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3 21: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劝学”的主题。
2.反复诵读,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体会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3.学习作者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宋濂(1310—1381年),元末明初文学家。浦江(今属浙江)人,字景濂,号潜溪。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宋学士先生文集》等。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作者简介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如唐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之人士……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的也都叫赠序, 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与序的原意已不尽相同。
知识链接
课文详解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得到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
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弗怠之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因此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学问渊博的老师
曾经
快步走
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引,提出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
有时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等到
挤满
略微
言辞和脸色
询问
训斥,呵责
周到
回答,答复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拥覆,久而乃和。
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旅店
背着
拖着

支,同“肢”
热水


供养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同“披”,穿着
系帽的带子
在腰间佩戴
破旧的衣服
羡慕
吃穿的供给
香气
光彩鲜明的样子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
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
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年老
参与
恩宠光耀
跟随
每天
错误地
超过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
朝廷
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作为
四时衣服
劳苦
饥饿
给予,赠送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用手,名作状
学业
向别人借
就是
饥饿
精通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
同辈
礼物

拜见
同“辩”,辩驳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
少年
将要
称为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
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
判断句,译为“……是……”
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诋毁,毁谤
夸耀
难道
知识整理
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支”同“肢”,肢体
“被”同“披”,穿
知识整理
古今异义
1、走送之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或遇其叱咄
4、媵人持汤沃灌
5、主人日再食
古义:跑 今义:行走
古义:借 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古义:两次 今义:又
知识整理
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
2、主人日再食
3、主人日再食
4、腰白玉之环
名词作状语,用笔
名词作状语,每天
名词作动词,供养,给……吃
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知识整理
一词多义
连词,来
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
以中有足乐者
以衾拥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连词,而

连词,因为
介词,用
介词,把
礼愈至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周到
到达
知识整理
一词多义
代词,代书
走送之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助词,的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足肤皲裂而不知
以中有足乐者


值得
知识整理
特殊句式
判断句:余之志也
倒装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短语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弗之怠。(宾语前置,应为“弗怠之”)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自叙,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和刻苦与当世太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太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应更勤奋、更专心致志地学习。
写作特色
对比鲜明,说服力强。
文章第3段写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第2段作者昔日求学的艰难形成对比,推出极有说服力的结论。用“廪稍之供”“裘葛之遗”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进行对比;用“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行深山巨谷中”进行对比;用“未有问而不告”与“未尝稍降辞色”“叱咄”进行对比;用“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在昔日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却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论述极具说服力。
叙议结合,突出中心。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生动具体;同时还适当地穿插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例如,在将自己同那些穿绮绣的同舍生对比之后,点出了甘于敝衣的原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足乐者”就是进德修业,简要的议论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志趣。
课文探究
1、开篇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出“嗜学”,表明作者有强烈的读书愿望、浓厚的读书兴趣。统领全文并定下基调。
2、“嗜学”而“家贫”,两者形成对比,目的是什么?
引出作者读书的勤奋和求学的艰难。“手自笔录”意在表明自己勤奋的学习态度。
3、作者详细描写“天大寒”的目的是什么
用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反映学习条件的艰苦,进一步衬托作者学习的刻苦。
课文探究
4、作者是如何描绘富家子弟的衣着的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连用“被”“戴”“腰”“佩”“备”等动词,着力写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细致入微地勾画出他们的形象。这样写的目的是用他们华丽的衣服与自己破旧的衣服进行对比,衬托出自己生活的艰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以此表现自己求学的专心。
5、作者为什么要将“为学之难以告之”
作者和马君则系同乡关系,又见马君则是位勤奋好学的青年,加之以长信为进见礼,言和色夷,是个“善学者”,因而才诚恳地将“为学之难以告之”,以期马生能珍惜优越的条件,学有所成。
课文探究
6、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原因是什么
观点一:勤奋好学,以苦为乐。虽“家贫”,却“嗜学”,而且能克服无书、无师、旅途艰险、衣食粗陋等种种困难来求学,的确达到了“以中有足乐者”的学习境界。
观点二:诚实守信得以博览群书。作者借书能坚守约定,其良好品质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能“遍观群书”。
观点三:尊重老师、虚心请教,得到名师的指点。“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7、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本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现在的中学生,认为“读书苦,”几乎成了口头禅。深谙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巩固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因得遍观群书/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当余之从师也/从流飘荡
C.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负者歌于途
D.以中有足乐者/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结合节选段落的内容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什么。
C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能够有所收获。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①刻苦好学;②博览群书;③虚心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