……也”表判断)
(省略主语、宾语,即“(忌)与(之)坐谈”)
(省略“美于徐公”的主语“我”,即“皆以(我)美于徐公”)
(二)省略句
5.君美甚
6.忌不自信
7.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能谤讥于市朝
(三)倒装句
(状语后置,即“君甚美”)
(宾语前置,即“忌不信自”)
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状语后置,即“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状语后置,即“能于市朝谤讥”)
【成语积累】
门庭若市:
二、朗读课文,合作共研
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以切身体验切入讽
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邹忌能劝谏成功,与邹忌善于思考、分析的个性和他的担当、
责任意识相关,同时也离不开齐王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
理政智慧。
1.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
说说你的看法。
2.应答过程中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使得齐威王的气度、
神韵尽现,这一个“善”字,表明了什么意思?
①表明了齐威王对谏言内容的接受与认同;
②表明了齐威王对邹忌的赞赏与肯定。
邹忌他的劝谏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
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3.邹忌的劝谏方式在人际交往上给你哪些启示?
一个人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和批评,要善于听取
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启示:
①说话时要看对象;
②要讲究说话的方式与技巧。
4.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
三、素材积累
⊙合纵连横
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使燕、赵、韩、魏、齐、
楚六国,主“合纵”以拒秦,张仪则主“连横”六国分别事秦。
“合纵”目的在于联合众多弱国去抵抗一个强国;
“连横”目的在于侍奉(拉拢)一个强国去攻击其他弱国。
苏秦,东周人,先后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
订纵约联合拒秦,并拜相六国。以纵约书致秦后,秦兵不敢
出函谷关达十五年。其后,纵约被秦分化瓦解,苏秦事燕,
奉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
张仪,魏国人,任秦相。主张连横以强秦,执政后迫使
魏国献上郡,瓦解齐楚联盟,夺取楚汉中地。先后游说诸侯,
连横魏、楚、韩、齐、赵、燕等国,使秦国日益强大。
四、课后达标
1.识记注释,能准确翻译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