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关于“词”1、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曲词”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
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
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
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 轼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掌握豪放词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习一些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
4、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学习作者从容旷达豪迈的胸襟,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关于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 ,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诗歌方面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方面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成就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qí)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在黄州的四年里,他创作了66首词、200多首诗、3篇赋、170多篇(含小品),写了280多封书信,其中有豪放派的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有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历史有时如此让人费解。
朗读法1、诵读 体会作者的情感
2、再读 理清思路 。
3、赏读 解析诗词意蕴,把握诗 人情感。
豪放、
雄壮
有气势、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的上阙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请你抓住关键的几个动词来分析赤壁之景?并形象地概括它的特点。
绘景: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品味赏析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壮阔 气势磅礴”。穿:山崖陡峭高峻拍:惊涛力度之大卷:波涛气势之大渲染磅礴
宏伟的气势精彩鉴赏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你认为这首词中最能体现词人豪迈特点的句子是哪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结论,也是对前三句的概括。
“一时多少豪杰”引起作者的怀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活动在大江奇景里的英雄人物是谁?他的形象在词作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周瑜羽扇纶巾儒雅、风流倜傥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指挥若定、
泰然自若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
“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以美人衬托英雄。
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一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怀古 周瑜 自伤 苏轼
建功年龄
职务
际遇
外貌
生活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对周瑜“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探究性学习: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明确: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乐观豁达态度。 全词总结 上片重在写景,将江山之美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视野开阔,景色奇绝,气象万千,荡人心怀,尽显豪壮之情调。下片则重在写人,在对周瑜的塑造上,诗人借周瑜的雄姿英发,赫赫战功,彰显了一种英雄豪气。写自己消极苍凉不掩撒酒江月的豪气。这一切都营造出壮阔雄浑的意境。在表达壮志难酬的同时,让人感受着词的巨大魅力。当堂检测练习册1-5题作 业练习册6-12题