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标要求: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的差异和统治集团的阶级属性的深层次关系。
导入新课:
据说在明朝中后期著名的丝织业城市苏州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有一个水乡小镇叫盛泽镇,那时你一走进这镇子,听到的全是织绸机的响声,镇上一座石桥上还刻有这样一幅对联: “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晴天时本无浪,可织机声音之大就好象翻起千尺波浪似的,风把巨大的织机声送向远方。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丝织业生产繁忙)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繁忙的景象?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极大发展,促进了对产品的需求。于是许多手工业者门纷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这就出现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先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和各子目内容,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其中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则是“重农抑商”政策。
一、重农抑商
1、概念: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政策,即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作为“末”业。从商鞅变法时首次正式提出,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推行,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执行这项政策。
2、原因: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
(3)农业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
(4)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3、评价:
(1)积极:重农,能促进农业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也发挥过巨大作用,比如商鞅变法时期使秦发展最为强大,汉武帝时国力强盛,都与此项政策有关。
(2)消极:人为的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利于商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从政府行为与经济自身规律来看,抑商政策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为的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束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
(虽然开始时,一度促进农业发展,但是这一措施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最后补充一道历史材料题,加深学生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最为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室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倾,或数百倾。 ——李文治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材料一说明了雍正帝提倡重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抑末政策。他认为,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民富国安;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动。(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课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
可依据教材讲清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重点阐述秦朝和西汉的具体政策。在讲述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东南移时,注意补充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资料。
1、原因: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是不同的。最高执政集团施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出现偏差。一般说来,统一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多在首都及少数重镇,只有这些地方才有优先的发展机会。
2、表现:
(1)秦统一后,对关中秦国本土和新征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国故地实行了不同政策,使关东地区的经济结构遭受了破坏。而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西汉时,关中地方享有特殊地位。
(3)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向东南地区转移之后,扬州、益州等地成为了中央财政的主要支撑,也承受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压力。
3、总体而言:统一王朝的政治、文化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于经济中心多在首都及少数重镇,只有这些地方才有优先发展的机会,边远地区,特别是远离交通干线的地区,发展速度则要缓慢一些。(历史上在分裂时期,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因此南方经济得到发展,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中国南方经济就不断发展,到南宋时期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三、工商业的管理
首先使学生明白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然后介绍从秦代开始的各朝具体措施,重点阐明秦汉时期措施。在讲述明清“海禁”时,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对“海禁”政策的理解。
1、政府对工商业的管理:封建政府一向比较重视对工商业的管理,从秦朝开始就对工商业进行了严密的管理:
秦: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颁布《均工律》对工匠进行了严格管理。
汉:对商人征收重税(这是中国封建政府的一贯做法),对一些利润较高的行业实行官营等。
王莽:一方面推行专卖政策,一方面抑制物价,办理官营贷款业务。
明清:海禁,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2、评价:
(1)积极:政府对工商业的管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比如秦朝统一度量衡等,统一货币等,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规范工商业行为。
(2)消极:政府对工商业的管理,从主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讲并不是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相反是为了“抑商”;政府的抑商政策,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的进步,政府的海禁也不利于中国的对外交往。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惟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国人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材料二 清政府利用“十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行商,避开与外商直接发生关系,这是虚骄自大的“天朝上国”意识。闭关锁国反映出统治集团极力防范域外新事物的传入,防范民众视野的开拓,实际上暴露出虚弱和无能,它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使学生明白这种“海禁”政策使得明清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挫,加速了中国落后与西方。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四、禁奢侈
重点阐明两点:一、“禁奢侈”政策在某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义上也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二、古代中国禁奢之风无法抑制的原因是统治者“自上”的腐败。
4.禁奢侈
(1)抑制奢侈、提倡节俭是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禁奢侈在某种意义上是抑商政策的辅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具体步骤。
(2)效果不佳的原因:奢侈之风往往自上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蔓延,由于贵族高官崇尚奢侈,民众效仿,而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对奢侈世风的纠治,应当先“上行”而“下效,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